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自身和经济.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52943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自身和经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自身和经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自身和经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自身和经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自身和经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开场:今天讲一下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首先,简单了解一下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在 1898 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 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 6 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所以他叫百日维新。变法者想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逐步而稳健地达成体制地转换,促使中国步入现代化富强

2、之路,无奈它只维持了短短百余日便被顽固势力扼杀于摇篮之中,中国也因此失去了一次国家振兴的良好机会。一百多年后,回首戊戌,为什么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救亡运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戊戌领导人在变法中的一些措施对变法最后的失败究竟负有怎样的责任?正题: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康有为等人,在我们的课本里,重点突出了他们的爱国、热血、伟大。他们的确伟大,但是说到底,他们只是一帮文人,疏于政治。他们凭借一腔救国救民的热血,一支动人肺腑的妙笔,大造声势,展现了他们作为爱国者、思想家、宣传家的卓越才华。但是对他们来讲,怎样正确估计当时形势,如何对待那些封建老朽、旧党官僚,则不在行

3、。他们既无实权,又少谋略,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光绪身上。光绪又是个怎么样的皇帝呢?光绪帝虽有抱负,在政治上支持变法,但他长居深宫,终其一生都跳不出那拉氏手掌,是个不折不扣的傀儡。而他们的对手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纵观慈禧的一生,在中国历史上起着消极作用是无疑的。但也不能说,她就死心塌地地甘愿充当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甘愿中国永远停留在极端贫弱的地位上。人们基本上认为戊戌变法运动是慈禧太后镇压的,慈禧太后是阻碍中国进步的祸根。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甲午惨败,老佛爷怎么会无动于衷? 早在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派人出去学习技术吧,我们这点老底撑不住啦。光绪一直怕慈禧,这时

4、候听慈禧这么一说,就跟几个书生干起了变法的事儿了。慈禧是支持改革的,但处在那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她不具备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应有的知识素养。她没有主动吸纳新知识的渴求和行动,因而在不少问题上表现出惊人的无知,如认为修铁路破坏风水,火车要用驴马来牵引等等(但这也不能全怪她,那个时代的知识背景就是如此)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受教育水平和时代的局限性,她对事态的严重性、改革的进程和目标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通盘考虑,在外力的刺激下被动地调整政策。所以说,如果她认为维新变法不会损害甚至有利于她权势地位的巩固的话,她是不会反对的。可见慈禧当时并不反对变法,而且持赞同态度,但是康梁等人对光绪深怀“知遇之恩”

5、的感情,并受到光绪对慈禧不满情绪的感染,使得康有为等人看不到慈禧对变法的赞同态度,坚决“扶此抑彼之策” ,甚至把慈禧的赞同视为阻挠, “以那拉氏不可造就之物” 。 这种策略性的失误最终惹恼了慈禧本人,为后来的戊戌政变埋下了隐患。后来,慈禧就变成了改革路上的障碍。以上是第一点,康有为等人没有处理好上级关系。第二点,维新派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大家知道,资产阶级在当时的中国是很少的,他们对民众的不信任、不理解甚至鄙视群众在改革中的作用是其变法最终归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变法失败不久,梁启超回顾整个过程说,康有为最先提倡民权, “然,其言实施政策,则注重君权 ”。理由是中国数千年的陋习未改,民智未开,骤

6、然给予权力,难以行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维新派主要领导人对民众力量的忽视和认识不清。在“百日维新” 短短的 103 天内,光绪共发布各种谕旨三百余件,平均每天颁布三道变法诏令。这些诏令可以说是不分轻重缓急、雪花般地狂飞而下,改革官制、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制度等等(取消科举制度),齐头并进。几乎每一项变法措施都涉及到千家万户。但由于缺少必要的步骤和充分的宣传、组织工作,广大人民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此外维新派在一些具体的变法措施上也侵犯了一部分人民群众的利益。如下令禁止在前门大街设摊贸易,将所有摊贩赶至东西两河沿,甚至店铺禁止悬挂幌子(三碗不过岗),违者受处罚,致使平日熙熙攘攘的大街为之

7、一空。这种过激的做法,直接损害了一些下层群众的现实利益。你想啊,你日子过的好好的,突然,你身边的一切规则都要改变了,这是多么变态的一件事情。在变法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维新派领导者不断地犯着急躁冒进的毛病,就像一只刺猬到处伤人,使得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纷纷警觉起来,欲除之而后快。他们把整个他们外面原本可以调和利用的世界差不多都得罪光了,这样的孤军奋战,势必会导致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康有为是一个受过传统教育和西方影响的知识分子。其理论上的失误只是说明他没能将传统中国和近代西方恰当地融合在一起,事实上这一任务到了五四的时候都没有完成。如果我们把康有为看作是一个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那么它在理论上所犯的错误还

8、是可以原谅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一种不可避免性(中学课本亚里士多德 什么都涉及 但都是错的 不明白提他干嘛)。可是当他作为一个政治改革的实际操作者的时候,他所表现出来的急躁冒进确实极不可取的,而事实上这失误是可以避免的。维新派们在实践中却常常出言不逊、过于浮躁,以至于在改革中四面树敌,极端地被动,当反对势力向他们反扑时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他们没有自己的军队。一个社会对改革者的要求往往会比革命者的要求更高。以上是戊戌变法中,维新派自身的一些原因。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外在的原因。主要讲一下经济方面。戊戌变法之前,中国已经在不停的割地赔款了,特别是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大清国已经不堪重负,于是更加深了对社会群

9、众的残酷剥削与压迫。此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所增强,但还远远不能达到占据一片历史舞台,挽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华民族的程度。但是在历史的潮流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弄潮儿,他们将拯救中国的沉重历史使命放在了自己并不强硬的肩上。虽然这个想法不错,但是这不科学。有句话文科生一定熟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根基的大厦一定是会倒塌的。第一点:中国自古是传统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是: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直接满足本经济单位或生产者个人的需要。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既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自然经济到晚清阶段已经不能

10、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需要了,但是它却被清朝统治者不离不弃,甚至更加依赖,它满足了统治者压迫人民剥削人民的简单需求,所以统治者们根本不愿意放弃这样的利好工具,而又去费尽心思地建立一种新的但却不利于自己生存发展的制度。这样的经济模式一直存在,就意味着所有人吃饭都要靠自己的双手,也就是说,没人有空去发展资本主义,都顾着吃饭呢。所以资产阶级为首的革命,是没有基础的。二:腐败的财政甲午战争前, 财政收支还勉强维持平衡。但之后,各省开始训练军队,购买军火装备,开办洋务工业等,财政危机极端严重。这种情况下,问百姓要钱了。裁军、增税。主要还是增税。而且战争一打,粮价上涨,就像现在的油价上涨一样,带动着其他

11、物品一起涨价。最终苦了人民。清政府的财政已经陷入了崩溃,只能靠着无尽的借款和无休止的剥削人民来度日.导致的是帝国主义列强掌控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进而操纵了整个清政府来糟蹋人民.在严重的税收搜刮下, 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举步维艰.(图表)1886-1894 年清政府的主要国库收入.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财政的来源主要集中于地丁、厘金和洋税。而这些大部分分还是来自人民的辛勤劳动所得,可见财政之腐败。军费开支为数极大,在平时就已经占预算总支出的 50%以上。这是不科学的。当今的美国是世界顶级军事大国,但美国军费一般不过占其 GDP 的 4%不到,即便算上伊拉克和阿富汗两线同时作战的开支,也就是 GDP

12、 的 5%,越战巅峰时期,战争开支,加常规军费再加航天工程的巨额费用,美国的军费也没有超过 GDP 的 9%。但是,清廷军队的主要职责并不是抵御外侮、保家卫国,而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政府的斗争。最后一点,还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当时的自身的局限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其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丁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中国民族资本缺乏独立性。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的资本侵略越发深入。此时的资本主义世界已到达资本输出阶段,需要向世界各地输出资金,以获取更多的金钱。而列强通过在中国开设工厂,以及借款给清政府,逐渐控制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这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机会。历史证明,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需要有一定的雄厚的经济及阶级来支持,但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阶级力量弱小,戊戌变法却缺乏雄厚的经济及阶级来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