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成功在闽西北地区的抗清活动与“延平王”爵号的由来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12 期郑成功在闽西北地区的抗清活动与“ 延平王 “爵号的由来口邓孔昭摘要:清顺治三年正月至八月,郑成功在闽西北地区 (包括延平)进行抗清活动,这是他军旅生涯的开始.郑成功在闽西北抗清活动的地点主要在崇安,邵武一带.在此期间,南明隆武帝给了他许多重要的使命.他后来被永历帝封为“延平王 “,和这一段抗清的经历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延平王“的称号却是直接取用“延平府“ 的府名 .关键词:郑成功;闽西北地区;抗清活动;“延平王“.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05)120
2、06704郑成功一生戎马倥偬,而他最初的军旅生涯是从在闽西北一带(包括延平)的抗清活动开始的.他后来被永历帝封为“延平王 “,虽然和这一段抗清的经历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延平王 “的称号却是直接取用“ 延平府“ 的府名.下面就以具体的史事 ,论述这两个问题.关于郑成功在闽西北一带的抗清活动,其它史料记载都比较简略,唯有思文大纪中有较多的记载.思文大纪记载: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 年)八月十四日,“ 赐平彝侯郑芝龙长子成功姓朱氏,以驸马体统行事“.十二月初六日,隆武帝自福京“御驾亲征.上自戎服登舟,百官鳞集,号令严明,泊芋江对面沙洲者五晨夕,宫眷咸在.南平县小民张安礼,林中桂,张孝直,数百
3、里恭进米豆酒浆,远迎王师,上嘉纳之“.隆武二年“正月朔旦 ,唐,邓二王监国于福京 ,率居守百官行拜贺礼.上不受贺,具祭太祖自罚“.初二日,“敕谕御营内阁传行:国姓成功速发锐兵二千,同辅臣光春,文武齐心先发,暂往铅山“.“国姓成功领兵出大定关“.三月,“ 敕国姓成功: 招致郑彩逃兵,毋得令其惊扰地方百姓一.“催国姓成功,辅臣傅冠速出分水关,以复江省“.四月,“ 敕谕军师蔡鼎日: 朕原速期幸虔,以迎兵未至,故调国姓成功,辅臣冠护驾前行.今于华玉兵已至,又虔中迎疏叠来,则国姓辅臣正可用力湖东,不必调到湖西.东西并举,朕亲节制于虔,江西之复可必.着国姓,辅臣速约各镇鼓锐前进.铅山告警,必行兼顾,以巩崇
4、关“.“工部尚书郑碹为国姓成功请发鸟铳.上日:国姓图功虽是急务,御营兵器关朕命身,鸟铳岂可全发?云“.“敕谕御营内阁,传示臣民.示日:国姓成功巡关回来,迎驾暂至邵武,相机出关,二十八日之行且止一.“新抚永安,沙县山寇头目一万一十三名隶陈国祚标下,听国姓成功节制“.“国姓成功请给新到官兵月饷,上令于邵武近处另给,该部即行文去“.“谕国姓成功日:兵, 饷,器三事,今日已有手敕,确讫卿父子.兹作者简介:邓孔昭(1953 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台湾史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12 期览卿奏,言言硕划,朕读之感动.其总理中兴恢御兵饷器中,统惟卿父子是赖.银关防准造,即
5、以此为文.造完颁赐,以便行事云“.“敕行在兵部:国姓速令郭熔守住永定.淮州草寇,着郑泰,蔡升用心扼剿,无致蔓延“.五月,“ 敕国姓成功兼顾大安关,仍益兵防扼,恐有清骑突入;铳器火药,即令二部给发“.“谕国姓成功日:福疆战守,必取闽饷;浙直江楚战守,必取粤饷:不得一毫僭差.李长倩专司粤饷,行在吏部立推右侍郎一员专司闽饷,务令井然,以有成绪.六月,“ 命国姓成功亲到漳, 泉精募兵将,立助恢复.期限二十日,即来复命“.“以督辅傅冠贮库银一万四百余两给国姓成功五月兵粮“.“八月二十二日,清骑入仙霞关 .上在延津,知事势已去,遂由汀郡出关.“【l】除了思文大纪之外,其它的一些记载虽然比较简略,但也可以比
6、照参考.如邵廷采的东南纪事记载,清顺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 年)丙戌“正月,王(指隆武帝) 在芋江.王出师次于延津,命朱成功出永定关“.二月,“晦,命辅臣傅冠及朱成功督郭熔,陈秀等拒大清兵于永定关“.三月,“命成功招集郑彩逃兵,毋令扰民 “.四月,“以新抚永安,沙县山寇隶陈国祚,受朱成功节制“.“八月二十一日,王发延平,御营皆散,犹载书十车以从“21.夏琳海纪辑要记载,隆武二年“正月,以忠孝伯成功为御营都督,赐尚方剑,仪同驸马,寻命佩招讨大将军印,镇仙霞关“.八月,“ 忠孝伯成功兵溃于仙霞关.芝龙闻清师将至,密遣亲吏到清帅军前送降款,且授意于成功,令引兵还.亲吏至仙霞,入见成功,将以此告,
7、语未发,成功日:归语太师,速发饷济师!吾妻妾簪珥,皆脱以供军需.因引入卧内,见夫人等皆布裙竹钗,噤不敢发一语.既出,语所私日:向若道及纳款事,吾头已断矣!因疾回,见芝龙,备述前事.芝龙日:痴儿固执乃尔,吾不发粮,彼能枵腹出战哉!成功屡请 ,皆不报.关兵无粮,遂逃散,成功不得已引还.至延平,登城周视,叹息而回.“【徐小腆纪传记载,清顺治三年“春正月己酉朔,上在建宁,称隆武二年“.三月,“ 封朱成功为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印“.“八月甲午(二十一日),上知仙霞不可守,决意幸赣,自延平出奔“41.江日升台湾外记记载,清顺治三年,“三月,赐姓成功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隆武叹日:
8、骅角也 !封忠孝伯,赐上方剑,便宜行事,挂招讨大将军印.忠孝伯赐姓成功叩陛,辞回安平.隆武日:卿当此有事之际,何忍舍朕而去!成功顿首日 :非成功敢轻离陛下 ,奈臣七岁别母,去秋接到,并未一面.忽尔病危,为人子者心何安?以其报陛下之日长,故敢暂为请假.稍愈,臣即兼程而至.隆武允成功驰驿省母,准假一月.成功谢恩,出归安平“啊.惠安王忠孝公全集记载,隆武二年,王忠孝在回故里治装,后准备追随隆武帝北征,“八月抵福京,晤诸公商榷时艰.望后登舟,溯流而上.距行在所仅二程,清骑已乘虚而入,赐姓公交锋不利,率师南下,过(原文如此,应为“ 遇“)余于舟次,语余日:上已先四日行,剑南皆北骑,公将安之? 因拉余旋福
9、京,订举事“61.从以上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郑成功在闽西北地区抗清活动的一些具体内容:1,郑成功在闽西北抗清的时问是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 年)正月至八月,期间,六月里曾请假离开闽西北 2O 天时间,到漳,泉一带招募兵将.隆武二年正月初一日,隆武帝尚在福州芋江的船上不接受唐,邓二王率留守百官的拜贺.初二日才命令郑成功“ 先发 ,暂往铅山 “.因此 ,郑成功作为隆武帝亲征的先头部队是正月初二日以后才开始向江西铅山出发的,当月,郑成功出大定关(或说永定关).八月二十一日,隆武帝离开延平,4 天后(二十五日),逆水行舟的王忠孝在离延平还有 2 日行程的地方遇到顺流南下的郑成功,说明郑成功
10、大约是在八月二十四日才离开延平的(逆流 2 天的航程,顺流大约 1 天可达).离开延平时,郑成功曾“登城周视,叹息而回“. 所以 ,郑成功在闽西北抗清的时间,是在隆武二年正月初二日之后到八月二十四日之前的一段时间.2,郑成功在闽西北抗清的地点主要在崇安,邵武一带,或许还有浦城.上文各种记载中,与地名有关的记载主要有以下这些:“暂往铅山“;“ 出大定关“(或说“出永定关“);“催国姓成功速出分水关“;“正可用力湖东(应为抚东,即抚州之东,抚州即现在江西的抚州市,铅山以及整个闽西北地区都是抚东)“:兼顾铅山 “以巩崇关“;“巡关回来,迎驾暂至邵武,相机出关“;新到官兵粮饷“于邵武近处另给“;“兼顾
11、大安关 “;“拒大清兵于永定关“; 以及 “镇仙霞关“,“兵溃于仙霞关“等.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12 期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始终未能查到“大定关“(或称“ 永定关 “)具体指的是什么地方.但根据资料的行文判断,它一定是在福建往江西铅山的方向上,而且,是在崇安的分水关以内的福建省境.因为,郑成功是在接到“往铅山“ 的命令之后 “出大定关(或永定关)“的.“出定关“之后,郑成功的军队没有继续前进,因此,隆武帝又“催国姓成功 速出分水关“. 根据这样的判断,所谓的 “大定关“或“永定关“ 很可能就是崇安的“ 大安关 “之误.大安位于崇安县西北,自古以来就是闽赣交通的重要关隘之
12、一.元代置“大安站 “,明洪武初年改置 “大安驿“同.它是闽西北往江西铅山方向必经的关口,其前方就是两省交界的“分水关“. 思文大纪 中也有隆武帝让郑成功“兼顾大安关 “的记载 .另外,海纪辑要记载的所谓郑成功一开始即“镇仙霞关“ 的说法是有疑问的.隆武帝最初指派郑成功用兵的方向是赣东北方向(江西铅山), 而不是仙霞关所在的浙西南方向.向浙西南:疗向用兵是郑成功的叔叔郑鸿逵的任务.思文大纪中的记载很清楚,隆武帝曾给郑鸿逵一道敕令:“仙霞一带为卿汛守要地,尤须严行毖饬,毋徒委曾德扼防.“lgl 至于郑成功到漳,泉招募兵将之后是否曾去镇守仙霞关?由于资料的限制,难以肯定,也不能排除.在排除了“大定
13、关“ 或“永定关“ 的疑惑之后,.其它的地点就很清楚了 :大安关,分水关,崇关,邵武,邵武近处,说明郑成功抗清的地点基本上在崇安,邵武一带.如果加上仙霞关,则还有浦城.3,郑成功在闽西北抗清期间,隆武帝给了他相当重要的使命.首先,让他带领前锋部队“先发“, 准备向赣东北地区(铅山) 发展.后来,在赣州(古称虔州)方面前来迎接隆武帝的南明军队迟迟未到的情况下,隆武帝又下令调郑成功“护驾前行“(后中止).此外 ,他还先后负有“ 巡关“,“招致郑彩逃兵“, 节制新抚的万余名山寇头目,“ 到漳泉精募兵将“ 等重要任务在此期间,隆武帝还封郑成功为“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印 “.4,郑成功在闽西北抗清期间与
14、清军的具体接触并不多,主要执行守关和巡关的任务.清军入闽前夕,他没有像其他郑氏将领那样执行郑芝龙撤兵弃关的命令,而是由于郑芝龙扣发兵粮导致部众因缺粮而溃散.他在“不得已引还 “的途中曾与清军有过接触,“ 交锋不利“. 而且在这时 ,郑成功已与王忠孝约定,回到沿海地区“举事“,继续进行抗清活动.郑成功在闽西北这段领兵的经历,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行为,但为他日后纵横中国东南的军事生涯进行了最好的洗礼.有人说,郑成功后来之所以被永历帝封为“延平王“,“与他初为将时跟随隆武帝在延平(南平)抗清和作战史事相关“;“可以说,因郑成功初出茅庐展现才华于延平,抗清复明事业开始于延平,而隆武帝曾移跸,始封郑成
15、功忠孝伯爵位和招讨将军也在延平,为激励明将抗清复明,所以永历帝溯其来源特用延平 这个地名驰封郑成功.“I91 这种说法有些想当然,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主要理由如下:前文已经谈到,郑成功在闽西北抗清的地点主要有崇安,邵武,或者还有浦城,全部是在福建与江西或者浙江的交界地区.这些地方明末清初时并不属于“ 延平府“. 据清史稿 记载,当时闽西北地区分别属于三个府.“延平府(明领县七)雍正十二年,割大田隶永春.领县六“,分别是:南平,顺昌,将乐,沙县,永安,尤溪.“建宁府(明领县八)雍正十二年,割寿宁属福宁.领县七“,分别是:建安,瓯宁,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邵武府( 明属福建布政司) 领县四
16、“.分别是:邵武,光泽,建宁,泰宁 Iol.可见,当时的延平府只管辖南平,顺昌,将乐,沙县,永安,尤溪,大田 7 县.而崇安,邵武和浦城则分别属于建宁府和邵武府.郑成功抗清的主要地点不在延平府.另外,郑成功受封忠孝伯爵位和招讨将军的时间是隆武二年三月,当时他正在建宁府的崇安一带抗清.因此,说郑成功“初出茅庐展现才华于延平,抗清复明事业开始于延平,而隆武帝曾移跸,始封郑成功忠孝伯爵位和招讨将军也在延平“,封 “延平王“与他在延平的抗清活动有关,当然就显得十分牵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说法,问题可能在于时空的混淆.明清时期,延平府所辖已如上述.但经过民国时期和解放后,闽西北地区的行政区划已经发生
17、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延平“ 即南平市,“辖一区( 延平区),4 市(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5 县 (顺昌 ,光泽,浦城,松溪,政和),I“1.武夷山市即过去的崇安县.现在南平市的范围,正是当年郑成功抗清活动的区域.说郑成功当年曾在现在南平市一带进行抗清活动是不错的.但如果说当年的“延平府“ 是郑成功抗清活动的主要区域,郑成功之所以被永历帝封为“延平王 “,“与他视为将时跟随6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12 期隆武帝在延平(南平) 抗清和作战史事相关“,则与史实不符.然而,郑成功所封的“延平王 “确实得名于“延平府“. 台湾外记 记载, 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十一年),
18、永历帝与兵部左侍郎冷孟钲等商议为郑成功封爵事.“盒匿日: 太祖祖训,外臣无封王例,故徐达以死后追赠王爵.今在扰攘之际,理应从权不可徒守以经.如李定国,不过以战胜定南王孔有德之功,遂封西宁王爵.成功系先帝赐姓,其与祖制无违,亦应封王.以便统众而收人心.永历日:卿所奏甚合时宜,当议王号.孟钲日:当以延平一府封之.俟江南有功日,再晋封一字亲王,方见次第.永历依议.着礼部铸延平王印,I.这一记载中所谓“以延平一府封之“ 的说法并不准确 .明,清之际的着名学者顾炎武曾说过,“唐宋以下 ,封国但取空名,而不有其地,明代亦然“1131.也就是说,永历帝封郑成功“延平王 “并不是将延平一府都封给他 ,而是他的
19、王号取用“延平府“ 的府名而已 .顾炎武还说,“宋时封国,大小之名皆有准式,有明则草略殊甚.即郡王封号,而或以府,或以州,或以县,或以古县,或但取美名.初无一定之例,名之不正,莫甚于今代“141.也就是说 ,明代郡王封号的取名 ,或用府名,或用州名,或用县(包括古县)名,或随便用一个美好吉祥的名字,没有一定的准式.郑成功“延平王“封号取用的是“延平府“ 的府名 .至于为什么会取用“延平府“ 的府名 ,因为当时取名 “草略殊甚“,“无一定之例“,我们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但是,可以根据情理进行一些推测.1,郑成功的“延平王 “取用的是府名 ,比取用州名,县名,古县名或一般的美名层级要高,说明永历帝
20、对郑成功的地位是很重视的.2,郑成功是闽人,给郑成功的封号取用一个福建的府名应该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当时福建有 8 府:福州府,延平府,建宁府,邵武府,汀洲府,漳州府,兴化府,泉州府.按照明朝的惯例,带“州“ 字的府名,省掉“ 州 “字以后 ,可以用来作为一字王也就是亲王的封号,如衡王(建文皇帝之弟允煌的封号,取用衡州府的府名),徐王( 建文皇帝之弟允熙的封号,取用徐州府的府名),荆王( 洪熙皇帝之子瞻垌的封号,取用荆州府的府名),忻王(正统皇帝之子见治的封号,取用忻州府的府名),徽王(正统皇帝之子见沛的封号,取用徽州府的府名),福王(万历皇帝之子常洵的封号,取用福州府的府名),惠王(万历70皇帝之子常润的封号,取用惠州府的府名),潮王(南明永历皇帝曾准备给郑成功的封号,取用潮州府的府名)等.也可以用“ 国“ 字代替“州“字作为公爵的封号,如“漳国公“(永历皇帝给郑成功的封号,取用漳州府的府名).但从来没有直接用“州“作为郡王封号,称为“州王 “的.因此,福州,泉州,漳州,汀洲这 4 府的府名不可能用来作为郡王的封号.其余的 4 府:延平,建宁,邵武,兴化,其中“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