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成功忠于谁后的所作所为上显然要比左宗棠显得更大度一些.曾国藩后来听说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喜讯后,自叹不如左宗棠,认为左宗棠的能力天下无二.左宗棠平定新疆后,清廷拟封左宗棠一等公爵.慈禧太后认为从前曾国藩克复金陵,仅获封侯,左宗棠在新疆建立功立业所依靠的将领刘松山和湘军又是曾国藩所派遣的,于是封左宗棠一等恪靖伯晋二等侯,以示稍亚于曾国藩.所以左宗棠在晚年,逢人便骂曾国藩,经常是喋喋不休.然而名臣毕竟是名臣,当曾国藩离世时,人们纷纷猜测左宗棠可能不会致祭,左宗棠却送来了他的挽联:“ 知人之明 ,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 这是左宗棠对曾国藩和他们两个关系由衷而做的评
2、价.此后他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 从前我与曾国藩彼此之间的争论,可以说是除去世事的变化,一点也没有待人处事寓于心机的意思,在这感情悲伤没有闲暇的时候,还有理由与他负气吗?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两句话也久见于我写给朝廷的奏章中,并非我从前对他诋毁今天对他赞誉,孩儿你应该知道我的心思.我与曾国藩所争的是有关军国大计方面不同的意见,而不是争权竞势所能比的.对那些心术不正,妄加评定之词,何不一笑置之呢?“左宗棠的挽联使我们重新看到了其自身人格的完满,同时又衬托出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情操决非等闲之辈.目-q./宋志坚唐代名臣魏征曾有忠臣良臣之说.忠臣,是对皇上俯首听命.步步紧跟句句照办:良臣则有一点自己的头脑
3、.未必就一概视皇上的是非为是非.敢于犯颜直谏在一定的范畴之内,魏征的这种区分是有益的.在他心目中,或许他说的“良臣“ 才是忠臣.他说的“ 忠臣 “只是庸臣.但我也只能说“ 在一定的范畴之内“,突破了这一范畴,对于“忠臣 “的含义 .恐怕还得做别一样的界定.换言之,忠臣.未必仅就忠实于某一皇上某一政权而言.郑成功逝世之后,葬于台南 l,i1 仔尾一六九九年郑成功孙子郑克块上奏康熙帝,乞请将祖父归葬家乡的祖茔.康熙准奏,派御林军护灵归葬,并赐以挽联:“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还褒封郑成功为“忠臣 “.问题就冒出来了:康熙大帝封郑成功为“忠臣 “,那么
4、,他认为郑成功忠于谁?忠于清皇朝,忠于康熙么?郑成功是主张反清复明的,这一点,天下人皆知,被称为一代明君的康熙大帝焉能不知?郑成功故乡南安市郊孔庙焚青衣处,即是郑成功拒绝其父郑芝龙的劝降信,立志反清复明的历史见证.“ 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 ,各行其是“.郑成功从此开始十年武装抗清的道路,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I.I 读史随笔忠于奄奄一息的南明政权.忠于那个被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拥立为帝建元隆武的朱聿键么? 对此 ,虽有足够的事实作为依据,但这个“忠臣“,应当由赐他为“国姓爷“ 的隆武皇帝朱聿键来封.表彰前朝忠臣而让本朝的臣子效仿,这种事虽然也有先例,但康熙年间,反清复明方兴未艾,清皇朝称反
5、清义士为乱党,能让本朝的人再去效仿么? 着眼于反清复明而封郑成功为“忠臣 “.除非是康熙皇帝吃错了药.只能作这样的解释:康熙“方知海外有孤忠“,乃是因郑成功 “敢向东南争半壁“,他着眼于郑成功从荷兰殖民主义者手中夺回了台湾宝岛,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康熙的视野突破了“一定的范畴“,这是他的博大之处:但首先是郑成功的“忠“ 突破了 “一定的范畴“,他的忠不仅是某一个皇朝.某一个政权,更不是某一个皇帝.他忠的是他的祖国.要不,即使怎样为南明皇朝尽忠尽力.这个历史人物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历史价值.祖国是不可更改的.这是每一个祖祖辈辈藉以生息繁衍的地域.就像一个人的父母不可更改一样.即使你加入了别的国籍.也只是认了一个干爹干妈.毛泽东认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句歌词不确 ,而要在 “中国“ 二字上加上一个“ 新“字,他懂得国家政权与祖国的区别.郑成功最值得后人纪念的,就是他忠实于自己的祖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年被郑成功收复的台湾.如今尚未与祖国大陆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被海峡两岸有识之士认为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惟一出路.其实也是因为它突破了“一定的范畴“.只要是中国人 ,都不该在这个问题上再有任何的犹豫彷徨.为一己或一小集团之私利而置祖国二字于不顾,是要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唾骂的.郑成功被后人怀念有多久远.他们被后人唾骂也会有多久远目龟=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