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名词术语.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85373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名词术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名词术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名词术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名词术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名词术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名词术语-1StandardofTechnicalTermsforHighwayEngineeringJTJ002-87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施行日期:1988 年 1 月 1 日编制说明公路工程名词术语编制工作始于 1981 年,系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王清池、王鸣岗、李章昭、毕旌扬等负责起草,1982 年编出了初稿,发送到各省、市、自治区交通厅和有关设计、科研和大专院校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于 1983 年编出了第二稿,并于当年在四川峨嵋召开了有公路系统、城建系统及大专院校等 35 个单位参加的讨论会,会后根据讨论的意见又

2、做了整理修改,于 1984 年完成了送审稿,1985 年 1 月交通部公路局以(85)公路技字 5 号文对送审稿做了批复,提出了进一步修改补充的意见,随即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组织曹家庄、樊凡、何修美、孙立仁等对送审稿重新做了修改,于 1985 年 11 月在江苏镇江召开了评议会,会后又做了整理补充修改,最后完成了定稿工作,报交通部批准。本标准分十四章,共收词目 924 条。前三章主要是一般性名词术语和部分交通工程方面的词,其中第一章一般术语,第二章公路类型,第三章公路交通。第四至十一章主要是与工程实体有关的名词术语,其中第四章公路组成,第五章勘察与选线,第六章路基工程,第七章路面工程,第八章桥

3、涵工程,第九章隧道工程,第十章养护与管理,第十一章工程材料与试验。后三章是试验仪具、施工机具和交通管理方面的名词术语,其中第十二章检测仪具和材料试验仪具,第十三章施工机具,第十四章交通管理。本书书末还附有中英文名词对照。第一章 一般术语第条 公路联结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等,主要供汽车行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第 12 条 道路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及乡村道路等。第 13 条 公路工程以公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所从事的工程实体。第 14 条 公路网一定区域内相互连路、交织成网状分

4、布的公路系统。第 15 条 公路(网)密度一定区域内的公路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之比。第 16 条 公路等级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性质,对公路进行的技术分级。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将公路划分为高速公路和一、二、三、四级公路。第 17 条 公路自然区划根据全国各地气候、水文、地质、地形等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而划分的地理区域,用以为路基、路面设计和路线勘测提供有关参数。我国现行公路自然区划标准中列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 18 条 公路用地为修建、养护公路及其沿线设施,依照国家规定所征用的地幅。第二章 公路类型第 21 条 高速公路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

5、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高速度行驶的公路。第 22 条 等级公路技术条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公路。第 23 条 辅道设在公路的一侧或两侧,供不允许在该公路上与汽车混合行驶的非机动车辆、拖拉机等以及准备由出入口驶入该公路的汽车行驶的道路。第 24 条 干线公路在公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公路。第 25 条 支线公路在公路网中起连接作用的一般公路。第 26 条 专用公路由工矿、农林等部门投资修建,主要供该部门使用的公路。第 27 条 国家干线公路(国道)在国家公路网中,具有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国家级干线的公路。第 28 条 省干线公路(省道

6、)在省公路网中,具有全省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省级干线的公路。第 29 条 县公路(县道)具有全县性的政治、经济意义、并经确定为县级的公路。第 210 条 乡公路(乡道)主要为乡、村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公路。第 211 条 辐射式公路在公路网中,自某一中心向外呈辐射状伸展的公路。第 212 条 环形公路在公路网中,围绕某一中心呈环状的公路。第 213 条 绕行公路为使干线上的行驶车辆避开城镇或交通拥挤路段而修建的公路。第三章 公路交通第一节 交通结构第 311 条 交通结构在一定区域内,构成公路交通各种特征的总称。包括交通流、交通量、交通组成以及决定交通性质的其他因素的特征。第

7、312 条 交通组成在交通流中各类运行单元的数量及其所占百分比。第 313 条 混合交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车辆与行人,在同一行车道上混行的交通状态。第 314 条 交通流公路上车流和人流的统称。第 315 条 交通流理论分析研究交通流特性及其规律的理论。第 316 条 车流众多车辆在车道上连续行驶所形成的具有流体运动特性的状态。第 317 条 车流密度一个车道单位长度内某一瞬时存在的车辆数,以辆/公里表示。第 318 条 车头间距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前后相邻两车车头之间的距离。第 319 条 车头时距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前后相邻两车车头通过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第 3110

8、条 车间净距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前后相邻两车的前车车尾到后车车头之间的距离。第 3111 条 延误由于驾驶人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驶时间的损失。第 3112 条 地点速度车辆驶过公路某断面时的瞬时速度。第 3113 条 行驶速度车辆驶过某一区间正常运行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除其区间距离所得之值。第 3114 条 区间速度车辆驶过某一区间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除其区间距离所得之值。第 3115 条 运行速度驾驶人员根据实际公路条件、交通条件、良好气候条件等能保持安全行驶的最高车速。第 3116 条 临界速度在某一路段上通行能力最大时的空间平均车速。第 3117 条 平均速度一

9、、时间平均车速 在给定的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所有行驶车辆地点速度的平均值;二、空间平均车速 在给定的时间内,在某一路段上所有车辆行驶距离的总和除以行驶时间的总和。第 3118 条 计算行车速度(设计车速)公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车速。第 3119 条 交通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我国现行公路交通量调查中,交通量系指折算成载重汽车后的总数,一般以日、小时或年计算。第 3120 条 年平均日交通量全年的日交通量观测结果的平均值。第 3121 条 月平均日交通量全月的日交通量观测结果的平均值。第 3122 条 年第 30 位最大小时交通量将一年内所有小时交通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序号第

10、 30 位的小时交通量。第 3123 条 年最大小时交通量一年内所有小时交通量中的最大值。第 3124 条 设计小时交通量根据交通量预测所选定的作为公路设计标准的小时交通量。第 3125 条 通行能力在一定的公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第 3126 条 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公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一条公路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小客车最大数。第 3127 条 可能通行能力在现实的公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一条公路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第 3128 条 设计通行能力公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

11、时间内公路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第 3129 条 公路服务水平表示公路服务质量的综合性指标,主要以公路上的运行速度、交通量与可能通行能力之比来反映。第二节 公路交通规划第 321 条 公路交通规划为适应国民经济和客、货运输发展以及政治、国防等的需要, 在确定规划期限、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交通调查分析和预测以及社会效益估价,结合考虑土地使用、资金来源等,制订的交通结构与公路网的长远计划。第 322 条 交通调查交通量调查、交通运行特征调查、起讫点调查、交叉口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等的总称。第 323 条 交通量调查一定时间、一定期间或连续期间内,对通过公路某一断面各种类型车辆数

12、量的观测记录工作。第 324 条 交通量观测站设在公路沿线的某些特定地点观测记录交通量的工作站。第 325 条 起讫点调查(OD 调查)对车辆出行的出发地和目的地进行的综合调查。第 326 条 出行车辆从出发地向目的地的移动。第 327 条 境内交通起讫点与交通过程均在调查区域内的交通。第 328 条 过境交通起讫点不在调查区域内,但通过该区域的交通。第 329 条 交通发生调查区域内各小区中出行量的总和。第 3210 条 交通分布调查区域内各小区之间出行的数量在整个调查区域内出行总数量中所占比例。第 3211 条 交通分配将起讫点调查所得的交通量,合理分配到调查区域内各条公路(包括规划线)上

13、的作业。第 3212 条 交通预测根据交通调查资料和发展规律,推算地区或路线、路段等未来交通量的工作。第四章 公路路线及沿线设施第一节 横断面组成第 411 条 行车道公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部分的总称,包括快车行车道和慢车行车道。第 412 条 分离式行车道局部路段采用的各自具有独立路基的供往返车辆分道行驶的行车道。第 413 条 车道在路面上供单一纵列车辆行驶的部分。第 414 条 变速车道高等级公路上的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的总称。第 415 条 加速车道供车辆驶入高速车流之前加速专用的车道。第 416 条 减速车道供车辆驶离高速车流之后减速专用的车道。第 417 条 爬坡车道设置在上坡路段,供

14、慢速上坡车辆行驶专用的车道。第 418 条 停车带为使汽车停车而不防碍交通安全,在高等级公路行车道的右侧设置的供临时停车用的地带。第 419 条 错车道在单车道的公路可通视的一定距离内,供车辆交错避让用的一段加宽车道。第 4110 条 自行车道专供自行车行驶的车道。第 4111 条 (路侧)人行道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它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门供人行走的部分。第 4112 条 分隔带沿公路纵向设置的分隔行车道用的带状设施。第 4113 条 中央分隔带沿路中线设置的分隔带。第 4114 条 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及其两侧的路缘带组成的地带(见图 4114) 。第 4115 条 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

15、,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部分(包括硬路肩与土路肩) 。为保持行车道的功能和临时停车使用,并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承。第 4116 条 路缘带路肩或中间带的组成部分,与行车道相连接,用行车道的外侧标线或不同的路面颜色来表示。其作用主要是诱导驾驶员视线和分担侧向余宽功能,以利于行车安全。第4117 条 路缘石路面边缘与其它构造物分界处的标石。一般用石块或混凝土块彻筑。第 4118 条 侧向余宽从行车道边缘至路旁障碍物所应保持的一定的横向距离。第 4119 条 路拱路面的横向断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坡度的拱起形状。其作用是利于路面横向排水。第 4120 条 路拱横坡路拱横向的倾斜度,以百分率表示。第

16、 4121 条 公路建筑限界为保证车辆、行人通行的安全,对公路和桥面上以及隧道中规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界限。又称净空。第二节 线形与视距第 421 条 公路路线公路中线的空间位置。第 422 条 公路线形公路中线的立体形状。由若干直线段和曲线段连接构成。第 423 条 平面线形公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第 424 条 纵面线形公路中线在纵剖面上的起伏形状。第 425 条 线形要素构成平面线形及纵面线形的几何特征。前者为直线、平曲线(主圆曲线及缓和曲线) ;后者为直线和竖曲线(圆曲线或抛物线) 。第 426 条 平曲线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

17、和曲线。第 427 条 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为保证车辆按设计车速安全行驶,对平曲线半径所规定的最小值。第 428 条 复曲线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相连接或插入缓和曲线相连接而成的平曲线。第 429 条 反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反的圆曲线中间连以短直线或径相连接或插入缓和曲线相连接而成的平曲线。第 4210 条 断背曲线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中间连以短直线而成的平曲线。第 4211 条 回头曲线山区公路在同一坡面上回头展线时所采用的回转形曲线。第 4212 条 缓和曲线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设置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第 4213 条 竖曲线在公路纵

18、坡的变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第 4214 条 弯道加宽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为适应行车需要,弯道内侧相应增加路面、路基宽度。第 4215 条 加宽缓和段设置弯道加宽时,从加宽值为零逐渐加宽到全加宽值的过渡段(见图 4215) 。第 4216 条 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第 4217 条 超高缓和段从直线路段的横向坡渐变到曲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坡的过渡段。第 4218 条 纵坡路线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第 4219 条 最大纵坡根据公路等级与自然条件等因素所限定的路线

19、纵坡最大值。第 4220 条 最小纵坡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长路堑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第 4221 条 变坡点路线纵断面上两相邻不同坡度线的相交点。第 4222 条 平均纵坡一定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第 4223 条 坡长限制对较大纵坡坡段所限定的长度。第 4224 条 高原纵坡折减对海拔 3000m 以上的高原地区,降低最大纵坡的规定。第 4225 条 缓和坡段在纵坡长度达到坡长限制时,按规定设置的较小纵坡路段。第 4226 条 合成坡度公路路面上的纵向坡度和横向坡度或超高的矢量和(其方向即路面流水线方向) 。第 4227 条 视距从车道中心线上 1

20、2m 的高度,能看到该车道中心线上高为 10cm 的物体顶点的距离。指沿该车道中心线量得的长度(见图 4227) 。第 4228 条 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第 4229 条 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来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第三节 公路交叉第 431 条 路线交叉两条或两条以上公路的交会。第 432 条 道口公路与铁路平面相交处的总称。第 433 条 平面交叉公路与公路在同一平面上的公路交叉。第 434 条 正交叉两条公路呈近似直角的平面交叉。第 435

21、 条 斜交叉两条公路呈锐角(75以下)的平面交叉。第 436 条 环形交叉多条公路交会处设有中心岛的平面交叉。所有横穿交通流都被交织运行所代替,而形成一个单向行驶的环行交通系统(见图 436) 。第 437 条 十字形交叉四岔公路呈“十”字形的平面交叉。第 438 条 T 形交叉三岔公路呈“T”形的平面交叉。第 439 条 错位交叉一条公路与另一条公路垂直相交于两个距离很近的交点上,可以看作两个反向 T 形交叉相连接(见图 439) 。第 4310 条 Y 形交叉三岔公路呈“Y”形的平面交叉(见图 4310) 。第 4311 条 立体交叉公路与公路或公路与铁路在不同高程上的立体空间交叉。第 4

22、312 条 分离式立体交叉上下各层公路之间互不连通的立体交叉。第 4313 条 互通式立体交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名词术语-2StandardofTechnicalTermsforHighwayEngineeringJTJ002-87第六章 路基工程第 61 条 路基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第 62 条 路堤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第 63 条 路堑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第 64 条 半填半挖式路基在一个横断面内,部分为路堤,部分为路堑的路基。第 65 条 台口式路基在山坡上,以山体自然坡面为下边坡,全部开挖而成的路基

23、(见图 65) 。第 66 条 路基宽度在一个横断面上两路肩外缘之间的宽度。第 67 条 路基设计高程一般公路指路肩外缘的设计高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指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的设计高程。第 68 条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为保证路基稳定,根据土质、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所规定的路肩边缘至原地面的最小高度。第 69 条 边坡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第 610 条 边坡坡度边坡的高度与宽度之比。第 611 条 (边)坡顶路基边坡的最高点。挖方路基为边坡与原地面相接处;填方路基为路肩外缘。第 612 条 (边)坡脚路基边坡的最低点。填方路基为边坡与原地面相接处;挖方路基为边坡底。

24、第 613 条 护坡道当路堤较高时,为保证边坡稳定,在取土坑与坡脚之间,沿原地面纵向保留的有一定宽度的平台。第 614 条 边坡平台当路堤较高时,为保证边坡稳定,在边坡坡面上沿纵向做成的有一定宽度的平台(见图 614) 。第 615 条 碎落台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或边坡上,为防止碎落物落入边沟而设置的一定宽度的纵向平台(见图 615) 。第 616 条 护坡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总称。第 617 条 挡土墙为防止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坍塌而修筑的承受土体侧压力的墙式构造物。第 618 条 重力式挡土墙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第 619 条 衡重式挡

25、土墙利用衡重台上部填土的重力和墙体重心的后移而抵抗上体侧压力的挡土墙(见图619) 。第 620 条 悬臂式挡土墙由立壁、趾板、踵板三个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构件组成的挡土墙(见图 620) 。第 621 条 扶壁式挡土墙沿悬臂式挡土墙的立壁,每隔一定距离加一道扶壁,将立壁与踵板连接起来的挡土墙(见图 621) 。第 622 条 柱板式挡土墙由立柱、挡板、腰梁、腰板、基座和拉杆组成,藉助腰板上部填土的重力平衡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图 622) 。第 623 条 锚杆式挡土墙由钢筋混凝土墙板和锚杆组成,依靠锚固在岩层内的锚杆的水平拉力以承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见图 623) 。第 624 条 锚碇板式挡

26、土墙由钢筋混凝土墙板、拉杆和锚碇板组成,藉埋置在破裂面后部稳定土层内的锚碇板和拉杆的水平拉力,以承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见图 624) 。第 625 条 石笼为防止河岸或构造物受水流冲刷而设置的装填石块的笼子。第 626 条 抛石为防止河岸或构造物受水流冲刷而抛填较大石块的防护措施。第 627 条 路基排水保持路基稳定的地面和地下排水措施。第 628 条 边沟为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边坡的流水,在路基两侧设置的纵向水沟。第 629 条 截水沟为拦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在路堑坡顶以外设置的水沟。第 630 条 排水沟将边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的水沟。第 631 条 急流槽

27、在陡坡或深沟地段设置的坡度较陡、水流不离开槽度的沟槽。第 632 条 跌水在陡坡或深沟地段设置的沟底为阶梯形,水流呈瀑布跌落式通过的沟槽。第 633 条 蒸发池在气候干燥地区的排水困难地段,于公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为汇集边沟流水任其蒸发所设置的积水池。第 634 条 盲沟在路基或地基内设置的充填碎砾石等粗粒材料(有的其中埋设透水管)的排水、截水暗沟。第 635 条 渗水井为将边沟排不出的水渗到地下透水层中而设置的用透水材料填筑的竖井。第 636 条 透水路堤用大石块或卵石堆筑的具有透水能力的路堤。第 637 条 过水路面通过平时无水或水流很小的宽浅河流而修筑的在洪水期间容许水流漫过的路面。第

28、638 条 填方路基表面高于原地面时,从原地面填筑至路基表面部分的土石体积。第 639 条 挖方路基表面低于原地面时,从原地面至路基表面挖支部分的土石体积。第 640 条 借土为填筑路基,在沿线或路线以外选定的地点所取的土。第 641 条 弃土利用挖方填筑路基所剩余的土或不适宜筑路而废弃的土。第 642 条 取土坑在公路沿线挖取土方填筑路基或用于养护所留下的整齐土坑。第 643 条 弃土堆将开挖路基所废弃的土堆放于公路沿线一定距离的整齐土堆。第 644 条 回填土工程施工中,完成基础等地面以下工程后,再返还填实的土。第 645 条 黄土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质土,干燥

29、时能保持壁立。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产生较大沉陷。第 646 条 软土主要是由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淤泥沉积物及少量腐殖质所组成的土。第 647 条 淤泥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的细粒土,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 15。当天然孔隙比小于 15 而大于 10 时称为淤泥质土。第648 条 泥沼表层有泥炭覆盖,以下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低洼潮湿地带。第 649 条 泥炭喜水植物遗体在缺氧条件下,经缓慢分解而形成的泥沼覆盖层。其特点是持水性大、容重较低。第 650 条 盐渍土不同程度盐碱化土的总称。在公路工程中一般指地表下 10 米内土中易溶盐含量平均大于 03%的

30、土。第 651 条 膨胀土具有较大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特性的高液限粘土。第 652 条 冻土温度底于零摄氏度且含有冰晶的土。第 653 条 多年冻土又称永冻土。指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冻结不融的土层。其顶面以上的土层,冬冻夏融,称季节融化层。水冻土层顶面距地表的深度,称冻土上限,是永冻土地区公路设计的重要数据。第 654 条 流砂含水饱和的细砂、微细砂或亚砂土等,由于动水压力的作用,而发生流动的现象。第 655 条 软弱地基天然含水量过大,承载力低,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滑动或固结沉降的地基。第 656 条 强夯法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压实的方法。又称动力固结法。

31、第 657 条 顶压法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和减少构造物建成后的沉降量,预先在拟建构造物的地基上施加一定静荷载,使地基土压密后再将荷载卸除的压实方法。第 658 条 反压护道为防止软弱地基产生剪切、滑移,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堤两侧填筑起反压作用的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土体。第 659 条 砂井为加速地基排水固结,在软弱地基中钻孔,灌入中、粗砂而成的排水柱体。第 660 条 路基砂垫层为防止地下水的毛细上升和排除路基的水分,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在路堤底部铺设的砂层。第 661 条 压实对土或其他筑路材料施加动的或静的外力,以提高其密实度的作业。第 662 条 压实度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容重与

32、标准最大干容重之比, 以百分率表示。第 663 条 (标准)最大干容重按照标准击实试验方法,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在最佳含水量时得到的干容重。第 664 条 相对密实度砂土在最疏松状态和天然状态下孔隙比之差与最疏松状态和最密实状态下孔隙比之差的比值。即式中:D r相对密实度;e土的天然孔隙比;emax最疏松状态的孔隙比;emin最密实状态的孔隙比。第 665 条 毛细水地下水受土粒间孔隙的毛细作用上升的水分。第 666 条 土石方爆破在筑路工程中,使用炸药爆破开挖土石方的方法。第 667 条 抛掷爆破炸药爆炸时,被爆破岩体的一部分沿最小抵抗线方向被抛出的爆破方法。第 668 条 爆破漏斗抛掷爆破时所

33、形成的爆破坑,其半径 r 与最小抵抗线 w 之比称爆破作用指数,即r/w=n。当 n=1 时,所形成的漏斗称标准抛掷爆破漏斗;当 n1 时,称加强抛掷爆破漏斗(见图 668) 。第 669 条 松动爆破炸药爆炸时,岩体被破碎松动但不抛掷的爆破方法。第 670 条 爆破作用圈炸药爆炸时所产生的膨胀力和冲击波,以药包为中心向四周传播的同心圆。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压缩圈、掷掷圈、破裂圈和振动圈(见图 670) 。第七章 路面工程第 71 条 路面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公路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构造物。第 72 条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柔性路面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即假设路面各结构层在水平方向是无限大的等厚层,土基在

34、水平方向和向下深度也都是无限大的;各层材料(包括土基)为均质的各向同性的弹性材料,服从弹性规律。第 73 条 (回弹)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垂直弹性变形。第 74 条 加州承载比(CBR)路基土、粒料、稳定土等在规定贯入量时所施加的试验荷载与标准碎石材料的同一贯入量时所施加的荷载之比。以百分率表示。此法为美国加州首创,故名。第 75 条 路面宽度公路上供车辆行驶的路面面层的宽度。一般指行车道的宽度。第 76 条 路槽为铺筑路面,在路基上按设计要求修筑的浅槽。分挖槽、培槽、半挖半培槽三种形式。第 77 条 刚性路面面层板体刚度较大,抗弯拉强度较高的路面。一般指水泥混凝土路面。第 78

35、条 柔性路面刚度较水,抗弯拉强度较低,主要靠抗压、抗剪强度来承受车辆荷载作用的路面。第 79 条 路面结构层构成路面的各铺砌层。按其所处的层位和作用,主要有面层、基层和垫层(见图79) 。第 710 条 面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的路面结构层。 第 711 条 磨耗层面层顶部用坚硬的细粒料和结合料铺筑的薄结构层。其作用是改善行车条件,防止行车对面层的磨损,延长路面的使用周期。第 712 条 联结层为加强面层与基层的共同作用或减少基层裂缝对面层的影响,而设在基层上的结构层,为面层的组成部分。第 713 条 基层设在面层以下的结构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并将

36、荷载分布到垫层或土基上。当基层分为多层时,其最下面的一层称底基层。第 714 条 垫层设于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其主要作用是隔水、排水、防冻以改善基层和土基的工作条件。第 715 条 隔水层为隔断毛细水侵入路面基层,在基层和土基之间用透水性良好的或不透水的材料铺筑的垫层。第 716 条 隔温层为防止或减轻土基的冻害,在基层和土基之间用导温性低的材料铺筑的垫层。第 717 条 封层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面层或基层,在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沥青薄层。第 718 条 透层为使沥青面层与无沥青材料的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低粘度液体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第 719 条 保护层用粗砂或砂土混合

37、料铺在中、低级路面上的薄层,前者称松散保护层,后者称稳定保护层。其作用是减轻行车对面层或磨耗层的磨损,并易于恢复平整。第 720 条 被强层当原有路面的强度不适应交通要求时,在其上加铺的结构层。第 721 条 高级路面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热拌沥青碎石或整齐石块用面层的路面。一般适用于交通量大、行车速度高的公路。第 722 条 次高级路面用沥青贯入碎(砾)石、冷拌沥青碎(砾)石、半整齐石块、沥青表面处治等作面层的路面。一般适用于交通量较大、行车速度较高的公路。第 723 条 中级路面用水结碎石、泥结碎石、级配砾(碎)石、不整齐石块等作面层的路面。一般适用于中等交通量的公路。第 724 条

38、低级路面用各种材料改善土的路面。适用于交通量很小的公路。第 725 条 水泥混凝土路面用水泥混凝土板作面层的路面。第 726 条 沥青路面用沥青作结合料铺筑面层的路面的总称。第 727 条 沥青混凝土路面按级配原理选配的矿料与适量沥青均匀拌和,经摊铺压实而成的沥青路面。第 728 条 沥青碎石路面由一定级配的集料与适量沥青均匀拌和,经摊铺压实而成的沥青路面。第 729 条 沥青贯入碎(砾)石路面用沥青贯入法施工的沥青路面。第 730 条 沥青表面处治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 3 厘米的沥青面层。第 731 条 块料路面用石块、水泥混凝土块及木块等铺砌而成的路面之总称。第

39、 732 条 石块路面用坚硬耐磨石料经加工成型的石块铺砌而成的路面。第 733 条 泥结碎石路面以碎石为骨料,经初步碾压后灌泥浆,依靠碎石的嵌锁和粘土的粘结作用形成的路面。第 734 条 水结碎石路面碎石层经洒水碾压,依靠碎石的嵌锁和石粉的胶结作用形成的路面。第 735 条 级配路面按密实级配原理选配的砾(碎)石集料和适量粘性土,经拌和、摊铺、压实而成的路面。第 736 条 稳定土基层用石灰、水泥、粉煤灰、沥青等结合料与土、砂砾或其他集料,经拌和、摊铺、压实而成的路面基层的总称。第 737 条 工业废渣基层用适合于路用的工业废渣修筑的路面基层。第 738 条 块石基层用一定规格的锥形块石,经手

40、工铺砌、碎石嵌缝并压实而成的路面基层。第 739 条 层铺法集料与结合料分层摊铺、洒布、压实的路面施工方法。第 740 条 拌和法集料与结合料按一定配比拌和均匀、摊铺、压实的路面施工方法。第 741 条 厂拌法在固定的拌和工厂或移动式拌和站拌制混和料的施工方法。第 742 条 路拌法在路上或沿线就地拌和混合料的施工方法。第 743 条 热拌法将一定配比的集料和沥青分别加热至规定温度,然后拌和的施工方法。第 744 条 冷拌法将一定配比的集料和液体沥青在常温下进行拌和的施工方法。第 745 条 热铺法沥青混合料加热拌和后,在规定温度下摊铺、压实的路面施工方法。第 746 冷铺法沥青混合料拌和后,

41、在常温下摊铺、压实的路面施工方法。第 747 条 贯入法在初步压实的碎石层上浇灌沥青,再分层撒铺嵌缝料和洒布沥青,并分层压实的路面施工方法。第 748 条 铺砌法用手工或机械铺筑块料路面的施工方法。第 749 条 缩缝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设置的横缝。其作用是使混凝土板在温度降低时不致因收缩而产生不规则的裂缝。一般采用假缝。第 750 条 胀缝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设置的横缝。其作用是使混凝土板在温度升高时能自由延伸。应采用真缝。第 751 条 真缝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整个厚度上断开的缝。又称平缝。第 752 条 假缝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不贯通整个板厚的缝。第 753 条 横缝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

42、设置的与公路中线垂直或接近垂直的缝。第 754 条 纵缝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设置的平行于公路中线的缝。第 755 条 施工缝因施工需要设置的接缝。第 756 条 传力杆沿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胀缝,每隔一定距离在板厚中央布置的圆钢筋,其一端固定在一侧板内,另一端可以在邻侧板内滑动,其作用是在两块路面板之间传递行车荷载和防止错台。第 757 条 拉杆沿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纵缝每隔一定距离在板厚中央布置的变型钢筋,其作用是防止路面板错动和纵缝间隙扩大。第 758 条 路面平整度路表面纵向的凹凸量的偏差值。第 759 条 路面粗糙度路表面骨料的棱角阻止轮胎滑动的能力。通常以路面摩擦系数和路表构造深度来表示。

43、第 760 条 路面摩擦系数路面对轮胎的滑动阻力与车轮荷载的比值。第 761 条 附着力路面对轮胎的滑动摩擦阻力。第 762 条 水滑现象车辆高速行驶时,当路面有薄层积水,由于水膜作用而使车轮滑动,产生飘浮滑移失控的现象。第八章 桥涵工程第一节 桥涵类型第 811 条 桥梁为公路、铁路、城市道路等跨越河流、山谷等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建造的建筑物。第 812 条 公路桥主要供汽车行驶的桥梁。第 813 条 公铁两用桥可供汽车和火车分道(分层或并列)行驶的桥梁。814 条 人行桥专供行人通过的桥梁。第 815 条 跨线桥跨越公路、铁路和城市道路等交通线路的桥梁。第 816 条 高架桥在公路上代替高路

44、堤的桥梁。第 817 条 永久性桥用耐久性材料(如钢、钢筋混凝土、石料等)建造的供长期使用的桥梁。第 818 条 半永久性桥下部结构采用耐久性材料(如石料、混凝土等) 、上部结构采用木材建造的桥梁。第 819 条 临时性桥用非耐久性材料(如木料)建造的或供短期使用的桥梁。第 8110 条 钢筋混凝土桥以钢筋混凝土作为上部结构主要建筑材料的桥梁。第 8111 条 预应力混凝土桥以预应力混凝土作为上部结构主要建筑材料的桥梁。第 8112 条 钢桥以钢材作为上部结构主要建筑材料的桥梁。第 8113 条 圬工桥以石料、砖或水泥混凝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桥梁。第 8114 条 木桥以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

45、桥梁。第 8115 条 正交桥桥梁的纵轴线与其跨越的河流流向或路线轴向相垂直的桥梁。第 8116 条 斜交桥桥梁的纵轴线与其跨越的河流流向或路线轴向不相垂直的桥梁。第 8117 条 弯桥桥面中心线在平面上为曲线的桥梁。有主梁为直线而桥面为曲线和主梁与桥面均为曲线两种情况。第 8118 条 坡桥设置在路线纵坡上的桥梁。第 8119 条 斜桥桥梁的纵轴线与其墩台轴线不相垂直的桥梁。第 8120 条 正桥桥梁的纵轴线与其墩台轴线相垂直的桥梁。第 8121 条 上承式桥桥面系位于上部结构上部的桥梁。第 8122 条 中承式桥桥面系位于上部结构中部的桥梁。第 8123 条 下承式桥桥面系位于上部结构下部

46、的桥梁。第 8124 条 梁桥以梁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第 8125 条 简支梁桥以简支梁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梁桥。第 8126 条 连续梁桥以连续梁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梁桥。第 8127 条 悬臂梁桥以悬臂梁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梁桥。第 8128 条 联合梁桥钢主梁和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结合成整体的梁桥。第 8129 条 板桥以板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第 8130 条 拱桥在坚直平面内以拱(拱圈)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第 8131 条 双曲拱桥拱圈由纵向拱肋和横向一个或多个拱波组成,其外形在纵、横两个方面均呈曲线形的拱桥。第 8132

47、 条 空腹拱桥拱圈上设有腹拱,立柱或横墙以支承桥面系的拱桥。第 8133 条 实腹拱桥拱圈上为实体建筑或填料的拱桥。第 8134 条 系杆拱桥拱与拉杆共同受力的一种拱桥。拱与拉杆间以竖杆或斜杆联结。第 8135 条 桁架桥以桁架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第 8136 条 刚构桥梁与墩(台)为刚性联结的桥梁。第 8137 条 T 形刚构桥主梁为跨中设铰或挂梁的多跨刚构桥。第 8138 条 连续刚构桥主梁为连续梁的多跨刚构桥。第 8139 条 斜腿刚构桥桥墩为斜向支撑的刚构桥。第 8140 条 斜拉桥(斜张桥)以通过或固定于索塔并锚固于桥面系的斜向拉索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第 8141 条 悬索桥(吊桥)以通过两索塔悬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第 8142 条 漫水桥允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