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超 敏 反 应 (hypersensitivity),概念: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变态反应),2,型(速发型/过敏反应) 型(细胞毒型) 型(Ic或血管炎型) 型(迟发型),分 型,3,特 点: 1.特异性IgE抗体介导; 2.反应发生快、消退快; 3.功能紊乱性疾病; 4.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特应性个体或过敏体质个体,I 型超敏反应,亲细胞抗体 Fc-FcR,IL-4,分布,4,一、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和机制,致敏阶段,激发和效应阶段,选择性地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
2、储备,新合成,5,生物活性介质,FcR,交联,6,反应类型:即刻/早期相反应: 主要由组胺引起晚期相反应: 主要由LTs、PAF引起,7,交联,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型,8,二、常见疾病:(一)全身性过敏反应 1、药物过敏性休克:青霉素 2、血清过敏性休克:动物免疫血清双重性,9,(二)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花粉症)过敏性哮喘 (三) 消化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胃肠炎 (四) 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特应性皮炎,10,三、防治原则; (一) 避免接触变应原: (二) 脱敏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 1、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 方法:小剂量、短间隔、多次注射 机制:分批脱敏 2、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
3、法 方法:小剂量、间隔较长时间、多次皮下注射 机制:特异性IgG抗体/封闭抗体。 (三)药物:P195,11,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靶细胞,同种异型抗 共同抗原 改变的自身抗原 药物抗原表位,12,细胞表面固有抗原或 吸附于细胞表面的抗原、半抗原,相应的抗体(IgG、IgM),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刺激或 阻断作用,受体 抗受体抗体,靶细胞,13,二、常见疾病: (一) 输血反应:ABO血型不符 ABO血型系统特点:,非溶血性输血反应:HLA,14,(二) 新生儿溶血症: 机理:母亲为Rh-,胎儿为Rh+,Rh血型,预防:产后72h内 给母亲注射Rh抗体,ABO血型,15,(三)自身免疫溶血
4、性贫血: (四)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药物性溶血性贫血 粒细胞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五)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抗自身受体的抗体介导,对靶细胞的刺激,正常状态,17,(六)重症肌无力,对靶细胞的抑制,18,(七)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19,一、发生机理,中等大小可溶性Ic,型超敏反应,沉积的影响因素: 1.血管活性胺类物质:,组胺、5-羟色胺,血压较高的毛细血管迂回处,2.局部解剖和血液动力学,20,MAC,21,二、常见疾病: (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Arthus反应:实验性型超敏反应 类Arthus反应: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肺部型超敏反应:农民肺、养鸽者病、皮
5、革者病等,22,(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1.血清病:初次注射大量抗毒素后1-2周发生主要症状反复注射异种蛋白质抗原(慢性)血清病样反应/药物热 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3.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RF) 4.SLE:DNA-抗DNA复合物; 5.过敏性休克样反应:赫氏反应大量Ic激活补体大量过敏毒素,因注射异种动物血清所致,23,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与细胞免疫过程相同,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无抗体、补体参与。 二、常见的型超敏反应 1.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2.接触性皮炎: 3.移植排斥反应:,24,、型超敏反应皮肤实验1:15分钟出现1cm的界限清晰的风团2:5-12小时出现超过5cm的红肿、出血、坏死3:24-48小时出现的1cm的红肿、硬结,25,小 结,机制 常见疾病某些药物可引起不同的类型同一疾病可有几种类型机制,26,复习思考题,名词: 超敏反应、变应原、Arthus反应、血清病 简答: 1.I/II/III型超敏反应的机制是什么?有哪些常见疾病? 2.简述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3.补体参与哪些超敏反应?如何发挥作用?,27,中等大小可溶性Ic的形成: 抗原量稍多于抗体; Ic分子量为100万KD,沉降系数约19S,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