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温州医学院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生成绩.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522857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医学院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生成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温州医学院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生成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温州医学院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生成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温州医学院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生成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温州医学院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生成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与校内考试成绩相关性研究石云霞 余 清 卢丽笋 毛广运(温州医学院 浙江 温州 )摘要 目的:调查温州地区考生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考试成绩的关系,了解影响考生成绩的校内因素。结果:考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部分各科目成绩与校内相应科目考试成绩均呈显著正相关,考生的总成绩与实习学年的各项综合考试成绩均显著正相关,其中校内专业知识各科目、毕业综合理论考试成绩呈现与医师资格考试的高度正相关性。而公共知识部分各科目的成绩与在校相关科目考试成绩间正相关程度参差不齐。结论:医学生的校内学习和教学效果是影响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通过在校基础、临床核心课程的成绩可以预测学生医师资格

2、考试的成绩。关键词 医师资格考试成绩 在校成绩 相关性关于医学院校教育与医师资格考试关系的定量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这些研究主要侧重考生高年级、毕业前的综合考试成绩,以及学年平均成绩与医师资格考试总成绩的相关性,样本量较小。本文将温州地区参加2008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878位考生的分科目成绩与其在校期间相关的13门学科课程成绩以及考生总成绩与毕业学年的实习出科考、毕业综合考试成绩进行一对一的比对分析,以期了解整个本科教育与医师资格考试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参加 2008 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温州医学院本科毕业生 878 人。12、方法采用 SPSS16.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

3、据处理,与已知总体比较采用 U 检验、成组资料比较进行 t 检验,分类资料采用 2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选用 pearson 或 spearman 相关分析。13、研究内容1、3、1、考生在校期间各学科课程考试成绩与国家执业医师相同科目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1、3、2、考生在校期间毕业实习出科考试、毕业考试(综合笔试、技能两部分)与考生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2、结果2.1 医师资格考试学科成绩与在校相同学科课程成绩的相关性分析对每位考生在校期间同门课程成绩进行查询,与医师资格考试成绩进行关联性分析,从表 1、2 可见: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部分,考生在校成绩与医师资格考试相同科目成绩两者间

4、显著正相关。不同学科、科目相关系数大小不一,专业知识部分整体相关性高于基础知识部分。2.2 医师资格考试总成绩与毕业学年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表 3 显示,在公共知识部分,卫生法规校内成绩与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无相关性。表 3.公共科目医师资格考试与校内考试成绩相关性分析(n=878)表 1. 基础科目医师资格考试与校内考试成绩相关性分析(n=878)考试科目 生 理学 生 物 化学 药 理学 病 理学 微 生 物学 免 疫学 r 0.493 0.459 0.449 0.426 0.339 0.267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表 2 .专业科目医师资格

5、考试与校内考试成绩相关性分析(n=878)考试科目 内 科学 外 科学 妇 产 科学 儿 科学r 0.612 0.570 0.551 0.439P 0.001 0.001 0.001 0.001考试科目 心理学 卫生法规 预防医学 r 0.121 0.08 0.24P 0.004 0.058 0.001作者简介:石云霞,女,副教授,从事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与研究。表 4 反映考生在校毕业学年三项考试成绩与医师资格考试总成绩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毕业综合笔试成绩显示出高度的正相关性。表 4. 执业医师考试与毕业学年考试成绩相关性分析项目 实习出科考试 毕业技能 考试 毕业综合 笔试r 0.320

6、0.205 0.547P 0.001 0.001 0.0013、讨论与思考3. 1、校内考试与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显著正相关,学科、课程科目差异较大专业、基础、公共三大学科的 12 门学科课程均显示出校内考试与国家考试的显著正相关性,提示考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对医师资格考试的成绩有影响,尽管在毕业一年后举行的医师资格考试结果不单纯是学校教育的直接反映。比较表 1、2、3,专业、基础、公共三大学科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相关程度不等,基本趋势为专业大于基础,基础大于公共,专业学科最低相关系数高于基础学科平均水平,基础学科最低相关系数高于公共学科最高水平。考虑到专业知识在整个国家考试中所占比例高达 75%,

7、本科教育阶段,专业学科的学校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对毕业生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表现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三个学科中,专业学科的学习时间距离国家考试最近,遗忘率低,学校教学施加给考生的影响会更大,这也可能是相关系数高的原因之一。同时专业课作为医学生终身从事职业的基础知识,学生必然在毕业后的培训中极其重视,在长期的本科学习阶段养成的学习态度、习惯必然会延续到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这也是专业科目校内考试和医生资格考试相关系数高的原因之一。公共知识科目与在校成绩之间正相关性较弱,可能与这些课程当时为非核心课程,不受学生重视有关,也可能与在校学习考核以等级制计分而且教师评分等级偏高,区分度差,学生易于通

8、过考试有关。公共知识部分在整个国家考试总分中所占分值低,不排除学生有意放弃复习,由于学科的特点,临时突击奏效的可能性也不小。分别观察表 1、2、3,同一学科内部,不同科目之间相关性存在不小的差异。以专业学科为例:内科学凸显出校内学科课程考试成绩与国家医师考试最强的正相关,然后依次为外科、妇产科,儿科相对较弱(r 内科学=0.612,r 外科学 =0.570,r 妇产科科学 =0.551,r 儿科学 =0.439) ;在基础知识方面,生理学显示出最强的正相关关系,其后是生物化学、药理学,较差的是微生物、免疫学(r 生理学 =0.493,r 生物化学 =0.459,r 药理学 =0.449) 。分

9、析相关系数高的科目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是学科的核心课程、学时多、学分高、信息容量大;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努力,持续投入较多的精力时间,才可能通过学科课程考试;与临床课程联系紧密,被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几率相对较高、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课程学习期间,倍受重视;在临床实习、住院医培训阶段反复不断应用、强化;教学体系稳定成熟严谨,学校、专业、教师施加给学生的影响大而且长远,教学和学习的效果会对国家考试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较之下,微生物,免疫学在校学时少,学分低,尤其免疫学抽象、理论性强,难度大,二者在执业考试中所占分值比例偏低,考生可能采取抓大放小的复习策略,国家考试结果的偶然因素较多,所以校内考

10、试与国家考试的相关性低于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毕业学年综合考试与医师资格考试总成绩显著正相关,观察表 3,毕业综合笔试与医师资格考试的显著相关性要高于其他两项。这可能与该项考试距离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时间最近,内容是国家执业考试大纲要求的主要部分,形式上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模式比较相似有密切关系。3.3、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比较国外同类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在校学习学年平均成绩以及各类综合考试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关系。首都医科大学罗艳侠等的研究表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技能、综合笔试及其专业知识成绩与在校时毕业考试总成绩均呈正相关;在笔试部分中,无论是总成绩,还是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部分成绩,均与在校时

11、内科、外科的成绩呈正相关。医师资格考试公共部分成绩与学生在校成绩无统计学意义 【1】 。在美国对115名学生分析报告中,医学院1、2年级的平均成绩和国家医师考试step l和step2(分别在2年级末、四年级末进行)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 87和0. 81,医学院3、4年级学生实习考试的平均成绩与国家医师考试的相关系数为0. 66和0. 68 【2】 。日本医科大学的研究表明,国家医师考试和在校期间考试均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和国家医师考试呈现强相关的是国家医师模拟考试( r = 0. 68,) ,其次是综合考试( r =0.63) ,与进级考试的相关系数也较高( r = 0. 62) ,但毕

12、业考试和国家医师考试的关系,相关程度较弱( r = 0. 46) 【3】 。作者简介:石云霞,女,副教授,从事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与研究。以上的研究报道尽管与本研究的角度有差别,但仍从另一侧面支持了本研究的结果,即考生在校各年级成绩以及高年级各类综合考试成绩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成绩呈正相关,也就是医学院校各阶段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结果对学生通过国家考试至关重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美国与日本的研究结果均显示了学校考试成绩与国家医师考试成绩之间高度的正相关性,相关程度显著大于本样本和首都医大样本分析报告的数据,而且美国、日本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平均通过率也远高于我国。导致差异的原因可能一是美日两国执业医师考

13、试的时间安排与医学院校学习紧密接续甚至交叠,学生知识遗忘率低,二是美日医学院校采取综合课程模式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使学生能更早的接触临床,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本科教育与临床实际、与国家医师考试紧密对接,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定位准确。也不排除美、日医学生生源优秀,质量均衡,相比之下,我国医学生的学制、生源参差不齐,给执业医师考试的通过率带来负面的影响。四、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推断,医学院校基础、专业、实习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影响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在校期间学时、学分高、国家考试分值比例高的核心课程与国家医师考试有更强的正相关性,在校学习、教学的效果对医师资格考试的结果有

14、更明显的影响,在校期间基础与专业各学科课程成绩优良的医学生在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中相应学科的成绩也较好,通过这些学科在校考试成绩可以预测学生未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成绩。这个研究提示,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时间前移至本科教育阶段可能提高考试的成绩与通过率。以上研究仅为一校单一样本,是对一次考试的数据分析,今后如果能够以此模式逐年跟踪研究和扩大样本学校数,将使结果的可信度更强。参考文献1 罗艳侠,高 文,郭秀花,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12):840-842.2 宫下次广,邓洁译,日本医科大学校内考试成绩和国家医师考试成绩的比较J.日本医学介绍,2006,27(5):236-237.3 上野隆登等, 邓 洁译,日本久留米大学医学院高年级学生考试成绩与国家医师考试成绩的相关分析J.日本医学介绍,2006,27(8):384-3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