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诗饮中八仙歌 “逃禅”解杜诗饮中八仙歌“逃禅 “解口钱志熙杜甫饮中八仙歌是描写盛唐诗人风流嗜酒,豪迈不羁的名篇.|一i 随l 笔i 札记囊禅误矣.“仇兆鳌 杜少陵集详注 同意王说,注此旬云:“持斋而仍好饮,晋非真禅,直逃禅耳.逃禅,犹云逃墨,逃杨,是逃而出,非逃而人.杜臆云:醉酒而悖其教,故日逃禅,后人以学佛者为逃禅,误矣!“近人注解此旬,多沿用王,仇之说,如作家出版社 1956 年出版,冯至编选,浦江清,吴天五合注的杜甫诗选注云:“逃禅,逃出禅戒.“1979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云:“一方面长斋,一方面贪杯,所以说他爱逃禅(不守法戒),逃禅与逃墨,逃杨语法相同.“其后人民
2、文学出版社 1980 年出版的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杜甫诗选说得更具体:“逃禅,这里指不守佛教戒律.逃字用法如孟子尽心篇中所云逃墨, 逃杨,以及俗语中所谓逃学,逃席之逃 ,背离 ,离去的意思 .“1983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邓魁英,聂石樵l15杜甫选集:“苏晋既长斋又饮酒,可见并非真心信佛,而是逃禅.“由此可知,以“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为苏晋虽长斋事佛 ,但往往因醉酒而逃避修禅之说,似乎已成今人之定论.另一种解释,将“逃禅“ 解释为 “逃于禅“,亦即修禅学佛 .王嗣寅转述此说云:“而今人以学佛者为逃禅“. 仇兆鳌亦云“而后人以学佛者为逃禅“,据此可知此说在清代也是一种流
3、行解释.又从王,仇“ 今人“,“后人“这样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似乎他们认为这是后出的一种误解.但在事实上.宋人杜修可,赵次公,郭知达诸家,都是将“逃禅“文解释为“逃于禅 “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 (台湾黄永武主编“杜诗丛变编“ 影宋本):“修可曰:晋,颈之子也.逃禅言逃去而禅坐耳.此东坡所知谓蒲褐禅,同夜禅者也.以晋好佛故也.“此书前列集注所引诸家名中识 i 有“城南杜氏修可 续注子美诗“, 可知修可即杜修可.又郭知达九家注杜诗卷 2“赵云,逃禅 ,言逃去而禅坐耳.此苏东坡所谓蒲褐禅,_l 同夜禅者也.以晋好佛故戏之云“.赵即赵次公,今人林继中杜诗赵参:毒次公注先后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4、第 39 页引郭知达九家注_l:杜诗林氏并有按语云“此条百家注作修可日“. 关于这一条注解是j 修可首创;还是赵次公首创,本文暂时不能考证其先后.但是从宋代一众家都采用此说.可见以“逃禅“ 为“逃于禅“,原是宋代普遍的看法 .王,仇以为此为“今人“,“后人“之说.是不明源流的说法 ,或是为了贬弃此说而故意昧其源流.所谓东坡蒲褐禅,出于苏轼雨中过舒教授诗(日本同朋舍昭和四十年影印宋版东坡集)g9)一诗,全诗是写舒教授的淡然闲止,耽于茶与禅之中.其中有句云:“美人乐幽独,有得缘无慕.坐依蒲褐禅.起听风瓯语.“同夜禅“ 则出于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东坡集卷 l1),诗人一日遍游诸寺之后云:“ 归来
5、记所历,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蒲褐禅“,“同夜禅“都是入禅的意思.说杜诗“醉中往往爱逃禅 “的“禅“与苏诗 “蒲褐禅“,“同夜禅“ 相同 ,是指它们说的都是入禅 ,修禅,而非逃避参禅 .清代自王,仇之说流行后,以“逃禅“ 为逃避参禅之说渐成主流 ;但也仍有以逃禅为“逃于禅 “者,如浦起龙读杜心解 即反对王说,其解云:“ 逃禅,即事佛 .杜臆以背其教为逃禅,穿凿可笑!“ 又光绪丁116丑刊行许穆堂先生定本杜诗注释(东大汉籍中心藏,有着名学者森槐南藏印)卷 2:“师氏注云:晋得胡僧绣弥勒佛一本.宝之日,是佛好饮米汁,愿事之.逃禅即是佛事.“此云师氏,即郭知达九家注杜诗中的师民瞻.日
6、本近代杜诗研究家森槐南的杜诗讲义(大正二年文会堂书店印行)也持“ 逃于禅“ 之说:“所谓逃禅有两说 ,一云逃避禅,以于佛前为饮酒这样的禁忌之事,是破戒的.但以逃禅为破戒,是十分可笑的解释.仍当以做逃于禅解为当.这是说一边醉酒,一边草堂诗(仇兆鳌杜诗详注):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雅欲逃自然“, 别本如清郑乾隆年间刊本 杜工部佳(说见下 ).逃自然者 ,逃于自然也.仇注云:“雅,常;高彪诗 :涤荡去秽累.飘逸任自然.“醉中往往爱逃禅“与“ 雅欲逃自然“用词的方法正好接近.以此例之.逃禅当为逃于禅而非逃出禅.笔者由此悟“逃禅“ 之义 ,深讶历代主 “逃于禅 “者为何忽略了
7、这样一个重要证据.不然这个问题早就可以息谳了.但在调查材料中,发现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已经注意到这个重要证据.吉川幸次郎杜甫诗注第一册第 318页(El 本昭和五十五年筑摩书房):“醉中往往爱逃禅“, 这句有两种读法 .“逃禅“二字为逃离禅习之意,以在绣佛前精进事佛之人,却每因醉而屡屡懈于修行,明王嗣爽杜臆云“醉酒而悖其教 “,清胡鸣玉订讹杂录 赞成其说.但更多的说法,是以逃禅为逃入禅,因酒醉而更好地进入禅境.分门集注引杜修可续注云:“逃去禅坐之谓耳.此东坡l17所谓蒲褐禅,同夜禅者也.“本人暗于佛道,难以确定两说中哪一说为好.从与前一句的联系来看,似乎前一种说法更好一些.另外,此后蜀中时写的寄
8、题江外草堂中有“我生性放诞,难欲逃自然“, 这里的“ 逃自然“,即从自然中逃脱.但另本不作“难欲逃自然“, 而是 “雅欲逃自然 “,若原本如此,则可证成后说.不管哪一说.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逃禅 “为苏晋在醉中往往发生的行为.(笔者译 )麟麟l 吉川幸次郎发现了寄题江外草堂中“逃自然“一语,并分别以“难欲文逃自然“与“ 雅欲逃自然 “证成两说,其读书敏悟而又能持慎重的态变度,所以疑以阙疑,是值得赞赏的.但是“难欲逃自然“ 如果做逃出自知然解释,实在难以成立.逃入自然是古代文士一致赞赏的生活态度,识这种思想奠定于魏晋玄学,对唐宋文士仍有很深的影响.杜甫不会在诗中说自己要从自然中逃出来,而只会说要
9、逃到自然中去.这里的自0t 然:兼有自然界与自然的生活方式两种意义,后者即前句诗所说的l 鐾 j 谨我生性放诞“.自然的这两个意义 ,往往是连在一起的 ,即往往通过自然界的山水林薮,来达到体任自然的生活态度,这是魏晋(尤其是东晋,刘宋时代) 人追求自然的一种方式.杜甫虽然以奉儒济一世为志业,但作为一个文人,他又每以追求自然为标榜,在诗歌中经常表现这种态度.本文所讨论的饮中八仙歌就是其受魏晋饮酒放诞之风影响的证据之一.由此可见.“难欲逃自然“ 应该是 “雅欲逃自然“ 之误 .再说 ,“难欲逃自然 “这样一个表达,无论从思想的逻辑还是从语言习惯来说,都是很别扭的.一个人放诞于自然,正是一种适性的生
10、活态度,并无外在的压迫,当他想从自然中出来(无论是从自然山水还是自然的生活态度)中出来时,并没有来自自然方面的任何阻挡其逃出自然的外在意志.所以只有归于自然之说,没有逃出自然之说,更没有难以从自然逃出的说法.由此可见吉川所见版本这一句作“难欲逃自然“,“难“字应当是“雅“ 字之误,或者“难欲“亦做“甚欲“,“深欲 “之解.一旦证明 寄题江外草堂 为“雅欲逃自然“,则正如吉川l 文所云,自然就能证成饮中八仙歌中“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之 “逃禅“为“逃于禅 “.而非从禅中逃走.这对于明眼之人1l8说,实在是不需要再做论证了.这不啻于杜甫自己对自己诗句的注释.以“ 逃禅 “为修禅学佛之意
11、,在其他的文献中也可找到类似的用例,嘉庆十七年解红轩刊本二知道人评红楼梦:“贾媪终养,宝玉逃禅,其家瑟缩愁惨,直如冬暮光景,是红楼之残梦耳.“(转引中华书局红楼梦资料汇编上册,84 页)这也是古人称修禅学佛为逃禅的有力证据.我们再来分析杜甫说苏晋耽酒而“逃于禅“ 的用意. 饮中八仙歌中写每一个饮酒者在饮酒时的表现,目的都是要突出他们的个性 g特征,指出他们的个性特征与饮酒的合拍,如贺知章的个性是真率疯瞄颠,又是个南方人,骑马不稳,像坐船一样,所以说他眼花落井水底笔眠,实写其因思念南方水乡,酒醉更甚.李白诗才敏捷,并傲睨权贵,札所以写他斗酒诗百篇,酒醉后“天子呼来不上船“. 张旭草圣 ,则写其了
12、已酒醉后草书更加出神入化.焦遂善谈,则写其酒后“高谈雄辩惊四 i筵“. 同样 .苏晋长斋事绣佛,也是其个性所在,并且无论事佛还是昏擎ll酒,都是耽于自然,蔑弃世事之事,所以非但两不相碍,而且是相辅相冬簟成.由此可证,酒醉更能事佛,才是杜甫的原意.一黟后人如王,仇等人,之所以会觉得“逃禅“ 是“逃于禅“说不通 ,我;想还有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拿后来流行的吃斋事佛,打坐一之事,来理解杜甫饮中八仙歌中苏晋的事佛行为,觉得饮酒而又事禅,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苏晋是一个放达不羁,蔑弃仕途功名的贵胄子弟,他的事禅,完全是魏晋式的风流雅尚.宋师民瞻“苏晋长斋绣佛前“云:“ 晋得胡僧绣弥勒佛一本,是佛好饮米汁,愿事之.“(光绪丁丑冬月吴县朱氏补刊杜诗注释)分 f1 集注杜工部诗还说苏晋自己嗜好喝米汁,所以这样说.这样看来,所谓苏晋长斋绣佛,正是一种适性放诞的行为,与平常理解的严守格律的禅师之行根本不同.唐世禅风,本多放诞,况且苏晋本非僧侣,其好佛,不过是蔑弃世事的一种表现.寄之而已,正如其饮酒,当然就不存在饮酒破戒之说.总结宋代清代诸家之说,再证以杜诗“雅欲逃自然“ 的内证 ,我认为.“ 醉中往往爱逃禅“ 的杜氏原意 ,实是指苏晋嗜酒而耽禅 ,是逃于禅,而非逃出禅.我想这大概是可以成定论的.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