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加坡基础教育阶段卓越学校模式浅述摘 要: 新加坡卓越学校模式借鉴欧洲企业卓越模式,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八大教育目标,从运作过程与结果两大维度,具体化为九大标准,对学校进行校内与校外的评估。其体系化的评价标准与规范化的奖励制度值得我们学习,当然也要克服其本身的一些弊端。关键词: 新加坡 基础教育阶段 卓越学校模式建立教育质量检测评估体系是有效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基础教育质量的检测与评估,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可以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反馈问题,保证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新加坡教育部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通过督学制度、学校排名制度、学生
2、全国统考制度和卓越学校模式等,建立全国教育质量检测体系,保证国际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执行。本文重点介绍新加坡基础教育阶段卓越学校模式,其强调内外评估结合、注重经常性的自我诊断与修正、注重商业模式管理在教育体制中的应用、突出竞争机制的作用等值得我们学习。一、新加坡卓越学校模式新加坡十分重视人力资源并培养大批精英,重视引进西方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迅速加以实施,强调“重思考的学校,好学习的国民” ,重视未来的挑战并提出教育的八大目标。卓越学校模式正是基于八大目标,在借鉴欧洲企业卓越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卓越学校模式的理论基础卓越学校模式直接嫁接于欧洲企业卓越模式(european foundati
3、on for quality management,efqm) 。efqm 作为一种企业自我评价模式,是借鉴发端于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提出的。其实质就是以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企业的运作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卓越是建立在九个要素基础上的一个非指令框架,它可以运用于各种规模的组织自身卓越化程序的评价。最初这九个要素包括:组织的领导力、过程、人员、政策和策略、合作伙伴和资源、人力资源、顾客关系、社会效益、关键性的结果。2而后,卓越模式不断地应用到其他组织中,包括学校。这种模式在于系统全面地评价与诊断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估,突出质量效益,从多维度、多方面予以组织信息回馈,帮助组织自我发展,走
4、向卓越。各种不同组织可以根据自我发展目标对评价标准体系进行改进,也可以对标准进行细化,化为多级指标体系。但其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注重自我经常性的评价、注重质量优质的卓越理念、注重领导管理的创新不会变。(二)新加坡卓越学校模式的实践运作新加坡实行严格的学校鉴定制度,从 1980 年以来,新加坡教育部组织各校进行正式的学校鉴定。学校鉴定分为学校内部鉴定和学校外部鉴定两个部分。学校内部鉴定由学校自己每年进行一次,评估学校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改进工作。这种计划、执行、监督和检查反复循环的过程,能帮助学校正确评估自己,从而逐渐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外部鉴定每四五年进行一次,由教育部的督学、大学教师
5、和其他学校校长组成督导小组,全面检查学校的工作,评估学校质量。在此基础之上,新加坡教育部 1999 年规划出卓越学校模式(the school excellence model,sem)并展开学校测试,2000年开展培训与指导并进行校内评估,2001 年开始进行校外验证。前教育部部长张志贤指出:“我们决定采取素质保证方针,以自我评估作为评估学校的标准。这项方针着重教育的进行过程和成果。它的最终目标不单是取得良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持好成绩,而教育过程是维持好成绩的决定因素。此外,除了学术成绩,我们也着重其他能够达到理想成果的活动。 ”使用这个模型,教育工作者会时时刻刻自我评估,并思考和了解所
6、需改善的地方,以发挥最大的潜能。这个自我评估过程称为“卓越学校模式” 。如下图所示:“卓越学校模式”共九项标准。这九项标准分成两大种类“过程”和“成绩” ,各占 50%。 “过程”着重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资源分配,而“成绩”则着重主要表现、教员能力和士气及学校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力等。 “卓越学校模式”总分 1000 分,从学校的治校措施和收效两大方面来考核学校。治校措施观察管理层,包括校长、副校长、部门主任、科主任、级主任等的领导手法(100分) 、教职员管理(90 分) 、策略规划(70 分) 、资源利用(115 分)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125 分) 。收效方面,主要看在上述措施下,教师与学生
7、的关系(80 分) 、行政与运作的成效(60 分) 、学校与校长、社区的关系(60 分)和连续 3 年学生课程辅助活动、社区服务等全面的成绩(300 分) 。sem 强调每年由学校自己组织进行评价鉴定,诊断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当然这过程会得到新加坡督学与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协助,然后每五年由教育部组成的评估组成员对学校进行的校外验证。评估组成员包括教育部的督学、大学教师和其他学校校长,sem 给予学校校长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支持学校更好地面向家长的需求和期望,面向社会需求和教育竞争,从而激励学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创造教育品牌。学校如果自己认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可以在五年内随时申请对自身的评估。凸显
8、评估的灵活性,并非一次评价定终身的制度,有利于缓解评估主客体之间的潜在矛盾冲突,有利于消减评估的功利性,而是着重在于共同提高质量,走向卓越。与“卓越学校模式”相关的学校奖励计划共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将颁发成就奖项给在不同领域有杰出表现的学校。第二个阶段则颁发“持恒成就奖” 。最高阶段是颁发“卓越学校奖” ,让多年持续获得好成绩、并在各方面有出色表现的学校获得肯定。具体来说,这个金字塔最底层是各项成就奖(achievement award) ,认同学校在某一年里,在各领域的优异表现。中间一层是持恒成就奖(sustained achievement award)和最佳运作奖(best pract
9、ice award) ,表扬学校在过去几年,无论是教育过程或是教育成效都有优良表现的。在金字塔的最高层是卓越学校奖(school excellence award) ,奖励学校多年来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色。优异学校奖(school distinction award)处于其他奖项之上,卓越学校奖之下。2004 年,获得首届“卓越学校奖”的三所中学是立化中学、莱佛士书院和英华中学(自主) 。这 3 所中学同时也获得“优异学校奖” 。共有南华中学等十二所中学和莱佛士初院等四所初院获得“优异学校奖” 。 “卓越学校奖”或“优异学校奖”有效期为五年。在五年内如果学校表现不好,经过重新评估后将失去这个荣誉。
10、sem 凸显了绩效的增值与奖项的累积。4奖励制度如下图所示5:卓越学校模式是一种学校评估模式,是提高素质的保证方针,以自我评估作为评估学校的标准,是将校内评估与校外评估,教育过程与取得成果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参加评估的学校通过自我评估的方法不断地改良以求达到理想成果,同时激发学校有更多富有创意和有效率的教学法来达到教育目的。学校在接受外界机构评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进自身的自我评估测试系统。二、卓越学校模式的缺陷新加坡卓越学校模式由于其理论基础来源于企业管理模式,其对象的不同必然带来一些先天存在的弊端:首先评价标准的适切性如何?作为从企业管理中嫁接过来然后根据教育的八项目标,设立运作过程的五项标
11、准和结果的四项标准是否合理,值得商榷与检验。而且标准下没有具体的评估指标,如以学生为主的各种程序与活动具体应包括哪些小的指标,这样一个笼统的标准不利于评估的客观性与实践操作,不利于学校进行自我评估。其次,由于其评价结果会通过媒介直接公布于众,对学校获得资源支持和社会声誉有直接的影响。对学生选择学校入读有间接的导引作业,这无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学校走向功利性取向的评估道路,着眼于评估标准上的九项标准,注重评估获得好成绩的技巧,甚至采取相应的一些手段来使学校绩效增值与奖项累积和提升,从而影响到卓越学校模式的本体性价值与最初的夙愿。最后,卓越学校模式没有尊重学生自我的评价,评价为了走向必然走向学习化的评
12、价,评价为了学习,评价在于发现问题,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规律。 6而 sem 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学习化的评价,难免和评价主旋律不协调,值得我们予以修正与改进。注释:新加坡教育的八大目标:国民教育,科技教育总蓝图,思考教育,职员培训,社区服务的参与,课程精简,学校、家庭与社区的联系。1999 年,新加坡教育部部长张志贤准将“财政年 1999,供应委员会辩论部长献词” ,国会 1999 年 3 月 1 日.参考文献:1丁华锋.新加坡基础教育质量政策有效性分析及借鉴意义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 (2):67-68.2 3董立彬.浅谈新加坡卓越学校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06, (11).4 5新加坡教育部.http:/app.singaporeedu.gov.sg/cn/asp/common/extlink.asp?url=www.moe.gov.sg.6冯翠典.“为了学习的评价”:一种新的教育评价理念j.基础教育课程,2010, (7).7张凤莲.亚洲“四小龙”教育制度与管理体制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8冯生尧.亚洲“四小龙”课程实践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9李大光,刘力南,曹青阳.今日新加坡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