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 阳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经 济 带 沙 文 生 态 科 技 产 业 园 麦 沙 大 道 第 三 标 段 ( K3660K5+000 )工 程 地 质 勘 察 报 告贵州省冶金设计研究院一、前言一一一 工程概况及勘察等级1、工程概况拟建“XXXXXX 市政道路工程”为 XXXXXX 水库周边的路网工程,由道路一(路宽 12m,道路长 0.5879KM)、道路二(路宽 15.5m,道路长1.63KM)、道路三(路 宽 12m,道路长 0.32KM)、道路四(路宽 40m,道路长 0.KM)、道路五(路宽 16m,道路长 0.214KM)及洛平新街(路宽43.5m,道路长 1.067KM)共
2、 6 条道路组 成,道路四及洛平新街设计为城市级主干道,其余为城市级次干道,路面设计荷载标准为 BZZ-100,道路分为左右两幅,设计基准期为 20 年。受建设单位委托,本次勘察范围为道路四及道路五,道路四、五位于场区的南侧,几乎平行,距离约 150m 左右。其中道路四全长 0.KM,道路段起点中桩里程:K0+000(中桩坐标:X= .217,Y= .869;中桩设计高程 H=1125.00);终点中桩里程:K0+325.528(中桩坐标:X= .343,Y= .218;中桩设计高程 H=1115.30),道路五全长 0.KM,道路段起点中桩里程:K0+000(中桩坐标:X= .618,Y=
3、.838;中桩设计高程 H=1119.264);终点中桩里程:K0+214.258(中桩坐标:X= .736,Y= .362;中桩设计高程 H=1115.571),两段道路均无桥梁及隧道工程。本工程建设单位为 XXXXXXXX 公司,设计单位为 XXXXXXXXXXXXX 公司。2、勘察等级根据现场踏勘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第 3.1 条规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确定如下:、根据工程规模和拟建物特征,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拟建场地地质情况、地形地貌复杂,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场地基岩为白云岩(可溶性碳酸盐岩石),为特殊性岩土,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
4、杂地基);、根据以上 3 条,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确定为乙级。(二)勘察工作任务及执行规范1、勘察工作任务2我公司受“XXXXXXX 公司”委托,承接 XXXXXXXX 道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根据设计提供的委托勘察内容及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规范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内容为:(1)、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2)、查明沿线地段的地质构造、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其分布,基岩风化层厚度及风化破碎程度,并提供岩土参数;(3)、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下水类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和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论证地表水、地下水对路基稳
5、定性的影响; (4)、查明沿线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其密实度;(5)、查明沿线地段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6)、判定场地类别和地基的地震效应。(7)、查明沿线各地段裂隙、软弱夹层的分布、产状、充填物质及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天然容重,饱和容重,固结排水剪的内摩擦角、凝聚力,滑动面的残余内摩擦角、凝聚力,孔隙水压力系数等),查明裂隙、软弱夹层和缓倾角结构面的不利组合情况,评价其抗滑稳定性,查明各段边坡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可能的滑移影响范围,提供各段边坡设计所需要的各种物理
6、力学指标,并提出相应的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措施和建议。(8)、道路路基、路堑边坡和路堤工程地质评价; (9)、判定环境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2、勘察执行的规范依据本次工程勘察执行以下规范:(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XXXXX 道 路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XXXXXXXXXXXXXXX 公司 3(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GJ004-89);(4)、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D70-2004);(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7、(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8)、工程测量规范(50026-93);(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3)、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 22/45-2004;(14)、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DB 22/46-2004;(三)勘察方法及工作量完成情况根据本次勘察内容及要求,本次道路勘察的重点是详细查明道路沿线岩土构成及岩土质量,以及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
8、因素,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及具体的设计参数。为此,采取了工程地质测绘、岩土钻探、岩土样常规试验等工作方法,具体如下:1、1/500 工程地质测绘:对场区地层岩性、地貌及地质构造、岩溶及地下水和不良地质进行了详细调查,为场区工程地质勘察提供了指导依据。范围为道路边线两侧各 100m,面积 0.11KM2;2、工程测量:本次勘察测量放线,系依据规划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 GPS16(X= .6720,Y= .043)及控制点 A59(X= .736, Y= .491),并根4据设计提供道路总平面图及道路中桩坐标进行实际测量定位放线,高程引测点为控制点 GPS16,其高程为 1117.6
9、0m,具体位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3、岩土钻探:为揭露道路工程场区土层特征及厚度变化,以道路中心桩为依据,每 40.00m 处为一横断面,布置 3 个钻孔,道路四钻孔左右间距为 20m,道路五 钻孔左右间距为 8m,共布置钻孔 45 个(其中道路四布置钻孔 27 个,钻孔编号为 D4-1D4-27;道路五布置钻孔 18 个,钻孔编号为 D5-1D5-18,详见钻孔平面布置 图),钻孔钻入路面以下控制持力层深度 3-5m。在钻探过程中,如遇岩体破碎或影响持力层选择的岩溶洞隙时,再按照上述要求加深钻孔深度。通过钻探较详尽的查明场地岩土的类别、构成剖面及平面分布规律。4、搜集相邻场地在建或已建建筑物的
10、勘察资料,进行工程地质类比;5、岩土室内试验:土样按不同路段、土类型采集 12 件(硬塑红粘土 6 件,可塑红粘土 6 件),作土常规试验,用以评价场区土层工程力学性能;岩样按不同地层及岩性采集,共 6 件作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用以评价岩基承载力值;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表一 工作项目 工作量 工作项目 工作量 工作项目 工作量地质测绘 0.11KM2 钻孔施放 45 个 土样 12 件钻孔定位测量 1 组日 岩土层进尺 300.5m(土层进尺:93.5m) 岩样 6 件简易水位观测孔 40 孔 / / / /二、道路工程地质条件(一)气象条件XXXXX 市属 亚热带 气候区,其特点是:冷暖
11、气流交替强烈,季风高原气候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气候多变,光、热、水同季、日照少,阴雨多。拟建道路地区气候四季温和,夏无酷署,冬无严寒,属于亚热带温润温和地区。多年平均气温 15.3,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24,最冷月(1月) 平均气温 5,极端最高气温 39.5(1952 年 7 月 5 日),极端最低气温-9.5 (1970 年 1 月 6 日)。历年冬季积雪日数平均 3.2 天,霜日数 12.7XXXXX 道 路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XXXXXXXXXXXXXXX 公司 5天,无霜期长达 260 天以上,雹日数 2.2 天,局部地区有雹灾。湿度较大,相对湿度 76.
12、9%左右。全年日照时数 1412.6,日照百分率 32%。全年主导风向北偏东,夏季主导风向南偏西。此外,晴天多南风,雨天多北风。拟建道路地区雨量较丰沛,年降水量在 1120-1220 毫米,全年分布不均,经常出现春旱和夏早现象,且降水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历史最高年降水量 1664.7 毫米,最少年为 718.6 毫米。年陆面蒸发量为 588-630 毫米。(二)工程环境本次勘察范围位于 XXXXXXXX 水库旁,交通便利。道路四、道路五路线基本从村庄边缘通过,对村庄影响较小,道路经过范围有少量建筑需要拆迁,人口、建筑密度不大,地下管网以自来水管为主;其余勘察线路以耕地为主,分布少量空地,拟建道
13、路多处与高压输电线交叉。故本路段工程环境较简单。(三)地形地貌拟建场区位于溶蚀残丘斜坡地貌区,拟建道路主要展布于缓丘、溶蚀残丘斜坡、洼地等小尺度地貌单元中。道路四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之势,KO+0 K0+040 段地形高差较大,其余路段较平缓,道路范围内标高在 1115.02-1135.00m 之间,高差 19.98m。道路五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之势,整体较平缓,道路范围内标高在 1113.89-1119.95m 之间,高差 6.06m。场区溶丘形态浑圆低矮,斜坡坡度较缓。场区除现状建筑外,基本属农业用地范围,植被较发育。(四)地质构造据 XXXXXX 域地质图及现场勘测,拟建场地附近没有规模较大
14、的区域性断层、褶曲,也无活动断层发育。场地基岩产状,倾向为 162,倾角 26。根据 节理裂隙 调查, 场地基岩发育有两组优势节理,以闭 合隐节理为主,贯通性多较差,结构面结合较差一般,节理面间距0.3m1.5m,节理裂隙张开度 13mm,表面粗糙,一般无充填或泥质胶结。其中第一组节理产状为 31080,节理密度为 13 条m;第二组节理产状为 5575,节理密度为 24 条m。根据区域地质图及现场勘测,场内无破坏性断裂构造通过,区域地质构造稳定。除了岩体中的节理裂隙外,尚有溶蚀裂隙、沟槽、溶洞、石芽等岩溶形态较发育,对岩体完整性及其工程性能有一定影响。6(五)岩土构成及岩体质量单元划分据钻探
15、资料表明,场地上覆土层依次为杂填土或耕土、红粘土等(各单体土层分布及厚度见表二);场地基岩为三叠系安顺组(T 1a)白云岩。各岩土层自上而下特征如下:1、耕植土(Q pd):褐黄色灰黑色,多见植物根系及残茎,场地分布范围较广,局部缺失,结构较松散;2、杂填土(Q ml):杂色,由碎石、粘土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组成,结构松散,均匀性极差,回填 时间为 110 年,主要分布在居民区及道路附近,场区分布面积小;3、红粘土(Q dl):场区主要土层类型,褐红、黄褐色,偶夹风化团块,按状态可分为硬塑、可塑、软塑。在剖面图上分别用,表示。场区以硬塑、可塑为主,未见软塑。硬塑红粘土主要分布在道路四,可塑红粘
16、土主要分布在道路五,道路四有少量分布。各单体土层分布及厚度统计表 表二总土层厚度 杂填土 耕 土 硬塑红粘土 可塑红粘土建筑编号 范围值(m)平均值(m)范围值(m)平均值(m)范围值(m)平均值(m)范围值(m)平均值(m)范围值(m)平均值(m)道路四 0.5-6.5 2.16 0-1.5 0.21 0-0.8 0.39 0-4.1 0.74 0-4.6 0.82道路五 0.5-5.7 1.96 0-1.7 0.19 0-0.8 0.57 0 0 0-4.1 1.24、基岩:场地基岩为三叠系安顺组(T 1a)灰色、灰白色薄中厚层白云岩,局部含少量泥质,细晶结构,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
17、局部可见 1cm方解石晶洞与溶孔发育,部分节理裂隙面充填方解石脉,部分节理裂隙面可见铁质浸染,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柱状。场地基岩以中风化为主,表层发育少量强风化及破碎中风化岩体。根据下伏基岩岩体的风化特征、裂隙特征、坚固性、完整性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及建筑性能,将场地下伏岩体划分为 A、B 两个岩体质量单元,各岩体单元质量指标见表三。岩体单元质量指标表 表三岩性单元代号岩 体 特 征 岩 芯特 征岩石坚硬程度评 价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XXXXX 道 路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XXXXXXXXXXXXXXX 公司 7A 岩质单元为强风化及破碎中风化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内局部 发育浅层的
18、溶蚀裂隙。砂砾状为主,局部碎块状及 块状,RQD 值一般为 0。 软岩 破碎岩 白云岩 B 岩质单元以中风化白云岩为主,灰色、灰白色,薄中厚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见方解石脉充填短柱状为主,局部为柱状及砂状,RQD 值一般为 35-45%,局部为 45%以上。较硬岩 较破碎 (六)、岩溶发育特征场区分布三叠系安顺组可溶性的薄-中厚层白云岩,岩溶问题对道路建设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现将场区岩溶发育情况分述如下:(1)、地表岩溶根据我单位技术人员对道路沿线工程地质调查,地表未见溶蚀漏斗、裂隙、溶洞等岩溶现象。(2)、地下岩溶洞穴场区下伏基岩为可溶性碳酸岩,本次勘察实际钻探孔 40 个,遇岩溶洞悉 1
19、 个,见洞率 2.5,溶洞中有可塑红粘土充填,场地属岩溶微发育区,场地基岩岩溶形态除溶洞裂隙外,偶见溶孔发育,溶孔内见方解石晶体,多发育在基岩浅部,溶洞裂隙发育特征详见表四:岩溶现象统计表 表四发育标高(m)序号 钻孔号岩溶形态洞隙高度(m) 顶 底顶板厚度(m)充填物性 状底板岩体单元 评 价1 D4-11 裂隙 0.9 1121.73 1120.83 1.0 可塑红粘土 B 有红粘土充填,无需处理(3)场区岩溶特征根据地面地质调查及钻探情况,场地岩溶情况不发育,但可能与钻孔布置间距较大,数量较少有关,根据岩溶地区相关经验及参考相邻场地工程地质经验,拟建场地岩溶具备以下特征:、岩体中的岩溶形
20、态以表层溶蚀槽隙及溶蚀裂隙为主,另可见部分星散状小溶隙。溶槽和溶隙的形态,或呈单独出现,或呈串珠状垂直分布。、岩溶主要沿岩体垂直节理发育,以垂直形态为主,其发育宽度一般不大,但深度可能较大。在平面上的发展与展布方向也受节理方向8所控制。当两组溶蚀裂隙相互交错时,彼此渗透连通在岩体中形成网格通道,形成较大深度的溶蚀洞隙。、岩体中的岩溶洞隙,一般均有硬-软塑粘土充填,其特点是深度越大、标高越底,内部的充填物状态越软。(七)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拟建道路四北侧最近距离 250m 左右出为洛平水库,钻探期间为 11 月份,为枯水期,实测水位为 1111.3m 左右,水库设有泄洪闸,坝顶标高为 1114
21、.4m 左右, 拟建道路四设计道路标高最低点为 1115.3m,且考虑到道路与水库距离较远,中间最大地形高度约 1120m,可不考虑水库对道路的影响。 2、地下水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内地下水主要可分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土层中,属上层滞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附近居民生活用水补给,埋深浅,主要赋存于地形低洼地带。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中,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区域性含水岩组,节理裂隙较发育,为降雨入渗及径流水的良好通道,降雨易通过基岩中节理入渗及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以溶洞裂隙型为主,富水性中等。 据全部钻探结束 48 小时后钻探点孔内观测资料分析,钻孔水位分布在 04.1.0m
22、之间,地势较高位置钻孔以干孔为主,无统一水面及分布规律,主要为残余钻探用水及土体中的上层滞水。场地为碳酸盐地区,据XXXXX 水文地质志记载及相邻场地抽水试验及水样分析资料,结合邻近无工业废水、废渣等腐蚀性物质排放等因素,分析认为场地地下水属 HCO3Ca.Mg 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场地环境类型为湿润半湿润类场地。(八)填料选择及料场通过勘察,场内下伏基岩薄-中厚层白云岩可作筑路填料,储量丰富,质量较好,储量、质量都能满足工程要求,开采方便,可就近开采。其填料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应满足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相关要求。场地红粘土为高液限土
23、,不能直接作为路堤填料使用,若必须采用时,应进行处置。三、道路工程地质评价XXXXX 道 路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XXXXXXXXXXXXXXX 公司 9(一)道路工程场区稳定性评价通过道路四、道路五工程地质调查,场地内及附近无活动性断层、滑坡、高边坡、土洞、岩溶塌陷等不利于工程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因此,场地稳定性良好,适宜建设。土层厚度不均对道路路基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根据开挖实际情况作结构或换填处理。区内岩土成分较复杂,不同岩质单元的强度不同,耕植土、杂填土为工程弃土,不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其余岩土体均可满足拟建道路工程对地基强度的要求。(二)岩土力学指标1、土层(1)红粘
24、土:取硬塑红粘土试验 6 件、可塑红粘土试验 6 件,根据室内物理力学指标获取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详见表五: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五项 目类别比重Gs含水量(%)重力密度 KN/m3饱 和度Sr(%)天 然孔隙比 e液限WL(%)塑限WP(%)塑性指数 IP(%)液性指数 IL含水比 w内聚力C(KPa)压缩 模量 ES1-2(Mpa)内摩擦角(度 )样数n范 围值 2.78-2.82 47.5-67.3 15.9-17.5 95-99 1.375-1.961 74-96.3 36.7-48.6 37.3-47.7 0.29-0.4 0.64-0.7 42.2-68.5 8.9-11.4
25、7.9-11.5平均 值 2.8 58.2 16.6 96.7 1.68 86.1 43.2 42.9 0.35 0.67 55 9.83 9.42标 准差 0.01 7.46 0.06 1.37 0.21 8.13 4.43 3.75 0.05 0.02 9.25 1.33 1.26变 异系数 0.01 0.13 0.04 0.01 0.127 0.09 0.1 0.09 0.13 0.04 0.17 0.14 0.13修正系数 0.86 0.889硬塑状标 准 值 47.3 8.46范 围值 2.70-2.83 34-62.7 16.3-18.9 96-100 1.0-1.695 46-8
26、4 27.3-47 19.1-37 0.35-0.58 0.73-0.83 39-57 4.4-8.0 5.4-8.0平均 值 2.79 47.6 17.6 98 1.35 60.85 36.5 24.4 0.46 0.78 44.7 6.22 6.92标 准差 0.05 9.46 0.09 1.36 0.23 12.97 7.04 6.5 0.08 0.04 6.75 1.24 0.96变 异系数 0.02 0.2 0.05 0.01 0.17 0.21 0.19 0.26 0.17 0.05 0.15 0.2 0.14可塑状修正系数 0.875 0.885610标 准 值 39.1 6.1
27、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根据表五试验统计结果查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 表 A.0.3 确定(见表六),同时参照贵阳地区经验及现场实际情况综合确定(见表七); 查表红粘土承载力特征值 表六土质单元 含水比 w 红 粘土承 载 力特征 值 fak(kPa)硬塑 红 粘土 0.67 222可塑 红 粘土 0.78 178土 质 单 元 力 学 指 标 表 表七 土质单元 地基承载力基本允许值 fa0(kpa) 重度 (KN/m3) 内摩擦角(度) 粘聚力(kp a) 压缩模量(Mpa) 基底摩擦系数硬塑 红 粘土 190 16.6 8.0 47.3 9.8 0.30可塑 红 粘土
28、 150 17.6 6.0 39.1 6.2 0.25杂 填土 80(经验值 ) 18.0(经验值 ) 10(经验值 ) 10.0(经验值 ) 2.5(经验值 )耕 土 30(经验值 ) 14.0(经验值 ) 5(经验值 ) 5.0(经验值 ) 1.5(经验值 )2、基岩(1)、岩石室内试验成果统计场地下伏基岩为白云岩,本次勘察道路钻孔取白云岩岩样 6 件,根据岩样室内饱和单轴抗压试验资料,其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表八:道路白云岩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八岩性 统计项目 频数 范围值平均值frm标准差r变异系数 修正系数标准值frk单轴抗压强度(Mpa) 6 20.1-23.6 22.1 1.41
29、0.06 0.95 21.0中风化白云岩 容重 (KNm 3) 6 26.6-27.3 27.0 0.03 0.01XXXXX 道 路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XXXXXXXXXXXXXXX 公司 11备 注:1、标准值公式: frk frm; 2、= ;)( 2n678.40.13、1:1试样按 0.89 折算; 4、参加 统计样品 6 件; (2)、岩石力学指标确定根据现场鉴别、规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表 3.3.3-1 规定及相临场地工程经验,综合考虑岩溶、岩石自身泥质含量不均匀、继续风化等因素,岩石力学指标建议如下:A 岩质单元:f a0400K
30、Pa =0.4 B 岩质单元:f a02000KPa =0.65 r=27 (KN/m3)(三)道路路基持力层勘察结果表明:场区硬塑红粘土、可塑红粘土、 强风化、中风化白云岩均为良好的路基持力层。(四)道路边坡评价1、边坡特征本次勘察的道路五以填方为主,最大填方高度 3.0m,分布在 K0+080K0+160 段,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建议按设计坡率分层碾压回填;道路四在 K0+040 左侧(顺向坡)及 K0+160 右侧(逆向坡)存在 2-3m 的岩质边 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周围具备放坡条件,建议按 1:1 放坡开挖。2、边坡稳定性评价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如下:杂 填 土:=18.0KN/m
31、 3 Ck=8KPa k=8(经验值);硬塑红粘土:=16.6KN/m 3 Ck=37.8Kpa(0.8 系数折减) k=8.0;可塑红粘土:=17.6KN/m 3 Ck=31.2KPa (0.8 系数折减) k=6.0; 强风化(白云岩):=25KN/m 3 Ck=80KPa k=25 e=35(经验值);12中风化(白云岩):=27KN/m 3 Ck=300KPa k=29 frb=550 KPa e=55;结构面: C k=60KPa k=18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表 4.5.1。3、边坡支护治理建议(1)道路五填方边坡可根据设计坡率分层碾压至道路设计标高
32、;(2)道路四挖方边坡高度不大,可按 1:1 坡率放坡后,采用钢筋砼面板封闭处理;(3)坡顶、坡脚设置截排水沟,根据不同支护治理措施在坡面设置相应的泄水孔;(4)边坡支护工程严格按照逆作法、分层分段施工,遵循动态化施工设计原则;(五)路基工程评价道路四总长为 325.528m,拟建道路起点与终点设计路面最大高差 9.7m,实际地面最大高差 19.98m;道路五总长为 214.258m,拟建道路起点与终点设计路面最大高差 3.69m,实际地面最大高差 6.06m。由于道路跨过不同岩土单元及岩溶发育地段,道路路基持力层变化大,路堑开挖将出现形式多样的边坡结构,因此,路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拟建道路
33、路基类型为一般路基,路基类型包括半挖半填路基、路堤和路堑,现按道路中心桩里程逐段评价:1、道路四:道路长 325.528m,溶丘斜坡地貌部位,地面高程 1115.02-1135.00m 之间,高差 19.98m,本段道路以挖方为主,局部有少量填方,最大填方高度约 2.8m,路段分布 杂填土、耕植土、红粘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安顺组(T 1a)薄中厚层白云岩。土层厚度 0.56.5m,路段最大挖方高度3.0m,为岩质边坡,具 备放坡条件,可按 1:1 放坡,坡脚设置护脚墙,采用喷射钢筋砼面板或喷播绿化或种植花草。硬塑、可塑红粘土,基岩均可作路基持力层。对于挖、填交接地带可适当加强路基刚度。2、道路
34、五:道路长 214.258m,溶丘斜坡地貌部位,地面高程 1113.89-1119.95m 之间,高差 6.06m,道路为填方段,路段分布耕植土、杂填土及红粘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三叠系安顺组(T 1a)薄中厚层白云岩。土层厚度 0.55.7m,路段最大回填深度 3m 左右。填方时,应先清除表面耕土及杂填XXXXX 道 路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XXXXXXXXXXXXXXX 公司 13土,建议采用土石分层填筑的方法进行路基回填,最下层为石,依次填筑土石,一层土一层石,水平分层,填土应采用易干、透水性好的土壤,同时对填方路堤进行压实(具体厚度、粒径、土石比根据设计要求),回填路段一般可按
35、 1:1.50 坡率回填后护坡处理,设计时应根据具体高度、地形及回填材料等选作护肩、护脚、砌石、挡土墙路基。在地面自然横坡陡于 1:5 的斜坡上(包括纵断面方向)修筑路堤时,路堤地基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 1.0m,台阶底应有 2%4%向内倾斜的坡度。硬塑、可塑红粘土,基岩均可作路基、路堤挡墙持力层。对于挖、填交接地带可适当加强路基刚度。(六)地震效应评价据历史地震资料,XXXXX 未发生 6 度以上的地震,各断裂构造也未发生过复活现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条文 4.1.1 条和附录 A.0.21 条,道路四、道路五建设场地为抗震一般地段,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
36、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设计特征周期 0.35s,第一组。场地现有土层杂填土、耕土为软弱土、红粘土为中软土,考虑各土层分布情况,综合评定为中软土,道路四平均土层厚度小于 3m,且施工时场地表层土体被挖除,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强制性条文 4.1.6 条,综合确定道路四建筑场地类别为 1类;道路五平均土层厚度小于 2m,但考虑到此路段 为回填区域,回填工作完成后,土层平均厚度大于 3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强制性条文 4.1.6 条,综合确定道路四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四、结论与建议1、场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便利,无重要工业企业及水利设施,在居
37、民区部分建筑拆除及分布于场区的高压输电线路移除后,有利于工程施工建设;2、场区无不良地形地貌,无区域性活动断层通过,以缓丘斜坡地貌为主,未发现滑坡、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存在,自然斜坡稳定,路基稳定性好;3、道路施工回填时,应先清除表面耕植土、杂填土,采用土石分层填筑的方法进行路基回填,最下层为石,依次填筑土石,一层土一层石,14水平分层,填土应采用易干、透水性好的土壤,同时对填方路堤进行压实(具体厚度、粒径、土石比根据设计要求)。红粘土、基岩作路基、路堤挡墙持力层。在地面自然横、纵断面坡度陡于 1:5 的斜坡上修筑路堤时,路基基底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 1.00m,且底部应有 2%
38、-4%的向内倾斜的坡度。对于挖、填交接地带可适当加强路基刚度;4、填方路基的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表 3.3.2.1 的规定;5、本区属度地震区,应按规定进行设防;6、岩、土力学指标如下;土 质 单 元 力 学 指 标 表 表七 土质单元 地基承载力基本允许值 fa0(kpa) 重度 (KN/m3) 内摩擦角(度) 粘聚力(kp a) 压缩模量(Mpa) 基底摩擦系数硬塑 红 粘土 190 16.6 8.0 47.3 9.8 0.30可塑 红 粘土 150 17.6 6.0 39.1 6.2 0.25杂 填土 80(经验值 ) 18.0(经验值 ) 10(经验值 )
39、 10.0(经验值 ) 2.5(经验值 )耕 土 30(经验值 ) 14.0(经验值 ) 5(经验值 ) 5.0(经验值 ) 1.5(经验值 )A 岩质单元:f a0400KPa =0.4 B 岩质单元:f a02000KPa =0.65 r=27 (KN/m3)7、拟建场区地下水埋藏较深,道路施工可不考虑地下水影响;但雨季施工时需作好截排水措施;8、根据钻探资料成果,各拟建道路土石比如下表:道路土石比表道路名称 段号 土方量(m 3) 岩石方量 (m3) 土石比 备注K0+00K0+200 8081.71 12457.52 3.93:6.07道路四K0+00K0+352.582 8083.69 0.0 10:0道路五 K0+000K0+200 3568.24 0.0 10:0XXXXX 道 路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XXXXXXXXXXXXXXX 公司 159、路基及路堤挡墙持力层应置于红粘土及基岩上。红粘土作路基,路堤持力层时,由于红粘土遇水膨胀,日晒收缩,所以应及时开挖,及时封闭处理;10、道路挖方边坡,高度小,但考虑为永久性边坡,且局部高度较大,建议对其进行专项边坡设计及支护;11、岩质边坡开挖爆破时,邻近开挖面必须采用控制爆破,避免破坏坡面岩体完整性。12、若施工中发现特殊地质情况,请及时通过相关单位,共商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