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籍知识分子与新文化运动第 24 卷第 5 期2001 年 9 月辽宁师范大学(社奇科学版)Jommlof“rIirIgNormalUniversity(SocialSe/eeesEdition)24No.5Sep.2001浙江籍知识分子与新文化运动徐木兴(浙江大学历史系,浙江杭州 310028)摘要:民国初年的浙江籍知识分子是一个极富个性的知识分子群俸 ,他们大多承袭“乾嘉遗风“, 先放洋日本,归国后集汇于中国政治文化中枢北京,且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在新文化运动中,他们以其独特个性涉足思想,文化,教育,艺术等几乎所有领域,且建功甚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构索之一.而上述独特个性和突出贡献的背
2、后隐有其探刻的历史渊源.关键词:浙江籍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渊源;构素中囤分类号:K2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螭号:1000-1751c2001】05.O099-O3Zhejiang-nativeIntellectnnlsandtheNewCulturalMovementXUMu.xin(D 删 ofHto,y,毋和 U.,doersity,咖 u310028,)b 啦 rac【:Intheeadi 仃 yearstheR 甲曲 cChina,丑畸 i 日“g nativeh 衄ecn1 幽loanedagzapwith 哪 ydi 蛐 ved 唧 ac 碚.旺 a0fthemhaves
3、tudiedinJapan.脚 inheritedtheTradition0fQ.哪一jiap,hadaspecial0totheReL1andgottogetherintheculturalandeduoafionaleirehsinBe 矗唱.Intheneweultmalmovement,出eysetfeetinfields0ft1.oI】出,cI,kI e,lmture,edueathmandarts,ere.andmadeoc 叫 riI)u 南n.lheyformedone0fthenucleardementoftheNewCulturalMovexnem.“llaeream 如印
4、historicalddedyiI】gtheabovementioneddi 击 reharactogsandpIcontribution.1 铆 worOs:e.ilangnativeintelhetuals;thenew-ealtmalmovonent;m-ig;dement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一群受过近代资本主义文化训练的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历史的现代化转型时期,试图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取代中国传统文明而发动的一场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主体是一群异于戊戌和辛亥知识分子群体的,即更具现代性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不再走学而优别仕的传统士大夫的老路,在新的社会结构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的职业,比如教
5、授,报人,编辑,作家,律师等,而且在知识结构上,虽然幼年也读过四书五经,但基本上是在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洋务学堂中得到教育,后来又大都放洋日本或驮美留学,对西方文化有比较完整的直接的认知,他们是开剖中国新知识转型的一代知识分子群体.这个知识分子群体的基本构索之一就是浙江籍知识分子:蔡元培, 钱玄同,鲁迅,许寿裳,来希祖,沈伊酞,马敦伦,周作人一,浙赫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基本构索之形成1 新文化运动与北京大学联姻.1915 年 9 月陈独秀剖办(青年杂志 ( 后改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端,但新青年是随着胨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进入北京学界之后才起了声势,造成一场新文化运动的.周作人回忆说:“其
6、时他还投有什么激进的主张,不过是一个新的名士而已,看早期的青年杂志当可明了,及至改称新青年,大概在民六这一年里,逐渐有新的发展,胡适之在美国,荆半农在上海,校内舅有钱玄同,起而响应,由文体改革进而为对于旧思想之攻击,便造成所谓文学革命运动.叫(肼栅后世的研究者亦称:自三,四卷由于北大革新派加入新青年 行列,一校一刊作基地的新文化运动核心势力形成.“L 肿与北京大学文科联手,既是新青年获得巨大成功的保证,也是其维持思想文化革新路向的前提.“可见北京大学对于新青年以及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巨大意义.此处所指的北京大学蔡元培自 1917 年 1 月人校后进行革命性变革后的北大.蔡元培认为:“ 大学者 ,研
7、究高深学问者也“,“ 大学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从而把“学术推到个极高的地位.根据这一大学“理念“, 蔡元培提出 :“仿世界各大学通倒,循思想自由 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L5Jc 聊因此,北京大学的存在,也就有了一个允许新旧各派多元并存的较为宽梧的文化空间.而新文化运动之初最需要的就是这一空间.2.浙籍知识分子与北太和北京学界.民国肇始,在北京学界,主要是北大,以章太炎学术流派和章太炎弟子为主收稿日期:2001-(3-11作者简介:棘木兴(174-).男 ,江西南昌人,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徐木*:浙江籍知识分子与新文化运动体的浙籍知识分子迅速取代长期占据文化要津
8、的桐城派,形成强势学术话语.早在南京政府北迁之时,许寿裳,鲁迅等就随着教育部北上,钱玄同从日本回国后也来到北京,而且,浙江籍知识分子中的朱希祖,陈太齐,马叙伦,陶孟和,马裕藻,沈伊酞,沈兼士均在 1913 年就进入北大“jc 瑚及至蔡元培广延“学诣有独到之特长之教员 ,浙籍知识分子进一步群集北大,如周作人,鲁迅也正是此时与北太结下了不解之缘.浙籍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北太拥有巨大的势力.不惟其多为北大名教授,更且因为浙籍知识分子具有浓郁的乾嘉遗风“,而 “乾嘉遗风“(注:章门学术可谓其最佳传承)在当时正代表学界的正宗.其实,这些都是在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之前已是事实.有“乾嘉遗风 “的浙籍知识分子取代
9、桐城学派知识分子,有着深刻的原因:第一,桐城学派兴旺繁盛近 2OO0 年,为清一代名门,多受清统治者揄扬,其与清廷这种莫逆表里的关系,在清末那样尖锐的种姓矛盾中,随着清王朝的覆亡,民国的建立,自然失去人心基础和政治依托,必然要为新的学术和文化取代.第二,桐城派学术理路宗宋学,就学问立论,乾嘉学派所取得的成就,桐城派不能望其项背.当时的学人差不多形成共识,颇以为桐城派蹇陋.而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尤为人们称许,以为非常富于科学性.这是因为此学术理路中包含着现代学术精神,如实事求是,注重实证,长于分析等学术精神,而这些正是在建立现代学术,现代文化的民初时期所需要的.概而言之,清帝既逊,民元初建,一则
10、因为学术传承的历史惯性;一则由于乾嘉学派这一脉学问经由诂经精舍出身的章太炎为代表的浙籍学问家发扬光大,乃显出巨大的生命力.因此,在当时的学术语境中,桐城派被取而代之乃太势所趋.第三,具“乾嘉遗风的浙籍知识分子“主张变革 ,不相信经典着作是神圣不可边的教科书“的精神 ,在要求打破旧传统 ,呼吁变革的时代里,取代“ 反对变革,迷信经典着作的权威性的桐城派 ,也是历史的使然.“J(m)可以说.正是新文化运动前夕 ,北京学界和北大讲坛主张变革的浙籍知识分子取代反对革新的桐城派以兴,为新文化运动在北大蓬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3.浙藉知识分子的团体认同感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前夕,浙籍知识分子亍聚
11、于北京学界和北太,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的人事渊源 .早在清末 ,主要以江浙留日学生为主干成立的光复会,它的发起,组织和领导人便是以蔡元培,冉焕卿和章太炎等为首的江浙籍知识分子.此前,1902年,蔡元培成立爱国社,便力邀章太炎等浙籍学人加入.这个因素不能说对于后来蔡元培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及:ILX长时大量援用以章太炎弟子为主体的浙籍知识分子没有关系.其实,蔡元培之所以能较轻易地“人主北大“,与北洋政府教育部和北大之内浙江人士势力大而造成援引也有莫太的关系,这种关系与上述关系是一种互动的有机体.蔡元培主政北太以前,在北太工作的教授沈伊酞,马叙伦,陈黻宸极力支持蔡元培担任此职,这些人都是浙江籍
12、而且都跟章太炎的弟子们关系密切,这些弟子也大多是浙江人.此外,当时,北京学界名人,即国立医学院院长汤尔和与蔡元培的另一位浙江籍世交范源濂(1913 年其曾在蔡元培手下做过副职副教育总长),也极力支持此项任命.无怪乎有人指出:“老乡网为蔡元培同向国立大学铺平了道路,这1oo 一种网络在蔡回京后所起的作用跟他作为着名教育家的身份一样大 o“L 中国学界历来讲究门派之别.浙籍知识分子也不例外,他们是一支非常讲究团体认同感的群体,而且这种团体认同感在新文化运动中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文化运动的首发阵营为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一般而论,4 人中以胡适和钱玄同尤为注重新文化运动同人建设.两者
13、分别而论,钱玄同又更具怀疑精神,更注意新文化阵营的纯洁性.他二人,用当时的话来说:“胡适因其稳健宽容得人拥护,钱先生也不可少.“-儿) 就其对新文化阵营建设的实际作为而言,若说胡适因其近似“滥好人“ 的品格和学问家气质的魅力得了一般舆论,钱玄同则因依据浙籍而挖掘出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钱氏直接促成了鲁迅的出山和狂人日记的问世.据周作人说:“钱玄同和鲁迅虽为同门师兄弟,但新文化运动之前的几年问,两人的交往很少,而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到了 S 会馆的次数则相当频繁.“_8_cm. 钱玄同请鲁迅出山,是有意为之.从此,鲁迅的创作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摇旗“呐
14、喊的健将 .最后,需朴充说明的是,浙籍知识分子之所以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突出,也有其历史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是中西文化撞击融会的结果,而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借助留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作媒介引进的.造成第一次形成规模撞击的是留日学生,而不是留美,留欧学生.浙籍知识分子是其中的精英分子.他们回国后又多集中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枢北京,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所以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因此可以说历史选择了他们.面对历史的选择,浙籍知识分子以卓绝的创造力,以世界的开放的眼光,以海纳百川的气概,在中国社会历史孕育着深刻变革的时候.投身其中,参与了创造,同时也铸就了浙籍知识分子的一段辉煌.二,浙籍
15、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运作之主力军新文化运动的时间虽短,但对于现代中国的意义却是无法估价的.她热情地拥抱现代性,彻底地否定传统,期以此实现中国文明的现代重构,她的努力对以后社会文化所造成的影响,是以往任何历史运动所无法比拟的.这并不是说新文化运动本身建立了某种高不可及的范本,而是因为她适逢中国的社会历史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关口.新文化运动的建设者不但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其中,而且清醒地主动地推动这一历史前进.新文化运动对于其后的中国的政治,思想,道德,伦理,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浙籍知识分子之所以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巨大贡献,就是因为他们的影响和建树遍及上
16、述所有的方面.1.耽其思想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宝库.新文化运动长久以来受到学术界广泛的眷顾和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文化运动这一历史客体犹如一个包罗万象的思想宝库.若说林则徐,魏源等初步拓展国人的眼界,严复的翻译给了国人最初的震撼,那么新文化运动则是前所未有地引人了人类文明,尤其是当时代表现代文明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进化论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宏扬,其他如资产阶级启蒙徐未*:浙江籍知识分子与新文化运动思想,民族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学说,实用主义思潮等,都竟相被介绍进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观点和主张.让国人惊讶地发现,天下之大,除了“之乎者也“,“三纲五常“ 之外 ,还有诸多新奇
17、的思想观点 .仅此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意义就不言而喻.拥有坚船利炮的西方国家并不是器物文明高度发达的畸形怪物;夷夏之辩,中国精神文明高于西方的精神的优胜论调不攻自破;中体西用“主张的局限性就十分明显的暴露出来了.浙籍知识分子以其各具造诣的思想加入到这场思想启蒙的太台唱中,如鲁迅进化论价值取向,尼采超人哲学的意识,民族解放思想等;周作人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新村主义思想等,蔡元培的教育救国思想,平民主义思想等等都极大地丰富了新文化思想宝库.而且他们立足于现实,把从“异域“ 借来的“火种“切实地用于中国的新文化建设.2 促使文学革命向思想革命延伸.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块基石.文学革命的主要
18、功绩是兴白话,废文言“; 思想革命的指向甚广,它的命题包罗万象:诸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国民性改造等等.“白话,废文言“ 是新文化运动之肇始.1917 年,年仅 26 岁的留美学生胡适,写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倡导文学革新,得到了北太着名的教授,文学家兼声韵学家钱玄同的热情地肯定和声援.钱氏的这种行动,对当时的胡适来说是一个巨太的激励,推动了胡适投身于文学革新运动中,成为发动和推进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的殿军.思想革命是文学革命的自然延伸.当然,它的发生也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即直接产生于张勋复辟的刺激,至少鲁迅,周作人,蔡元培等人是如此.周作人说:“复辟一案虽然时间不长,实际的害处也不及帝制太,可
19、是给人的刺激却很大.Il【l 圆“ 经历这次事变,深探感觉中国的改革尚未成功,有思想革命之必要.“l】1,25o 以后蓬勃起来是文化上的诸运动几乎无一不是受了复辟事件的刺激而发生而兴旺的,即如(新青年吧,它本来就有,叫做青年杂志,也是普通的刊物罢了,虽是由陈独秀编辑,看不出什么特色来,后来胡适之自美国寄稿,说道改革文体,美其名日文学革命,可是说也可笑,自己所写的文章还没有用白话文经过那一次事件的刺激,和以后的种种考虑,觉得中国很有思想革命的必要,光是文学革命实在不够,虽然表现的文字改革自然是联带的应当做到的事,还不过不是主要的目的罢了.“ 【IlIl.26t)周作人的话至少代表了他自己作出抉择
20、的动机.恰恰是周作人,后来在思想革命中曾有非常重要的贡献.而据周作人讲,鲁迅原本是“那么豫默的“ 一个人, 也正是因为这一件事的刺激才在钱玄同的劝励下出来呐喊的.其实,浙籍知识分子,尤其是鲁迅,蔡元培等,困张勋复辟而受到的刺激要比陈独秀,胡适等深刻得多.他们原本对民国怀有一份特殊的情慵,然而民国建立以后的现实已叫他们深探的失望.他们很多人,就生活在北京,切身地经历或近距离地关注了包括袁世凯称帝等一系列所谓“国家太事“, 以及北京作为封建古都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仍然丝毫未受到冲击的浓郁的传统气息,他们内心所感受到的悲凉和绝望,是当时远在上海和置身于民主国度的胡适根本不可能体验到的.所以,他们把文学
21、革命推向思想革命的理念和行动要比胡适,陈独秀等努力得多,深刻得多.3.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国民性改造“ 是新文化运动的最终目标,教育现代北(当时主要是教育的世俗,平氏化)是实现其的重要保证之一.浙籍知识分子当时好每; 在北京从事教育文化工作,鲁迅,许寿裳等供职教育部,何橘时,胡仁源,汤尔和,钱玄同等作为大学的领导或教授当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层次的变革选择了文化启蒙,他们便被所史的机遇抓住,成为文化潮流中的弄潮儿,他们不但是迭段历史的见证人,而且是这段历史的创造者.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废文言,白话已由学术主张和舆论,进而戚为官方的政策.民国 9 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通令,于这_一年 1920
22、年)的秋季开学,所有国民小学教材都要以国话(白话)为准.91(P395)然,现在还没有发现直接的证据说明作为当时规模极小的教育部的官员的鲁迅,许寿裳等在教育部霸布这条通令的过程中起过作用.但在确定对国民教育产生极大影响的注音字母这件事上,他们诚有首功.1920 年】1 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注音字母,以统一国语的读音.这套注音字母采自章太炎的注音符号,略有增删.当统一语音会召开时,浙籍知识分子鲁迅,许寿裳等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鹱台提议以章太炎手定的切音工具作为注音字母,他们纳提议被接受了.这套注音字母一直措用到 1955 年新中 J 可最浯拼音字母的诞生.同时,浙籍知识分子在世界语运动,文挈
23、的世俗化,平民教育及其他专业,职业教育中也作出过重要贡献.上述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社会化,专业化,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综上所述,民国初年的浙籍知识分子在要求文化革新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凭借自身的知识结构,群体特性,人事渊源诸因素,顺应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潮流,融人其中,参与创造,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他们不仅推动了当时的历史前进,同时也在新文化运动中为自己绘出一道亮丽夺目的风景线.时至今日,在现代知识分子身上仍能嗣见新文化精英的影响余波.参考文献:1周作人苦茶一周作人回想录z乌鲁木齐:敦煌文艺出版杜.1995.2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M.北京:三联书店,1997,3陈平原.学同家与舆论家J.读书,1997(11):112-1194蔡元培.北京大学 1918 年开学演说词蔡元培全集:第 3 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4.5蔡元培.致 (公言报)并菩林琴南 蔡元培全集:第 3 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46魏定熙.北京大学与中国政治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 1 占选(上)?张黄致胡适z.北京:中华书局,1979.8周作关于鲁迅M乌鲁木齐:新疆民出版社.19979周策纵五四运动史M 长沙:岳麓书社,2000(责任编辑: 李薇】l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