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oc】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老建筑保护.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87927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老建筑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oc】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老建筑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oc】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老建筑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oc】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老建筑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oc】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老建筑保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老建筑保护十 lJ 专槁 “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老建筑保护松江的人类文明可以追溯到 6000 年前,新石器时代松江就有人居住繁衍生息.松江一带在唐天宝十载(751 年)被设为华亭县,元朝升为松江府.存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 年), 其东北境一带被划出来设置为上海县,属于松江府管辖.所以,上海是从松江这个“主根 “ll 匕分枝出来的.可以说,走进松江,就是走进上海的历史.松 fT 历史上由于地理他置四通八达,海运,水运贸易繁忙,商贾往来,店铺林,是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尤其在元,明以后,松江地区成为全国主要的粮食和纺织品产地之

2、一.黄道婆,丁娘子的纺织技术极大地提高丁当时生产力水下的纺纱效率,推动了松江一带棉纺织技术和棉纺织业的发展.任明代,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棉纺织品行销全国乃至日本等海外地区,历史上曾有“衣被大下 苏(苏州府)松(松江府)财赋半天下“之称.松江历史悠久 ,人辈出.从宋代到清代,共有进七 521 人,就明代就有进士 287 人,占当时全国第一.享有“ 十 J 里一鼎甲,三里一进士,里里有举人“的美誉 .文人墨客 ,经商者,为官者为松江留下的不仅是文化遗产,还有许多优秀的古建筑.松江是上海地面文物最为丰富的地,文物古建筑之多居上海各区县之首.除了有唐代经幢,宋代方塔,元代清真寺,明代照壁和清代

3、醉白池等这些人 fi比较熟悉的文物外,松江的老城区还留存有历代建筑,塔桥楼亭寺等,可谓“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1986 年 12 月国务院批准上海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1991 年 3 月,松江成为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05 年上海市规划局拟定了上海郊区及浦东新区共30 片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其中松江区有泗泾古镇,松江古城仓城和松江古城府城三片区域.对松江古城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描述是这样的:沪杭铁路以北,乐都路以南,花园浜路以东,西林路以西的区域内集中分布了一些以杜氏雕花楼,费哗宅,葆素常,杜氏宗裥和赵氏宅为代表的有特色的口程也/文历电建筑和大量保仔较好的民居建筑,是一个较完

4、整的具有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区域.反映了松江作为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的历史风貌.松江古城是我国少有的有两座城的城镇,其中一个是位于阳路以东的“府城“, 另?个是位于大仓桥之南的“仓城“, 是当时忪江又一个市井热闹中心.自明代起松江每年往北京运粮的“漕运“的源头就任这,座座粮仓连成一片成为仓城,H 趋繁荣.据记载,1919 年,官产处招标出售仓城城砖,明代所建仓城遂被拆除,但地名留用至今.规划保护路漫漫早在 1958 年 12 月上海市城市规划勘察设计院编制的松江城区总体规划)中,就对松江的历史风貌予以了关注,首次提保护沿人民河的醉白池,方塔,烈 J:墓,西林塔的原有风貌,

5、并加以绿化,使桧江保持千年古城特色.但是当时并未沣意仓城地区的历史文化.划院,松江县建总体规划提出控制要求:第一径 200 米以内为在 9 米以下,下为中心,半径 150第三区,古建筑年丰人寿桥至大行建筑控制在 9 米l 乔 50 米范围内的.县级以上文物勺建筑只拆不建,:超过 9 米.上述的多层建筑区.府批复原则同意1J 了西,中,东 3区保护范围以人山路两侧各约,为明清传统民就是沿着这样文化风貌区的范步明确,并且在:程中,把保护与造和规划配合在经成立了老城改开发的工作将进“第一 “-江最重要的水陆,屋后闻橹声“.:状各异,具有江设计合理,耗资充分显示了古代本刊专稿麓“ 云间第一桥“ 安就桥

6、麓着名的明代大石桥大仓桥松江的科技水平,和松江仓城地区的历史风貌.其中有两个不同朝代的“云间第一桥“ 特别雄伟壮观,引人注目 .最初建于南宋的安就桥,因横跨古浦塘又称跨塘桥.它是当时松江地区最大的桥,所以有“云间第一桥 “的说法 .初为石桥,后改为木桥.相传某年端阳节,人们挤在桥上看龙舟,致使桥超重坍塌.元代重建石桥,明清两代曾再度重修,呈三孔石拱桥,拱券部分用青石砌成,东面桥拱上有同治年间镌刻的一条“云间第一桥“ 额.几百年来,该桥一直保留着原来那端庄雄伟,古朴典雅的风貌.但是桥周边民居或是破败倾颓,或是已经改建成新式楼盘,古桥所处的历史风貌环境已经不复存在.安就桥是宋代的“云间第一桥 “,

7、大仓桥则是明代的“云间第一桥 “了.中山西路仓桥弄南的永丰桥俗称大仓桥,它是一座高 10 余米,跨度 50 余米的五孔拱形大石桥,上海地区着名的明代大石桥之一.明代着名书画家董其昌曾作“西仓桥记,以赞此胜迹,可惜碑石现已无存.大仓桥南北走向,跨在老市河上,因是漕粮漕运起始点,所以这里河面开阔.桥为五孔石拱,中孔最高,依次递减.随着历史变迁,河道变浅变狭,该桥两端两孔下的河道曾淤积成河岸,五孔桥变成了三空桥.2002 年有关方面在清理河道,保护古桥的精神下疏浚河道,并对古桥进行了整旧如旧的修复,恢复了大仓桥斑驳苍古的雄姿.大仓桥南接秀南街,河滩处原为连片过街楼,两岸较好地保留了江南水乡临水民居的

8、原貌.从桥下看,桥孔中透出老宅粉墙,河埠野草,一派水乡风光,让人流连不已.重修颐园人未识明清两代,松江许多达官显贵在城郊建别业,出名的有东山草堂,半间精舍,万松园,南园等.从明代起松江画派屹起,不少画家择地筑园不但促进了松江第宅别业筑园之风,也进一步提高了松江筑园的水平.中国古代建筑史称:“当时松江第宅园林数量之多,技艺之精美与苏州,杭州,嘉兴府齐名.“但是时至今日,松江大部分名园均已荡然无存,留下为数不多的古园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的“醉白池“, 但是设计布局巧夺天工的颐园却是养在深闰人未识.颐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原为罗氏私家园林.清道光年间(18211850)为许姓购得

9、,民国时期归高氏.高家主人高天梅为南社诗人,藏书十万余卷,常邀集当时着名诗人,画家,学者来园赏吟,南社社员也在此雅集.社员曾多次在此集会.颐园本是住宅旁小园,当地人称“高家花园“. 约两亩的小天地里以水池为中心,池上有三曲石桥;园西有假山,山上古木参天,山下有山洞;西北有书斋,画舫;北面和东面有枋榭曲廊;园中还有两个楼,一个为戏楼,人们在另一个楼中观戏,会客,通过支摘窗,哪怕刮风下雨照样可以看戏小小一个园子江南园林要素齐备,保留明代原物和建筑较多,基本上是一座原汁原味的明代私家宅园.而且,园中龙墙的曲率比豫园的更大,说明其工艺更加高超,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遗留.由于历史久远又无人管理,自然坏损

10、非常严重,池塘干涸,假山开裂,楼厅等门窗的装饰残缺,梁柱脱榫.有关部门特查阅了许多历史资料,并邀请园林专家,博物馆研究员,老工匠等前来研究会诊,如何布局,何处种植植物,家居摆设等等无一处不细致,力求恢复这一古代园林的神韵.如今的颐园在整修一新的同时还保本刊专稿眍墨强固墨髓图盔颐因一景留了开裂的地砖,破损的柱础等昔日古旧面貌.据徐副院长介绍,颐园的整修用了很多传统工艺,再现了当年的造园特色,如园中十一个漏窗的窗花各不相同,而且都是用方砖立起拼搭而成;地上的拼花是从民间俺成菜的坛子上取的材料.另一方面,现代工艺也在这次整修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原先池岸有黄石叠山,呈悬崖状凌空干池上,这种叠山法流行于

11、明代中叶以前,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处景观.但是在恢复叠山的时候人们发现石头开裂严重,很容易掉落倒塌,传统工艺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最后施工人员用现代工艺从内部加固,用钢筋将石头一块块勾连起来,然后叠石成山,不仅仍旧能支撑两株古树的生长,而且外表复原,一派古风.正是如此巨大的投入和严谨的态度,颐同的整修把传统与现代工艺完美地结合了起来.这恐怕是其他古代园林,乃至古建筑修复值得参考的地方.但是,颐园也有自己的烦恼,保护古建筑不应该是“烧钱行为“,而应该发拥历史价值,实现其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人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实现这种价值呢?颐园长期坐落在上海市第四福利院安静的一角,知道的人很少,参观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12、,不免有些寂寞.但是其他占镇,老宅开放参观后人满为患,破坏严重的情形又不容轻慢,弹丸之地的颐园该如何掌握好这个尺度,有关方面还在考虑之中.这虽然是颐园的烦恼,恐怕在历史风貌保护中也具有共性.楼阁重重烟雨中杜氏是松江知名人族,家族房舍多而精,分布面广.颐园-ILN 就是清代后期松江杜氏宗嗣.宗祠所存大厅为清代中期建筑,仪门为民围式样.大厅九架梁,几乎所有粱枋挂落花镌雀替的可见面都满雕花纹,除了常见的吉祥图案外,还有大量栩jj 如生的反映宗族历史大事的人物场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松江城镇内明清名宅有 2oo余家之多,如今保停下来的大多集中在松江城西部仓城历史风貌区,且数量较多.其中比较着名的除了

13、 t,l 氏宗祠,杜氏雕花楼外,还有葆素堂,莫氏宅等.僚素堂原为明代许善乐旧宅,俗称“.L 午家厅“.现仪存明代大厅和厅北的后楼,火厅也是九架粱.据介绍其结构是古建筑中 皮称作 “重椽复水 “的草架结构.两层屋面,使得室内冬暖夏凉;雾云,纱帽翅以及垫拱板上,镂雕以,鹤,倚,竹等罔案.葆素常具有明代厅堂建筑的鲜明特色,反映了明代中叶后日趋华 H的风格.2000 年松江区人民政府立项大修,2002 年竣工.明代章简松江城诗云:“高一望民风厚,楼阁重重烟币中.“除了大户人家的宅第裥堂外,大仓桥附近众多沿河民居也是年代久远风格独特.据介绍,松江的这些老房子除了江南水乡文化古城的共性外,在一些建筑的单体

14、造型乃至细部做法上,更有着明显的松江特色.例如仪八字墙形式,苏州等地仅反映在平面,检江缙绅大宅的仪门还在立面作相应的处理;再如枫拱这种形式,经常出现_任松江楼厅的梁架上,与雀替组合,为他处所无;其他如挂落的重叠设置,风火山墙的起翘设计以及沿河住宅外墙内收,石级全部设在檐内;窄巷间“借天让地“ 的 “过街楼“等形式 ,都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而松江部分老宅中独特的石库门设计,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则成为风靡全上海的石库门里弄住i 龟潍过敬杜氏宗祠局部本刊专稿葆素堂宅的设计原型.松江历史上长期属吴郡(苏州 I 所辖),苏州地方性建筑技术后来被总结为“营造法源“, 对江南极有影响.值得一书的是松江明清

15、民居却能在苏州 I 技艺的包围圈内创造出一套以进深“路“ 与面阔 “发“为模数的独特构造方式,它具有平面组合灵活,施工规范,估工备料简捷和通俗易懂等优点.松江的住宅善于吸收先进技术的特点和外地风格,并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式样,这种兼收并蓄,各地手法为我所用大概是日后“ 海派 “建筑特点的源头.连点成线再成片令人惋惜的是,被列为中国古代一百位杰出科学家之一的清工部尚书张祥河规模宏大,历经沧桑得以幸存的故宅,以及清外务部尚书,首任驻奥国大臣雷补同的故宅等,均在近几年的城市改造中拆迁,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分布在仓城地区以百计的古建筑,古文物遭到破坏和拆毁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历史风貌是松江古城的魅力和特

16、色所在,目前松江,上海乃至全国的有识之士对松江古街区保护利用的呼声不断.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在松江新城永丰街道辖区范围内,其中的历史建筑也相对比较集中,尤其是在中山西路两侧,那里集中了大量不可移动文物,无论是维修保护还是开发旅游都有一定的优势.有关部门已经组织修缮了老市河上的几座桥和沿线的一些老宅等.基本以规划先行的方式进行,有些老宅破损比较严重,就将居民先迁出,然后进行整修,修葺如旧后再把居民迁入.这种方式与中心城区的首先置换房屋不同,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交流借鉴的尝试.另外,据永丰街道文明办马主任介绍,街道为了配合保护工作的开展,特别注意在增强群众保护意识上下功夫,不仅通过社区活动

17、组织宣传,还在街道办的小报上专门开辟永丰典故栏目,介绍仓城地区有关历史建筑的情况,让居民进一步了解身边老建筑的价值,增加自豪感和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参与保护.保护性开发和开发性保护是两个不同的慨念,前者以保护为主;后者以开发为主.松江的观点是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据永丰街道介绍,辖区内的老建筑采取了循环修缮的方法,因为整休老建筑牵涉到许多传统手艺和材料,耗资较大,工艺复杂,所以进度基本是一年修葺一处.但是仅仅挨个去修也不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方法.因为老建筑的教育,欣赏,研究功能没有得到发挥,而且建筑物有一个特点,没有人使用反而坏得很快.鉴于仓城地区老建筑众多,如果一味循环修缮则会出现待最后

18、一处修好,第一处又到了需要修缮的程度.如何把这种修缮由被动变为主动,如何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和进行开发利用成为有关方面考虑的重要问题.据介绍,目前基本上各处都在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实用和开发旅游等.有些建筑如葆素堂目前为一家幼儿园使用,则让其在保护的基础上继续使用有些如杜氏祠堂则增加其社会功用,如开设老年活动室,演讲厅等;而有些则计划开放为旅游参观景点.但是总体而言,这些都还没有成气候,虽然各处老建筑比较集中,但是尚未能连接成个完成的历史风貌观光线路,未挂牌或登记的老建筑还在不断被拆除,老市河两侧新老建筑的不和谐现象仍然存在.据介绍,恢复中山西路两侧历史风貌和开发老市河游船观光正在计划之中.与松江其他历史风貌区,风景区的呼应与联合也在设想之中.中山中路西段,东起人民路,西至西林路的华亭老衔被打造成了一条仿明清建筑的旅游商业街,串连起两处风貌区,与改造中的岳庙商街,方塔唐宋文化街,松江老街连线成景.新设置的 ll 路旅游专线车则平均每二十分钟从松江城东汽车站发车,沿途经过松江方塔园驶出.方塔,醉白池,大仓桥,西林寺,佘山,方便游客饱览松江古文化,新城区和自然风光.此外,松江区旅游管理部门透露,未来五年,松江地区将投资 100 多亿元全面打造文化休闲旅游产业.余山地区的中远期规划目标中将对包括古仓城改造在内的三个项目进行重点打造.(本文摄影: 程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