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窦步云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P38、39 “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 1、2 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 图形的放大和 缩小,能利用方格 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 纸把一个简单图 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 、思考和交流等活 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设计理
2、念:本课设计中,利用长 方形图片放大的具体情境导 入, 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设计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 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引导学生通 过分析,以及数据的比较,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 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设计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 念。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情境引入 情境演示:呈现例 1 图片在电脑上拖动鼠标并把长方形图片放大的情境。师: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观察图片,回答。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 11、认识图形的放大分析题意:出示例 1 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图 1 长是 8 厘米、宽是 5 厘米图 2 长是 16 厘米、宽是 10 厘米数据比较: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 2 倍,就是把图形按 2:1 的比放大。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 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2、认识图形的缩小。我们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先独立思考这样才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比缩小。尝试练习:学生例 1 中两幅图片观察、分析数据。学生先讨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
4、一幅的2 倍,宽也是第一幅的 2 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 2:1。2、教学例 2把第一幅图按 1:2 的比缩小, 缩小后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1、出示例 2引导尝试: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 3:1 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再按 1:2 的比缩小,缩小后的 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2、探索规律:放大和缩小后的 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3、教学“试一试 ”师: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 2 倍吗?你发现什么?学生练习,在小组里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学生读题。在小组里说一说“按 3:1 放大”的
5、含义,再全班交流。学生画图,再展示、交流。(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 )小组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发现?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 )学生回答(把三角形按 2:1 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 2 倍。 )学生独立完成,独立画出按2:1 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三、练习提高做“练一练”做练习九第 1、2 题。第 1 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独立练习,集体讲评。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四、总结评价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表达学习感受。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