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宁化一中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题(必修二专题一至四)人民版.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517338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宁化一中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题(必修二专题一至四)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宁化一中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题(必修二专题一至四)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宁化一中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题(必修二专题一至四)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宁化一中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题(必修二专题一至四)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宁化一中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题(必修二专题一至四)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宁化一中高三历史复习测试卷(必修专题一至专题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头令描写的是( )A筒车 B. 耧车 C. 曲辕犁 D. 水排2. 古诗田父吟中有诗句“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粮粞便不忧” 。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A.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 政治腐败,民不聊生C. 水利灌溉工具先进 D.租税沉重使农民生活贫穷3. 颜氏家训有一段话:“农家兼营副业,一般日用能够做到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

2、耳 ”,说明了( )A.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作用B. 民营手工业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作用C. 家庭手工业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作用 D. 家庭手工业的弊端4. 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燃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 )A. 农民受到沉重剥削 B. 田庄商品经济发达C. 手工业者劳动繁重 D. 田庄经济自给自足5.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 (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下列说法中正

3、确的是( )A. 唐三彩是一种瓷器 B. 中国先有青瓷后有白瓷C. 越窑盛产白瓷 D. 中国先有瓷器后有陶器6. 某文物爱好者到博物馆参观,看到下列文物,其中一定是赝品的是( )商周时期的青铜鼎一尊 春秋时期的钢剑一把 明朝的粉彩瓷器一件 带有龙山文化印迹壳陶一件A. B. C. D. 7. 清明上河图在无声的倾诉中折射出了时代的光泽。 “时代的光泽”是指( )商业兴盛 国家统一 城市发展 文化繁荣A. B. C. D. 8. 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 (如图)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 加强外航海船管理C. 严格限制中外贸易

4、往来 D. 打击海上走私活动9.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 )施复夫妇是机户 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如图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 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A. B. C. D. 10. 如果有人在 19 世纪 50-70 年代建立了一个采用大机器生产的工厂,可以断定他的企业和阶级性质是( )封建官办企业封建官僚 洋务企业洋务派 民族工业民族资产阶级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外国资本家A. B. C.

5、D. 11. 从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观察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其主要特点是( )A. 通过手工工场长期的资本与技术积累发展到近代机器大生产B. 从无到有,移植西方近代生产方式C. 近代企业的投资者多为官僚、地主、商人D. 通过政府投资和引进西方技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12. 19 实际 70 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及其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 )A. 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C. 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3. 某班同学搜集到以下历史资料:孙中山说:”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

6、展的前夜,商业也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工业建设会趣旨中指出:“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张謇指出:“借各股东资本之力,以成鄙人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之志。弃官从商,以实业救国。父实业,母教育。”他们由此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A.材料充分,理解正确,结论正确 B. 材料不充分,理解不正确,结论不正确C. 材料充分,理解不正确,结论不正确 D. 材料不充分,理解正确,结论正确教育资源教育资源14. 如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面粉出口增长

7、情况图,下列表达错误的是( )A. 一战期间我国面粉业发展迅速B. 面粉业的增长因一战的结束而趋缓C. 面粉业的增长与欧洲市场需求密切相关D. 面粉业的发展是这一时期中国轻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15. 电视连续剧 大染坊讲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描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 20 世纪初发展的艰难道路,从中展示了一代人强国梦的诞生于毁灭。从中我们得出的认识是( )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一战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 “实业救国”的主张在当时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 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中国民族工业无法走上独立道路的根本原因A. B. C. D.

8、 16. 在影视片三毛流浪记中,以主人公三毛的生活以及工作中所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为主线,直接反映一个普通打工者在都市中艰苦奋斗历程,20 世纪四十年代,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到处是美国商品,充实了名家店铺,他非常困惑他困惑的原因是( )A. 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实着中国市场B. 蒋介石为了打内战的需要,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 航海条约 ,大量出卖国家主权C. 美国比其他国家经营水平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D. 四大家族的经济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17. 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 100 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

9、,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 ”该公司是:A 洋务企业 B 外商企业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18.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于( )A. 1949 年 B. 1956 年 C. 1966 年 D. 1978 年19. 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 B“把大跃进的战鼓敲得更响”C.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D.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20. 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 “割

10、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20 世纪 50 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 世纪 70 年代末2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 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 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 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D.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22. 如图是美丽的厦门风光。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在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主要是考虑到厦门( )

11、A. 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成绩突出 B. 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C. 外资企业众多,人才资源充足 D. 区位优势,海外华侨众多23. 中国的新面貌:1984 年 4 月 30 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你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在这里体现了( )中国正在对外开放 假冒伪劣迫使使国人购买外国货 经济全球化的迹象 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A. B. C. D. 24. 人民日报:48 年时间,67 本日记。从 1959 年开始,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当年生活的点滴,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农村历史。其中

12、 1983 年 8 月 23 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上午下午分自留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废除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历史 B反映了建立农村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C该农民对“自留地”有使用权 D该农民对“自留地”有所有权25. 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 、 “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26. 对图中的住宅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B. 是乡村中普通居民的主要住房类型C. 是城市中普通居民的主要住房类型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D. 中西合

13、璧是其典型特征27.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 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 月 22 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 )A. 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B. 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C. 法院的权利已经高于皇权 D.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28. 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 年)的上海新报 ,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 , “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

14、的是:A 娱乐大众 B 报道国内外大事 C 宣传政治主张 D 传播商业信息29. 近代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而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 。下列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当时修建铁路遭到顽固人士的反对 B. 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C. 此人认为当时中国不适宜修筑铁路 D. 根本目的是为了说明修筑铁路便于西方列强的侵略30. 1865 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广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

15、无事” 。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毛鸿宾属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B当时修铁路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C因列强的干涉中国当时不能自主修铁路 D太平天国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31. 2008 年 12 月 14 日,布什遭遇伊拉克记者“飞鞋袭击”一事,不仅让记者扎伊迪声明大噪,也带火了一款网络再线游戏。嗅觉灵敏的一名英国网卡设计者 16 日开发了网络版“飞鞋袭布什”游戏() ,目前该游戏已经吸引了超过 140 万的玩家。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表述错误的是( )A. 互联网带给人类极大的便利 B. 互联网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C. 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D. 离开了互联网,人类将无法生存32. 某地

16、市历史教研网站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及物质变化的网页链接,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 流行语言 B. 基因工程 C. 菜篮子工程 D. 安居工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共 52 分)33(10 分)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 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 年) 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波售卖。但是在 35 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

17、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 ”到 20 实际 20 年代, “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生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票 20 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及其制糖公司” 。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 “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 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 500 家,散步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 30 部,年产量 1 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 500 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面纱分

18、送给各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坊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制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请回答:(1)上述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征。 (4 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 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2 分)34(20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下面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时间 茶叶(万磅) 生丝(包)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量) 5000(

19、年平均量)1845 年 8010 132201851 年 9919 230401853 年 10122 62896(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呈现的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材料二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指出 20 实际 50 年代我国农村发生的重大变化。 (4 分)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之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

20、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现在有些干部,对于怎样适合本地情况,多搞一些经济收益大、群众得实惠的东西,还是考虑不多,仍然是按老框框办事,思想很不解放。据邓小平的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980 年 5 月 31 日)整理(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邓小平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持什么态度?为什么?(4 分)材料四 新华网南京 2008 年 10 月 9 日电,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历史性变化。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 ,30 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的“改革开放”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农业和农

21、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4)根据材料四指出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哪些变化?(4 分)材料五 先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包括离乡农民工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5)材料五中的措施将给我国农村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4 分)35(13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外国商人在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

22、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二 从 19 世纪后期到 20 世纪初期的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通过自觉或不自觉地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因此,是不断地在应对矛盾与困境中试错,而不是根据先验的理性的蓝图设计,构成了支配人们作出现现代化选择的基础。 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材料三 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 。在服饰上, “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 ,人

23、们穿衣“务趋时髦”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史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2 分)(2)材料二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是以怎样特有的方式来追求现代化的?(4)(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3 分)(4)概括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以上深刻变化的原因

24、和影响。 (4 分)36(9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来叫克姆(COME)去叫谷(GO) ,是叫也司(YES)勿讲拿(NO) ,一元洋钿温得拉(ONE DOLLAR) ,二四铜钿吞的福(TWENTY-FOUR) ,翘梯翘梯喝杯茶(HAVE TEE) ,雪堂雪堂请侬坐(FATHER/MOTHER) ,红头阿三开泼度(KEEP DOOR) ,自家兄弟勃拉茶(BROTHER) ,爷叫泼茶娘卖茶(FATHER/MOTHER) ,丈人阿爸发音落(FATHER IN LAW) 。 ”这是流行在 19 实际 40 年代上海的洋泾浜英语手册的一段, 洋泾浜英语手册这是一种以中文读音注音的英文速成手册。材料

25、二 1861 年寓居上海的翰林冯桂芬在文章中写道,中外互市已经二十多年,外国“多能习我语言文字之人” ,但在中国的士绅当中,能懂外语的,却“绝无其人” ,因此他建议早日“在上海设一翻译公所” ,选十五岁以下儿童,请西人“课以诸国文字” 。冯桂芬仅仅还只是担忧,而负责总理衙门的奕,则面对的是迫在眉睫的困境。中英天津条约规定,日后英国文书都用英语书写,遇到中英文意冲突时,以英文为准。而寻遍了偌大的中国,竟然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翻译人才,在两个最大的口岸,广东称“无人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可派” ,上海虽有其人,但“艺不甚精” 。材料三 2007 年,黑龙江大雪俄语学院院长、中国俄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铭玉接受

26、记者采访时说,20实际 50 年代,刚建立不久的新中国曾掀起大规模学习俄语的热潮。当时,人人都能说上两句“达瓦里西”(俄语“同志”的中文发音) 、 “哈拉哨” (俄语“好”的中文发音) 。材料四 1982 年 1 月 5 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英语教学节目“Follow Me”,后被译为“跟我学” 。很多人把“跟我学”奉为口语方面的“圣经” 。据 1982 年的中国日报报道,当时“跟我学”在中国拥有一千万观众。由于节目太火,又来不及出教材,栏目组开始在电势周报上刊登“跟我学”教材,每次半个版, 电势周报因此增加了约 50 万订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上海出现“洋泾浜英

27、语”现象的主要原因。 (2 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清政府遇到的问题(1 分) 。当时清政府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1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兴起“俄语热”的主要原因。 (2 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跟我学”节目红火的原因。 (3 分)宁化一中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ADCDB 6-10:BCCBA 11-15:BDDBD 16-20:BCBCD 21-25:CDBCB 26-30:DBDDB 31-32:DA二、非选择题33.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

28、的能力。第(1)问根据三则材料反映的信息即可分别概括出特点。第(2)问需结合材料的大背景“鸦片战争后”和教材知识答出。第(3)问属开放性问题,答出符合题意的认识即可。答案:(1)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卷入世界市场;出现了近代工业;农业生产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2)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开埠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通商口岸城市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等。(3)开埠通商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了开放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加速了近代化进程等。34. 解析探究 本题主要考察中国近现代农村及农业问题。第(1)问从时间和农产品的商品化可以看出由于外国列强的

29、侵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成为外国的原料产地,大量农产品商品化;第(2)问,材料二中的第一幅图片是对农业进行改造,把农民土地所有制变成土地公有制,第二幅图片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一大二公” ,第(3)问邓小平之所以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因为它解放了生产力。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试题答案】 (1)趋势:出口量不断增加。 (1 分)这一趋势反映了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 分)(2)变化: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2 分)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

30、高。 (2 分)(3)肯定。 (1 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变了束缚农业生产力的旧体制,使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停滞的困境,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城乡人民得到了实惠,并且带动了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3 分)(4)变化: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单纯依靠土地为生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 ;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 (6 分,任答其中二点即可给分)(5)影响:稳定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发展;(2 分)促进农村人口的合理流动,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2 分)【拓展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农

31、村产业结构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从单一的生产转向多元化、多层次综合发展;由单一的种植业转向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格局;种植业内部结构由单一的粮食作物转向粮食与经济作物的协调发展;农业产生结构在突破单一经营的同时,城乡分割的经济格局开始向一体化发展。35. 解析:本题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领域考查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变。第(1)问首先要理解材料,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分析中国是怎样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第(2)问要结合史实,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和知识分子的角度来逐一分析;第(3)问认清问题,结合材料分析;第(4)问要理清思路,从宏观上把握原因。答案:(1)传统的自

32、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曾国藩、李鸿章等发起了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陈独秀、李大钊等倡导新文化运动。(3)剪发辫;更新服饰;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4)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运动及政府的推动。影响: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6. 【解体探究】第(1)问,注意题目中的时间 19 实际 40 年代,中国被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了大门,与外国交往日益增多,中国需要外语人才;第(2)问,可从冯桂芬和奕遇到的困境寻找答案;第(

33、3)问实际上考查的是 20 实际 50 年代初中苏关系密切的原因,这可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来考虑;第(4)问,解答时要注意时间是在新时期,联系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就可得出答案。【试题答案】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后来列强有在上海建立租界,列强加剧了对上海的经济侵略,中外交往增多,但长期的避光锁国导致我国缺乏外语人才,当时又缺乏正规的语言教育学校,因此出现了速成英语。(2)问题:在对外的政治、经济交往中,缺乏外语人才。解决办法:一是创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二是派遣留学生。(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苏联给予我党和人民大量的帮助;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是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新中国建立后,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我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苏关系友好密切。(4)原因:中美建交带来了中美交往的政治契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人们逐渐认识到英语是认识外面世界、走出国门不可缺少的工具;政府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