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简介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揠苗助长 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 3 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 ,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 列那狐的故事 百喻经 拉封丹寓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