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当今中国就业问题摘要: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中,出现了严峻的就业难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应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对现实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就业与失业 策略 政策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当今视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重视就业。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特别是 20 实际 90 年代后期依赖,出现了严峻的就业压力。主要表现为:(1)城镇失业率加快上升。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 19972000 年一直保持在 3.1%,2001 年上升到 3.6%,2002 年升值 4.0%,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目前我国城镇实际
2、失业率大约为 8.3%。 (2 )大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我国经济结构变化上看,我国处于工业化加速士气,工业化加速时期最显著的社会变化就是农业产值和农业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3)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庞大。目前全国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 1300 万人左右,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4 )城市新增就业岗位的供给出现减缓,就业弹性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自 1990 年以来逐步缩小,我国目前总体就业弹性为 0.1,即 GDP 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带动 0.1 个百分点的就业增长,大约是 80 万人。国际经验表明,一国实行不同的经济发展、技术选择战略,必然形成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不同的就业
3、结果,经济增长并不会自然导致最大化就业;(5)失业与空位并存的问题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最终解决。我国劳动力总量达,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又有限,存在大量没有受过培训的简单劳动力,因此劳动力素质问题是要长期面对的问题。根据 2011 年 9 月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针对全球普遍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多国企业家指出,当前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理论和实际脱节问题,高校和行业部门应加强改革,企业应更多参与教育培训。失业问题的解决涉及到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知道思想、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教育结构、市场体制等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性、制度性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根据这红过国情,充分借鉴各国经验,制定促进就业的
4、经济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有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的失业问题是困难和希望并存,困难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从总量上来说,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存量过剩的国家,而且每年又有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此外,在我国的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城镇地区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以及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隐性失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因素无疑使得我国原本就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第二,我国经过了近 20 年的经济改革后,目前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产业结 构的升级换代、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等都会引起就业结构的相应变化,并可能对失业问题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三,从劳动力市场和就业
5、制度方面来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建设走的是一条从无到有的道路,目前,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总体说来还很不完善。另外,我国的就业体制仍然带有不少计划经济的色彩,这也阻碍了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作,企业的用工制度、工资制度等都亟需改革。从短期看解决城市失业的途径和方式,我们还是要从增加劳动力需求的角度来治理失业。每一个城市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一些既能吸纳就业又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服务业应大力发展。条件成熟的城市要大力发展住房产业、旅游产业和教育产业等。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一些与汽车消费相关的产业也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运作良好的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供需结合的必要条件。劳动力市场应在
6、信息服务、职业介绍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在建设劳动力市场的同时,着力进行就业体制的改革方能对失业的治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劳动部门要鼓励劳动者采取非全日制就业、弹性工时、钟点工、季节工、自我雇用等多种就业形式。采取多种就业形式,还有助于增强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的灵活性,发挥其对劳动力供需的调节作用。从长期来看,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要有一种战略性的思考,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战略性思考主要解决一个问题:劳动力资源充裕的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如何处理科技进步与劳动力吸纳的矛盾? 法国经济学家库尔比斯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经济都要接受外来经济的
7、激烈竞争。在一个承受激烈竞争的经济中,所有产业部门都可以被划分为暴露部门和非暴露部门。所谓暴露部门,主要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贸易中面临国际竞争威胁并处于劣势的产业,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这些产业必须接受国际竞争价格的约束。所谓非暴露部门,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非开放的受保护部门,另一种是虽然也面临贸易的竞争,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产业,尤其是指一些必须由一国特殊禀赋才能生产的产品,或者是外国还难以进入竞争的部门。非暴露部门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多少可能在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因此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控制自身产品的价格。根据“受竞争理论”的原理,我们对暴露部门的策略是,不管本国是否是劳动力资源占优势的
8、国家,都要按照该产业部门竞争的一般规律来配置人力资源,如高科技产业要求不断节约普通劳动力,而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不断实行技术进步。在暴露部门如果出现业,则属于由于劳动力成本相对于国际平均劳动生产率太高而导致的古典失业。要解决这种失业,要给予暴露部门供给方面的支持,如税收支持,优先释放企业内部隐性失业的支持,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的支持,增加其国际市场的竞争。对于我国当今的解决方案,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调整发展观,把充分就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首先,就业是社会和政治能够稳定能过的关键因素。2001 年底国际劳工组织召开“全球就业论坛”会议功过的全球就业议程指出:“工作
9、是人们生活的核心。泥金是因为世界上很多人依靠工作儿生存,它还是人么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以及为后代带来希望的手段。这使得功过成为社会和政治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 ”只有人民安居乐业,才能长治久安。其次,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的状况、就业率是效率与公平的结合点。我国 13 亿人力、口中,有 7.4 亿人就业,在 4 亿城乡家庭中,2/3 以上的家庭成员是劳动者,就业收入构成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如果失业或下岗,一些家庭可能陷入贫困状态。而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二、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促进就业具有较好的作用。从财政的
10、指出角度看,加大公共投资项目,既能直接刺激需求,带动社会投资,又能简介促进就业。从财政收入的角度看,税收政策对促进就业业具有积极的意义。切实将各种优惠税费政策落实到位,对扩大就业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货币政策对就业的调节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稳健的或帮你政策加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利于经济繁荣和就业增加。目前我国普遍存在银行贷款难,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上海只有 2%的中小企业能得到政府贷款,这大大制约了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三、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并加强对货币政策的微调。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客观现实的选择。英爱
11、情形认识,国有企事业单位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是有限的,它们或者在压缩编制,或者自身经营状况不佳,即使需要招聘员工也是条件严格,名额有限。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蓬勃生机,而且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一是要清除体制障碍,使这些企业在市场转入、税收、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奇特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并鼓励有条件企业做强做大。二是提供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支持、税收支持等,解决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建立其贷款主渠道,地方财政对小企业应实施税收减免政策,以促进其发展
12、。三是在技术服务,细细咨讯和人员培训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四、培育统一开放、依法规范的劳动力市场。 “劳动者自主创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模式。这一模式的良好运作,要求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首先是打破劳动力市场在地区、行业间的壁垒,促进企业根据需要更灵活的调整劳动力存量,根据劳动力市场价位控制人工成本。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通过规范话的职业介绍机构开展信息、培训、咨询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系列化服务。然后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加快推进区域内、区域间乃至全国性统一的信息网络建设。包括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职业培训网
13、络和职业介绍网络,充分发挥现代化通讯工具和手段传递信息的作用,降低劳动力市场职业收录成本。最后是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制定人口政策、调整教育结构来控制和影响劳动力的长期供给,加强就业培训,不断改善劳动力供给,降低劳动力的市场摩擦。制定促进就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所有制结构政策及于此相适应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还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预测、规划、立法、监督和管理。五、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形成,有赖于社会保证共功能的建设和健全,企业把冗员分离出来,而把失业保险的职能交给社会执行。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过程中,一部分劳动者将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失业状态,急需失业包厢制度对他们进行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是防止因为失业问题引起社会震荡的有效措施,是新型劳动就业体制建立不可或缺的前提。总而言之,中国的就业问题的解决必须尊重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的失业问题是具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色的。既联系于国际市场经济规律,又有别于他国恶性失业”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阶级先进性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决定力量。参考文献: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 年第 20 期 作者:费军,孙科,范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