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场景观规划设计.ppt.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98799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7.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场景观规划设计.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广场景观规划设计.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广场景观规划设计.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广场景观规划设计.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广场景观规划设计.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场景观规划设计,指导老师:李淑娟 学生:周婧,内容介绍,广场的概念,1,广场的历史发展,2,广场的设计原则,3,广场的设计要点,4,5,案例分析,1.1 定义,广场的广义形态可分为二大类:第一类,是以内部的空间为特征的有限定的场地。这种场地,是有围合物、覆盖物所形成的空间场所或场地。第二类,是外部的空间为特征的无限定的场所、场地。这种场所、场地是有围合物而无覆盖物所形成的空间场所、场地。 城市广场始自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时期,意思为“集中”,最早只是作为市民户外交往和聚集的场所。 城市广场主要是位于城市中心区内的以硬质为主的户外空间,它一般由建筑物、街道、绿地和水体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具有一定

2、规模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1.2 广场的分类,使用 功能,尺度 关系,空间 形态,材料 构成,集会性广场 纪念性广场 交通性广场 商业性广场 文化娱乐休闲广场 儿童游戏广场 附属广场,特大尺度广场 小尺度广场,开敞性广场 封闭性广场,硬质材料广场 绿化材料广场 水质材料广场,二、广场的发展历史,2.1外国广场设计历史 古代广场 近代广场 现代广场.,2.2中国广场设计历史 古代广场 近代广场 现代广场,国内外广场 设计历史,2.1 外国广场设计历史,2.1.1 古代广场 (1)古希腊广场 古希腊广场早期周围的建筑是小的。在形式、尺度和细部构件上都是一致,所有建筑都围绕在中央广场周围。建筑物之间

3、窄小的开口通至附近较小的空间,再经过小路面到城市的各个部分。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矮,所以建立一个舒适封闭的空间。 古代希腊广场设计注重人体尺度,结合地形设置,表现为不规则形,建筑群排列无定制,广场的庙宇、雕像、喷泉或作坊因地制宜地、不规则布置于广场侧旁或其中。广场是群众集聚中心,有司法、行政、商业、工业、宗教和文娱交往社会功能。 古希腊广场设计观念,基本是用建筑群组成封闭的空间,把各个分离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他们认识到,广场是一个城市空间,它的建筑物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空间性质也是会改变。,古希腊广场,2.1 外国广场设计历史,(2)古罗马广场 罗马共和时期的广场和希腊晚期相近,是城市的社会、政

4、治和经济活动中心。周围散布着庙宇、政府大厦、商场、作坊等,当时它们建造还比较零乱,没有统一的规划。 古代罗马广场设计非常会利用尺度和比例关系,使整体的各个部分相互协调,较少考虑人的尺度,善于用规整的空间突出广场形象,具有严格的轴线关系。 古罗马城市里,一般都有中心广场,开始是作为市场和公众集会场所,后来也用于发布公告,进行审判,欢度节庆,甚至举行角斗。广场都为长方形。 古罗马广场,一般在周围建造了一圈两层的校廊,使广场的形式更加完整。广场上举行角斗的时候,柱廊上层就成了观众席。,古罗马图拉真广场,2.1 外国广场设计历史,(3)中世纪广场 中世纪有统一而强大的教权,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教堂庞

5、大的体积和超出一切高度,控制着城市整体布局。教堂广场是城市的主要中心。中世纪的城市广场每个区都有自己特殊的地形和小广场。广场是几个区的共同焦点。它就像整个城市的巨大的起居室。距广场不远处有一座显著的处于中心位置的大教堂。城市街道形式是循着地形最合理的形成,并在广场汇合。所有的街道很窄,经窄小的街道进入开阔的广场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意大利威尼斯 圣马可广场,2.1 外国广场设计历史,(4)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广场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是城市设计要素之一。城市的设计追求庄严宏伟的风格,城市建设重点放在市中心和广场的建设中。 修建许多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生活的新精神,表现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和有重要

6、历史价值的广场。早期的广场继承中世纪传统广场周围建筑布置比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多在广场一侧,注重构图完整性,广泛运用透视原理和比例法则。如佛罗伦萨的西格偌利亚广场。这个广场在中世纪已有很多建设,在文艺复兴时期增添了若干建筑物和雕像,完成了广场与市中心的全貌。文艺复兴盛期与后期的广场比较严整,并采用柱廊形式,空间较开敞,雕像一般布置在广场中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前广场,2.1 外国广场设计历史,(5)古典主义时期广场 17世纪后期,法国处于极盛期,称霸欧洲,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这时的古典主义在文学艺术各个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它体现有秩序、有组织,永恒的王权至上的要求。同时,还在艺术作品中寻求

7、纯粹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强调轴线和主从关系。注重端庄典雅的纪念性构图,设计手法严谨。广场中多布置主体标志物。,巴黎旺道姆广场,巴黎协和广场,2.1 外国广场设计历史,2.1.2 近代广场 近代欧洲广场设计,主要表现在英、法、俄等国家的旧城改建和美国等新建大城市广场之中。 英国的旧城改建中,克里斯托弗提出了重建伦敦的规划,继续沿袭古典主义手法,把法国式园林设计方法运用到城市设计中。 法国在拿破仑时期旧城改建,为了表彰拿破仑帝国的光荣和权威,在巴黎市中心区以纪念碑、纪念柱和纪念性建筑群点缀广场和街道,彼此呼应,以控制巴黎地区城市景观。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俄国已成为欧洲强国。1812年战胜了

8、拿破仑的侵略,凯旋的激情成了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主要内容。 1790年美国进行规划建设。从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周放射出许多放射状道路通往许多广场,纪念碑、纪念馆等重要公共建筑,并且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与方格形相协调的道路系统,形成许多美丽的街道景观。,2.1 外国广场设计历史,2.1.3 现代广场 西方国家城市广场在二次大战以前,多采用平面型。从50年代到60年代是从平面型向空间型过渡的时期。70年代以后,大部分广场设计趋向于多功能、综合性和空间型,注重人的环境心理需求。 空间型广场的发展是和进一步避免交通干扰的要求有关,它可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又可充分利用有效空间,获得丰富活泼的城市景观。空

9、间型广场,可分为下沉式广场与上升式广场。下沉式广场一般作为商业建筑或大型公共建筑的前院。上升式广场一般架设于高台之上,广场下面为商场建筑等,也有将广场下面作为交通。,美国洛克菲勒广场 下沉式广场,美国新奥尔良 意大利广场,2.2 中国广场设计历史,2.2.1 古代广场 中国广场是随着城市产生而形成的。最初广场表现为原始的集市性广场和表演性剧场形态,后来这些集市广场和表演性剧场的交易和演出功能逐渐退化、变化,集市广场和表演剧场是各种集会性广场形成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广场表现是附属于建筑群内的庭院式广场。广场设计主要从属于不同的宫殿、坛庙、寺院和陵墓等建筑群的外部空间。所以,中国古代广场设计的大多

10、数形态是附属性的。而且这些广场设计主要为贵族阶级服务,不是提供公众活动使用。 广场布置反映以天子为中心、帝王一统天下的皇权专制意识。它反映了统治者对民众采用防卫思想而加以限制性的、封闭性的管理城市公共空间。这种封建专制制度使我国古代广场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使得中国古代广场形式基本是封闭的,很少有完全开敞的广场空间。,2.2 中国广场设计历史,2.2.2 近代广场 中国近代广场建筑处于新旧交替阶段,广场建筑形式和建造技术更多的表现为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混合体。 这时期广场建筑设计主要表现有几类:(1)完全由西方设计师主持设计。(2)由曾经留洋的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其手法是以吸收西方式样为主。(3)

11、是将西方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进行设计。(4)是强调中国特性的广场建筑。 近代广场建筑主要类型是以配合市厅政、银行、商场前广场和交通广场为主。,哈尔滨喇嘛台广场,2.2 中国广场设计历史,2.2.3 现代广场 中国现代广场建设开端是在1950年以后,1958年和1959年对天安门广场的改建和扩建。 中国现代广场发展主要有二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天安门广场改建和扩建。这个时期的广场一般都是以政治性集会广场为主。第二时期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大量修建各种类型的广场建筑,也是中国现代广场建筑建设最快、最多的时期。,三、广场的设计原则,原则,3.4体现可

12、持续发展 的生态原则,3.1贯彻以人为本 的人文原则,3.5突出个性创造 的特色原则,3.6重视公众参与 的社会原则,3.2把握城市空间 体系分布的 系统原则,3.3倡导继承与创新 的文化原则,3.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人在广场中 的 活动规律分析,人在广场上 的 行为心理分析,广场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 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其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方便、 舒适的进行多样性活动。因此,现代广场规划设计要贯彻 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要注重对人在广场上活动的环境心理 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 规模、各具特色的城市广场空间,以适应不同年龄、 不同阶层、

13、不同职业市民的多样化需要。,3.1.1 人在广场上的行为心理分析,3.1.1 人在广场上的行为心理分析,行为 与 场所,行为 与 距离,行为 与 时间,广场空间环境的创造就需要充分研究和把握人在广场中活 动的行为心理,尽可能满足上述不同层次的心里需求。,3.1.1 人在广场上的行为心理分析,行为与场所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明“场所”,就是要强调人在其中的感知、情绪和行为。场所具有一种内在的心理力度,吸引和支持着人们的活动。从人的行为产生与发展的角度看,一切行为都来自于行为主体-人的自身需要和内因的变化,所以,调动人的内驱力,强化场所效应在广场设计中是很重要的。市民在广场上的行为活动中,无论是自

14、我独处的个人行为或公共交往的社会行为,都具有私密性与公共性的双重品格。当独处时,只有在社会安全与安定的条件下始能心安理得的各自存在,如失去场所的安全感和安定感,则无法潜心静处;反之,当处于公共活动时,也不忘带着自我防卫的心理,力求自我隐蔽,敞向开阔视野,方感心平气稳。这样一些行为心理对广场中的场所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3.1.1 人在广场上的行为心理分析,行为与距离 一方面,人际之间的交往,行为与距离有密切关系。在同层情况下,距离越近,关系就越亲密,耳闻目睹,感知清晰,超过百米之外,虽有图形但已不能发生任何交流作用。 另一方面,人在广场上徒步行走时的耐疲劳程度和步行距离极限与环境的氛围、景物布

15、置、当时心境等因素有关。在单调乏味的景物、恶劣的气候环境、烦躁的心态、急促的目标追寻等条件下,近者亦远;相反,若心情愉快,或与朋友边聊边行,又有良好的景色吸引和引人入胜的目标诱导,远者亦近。但一般而言,人们对广场的选择从心理上则趋从于就近、方便的原则。,3.1.1 人在广场上的行为心理分析,行为与时间 在时间上,人对广场环境刺激的反应可以有三种表现: 一种是瞬时效应。指在广场环境的刺激下,即时产生的反应。一切空间景物不分先后次序,同时映入眼帘,同时传递各种信息,同时刺激视觉主体,使人“一目了然”、“尽收眼底”,或者“心花怒放”,“眼花缭乱”即心理学所说的情绪激活。 第二种是历时效应,景物、环境

16、的刺激是按一定的序列顺次展开,逐渐的将人带入一个个情景之中,慢慢体验,亦即通常称“步移景异“,人们对广场环境整体的理解和体验,是对个别空间、个别景物信息的叠加、整合的结果,表现为连续的过程。 第三种是历史效应,城市广场环境的信息,是在历史的理解过程中不断生成和积淀的,形成物质形态背后隐含着的深层文脉。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一个作品都是对前一个作品的解释和再解释,当今对广场环境整体的理解和体验,包含了对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的全面阐释和缅怀。,3.1.2 人在广场中的活动规律分析,个体活动 成组活动 群体活动,活动 方式,活动 内容,交往 活动,休息活动 表演活动,公共性交往 社会性交往 亲密性交往,3

17、.2把握城市空间体系分布的系统原则,位于城市空间核心区的广场,1,位于街道空间序列或城市轴线节点的广场,2,位于城市入口的广场,3,位于自然体边缘的广场,4,5,位于居住区内部的广场,3.2.1 位于城市空间核心区的广场,这种广场往往是城市环境中尺度较大、功能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能突出体现城市整体的风貌,具有全市的意义。通过在广场周围布置重要的建筑物,可以使其成为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核心,一系列宏伟的建筑在此展开,一系列重大事件在此发生,人们一旦置身于此,便立即感受到整个城市跳动的节奏,它如同一个心脏,既把每个重要的信息传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震动”。 北京天安门广场和

18、上海人民广场便具有这样的功能。由于这类广场往往处于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交通复杂,车人流量大的城市中心区,因此如何处理好广场与周围用地、建筑及交通的关系至关重要。,3.2.2位于街道空间序列或城市轴线节点的广场,最多是城市步行商业区,它们以某一主题广场作为整个商业区的开端,然后以步行街作为纽带,连接其他各具特色的广场。这种线状空间和块状空间的有机结合,增加了城市空间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加强城市空间群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城市综合开发中,利用广场作为城市轴线节点,展开城市内外公共空间组织,使整个区域空间完整有序而富有变化。例如日本横滨市的横滨大道城市空间设计。在街道入口处设有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露天

19、舞台,其中的铺石广场既作为露天舞台的观众席,也是市民进行自由交往的场所,在街道中段设计了水景广场,尽量扩大水面,并利用水的动态丰富城市景观,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向往自然的要求,设计还与城市地下铁道车站有机结合,使地面优美的城市环境与城市地下交通联成一体。由于广场空间整体设计的成功,既改善了城市空间面貌,为市民创造了舒适、悦目的城市公共空间,也吸引了众多的大公司迁往横滨市,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3.2.3 位于城市入口的广场,这类广场是进出城市的门户,位置重要,往往给过往旅客对城市的第一印象,传统称为交通性广场。 它的设计不仅要解决复杂的人货分流和停车场等动、静态交通问题,同时也要合理安排广场的服

20、务设施,有机组织人的活动空间,综合协调广场的景观设计,把广场空间的功能与形态纳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中加以考虑。这类广场虽被用于城市的门面来考虑,但并未纳入生活空间的整体框架,着眼点仍是交通组织,被赋予休闲娱乐功能的较少见。 国外许多交通广场都采用复层空间的结构框架,将广场设置在屋顶上,与步行天桥、绿化、雕塑以及现代化的自动装置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优美的整体环境供市民活动。如香港九龙轮渡码头广场。,3.2.4 位于自然体边缘的广场,位于自然体边缘的广场与自然环境密切结合,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一般利用溪流、江河、山岳、林地以及地形等自然景观资源和生态要素形成公共开放空间,这种空间往往是

21、步行者的专用空间,没有汽车干扰,一般与绿地结合紧密。 美国波士顿市把沼泽地、林荫道、公园、广场、滨海绿地等连成一个绵延数十公里、贯穿全城的绿色长链。日本名古屋港码头海滨广场和我国成都市府南河绿地广场都是此类广场的典型代表。由于这类广场富有自然情趣,能欣赏到城市中美丽的自然景观,又暂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因而深受社会公众的喜爱,如香港某海滨广场。,3.2.5 位于居住区内部的广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区外部环境质量愈益关注。同时,人们对广场选择的心理标准也遵从于就近、方便的原则,因此,在城市居住区内常设置可供居民游戏、健身、文娱、休息、散步等活动的小型广场,以满足居民对户外活动的需要

22、。特别是在密度较高的高层住宅区,更有必要为居民辟出室外活动空间。这类广场面积不大,功能也不复杂,根据居民需要确定广场位置,强调和周围居住空间环境相互协调,并在广场内适当设置凳椅、花草、树木、亭台、廊架等,以增强广场的可用性和可看性。 总之,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节点,在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它的建设,不能简单的“见地插场”,应该纳入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协调,既要发挥广场的“画龙点睛”作用,又形成整体统一的空间关系。,3.3 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随着城市的产生、建设和发展,人类在不断建造适应自身生活的建筑环境的同时,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也随之更新变化。陈

23、旧、过时的东西不断地被抛弃和淘汰,一部分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得以积淀,如古建筑、古迹等。这种文化继承的深层含意是人们怀念过去,研究过去,品尝意义,积累信息的同时,共同的认可得以保留,延续着融入人类文化感情的历史文脉。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知识文化产业在城市产业中占据愈益重要地位和与日俱增的比重。 城市广场,作为人类文化在物质空间结构上的投影,其设计既要尊重传统、延续历史、继承文脉,又必须站在“今天”的历史地位,反映历史长河中“今天”的特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延续和文脉相传。因此,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的文化原则,是城市广场设计应充分重视、大力倡导的。

24、,3.4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就是要遵循生态规律,包括生态进化规律、生态平衡规律、生态优化规律、生态经济规律,体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扬长避短。”具体到城市广场,过去的广场设计只注重硬质景观效果,大而空,植物仅仅作为点缀、装饰,疏远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缺少与自然生态的紧密结合。 现代广场设计应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一方面应用园林设计的方法,通过融合、嵌入、缩微、美化和象征等手段,在点、线、面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并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特点相适应,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领略和体会到无限自然带来的自由、清新和愉快。另一方面城市

25、广场设计要特别强调其生态小环境的合理性,既要有充足的阳光、又要有足够的绿化,冬暖夏凉、趋利避害,为居民的各种活动创造宜人的空间环境。,3.4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纽约市中心区的佩雷小广场,面积仅为30.5m*12.8m,专供成年人休息用。它一面临街,三面由相邻建筑的墙面包围;广场在左右两侧的墙面以绿色攀缘植物装点;作为广场主要视景的端墙,则成功的设计成水墙,沥沥的瀑布,顺墙而下,并发出潺潺流水声,淹没大街上的交通噪声;在广场的主空间,交叉种植了间距4.5m的12棵乔木,夏秋季节,树冠交织,形成了室外空间的绿色天棚,使人们虽身居闹市而又享受到大自然的景色。佩雷小广场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然生态

26、原则,深受周围市民的喜爱,使用率极高。建筑界也给了较高的评价:“城市中心地区每个街区都应有一个与佩雷小广场相仿的活动空间。”,佩雷小广场透视图,3.5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原则,个性特色指广场在布局形态与空间环境方面所具有的与其它广场不同的内在本质和外部特征。这种特征能为人的生理和心理所认知和感受,产生区别于其他广场的印象。个性特色的创造不是简单的对环境“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也不是靠套用别人的现成结构与模式,不是规划师、建筑师心血来潮的凭空臆造,它要求对城市广场的功能、地形、区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在城市空间环境体系中的地位而全面的分析,在符合区位特点、满足功能需要、协调环境文脉、创造自然生态等

27、方面反复推敲、不断升华,使城市广场既具地方、时代特色,又与市民生活紧密结合,有机交融。一个有个性特色的城市广场,不仅使市民感到亲切和愉悦,而且能唤起他们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加热爱他们的城市和国家。 有个性特色的城市广场,其空间构成有赖于它的整体布局和六个要素,即建筑、空间、道路、绿地、地形与小品细部的塑造。同时应特别注意与城市整体环境风格相协调,背离了与城市整体环境和谐,广场的个性特色也就失去了意义。,3.5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原则,上海人民广场在改建中充分体现了上海的个性特色,它把中心广场设计成“浦江之光”广场,让中心广场既表现上海市的历史文化,又可看到上海的未来。“浦江之光”广场以表

28、现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为题,在四边台阶上设置以上海历史文化为题材、融民族韵味和现代装饰为一体的六幅浮雕:申、沪、纺织始祖、科技先驱、和平、友谊。这些特定形式使“浦江之光”广场具有充实的文化内涵,为广场赋予思想和灵魂,使人民广场具有强烈的上海特色。,3.6 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原则,调动市民的参与性,首先是内驱力的唤醒,从需求着眼,让广场关联到每个人,使更多的人,从更多的方面参与活动之中;其次是为人留有多种选择的自由性和多层次性;第三是作为活动的空间载体,要富有较大的文化内涵,使人既受到文化的感染,又积极参与文化意义的认知和理解活动,使广场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如南京夫子庙广场的各种民俗活动,巴黎正兴寺

29、教堂前小广场的“画家之地”等。只有市民的身心投入,才有广场空间的生命活力,从而使广场具有人性和人情味。,南京夫子庙广场,3.6 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原则,广场的活动内容具有吸引力,可诱发参与者的活动积极性。如果广场能最大限度的充当行为活动的媒体,把人带入一个多彩的生活世界,那它的社会效益就是最高的。如在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广场的设计中,设计师将自然生机注入城市广场环境,水池、喷泉、树木、花坛与广场周围有强烈节奏感和统一和谐的建筑群体,组成了一个颇为吸引人的整体环境,建成后,成为市民们休闲聚会的佳地。参与性,不仅表现于市民对广场各种活动的参与,也体现在广场的创作设计过程中充分了解市民的意愿、意

30、见,发挥市民群体智慧,使广场环境更具有弹性和魅力。,波斯顿教科学教会广场水景,3.6 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原则,公众参与原则还体现在公众参与城市广场的管理上,由于人为因素的破坏,常常使城市广场被迫封闭管理,极大的影响了市民在广场上的活动。开敞的公共空间人为的变得封闭,这样的例子经常可以看到。因此,让公众自身参与管理不仅可以加强人们作为主人翁地位的意识,还可以让市民真正关心、热爱自己的广场,从而提高广场空间的安全度、舒适感以及各种环境设施的使用寿命,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要强化市民对城市广场的参与管理意识,就必须努力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要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让他们意识到城市广场是与每一位市

31、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使“人们城市人民建,人们城市人们管”不停留在口号上,应落实与行动中,同时经常性的向市民介绍有关广场建设的新成绩和存在问题,使增强市民参与广场活动的同时还要使市民清楚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塑造一个良好的城市广场环境。,四、广场的设计要点,雕塑设计,设计基本方法,水景设计,设计原理,绿化设计,广场构成,无障碍设计,形式美规律,内容,设施设计,照明设计,色彩设计,路面设计,4.1 设计基本方法,(1)广场设计程序和内容 为了使广场设计顺利进行,少走弯路,少出差错,取得良好的成功,在众多矛盾和问题中,先考虑什么,后考虑什么,必须要有一个程序。根据一般建筑和规划设计实践的规律,广场设

32、计程序应该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节、从功能体型到具体构造,步步深入。 (2)广场设计的具体步骤 广场设计全部程序分为五个阶段;(1)广场设计的准备阶段;(2)广场的初步方案阶段;(3)广场的初步设计阶段;(4)广场的技术设计阶段;(5)广场设计的施工图和详图阶段。,4.2 设计原理,广场布局,广场构思,广场功能,艺术处理,广场特色,设计手法,4.2.1 广场布局,广场的总体布局应有全局观点,综合考虑、预想广场实质空间形态的各个因素,作出总体设计,使广场的功能和艺术处理与城市规划等各个因素彼此相协调,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设计中使广场在空间尺度感、形体结构、色彩、交通与周

33、围关系都应取得协调,在广场总体设计构思中,既要考虑使用的功能性、经济性、艺术性以及坚固性等内在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城市规划要求、周围环境、基地条件等外界因素。,4.2.2 广场的构思,广场的空间尺度和形象、材料、色彩等因素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广场设计构思要把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构思的“意”相结合。一方面要分析环境对广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分析设想广场在城市环境或自然环境中的特点。应因地制宜,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利用水面环境以及实际环境中有特色、有利的因素。 现代大城市中的居民,希望更多接触大自然。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应多建造和创造更多的利用自然环境因素较多的“绿色广场”

34、。但这个“绿色广场”不是简单地将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任何环境中去套用,造成许多不协调的环境关系。而应追求广场设计构思的独创性。,4.2.3 广场的功能,广场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各种广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使广场充分发挥和体现人们习惯、爱好、心理和生理等需求,这些需求影响到广场的功能设计。60年代起,行为科学和心理学开始引入外部环境和广场设计,使广场设计功能和作用研究更加深入。1广场的功能分区一般广场有许多部分构成,设计广场时要根据各部分功能要求的相互关系,把它们组合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使广场布局分区明确,使用方便。2广场的流线设计人在广场环境中活动人是广场中的

35、活动主体,所以广场设计要安排交通流线合理的交通流线使各个部分相互联系方便、简捷。,4.2.4 广场的艺术处理,广场具有实用和美观的双重作用根据不同广场性质和特征,它们的双重作用表现是不平衡的。广场艺术设计不仅仅是广场的美观问题而且通过广场可以反映出它所处的时代精神面貌,反映特定的城市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传统积淀。 1广场的造型:比较完美的广场艺术设计,首先要有良好的比例和适合的尺度。要有良好的总体布局、平面布置、空间组合以及细部设计相配合,充分考虑到材料、色彩和建造技术之间相互关系,形成较为统一的具有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广场。 2. 广场的性格:广场的性格主要取决于广场的性质和内容,广场的功能要求

36、,很大程度上决定广场形象基本特征,广场形式要有意识地表现广场性质和内容所决定的形象特征。政治、纪念广场要求布局严整、庄重,休闲性广场形式自由、轻松、优雅。,4.2.5 广场的特色,广场的特色是广场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广场特色是一个国家、民族在特定的城市、特定的环境中的体现。 所谓广场特色就是要表现其所具有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特色就是与众不同,它只能出现在某一处,具有不可替代的形态和形式。广场特色还反映在当地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还体现在当地人民的习俗和情趣之中。 广场不仅要具有特色,它还是一个时代特征的重要载体。广场设计必须要有时代精神和风格,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广场的时代特征,就

37、必须要运用最新设计思想和理论,追求新的创意,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艺术手法反映时代水平,使广场设计更具有时代特征。,4.2.6 广场的设计手法,母题设计手法,广场形式的母题设计手法使用最为普遍。通常运用一个或二个基本形作为母题基本形,在其基础上进行排列组合、变化,使广场形式具有整体感,也易于统一。,轴线控制手法,轴线是不可见的虚存线,但它有支配广场全局的作用,按一定规则和视觉要求将广场空间要素,依据轴线对称关系设计使广场空间组合构成更具条理性。,隐喻、象征手法,运用人们熟悉的历史流传典故和传说的某些形态要素,重新加以提炼处理,使其与广场形式融为一体,以此来隐喻象征表现文化传统意味。使

38、人产生视觉的、心理上的联想。,特异变换手法,广场在一定的形式、结构以及关联的要素中,加入不同的局部的形状、组合方式的变异、变换,以形成较为丰富、灵活和新奇的表现力。,4.3 广场的构成,4.3.1 影响广场空间形态的因素 影响广场空间形态的主要因素有:周围建筑的体型组合与立面所限定的建筑环境、街道与广场的关系、广场的几何形式与尺度、广场的围合程度与方式、主体建筑物与广场的关系以及主体标志物与广场的关系、广场的功能等。,4.3.2 广场与城市环境的关系,1应集中体现该广场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2应具有特征鲜明的广场建筑物和空间形态。 3应该有明确的围合、屏蔽或向心的空间型式。 4应该有上下、左右、

39、前后空间方位感。 5应该能通过穿透、重叠、围闭、连接、透视、序列、光影变化等手法表达阐明空间。,4.3.3 广场空间与视角关系,第一种情况是,当全封闭广场的最小宽度,观看建筑单体的极限角以广场中心点为45度左右。 第二种情况是,当广场具有封闭的界限时,广场的最大宽度,一般在广场中点以30度左右就可以较完整的观赏到广场周围的建筑整体 。 第三种情况是,当广场周边处于最小的封闭时,视线比较开阔,可以观看群体全貌的基本视角在广场中心点为18度左右。 第四种情况是,当广场完全处于不封闭状态时,远处建筑立面可以起着边缘的作用。,4.3.4 广场的规模与尺度,广场规模与尺度,应结合围合广场的建筑物的尺度、

40、型体、功能以及结合人的尺度来考虑。大面单纯的广场对人有排斥性,小而局促的广场则使人具有压抑感,而尺度适中的广场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是具有特殊性质和主题性的广场如政治集会、纪念性广场,应有相适应的规模以满足其特殊需求。对于广场的适宜尺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均面积为140m x 60m,亲切距离为12m2视距与楼高的比值为1.5-2.5,良好距离为24m。3视距与楼高构成的视角为18度27度,最大尺度为140m。,4.3.5 广场与道路的关系,广场与道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广场与道路实用属性关来看,它们都是人们的活动空间,只是广场是可以较长时间留的点状或面状空间,而道路是线状空间形态,它不是使人

41、们可以长时间停留的交通空间。广场与道路的关系表现为:道路既具有引向广场的作用。同时,道路也可以穿越广场。广场也可以布置在道路的一侧。,广场与道路的关系,4.3.6 广场与标志物的关系,一般布置在广场的中央标志物,适用于体积感较强,无特别的方向性的标志物。成组布置,应当具有主次关系,同时也适用于大面积或纵深较大的广场。标志物布置在广场的一侧,适用于侧重某个方向或侧重轮廓线的标志物。而将标志物布置在广场一角,更适用于按一定观赏角度布置的标志物。,广场与标志物关系,4.3.7 广场与主体建筑的关系,1.主景:主要建筑处于广场一侧主要位置形成广场的主景。 2.衬景:主要建筑处于广场一侧,为广场中心标志

42、物做陪衬。 3.并景:几座建筑物并列布置在广场一侧,形成并景效果。 4.居间:建筑处于广场中心位置。北京天安门广场毛泽东纪念堂就处于广场中心。 5.围合:主要建筑形成围绕广场,形成围合空间。 6.退隐:主要建筑物前有敞廊使建筑物不显著。,广场与建筑物的关系,4.3.8 广场的空间容积,建筑物总是围绕广场空间进行布置,相邻建筑物以内角相接时以及间距较小时必然会产生空间容积现象。1广场的封闭性形态首先是通过道路将广场地与空间分离,使广场形成独立的空间。第二是进入广场的每条道路都能封闭视线,增强广场的围合感。第三是将广场角部封闭,中间开口,也形成较为完整的空间围合,广场中央可布置具有标志性的雕塑、纪

43、念碑和纪念塔等构筑物。2广场空间与周围建筑形态的关系第一种情况是,一般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共同围合形成广场空间,高层建筑的裙房或底层的敞廊可以与邻近建筑物建立联系。第二种情况是主体建筑后退,以突出广场空间体量。第三种情况是有的主体建筑向广场空间内扩展。打破单一广场空间形式,使之广场空间的变化而多样。第四种情况是相互联系的广场空间通过柱廊、敞廊的过渡或围合形成广场空间,这种广场形式可以形成多样的、多层次广场的使用功能。,4.3.9 广场的形状,广场设计从形状来看,可分为几种类型。它们是方形广场、长方形广场、椭圆形广场、梯形广场和不规则广场等形式。,4.3.10 广场的空间形态,广场空间形态主要有平

44、面型和空间型,现代广场规划设计中,对上升式广场和下沉式广场给予更多的关注。 上升式广场 巴西圣保罗市的安汉根班广场 下沉式广场 下沉式广场的特点:解决交通分流问题;形成安静的外部环境;围合有序且有较强的归属感,巴西圣保罗市的安汉根班广场 上升式广场,下沉式广场,4.4 广场形式美规律,广场设计的内容主要是一种人工建造的空间环境。这种空间环境必须要具备满足人们一定的使用功能需求和精神的需求。所以,广场就自然地具有了实用的属性和艺术美的属性。而且一般专门修建的广场,它们精神性与艺术美的要求更加突出。人们建造广场时,必然涉及形式美问题,运用形式美的规律来进行构思设计并把它实施建造出来。 形式美规律与

45、审美观念是不同的。形式美应该更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特征。而审美观念具有更多地不确定性因素,因为它会因时间、地区和民族的不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正如中国传统文化所认识的那样,“性相近,习相远。”形式美是属于性相近的范畴,而审美的差异则属于习相远的范畴。 美学理论认为,美是形式上特殊关系所造成的基本效果,比如高度、宽度、大小或色彩等要素。美高于形式本身,是由它们激发起来的。美的感受是一种直接被形式造成的结果。柏拉图认为合乎比例的形式是美的。这种美学思想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引起比例至上的观念,在高、宽、厚、长的数学关系中寻找广场设计的美。,4.4.1 广场的多样与统一关系,中外古今广场设计,不论在形式有多么大

46、的变化和差异,一般都会自觉或不自居的遵守形式美的规律。 所谓多样与统一就是说在统一中存在变化,在变化中寻求统一的方法。若相反的话,仅有多样性就会显得杂乱而无序,仅有统一性显得呆板单调。构成广场形式美是多样统一的原理。 实现多样统必须通过影响广场形式美的要素去分析。影响广场形式美的因素是广场主与从的关系、广场的对比关系、广场的韵律关系、广场比例关系、尺度关系以及广场的均衡关系。 广场设计多样与统一性可以从形状的、色彩的协调来实现,这种协调通过广场局部构件尺寸、形状、色彩之间相似相异关系、共性个性关系来表现。,4.4.2广场的主从关系,从中外古今广场设计实例来看,采用左右对称的构图形式是比较普通的

47、。对称的构图形式主要表现为一主两从或多从的结构,主体部分位于中央,其他形成陪衬。一般纪念性广场、市政广场和交通广场等都采用这种形式。而非对称的主从广场形式比较自由、活泼。主从结构可以使广场形成视觉中心和趣味中心,产生鲜明的广场特征。,1,广场的对称性形式自古以来,对称一直被认为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称的类型:反照对称即镜象对称形式和轴对称即相等对称形式。镜象对称是对称最简单的形式,它主要是几何性的两半相互反照。轴对称是相等结构对称。主要通过旋转图形的方法取得。,2,广场的非对称性形式广场的非对称性是指不采用镜象对称和轴对称的结构形式。非对称的各个部分应力求取得均衡感。均衡是构成广场协调的基

48、础。取决于正确地符合广场功能要求和艺术完整性处理。非对称的广场均衡,可以用各种手法来实现。非对称广场构成,取决形成它们的具体条件、特定内容、广场与特殊周围环境关系。,4.4.3 广场的对称与非对称形式,4.4.4 广场韵律与节奏,在广场艺术设计中,运用形式因素有规律的重复和交替来作为构图手段。重复的类型有两种:韵律的重复和节奏的重复。韵律的基础是节奏,节奏的基础是排列。一般理解的是具有良好的排列称为具有节奏感、节奏性,同样对良好的节奏人们一般称之为具有韵律感。 韵律和节奏在广场竖向设计和平面设计形态中有多种多样的体现。形成任何节奏排列都是具有间歇的相互交替。间歇是指过渡性空间,例如像柱与柱之间

49、的间距关系。,1,广场的比例 比例是广场设计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也是最具表现力的手法之一。正确的确定广场比例,可以形成良好的广场组合形式关系。由于广场构图的各个部分、各尺寸,有不同性质的关系,主要取决于广场性质和功能。在广场设计中,任何组合要素本身或者是局部与整体之间,都存在某种确定的数的制约、数比关系。,2,广场的尺度 尺度与比例有很多内在的相似关系和联系。尺度是人与它物之间所形成的数比关系。而比例是任何事物自身整体与自身局部之间的数比关系。尺度是以人的自身尺寸关系与它物尺寸之间所形成的特殊数比关系,所谓特殊是指尺度必须是以人的自身尺寸作为基础。比如一个人站在天安门广场上,他与广场形成的关系

50、也是尺度关系。,4.4.5 广场的比例与尺度,4.5 广场雕塑的设计,4.5.1 广场雕塑特征 广场雕塑多为永久性雕塑,这主要取决于雕塑材料的耐久性,主要材料都是大理石和青铜等永久性材料制作,同时它还具有装饰性特征。 广场雕塑是一个时代精神的反映,所以广场雕塑比其他雕塑要严肃。因为广场雕塑存留时间长久,少则数百年,多则数千年。所以广场雕塑需要雕塑家和建筑师充分认识广场雕塑所具有的反映社会和表现时代精神的功能。 任何广场雕塑内容都具有特定内容、特定的地点,因而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事件就不能离开历史的关联性。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才具有更强的纪念性。 广场雕塑必须从属于广场建筑环境,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塑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