1、00278 南京大学编 (高纲号 0252)、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一、社会统计学课程的性质我国从 1982 年起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从而推动了社会统计的发展。社会统计是党与政府了解情况、制定政策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也是各行各业更自觉地发展社会事业的有效手段。社会统计学则是搜集与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的一门科学,它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理描述或推论,它是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各门社会科学进行定量研究的基本手机与工具。随着我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变迁和转型,社会统计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这是可以预期的。社会统
2、计学作为社会管理专业和公共关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越来越高的标准和要求。马克思说过:“科学只有当它利用了数学的时候,它才达到了完善的程度。”但是,社会统计学阐述一些数量关系与数学公式,旨在增强我们认识社会的洞察力和增强我们对未来的适应能力,重在应用。因此就本大纲所规定的社会统计学的内容而言,比较容易掌握。为了很好地自学社会统计学,请按照本大纲参阅教材中的有关章节。二、社会统计学课程的内容社会统计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社会统计描述,即运用社会统计资料描述社会现象与问题的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社会统计推论,即通过部分研究对象的统计资料对研究对象总体的性质进行推断与归纳。社会管
3、理专业与公共关系专业所要求的主要内容是掌握社会统计描述,因而社会统计学课程的自学与考试范围限于教材第一章到第九章,现列示如下:、社会统计的历史、方法及基本概念;、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集中趋势的量度,其中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重点。、离中趋势的量度,其中平均差、标准差、相对离势是重点。、相对指标,包括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及时间相对数。、时间数列的指标分析和趋势分析,其中动态比较指标、动态平均指标及最小平方法是重点。、统计指数,其中加权综合指数、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是重点。、相关与回归分析,其中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定距变量的相关分析及直线回归分析是重点。三、社会统计学课程的
4、任务、了解社会统计工作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真正把社会统计学作为了解社会现实,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四个现代化事业的有力工具。、把社会统计学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桔合起来,全面客观、深入地反映我国建国以来的社会面貌、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人民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掌握描述统计,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推论统计打好基础。、把唯物辩证法作为社会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还要学会应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一般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四、社会统计学课程的目的与要求、学习社会统计学的目的是掌握社会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学习者运用社会统计学的能力,推动社会统计学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学习
5、社会统计学课程必须识记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理,学会抓住重点、难点并加深领会。、学习社会统计学必须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努力应用这门课程中的有关知识,透视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数量关系,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分析、决策、预测能力。、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 导论一、考核知识点(一)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二)社会统计的对象与特点(三)社会统计的方法(四)社传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五)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二、考核要求(一)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识记:()国势学派;()政治算术学派;()数理学派;、领会:战后社会统计工作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包括法国的“经济与社会发
6、展计划”、美国的“社会指标运动”、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二)社会统计的对象与特点、识记:()社会统计学;()广义的社会统计学与狭义的社会统计学。(三)社会统计的方法、识记:()描述统计;()推论统计。、领会:大数规律和大量观察法。(四)社会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识记:()总体和单位;()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及样本;()现实总体和想象总体;()标志和变量;()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自变量和依变量;()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统计指标和社会指标体系;()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领会:()总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具有基本特征;()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对社会统计学所具有的意义。(五)社会统计
7、工作的程序领会:社会统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制定计划、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报告)。第二章 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一、考核知识点(一)统计调查的方法及种类(二)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三)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四)统计误差二、考核要求(一)统计调查的方法及种类、识记:()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一般调查和专项调查;()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领会:社会统计资料搜集的具体方法,包括问询法、观察法、报告法、实验法、文献法等。(二)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识记:()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回置抽样和不回置抽样;()
8、非随机抽样。、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应用:()了解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各自的特点,以便灵活应用;()了解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的特点,以便灵活应用。(三)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识记:()测量;()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领会:在社会调查中测量的重要意义。、应用:了解测量的四个水平,学会在实际中具体应用。(四)统计误差、识记:()统计误差;()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非抽样误码差和抽样误码差。、领会:()产生统计误差的原因;()在社会研究中统计误差特别要注意的方面;()判断一个抽样方案优劣的主要因素(抽样精确度的抽样调查费用)。
9、、应用:掌握缩小抽样调查误差的基本原则。第三章 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一、考核知识点(一)统计分组的原则与标准(二)统计表(三)变量数列的编制(四)统计图二、考核要求(一)统计分组原则与标准、识记:()统计分组;()频数分配数列(数列);()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领会:统计分组的关键。、应用:在社会统计工作和研究中掌握统计分组的原则。(二)统计表、识记:()统计表;()主词与宾词;(3)统计表格式;、领会: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和简单设计、复合设计。、应用:掌握统计表制作的一般规则。(三)变量数列的编制、识记:()变量;()频数;()相对频数(频率);()单项式变量数列和组距式变量数列;(
10、)等距与异距;()开口与闭口;()上限、下限和组距;()组中值;()频率(频数)密度;()累计频数(累计频率)。 、领会:组数、组距和全距三者的关系。、应用:()对离散变量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或组距式变量数列;()对连续变量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掌握频数(频率)密度和标准组距频数(频率)的换算方法;()掌握向上(或向下)累计频数(或频率)。(四)统计图、识记:()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频数(频率)分配曲线;()正态分布和偏态分而;()洛仑兹曲线。、领会:()各种统计图之间关系;()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意义。、应用:()学会绘制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及累计频数(频率)分配曲线
11、;()学会绘制洛仑兹曲线;()学会计算基尼系数。第四章 集中趋势的量度:平均指标一、考核知识点(一)算术平均数(二)中位数(三)众数(四)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及其他二、考核要求(一)算术平均数、识记:()平均指标;()权数;()离差;()“最小二乘方”性质。、领会:算术平均数的性质。、应用:学会计算算术平均数,特别是加权算术平均。(二)中位数、识记:()中位数;()四分位数。、领会:中位数的性质。、应用:学会计算中位数和四分位数,特别对分组资料。(三)众数、识记:()众数;()位置平均数。、领会:众数的性质。、应用:学会计算众数,特别对分组资料。(四)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及其他、识记:()
12、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领会:各种平均数的关系。、应用:()学会计算几何平均数,特别是要掌握对数式;()学会计算调和平均数。第五章 离中趋势的量度:变异指标一、考核知识点(一)全距与四分位差(二)平均差(三)标准差(四)相对离势(五)偏度和峰度的测定二、考核要求(一)全距与四分位差、识记:()变异指标;()绝对离势和相对离势;()全距和四分位差。、领会:()变异指标的作用;()全距及四分位差的性质。、应用:学会计算全距与四分位差。(二)平均差、识记:平均差。、领会:平均差的性质。、应用:学会计算平均差。(三)标准差、识记:()标准差;()标准分;()方差。、领会:()标准差与平均差的关系
13、;()标准差的性质。、应用:学会计算标准差。(四)相对离势、识记:()异众比率;()变异系数。、领会:相对离势与绝对离势的关系。、应和:()学会计算异众比率;()学会计算变异系数,包括全距系数、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五)偏度和峰度的测定、识记:()动差,包括原点矩、中心矩;()偏度;()峰度。、领会:动差在测量偏态与峰态上的用途。、应用:()学会计算阶原点动差和阶中心动差;()学会运用动差法或比较法测定偏态;()学会运用动差法测定峰态。第六章 相对指标一、考核知识点(一)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二)结构相对数(三)比较相对数(四)强度相对数二、考核要求(一)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识记:(
14、)相对指标;()有名数和无名数;()系数、倍数、比重、比例、比率、成数、百分数等。、应用:相对指标的种类很多,能够灵活、正确地表达相对指标。(二)结构相对数、识记:结构相对数。、领会:结构相对数的特点。、应用:学会计算结构相对数。(三)比较相对数、识记:比较相树数。、领会:比较相对数的特点。、应用:学会计算比较相对数。(四)强度相对数、识记:强度相对数。、领会:强度相对数的特点。、应用:学会计算强度相对数。第七章 时间数列一、考核知识点(一)时间数列的种类和编制(二)时间数列的指标分析(三)时间数列的趋势分析二、考核要求(一)时间数列的种类和编制、识记:()时间数列;()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平均
15、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领会:()时点数列和时期数列的区别;()编制时间数列应注意的若干要点。(二)时间数列的指标分析、识记:()发展水平,包括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间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增长量(逐期和累积);()发展速度(环比和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和定基);()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领会:()动态比较指标之间的联系;()动态比较指标与动态平均指标的联系。、应用:()学会计算动态比较指标;()学会各种指标的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掌握计算平均增长量的两种方法:水平法和总和法;()掌握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16、的两种方法:水平法和累计法;()学会计算平均增长速度。(三)时间数列的趋势分析、识记:()随手绘法;()半数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最小平方法。、领会:最小平方法的原理与方法。、应用:()学会运用随手绘法;()学会运用移动平均法;()学会运用半数平均法;()学会运用最小平方法,重点是趋势线的直线拟合和指数曲线的拟合。第八章 统计指数一、考核知识点(一)动态指数(二)加权综合指数(三)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四)静态指数二、考核内容(一)动态指数、识记:()统计指数;()动态指数与静态指数;()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领会:()用未加权式计算的综合指
17、数;()用加权式计算的综合指数,包括拉式、派式、马艾式、费式、扬式指数。、应用:学会简单综合指数的计算。(二)加权综合指数的计算、识记:()同度量因素;()物价指数和物量指数;()平均权数、“交叉”权数和固定权数。、领会:各种权数形式的加权综合指数的编制。、应用:()学会计算质量指标加权综合指数;()学会计算数量指标加权综合指数;()学会用与个体指数的联系来求综合指数;()学会用马艾式计算综合指数;()学会用费氏公式计算综合指数;()学会用扬氏公式计算综合指数。(三)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识记:()指标体系的基本含义;()总量指标因素分析和平均指标因素分析;()两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领会:因
18、素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步骤。、应用:()学会进行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学会进行平均指标两因素分析。(四)静态指数、识记:()欧希玛指数;()生活质量指数。、领会:静态指数与动态指数的区别。、应用:学会指数的计算。第九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一、考核知识点(一)相关关系及种类(二)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三)定距变量的相关分析(四)回归分析二、考核要求(一)相关关系及种类、识记:()函数关系和非确定性关系;()因果关系和共变关系;()单相关和复相关;()直线相关与曲线相关;()正相关和负相关;()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完全不相关;()相关表和散点图。、应用:学会应用散点图分析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二
19、)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应用:()学会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相关);()学会计算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只要掌握 a 系数)。(三)定距变量的相关分析、识记:()积差系数;()协方差。、领会:()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含义;()皮尔逊相关系数的特性。、应用:学会计算未分组资料积差系数的计算。(四)回归分析、识记:()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估计标准误差。、领会:直线回归估计的置倍区间。、应用:()学会求直线回归方程;()学会求估计标准误差;()学会求回归指数曲线。、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说明如下,并进而提出实施要求。一、关
20、于考核目标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从而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本大纲在考试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层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范、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规范、方汉的区别与联系,并内化成自己实际工作的能力。应用:在识记和领会的基础上,能对问题进行正确的阐述和分析,能够
21、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二、关于自学教材江苏省高等自学考试社会管理专业和公共关系专业社会统计学课程全省统一命题,指定使用教材是社会统计学原理与方法,由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彦教授著。三、自学方法指导、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本书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章又具相对独立性。自学应考者首先应当系统地学习各章,记忆应当识记的基本概念、方法,深入理解基本理论;其次要注意各章之间联系,分清相近的概念、相似的问题;然后,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将各个方面融为一体,并有目的学习重点章节,但切忌在没有了解全貌的情况下孤立地去抓重点。、把学习理论和应用方法结合起来。本课程的内容既有理
22、论又有方法,自学应考者应当在学习社会统计学的有关知识的同时,掌握大量观察法、分组法、平均法、动态法、指数法相关法等,学以致用,来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要正确处理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素质和思想水平。、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
23、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本课题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和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复盖教材第一章至第九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的人数比例一般为:易占,较易占,较难占,难占。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本课题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计算题。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可参见本大纲附录。附录:题型举例一、单项选择题、将总体各单位按某种标志顺序排列、编号,而后从随机选择的第一个单位开始,按照相等的间隔抽样本单位。这种随机抽样称为()。()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整群抽样 ()分层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