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边城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识记重点的字音、字形、字义2.了解关于作者沈从文的文学常识二、预习内容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泅水( ) 茶峒( ) 傩戏( ) 氽( ) 伶俐( )牛犊( ) 悖时( ) 喧阗( ) 棕榈( ) 镇筸( )怏怏( ) 歇憩( ) 糍粑( ) 踹( ) 角隅( )嗤笑( ) 拮据( ) 睨视( ) 端倪( ) 蘸水( )停泊( ) 湖泊( )2.解释下列词语。氽:喧阗: 伶俐:拮据:检点: 买椟还珠:3.文学常识填空。沈从文(19021988) ,_派小说代表人物。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 1923 年寻至北京,欲入
2、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创作。自三 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 ,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_、_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有 80 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 雨后及其他 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30 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 旅店及其他 石子船 虎雏 阿黑小史 月下小景八骏图 如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 ,散文从文自传 记丁玲 湘行散记 湘西 ,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 烛虚
3、、 云南看云集等。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_”,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 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3.通过环境对描写的分析了
4、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二、合作探究疑难妙句1.(祖父):“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2.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3.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的把船拉动起来。语段剖析1.“翠翠误会了邀她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你个悖时砍脑壳的!”2.“话虽轻轻的可不要叫喊救命!”3.“到了家边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延伸探究如何理解边城的文化内涵?主旨探究文法览胜(本文的艺术特色)1.富有诗情画意,注重本色的风
5、习描写2.细致入微而传神的心理刻画,表现人物的内心奥秘3.情节安排上前后照应,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理三、当堂检测检查我的基础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泅水( ) 傩送( ) 悖时( )怏怏( ) 角隅(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缆绳 揽活 接壤 饥禳 B.竞争 竟自 度过 欢渡春节C.欺侮 悔悟 拌倒 陪伴 D.树荫 绿草如阴 掂量 惦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司马迁居然是长须飘飘的老者。既然受过宫刑为何还会长胡子?见过太监长胡子吗?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B.春节期间,漫步街头,只见不少大中型商厦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布告
6、:凡在本店购货满200 元者,本店将热忱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C.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义愤填膺,褒贬不一。D.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励精图治,确定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建设标准要达到日运营 100 万人次的要求。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何以前所未有的全球性行动,来帮助受灾地区政府应对灾难,任何国家作出的回答都是积极的和肯定的。B.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议取消每周休息两天的“双休制” ,改设月末连休四天的“小黄金周” ,但此建议要被采纳尚需有关部门达成共识。C.中国领导人获悉 8 名中国公民在伊拉克被挟持的消息后极为关心,当即号召中国外交部
7、和驻伊拉克使馆等方面,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全力解救被挟持人员。D.自 1994 年 5 月建成投入商业运行以来,核电站累计实现上网电量总共 1402 亿千瓦时,有利于缓解了粤港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5.下面一段话中处填写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 )宋代的朱熹把阅读教学的序列归结为 12 个字即“自博而约自易而难,自近而远朱子学得卷上第 4 页意思是说:先让学生大量地读先读比较浅显易懂的,再读高深难懂的;先读内容与学生比较接近的,再读与学生距离较远的。他认为做到这 12 个字乃得其序 A :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8、 。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全球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中国作为全球能源_大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是必要的。(2)王芳学习基础较差,情绪一直低落,听了身残志坚的李刚的报告后,受到很大的鼓舞,她决心_学习,积极上进。(3)听王教授那富有哲理的讲话时,同学们往往先是一愣,接着猛然_,不约而同地欢笑起来。A.消费 发奋 醒悟 B.消费 发愤 醒悟C.耗费 发奋 省悟 D.耗费 发愤 省悟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 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浓黑的夜幕逐渐淡薄起来,天边透出了一线白光,_,_,_,自由地飞到海的远方去了。这白光慢慢扩大起来 那白光慢慢扩大起来眼前
9、展开了漫无边际的海水 漫无边际的海水在眼前展开 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的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 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A. B. C. D.8.沈从文(19021988) ,现代作家、_学者。原名_。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28 年到上海与_、_编辑红黑 人间杂志。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_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 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1980 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_文学奖的
10、终审名单。课后练习与提高我夯基我达标1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傩送(nu) 碾房(nin) 埋怨(mi)B 涎皮(xin) 竹篁(hun) 结子(ji)C 草荐(jin) 憎恶(zn) 喁喁私语(y)D 悲悯(mn) 焖菜(mn) 胡诌(zu)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忌讳 火镰 悲悯 黑黝黝B 笼罩 逢场 草荐 碧溪岨C 翘起 莞尔 弛名 大拇指D 甬道 胡诌 嗤笑 萤火虫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在常用的 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翠翠的父亲,便是当地唱歌的第一号,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B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
11、件不可能的事情,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C 老船夫打量着自己被死亡抓走以后的情形,痴痴的看望天南角上一颗星子,心想:“七月八月天上方有流星,人也会在七月八月死去吧?”D(老船夫)很快乐地说:“大老,你这个人,又走车路又走马路,是怎样一个狡猾东西!”4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这个小山村风景秀美,依山傍水,空气清新。B这部作品本来是老舍的,他非说成是郭沫若的,真是张冠李戴。C 他这个人最能信口开河,谈论别人了。D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篇幅较长,真是长篇大论。5 翠翠曾两次请求祖父不要再渡船,回来陪她,祖父都没有答应,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12、( )A 老船夫觉得翠翠应该自己照顾自己了,所以仍旧驾船。B 翠翠是女孩子,爱撒娇,祖父了解她的脾气,所以没回来。C 老船夫是一个忠厚淳朴的老人,他了解过渡人急切回家的心情,这是尽其职的一种表现。D 老船夫一心想着赚钱,根本没时间理会他的孙女。6 选词填空。(1)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_(a 烘 b 炙 c 烤)成桃红色的薄云。(2)月光极其柔和,溪面_(a 浮 b 漂 c 升)着一层薄薄白雾。(3)天夜了,有一 匹大萤火虫尾上_(a 亮 b 闪 c 拖)着蓝光,很 迅速地从翠翠身旁飞过去。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本文从“翻过了小山岨,望得见对溪家中火光时”至
13、“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这段文字,完成 79 题。7 老船夫为什么“哑 声儿”喊翠翠?翠翠为什么口中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8 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为何在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9“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沉默了一个夜晚”反映出翠翠什么样的心理世界? 课前预习学案答案课内探究学案二、合作探究疑难妙句1【赏析】 翠翠的终身大事总是爷爷心中的大事,所以祖父拿天保试探翠翠。鸭子是大老抓来送给祖父的,翠翠自然“不 希罕” ,她心里想的是二老傩送。2.【赏析】 翠翠明说的是爷爷的船,心里想的是傩送。傩送正在青浪滩过端午,
14、这一句话透出了少女的心事。3.【赏析】 爷爷话中隐含的意思是翠翠也到了该嫁的年纪。祖父已察觉到翠翠的心思,故意用话试探,而翠翠也深知祖父意图,用沉默算作回答。语段剖析1.【剖析】 翠翠的“误会”才使少女与青年男子的初会更具有戏剧性,才在二人心中激起波澜,才使两人有了牢固的记忆,成为爱情萌芽的起点。此句体现出了翠翠的淳朴、无邪,同时又说明了她的机灵和胆大。2.【剖析】 “大鱼咬你”是贯穿翠翠和二老间爱情的一根线,这根线愈清晰,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就愈加浓烈,但是又不难看出,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人性的含蓄之间的矛盾又无意间 在加剧当事者内心的痛苦。翠翠和傩送相识时傩送说的“大鱼咬你”的玩笑话深深地印在她
15、的心里,从此象征着爱情的“鱼”的意象维系着傩送与翠翠的关系。关于“大鱼咬你” ,后文中有多处与之照应,作用有三:一是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连贯紧凑;二是在看似简单的重复中促动故事情节发展,翠翠的情感倾向愈加明朗化;三是在天意和人为的错综中展示人物性格,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充满了含蓄美。3.【剖析】 唢呐、 娘送女与上文写迎婚送亲的喜轿等照应, 娘送女 等更加流露了翠翠的少女心事,巧妙地突出了翠翠的婚事也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在作者的笔下,古老的边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宁静、和谐,美好的人性,淳朴的民风都得到了体现。延伸探究【剖析】 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
16、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为人类爱字作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 。那么“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相对于什么而言呢?作者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俗淳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爷爷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作者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
17、等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化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主旨探究边城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小说取材于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写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大老天保、二老傩送兄弟俩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又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沈从文自己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事实上却等于把我们那小小地方近两个世纪以来形成的历史发展和悲剧结局加以概括性的记录。凡事都若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若宿命
18、的必然。 ”“内中写的尽管只是沅水流域各个水码头及一只小船上纤夫水手等等琐细平凡人事的得失哀乐,其实对于他们的过去和当前,都怀着不可形诸笔墨的沉痛的隐忧,预感到他们明天的命运即这么一种平凡卑微的生活,也不容易维持下去,终将受到来自外部另一方面的巨大势能所摧毁。生命似异实同,结束于无可奈何的情形中。 ”沈从文又说:“将我某种受压抑的梦写在纸上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这一来,我的过去痛苦的挣扎,受压抑无可安排的乡下人对于爱情的憧憬,在这个不幸的故事上,方得到了排泄与弥补。 ”这是沈从文通过边城寄托他的文化恋母情结的真实的说明,也点出了边城故事的悲剧性
19、。文法览胜1.富有诗情画意,注重本色的风习描写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山城充满了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天朗,风轻,水清。这个健康、自然、优美的世界,寄托了沈从文深沉而真挚的爱,寄托着他的哀愁、怜悯和希望。 边城对湘西的民俗风习作了细致的描绘,具有风俗美: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小伙子龙舟竞赛;端午节在河中捉鸭子;中秋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独特的地方色彩。 边城中还洋溢着人情美。湘西民风古朴而淳厚,老船夫、翠翠、天保、傩送,还有士兵、水手、过
20、往的商旅,尽管物质条件并不相同,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他们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这里的一切,没有受到都市物质文明的污染,单纯寂寞,如梦一般宁静美好。2.细致入微而传神的心理刻画,表现人物的内心奥秘小说并无静止的独白式的大段内心剖析,也没有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而是以细致入微和传神的动作刻画表现人物的内心奥秘,写出翠翠的情感萌动,揭示出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内心隐秘。她虽然敏锐地感到有些模模糊糊的东西闯进自己的心中,但由于年龄尚小,缺乏感情体验,因而当面对这些问题时,却又做不出条理明晰的理性思考,只能有一种潜意识的
21、迷惘感,神态常表现出一种莫名其妙的痴思。这正表现出爱的幼芽在这个天真、娇憨、单纯的少女的心里躁动。作者选取特定环境下人物的神态、行动构成的强烈的暗示,指引人们透过这些神态、行动去体味人物的内心奥秘。这一点正是沈从文刻画人物与众不同之 处。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笔下“爱”与“美”的化身,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感情。处处的语言描写(如她和傩送的对话)、心理描写(如第六章最后她望云遐想),无不细腻逼真地刻画出一个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从而给人一种诗意般的回味和审美感受。3.情节安排上前后照应,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理作者没有平铺直叙地安排情节,但在平铺直叙中前设伏笔,后置照应,使故事
22、情节衔接自然,连贯流畅。如第一部分端午节的风俗活动,为翠翠回忆两年前的端午节埋下伏笔;第二部分则具体描写了两年前的端午节发生的事情;第三部分则照应第二部分,进一步交代了二老的消息;第四部分写爷爷和翠翠的谈话,则照应了第二、三部分。作者在第三部分写“祖父把手攀引着横缆,注目溪面升起的薄雾,仿佛看到了另外一种什么东西,轻轻的吁了一口气” 。此处的景物描写反映出了爷爷的内心活动:爷爷已隐隐约约察觉到了翠翠的变化,意识到了翠翠已对爱情有了朦胧的意识。三、当堂检测检查我的基础1 答案:qi nu bi yn y2.解析:B 项,欢度春节;C 项,绊倒;D 项,绿草如茵。答案:A3.解析:B 项, “惠赠
23、”: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的(物品) ,此处应为“敬赠” ,是“赠送”的意思。 “惠”:敬辞,用于对方的行为,表示这样做是对自己的恩惠,如“惠存” “惠顾”“惠及”等。C 项,义愤填膺:义愤充满胸膛,形容极端愤怒。语意与语境不合。D 项,励精图治:振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语意与语境不合。答案 :A4.解析:A 项, “如何”与“回答都是积极的和肯定的”不对应,属逻辑不当的错误。C 项,“号召”用词不当,或动宾搭配不当,改为“指示” 。D 项, “累计”与“总共”重复;“有利于缓解了粤港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 ,杂糅语病,删掉“有利于”或“了”字。答案:B5.解析:注意位置的句号是句内括号,不是句
24、外括号,所以句号在后括号外。答案:C6.解析:消 费: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使用物质资料;耗费:消耗,多指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 “发奋”与“发愤”的区别在于:“发奋”有振作起来的意思,而“发愤”指因不满而决心努力改变现状的意思。 “醒悟”与“省悟”的区别在于:“醒悟”多指对事物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而“省悟”多指对自己的思想或行为的认识,由错误到正确。答案:A7.解析:“天边”是远指,所以用,根据句意的衔接用,根据句式特点用。答案:B8.答案:历史文物研究 沈岳焕 胡也频 丁玲 边城 诺贝尔 课后练习与提高1 解析:A 项“埋”应读“mn” ;C 项“憎”应读“zn” ;D 项“诌”应读“zhu” 。答案:B2 解析:C 项中“弛名”应为“驰名” 。答案:C3 解析:A 项中的“结子”这里指爱与憎所产生的情感交结。答案:A4 解析:D 项中的“长篇大论” ,指文章篇幅长,但多指文章或讲话过长,内容空泛,含贬义。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