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郁辉简介周郁辉,1927 年 12 月 9 日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中村。17 岁时考入抗日军政大学牙山分校。 “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胶东军区十三团工作,194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第三野战军九纵队教导团、九兵团教导团政治干事、指导员、宣传干事、文工队长等职。1950 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九兵团教导团文工队队长,1953 年任二十七军政治部助理员,1955 年转业,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宣传处任副科长,1959 年调任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党委办公室主任,后为专业编剧。1965 年调北京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处副处长,1973 年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任专业编剧,1978 年任中央乐团领导
2、小组成员,1981 年任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宣传司副司长,1983 年起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办公厅副主任。1927 年冬天,周郁辉出生在中村一户贫困农户家中。周郁辉的童年是不幸的。在他的童年时代里,没有享受到父母给予的温暖和疼爱。父母在他小时候便相继离开他,因父母早亡,13 岁的周郁辉随兄长四处流落,最后到东北当了一名学徒。学徒期间,东北正处于日本人统治之中。周郁辉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少年的他开始萌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反抗精神。1944 年 1 月,17 岁的周郁辉回到山东寻找一条光明的道路,终于投奔到抗日根据地,并考入了当时的抗日军政大学牙山分校。 “抗大”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胶东军区十
3、三团工作。两年后,19 岁的周郁辉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便分配到第三野战军九纵队教导团工作。他先是任教导团干事,由于工作出色,很快担任了指导员。1950 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周郁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九兵团教导团文工队队长职务。在赴朝作战期间,他带领一支刚参加革命不久的青年学生组建的文工队,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正是由于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沉着的品质,使得这支年轻的队伍在战争中得以快速成长,成为一支深受部队欢迎的文艺轻骑兵。在战争的岁月里,周郁辉以巨大的热情和顽强的毅力带领文工队深入连队,深入前线,为部队和战士演出文艺节目,鼓舞战士的士气,激励战士们英勇杀敌,保家卫国。即
4、使在最严酷的时刻,在队友遭到敌机轰炸而伤亡的情况下,周郁辉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种种困难,他的热情乐观和大无畏英雄气概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在他的带动下,文工队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从朝鲜归来后,周郁辉被组织安排到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工作。在工作中,周郁辉所表现出来的文艺创作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1959 年组织上根据他的特长调他到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工作。此间,正值福建前线部队奉命还击金门,打击蒋军的嚣张气焰。在炮战的日子里,处在阵地前沿的厦门何厝小学有 13 位少先队员,一面坚持学习,一面组成“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 ,他们不怕累,不怕死,顶着炮火硝烟,活跃在前沿阵地:修公路、筑掩
5、体、擦炮弹、接话线、洗军衣、送茶水、抓特务受到当地军民的赞扬。共青团厦门市委命名这 13 位孩子为“优秀少先队员” ,并授予“英雄小八路”荣誉称号。消息一经传开,全国各大电台、报刊纷纷报道了孩子们的英雄事迹。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决定用最快的速度将“英雄小八路”的事迹拍成故事片。说来不巧,当时该厂的编剧都在忙自己手里的剧本,找不出适当的人员来承担此项任务。时间紧,任务重,电影制片厂从领导到员工都急得不得了。就在这关键时刻,时任厂党委办公室主任的周郁辉挺身而出。他向厂领导请愿承担英雄小八路的编剧任务。多年的戎马生涯和长期形成的敢打硬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优秀军人作风让他坚信自己能完成这项任务。于是
6、,周郁辉满怀信心地来到厦门前线。他深入前沿阵地体验生活,与“英雄小八路”们促膝交谈。孩子们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他,激起了他极大的创作热情。回到上海后,他立即投入到创作中,很短时间就创作出了英雄小八路的文学剧本,并获得厂领导的一致好评。1960 年 10 月, 英雄小八路摄制组在厦门开机拍摄。此刻的周郁辉仍沉浸在剧中五位少年英雄的形象中。他为了更好地烘托银幕上的少年英雄形象,让英雄的主题更进一步升华,觉得应该创作一首具有时代震撼力的主题歌,才能表现出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的肝胆衷肠。没有谁会想到,就是这个想法,让周郁辉创作出了唱响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歌。这首极具时代精神的主题歌
7、倾注了周郁辉对党、对祖国、对革命事业的无限深情和巨大的爱恋。1960 年 12 月 29 日,在慰问厦门前线三军大会上,由“英雄小八路”的原型和电影英雄小八路中的小演员一起组成合唱团,由天马厂演员冯笑和凤凰手风琴伴奏, “英雄小八路”总辅导员王添成担任指挥,第一次正式登台唱响了由周郁辉作词,寄明谱曲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电影故事片英雄小八路在全国放映后,影片中三次响起主题歌,观众被“英雄小八路”们那种“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的精神深深打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随着英雄小八路影片在全国的放映, 我们是共产主
8、义接班人这首歌作为脍炙人口的名歌,在广大群众中广为传唱,就连国家领导人也都晓得这首歌。外交家熊向辉说:“1961 年 9 月毛泽东主席在武汉会见正在中国访问的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时,蒙哥马利曾提到中共领导人的继承人问题,毛主席特别关注继承人这个词。毛主席说, 继承人这个名词不好,我一无土地,二无房产,银行里也没有存款,继承我什么呀?红领巾们唱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叫 接班人好,这是无产阶级的说法。 ”从此, “接班人”这个名词,又有了新的含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共青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应征者数不胜数,其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儿童歌曲。经有关领导及专家反复筛选,最后还是选中
9、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1978 年 10 月 27 日,共青团十届一中全会通过决议,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1980 年,这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歌曲被评为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这是党和人民对周郁辉同志辛勤劳动给予的最高赞誉和肯定。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期间,周郁辉曾向党中央提议成立儿童电影制片厂,并获得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1981 年初,国务院决定重新设立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决定调周郁辉参加文委宣传司的组建工作。接手工作后,周郁辉用他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和组织才能,仅几个月时间就组成了包括三个处级建制的工作班子,并迅速开展了对外宣传工作。1982 年,由
10、他担任团长率领中国杂技团访问非洲七国,为中外文化交流和加强中非各国人民友谊做出了贡献。1983 年,他又参与了组建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的工作。早在 1950 年抗美援朝期间,周郁辉同志就身患重病,在朝鲜战场上他不顾病痛的折磨,忘我的工作,奋不顾身。多年来,他始终乐观向上,对工作认真负责,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终因积劳成疾,1987 年在北京病逝,终年 60 岁。周郁辉同志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即使在病中,也一直关心国家大事和党的事业,他为自己因病不能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感到痛苦和不安,经常用电话诚恳地谈出自己对文联机关改革的设想与建议;他还对去看望他的同志透露过他庞大的创作计划,决心继续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电影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他弥留之际,还不忘以轻松的口吻与医护人员做一两句对话,给他们以安慰,而他最后的遗嘱是: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遗体交医院解剖用做科学研究。所有这些,无不显示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的思想光辉和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