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蜀渝建安公司钻前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北京理 工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 ,以质量为核心的非价格竞争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工程质量的优劣将直接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 石油行业的建筑施工项目具有 其独特性,不同于一般的建筑施工项目 ,其施工、管理、 生产及其相关扩展领域, 大都属于技术复杂、 涉及专业多、 关联范围广、 投资额度大、风险大、质量要求高的工程项目。 本文试图运用质量管理理论的相关知识, 对四川蜀渝建安公司钻前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进行分析, 项目组合管理相关理论学习研究基础上 , 以 四川蜀渝建安公司钻前工程施工项目 管理情况为研究对象, 提出
2、了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方法, 使 钻前工程施工 项目的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 首先, 对 四川蜀渝建安公司钻前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 组织结构、 职责进行了阐述, 分析了目前 四川蜀渝建安公 司钻前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 找出问题的原因以及运用鱼骨法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其次运用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四川蜀渝建安公司钻前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 (包括: 钻前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的计划、 质量的保证、 质量的控制 ) ;最后论文拟建了一个具体的钻前工程实例 ?龙 17 井,运用全面的 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而钻前 工程施工项目质量
3、管理是各方面工作质量的集中反映, 设计、 施工各部门 各岗位所有人员的工作质量都对工程质量有所影响, 应从设计、 原材料选用、 施工现场、 竣工交付 使用及维修养护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 不能只限于施工一个阶段管理。 质量管理必须动员与组织全体人员都来参加, 坚持自、 互检和质量管理活动, 使质量管理落实到基层, 落实到每一个具体人身上,实行全员管理。关 键词 钻前工程 施 工项目 质量管理 质量计划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1 北京理 工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Abstract Upon high-speed development for market economy, quality-ori
4、ented non-price competition turns out to be domination determining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enterpriseBeing different from gener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duction and relevant field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for petroleum industry is involved in comp
5、lex techniques, various professions, wide relative range, large investment, high risk and qualityWith application of relevant knowledge on quality management theories, this paper gives analysis on preliminary work for drilling by Sichuan Shuyu Petroleum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Co., Ltd. Shuyu
6、Company for short thereafter; on basis of research on relevant knowledge for combined project management, presents a theory for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 in accordance with quality management on preliminary work for drilling of Shuyu Company, aiming to improve quality ma
7、nagement on preliminary work for drilling regularly and scientifically. First and foremost, this paper throws a light on characteristics,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responsibilities, carries out analysis on current quality management condition on preliminary work for drilling to indicate reasons for
8、 existing disadvantages and perform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reon with fish bone method; then performs researches 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on preliminary work for drilling of Shuyu Company with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finally performs qualitative analysis with a specific exam
9、ple of preliminary work for drilling-Long Well 17 to conclude existing disadvantages with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quality management on preliminary work for drilling reflects work quality in all aspects, including all personnel 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
10、ement shall be implemented integrally through design, raw material selection, construction site, completion delivery and maintenance instead of single-stage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shall be performed with involvement of all project personnel through self-inspection and mutual inspection activ
11、ities with 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comprehensive 2 北京理 工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management controlKey Words: Preliminary Work for Drill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Plan Quality Assurance Quality Control3 北京理 工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目 录 研究成果 声明 1 关于学位 论文使 用 权的说明 1 摘要. 1 ABSTRACT 2 第 1 章 绪论 6 1.1
12、 选题背景. 6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7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 路 线 7 第 2 章 质量 管理相 关理论及 文献综 述 9 2.1 ISO9000 族系列标准理 论综述 9 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综 述 11 2.3 质量管理理论的相互 关 系. 15 第 3 章 钻前 工程项 目质量管 理概述 17 3.1 钻前工程施工项目的 特 点. 17 3.2 钻前工程施工项目质量 的概念 18 3.3 钻前工程施工项目质量 管理的工作内容 19 3.4 钻前工程施工项目质量 的特点 24 第 4 章 蜀渝 建安公 司钻前工 程施工 项 目质量管 理问题分析. 25 4.1 公司背景
13、 25 4.2 蜀渝建安公司钻前工 程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 存在 的问题 25 4.3 蜀渝建安公司钻前工 程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 存在 问题的原因. 29 第 5 章 蜀渝 建安公 司的钻前 工程施 工 项目质量 管理研 究 34 5.1 蜀渝建安公司改进质 量 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 题之 应对策略分析 34 5.2 蜀渝建安公司在钻前工 程施工项目中的质量 管理 实施框架 35 5.3 蜀渝 建安公司在钻前 工 程施工项目中的质量 计划 36 5.4 蜀渝建安公司在钻前 工 程施工项目中的质量 保证 37 5.5 蜀渝建安公司在钻前工 程施工项目中的质量 控制. 39 第 6 章 案例 分析
14、?龙 17 井钻 前工程 施工项目 质量管 理 42 6.1 工程概况 42 6.2 龙 17 井钻前工程施工 项目的质量方针和目 标. 42 6.3 龙 17 井钻前工程施工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 构、 职责 42 4 北京理 工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6.4 龙 17 井钻前工程项目 质量管理流程. 44 6.5 龙 17 井钻前工程项目 质量控制内容. 45 6.6 龙 17 井钻前工程项目 质量控制程序图. 47 6.7 龙 17 井钻前工程项目 质量保证措施 48 6.8 龙 17 井钻前工程项目 质量管理与控制过程. 49 6.9 案例总结与启示 51 结论 53 参考文献 54
15、致谢 565 北京理 工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 景 有 人 比 喻 当 今世 界 正 在进 行 着 “ 第 三次 世 界 大战”, 这 不 是一 场 使 用枪 炮 的 流血战争 , 而是一场商业竞争大战 、 贸易大战 , 而在这场战争中致胜的武器就是质量 。 谁赢得 了 质量 , 谁就 赢得 了 这 场 战 争 的 主 动 权 。 著 名 的 品 质 管 理 大 师 朱 兰 (Joseph M.Juran ) 说 “21 世纪 是质量的世纪”, 并从 系统的角度出发考虑管理问题 , 提出了 管1 理是不断改进工作 ,并建立了质量三元论 (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
16、量改进 ) 。1996 年 12 月我国政府颁布了 质量振兴纲要 (19962010 ), 提出 用 10 年到 15年时间的努力 , 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 使我2国的产品质量 、 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 , 这是我国为 迎接挑战而发出的宣言 ,也是指导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 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 竞争机制,我国建筑企业 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2001 年 12月 10 日, 我国正式加入 WTO , 标志着我国 进入全方位的开放时期 , 建筑企业还将承受国际承包商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 。 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 , 建筑施工企业除了完
17、成自身 的体制改革 , 进行转轨变型外, 关键 还得苦练内功, 加强管理 , 提高自身的素质 , 抓好质量、 成本 、 进度三大控制 性因素 , 以质量振兴企业, 以质量振兴市场 。面对投资广阔的巨大 建筑市场 , 建 筑 施 工 企 业 纷 纷 按 照 全 面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TQM 、ISO9000 标准开展质量 管理工作 。 但我国建筑企业在推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时没有一套结构性的做法 , 使得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 、 财力 、 时间等资源, 却很少有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推动中获得显著的成效 。 另外 , 企业在实施 ISO9000 族质量管理体系中普遍存在着文件规定与实际过程控
18、制方法相脱节的问题 ,即“两张皮 ”的现象。究其原因 , 一是建筑工程质量并不为人们真正重视 , 建筑企业界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效益 , 确保利润 , 虽然也推行了一定的质量管理工作 , 而真正的工程质量并没有得到提高 , 造成管理工作和实际效果的严重脱节 。 二是企业在实行工 ISO9000 族质量管理体系或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TQM 时,没 有考虑到建设工程项目的一次性和差异3性的特点 ,其质量管理体系不适合本企业或本项目 。 因此, 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质量问题 , 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民族的未来;4质量管理的水平 关系到企业的命运 、行业的兴衰 。 6 北京理 工大 学硕 士学
19、 位论 文 1.2 研究目 的与意义 全球竞争的加剧已经导致顾客对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 。ISO9000 是国 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 它为国际市场提供了共同遵守 的准则。 承包商要保证工程质量就要进行质量管理 , 质量管理要依靠企业的质量 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步建立与完善 ,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发展,纷纷贯彻 GB /T19000 -ISO9000 系列 标准 , 确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 以企业的实际行动向社会承诺, 保证工程质量,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 。 由于建筑市场国际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 的方向 ,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也必须要与国际市场接轨
20、。 如何才能有效 地搞好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 、 监督, 保证和提高工程项目质量水平? 这是当前建 筑施工企业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也是本论文研究目的所在 。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有以下几点意义 : (1 ) 企 业 提高 内 部 管理 水 平 的 需 要 。 企 业 必须 适 应 市 场 的快 节 奏 变化 , 满 足用户日益苛刻的需求 , 适应 技术经济的进步, 才能立足于 激烈竞争的市场中 ; 企业才能得到持续 、健康的发展 。 (2) 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 中国加入 WTO , 在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了 挑战。建筑施工 企业为了生存下去 , 只有提前做好准备 , 提高内
21、部的管理水平 , 强化质量管理制度 , 提高产品质量 , 逐步面对挑战, 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 否则, 只能坐以待毙 。 (3 ) 适 应 国际 趋 势 ,培 养 国 际 化 人才 的 需 要 。 企 业 必 须 熟悉 国 际 管理 , 将 各种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 锻炼一支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队伍 , 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 1.3 本文研 究内容与 技术路线 本 文 采 用 演 绎 方 法 , 以 定 性 研 究 为 主 , 辅 之 以 案 例 说 明 和 数 据 支 持 。 首先对ISO9000 系列标准以及 全面质量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介绍 ; 接着结
22、合建筑施工企业工程 项 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 分 析 了 在 建 筑 施 工 企 业 中 如 何 综 合 应 用ISO9000 系列标准和全 面质量管理的理论 、 方法 、 工具和原则来解决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 目质量管理存在的某些关键问题 ; 最后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 分析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理论 在拟建龙 17 井钻前工 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应用实例 。本文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7 北京理 工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工程项 目质 量管 理基 本理 论蜀渝建 安公 司钻 前工 程施 工项目质 量管 理 国内外 研究 现状 分析 质量管 理的 发展 阶段公 特 问ISO
23、9000 族系 列标 准理 论、 全 面质 量管 理理 论及 其相司 点 题 互关系 详细 阐述 背分 分景 析 析蜀渝建 安公 司如 何应 用质 量管理 理论 来保 证钻 前工 程施工 项目 的质 量 质量计 划 质量保 证 质量控 制在龙 17 井 钻前 工程 施工 项 目中质 量管 理理 论的 应用 分析案例总 结与 启示图 1.1 论文 采取 的技 术路 线图 8 北京理 工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第 2 章 质量管理 相关 理论 及 文 献 综 述 2.1 ISO9000 族系列标 准理论 综述 质量检验 , 统 计 质 量 管 理 和 全 面 质 量 管 理 三 个 阶 段 的 质
24、 量 管 理 理 论 和 实 践 的 发展, 促使世界各发达国家和企业纷纷制订出新的国 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以适应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 。 这样的作法虽然促进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 却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同标准 。 各国在质量管理术语概念 , 质量保证要求 、 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 近三十年左右国际化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 国际间商品和资本的流动空间增长 ,国际间的经济合作 、 依赖和竞争日益增强 , 有些产品己超越国界形成国际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 。 特别是不少国家把提高进口商品质量作为限制进口 、 奖励出口的保护手段 ,利用商品
25、的非价格因素设置关贸壁垒 。 为了解决国际间质量争端 , 消除和减少技术壁垒, 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 , 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 , 统一国际质量工作语言 , 制订共同遵守的国际规范 , 各国政府 、 企业和消费者都需要一套通用的 、 具有灵活性的国际质量保证模式 。 在总结发 达国家质量工作经验基础上 ,70 年代末, 国际 标准化组织着手制订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 1980 年 5 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在加拿大应运而生 ,它通过总结各国质量管理经验 ,于 1987 午 3 月制订和5颁布了 ISO9000 系列质 量管理及质量保证标准 ,此后又不断对它进行补充 、完
26、善 。标准 ?经发布 , 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表 示欢迎, 等同或等效采用该标准 , 指导企业开展质量工作 。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概念和理论是在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基础上 , 逐步形成的 , 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 是与现代生产规模、 条件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工作模式 。 因此 ,ISO9000 系列标准 的诞生 , 顺应了消费者的要求 , 为生产方提供了当代企业寻求发展的途径 , 有利于国家对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 更有利于国际间贸易和生产合作 。 它的诞生顺应了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 , 适应了企业和顾客及其他6 -8受益者的需要 ,因而它的诞生具有必然性 。 ISO9000 系
27、列标准是一 个文本化的 质量标准 , 这个标准是以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为中心 。 不管是生产企业或是服务业 , 都有广泛的应用 , 其目的是为了使 用户在各个管理过程或方式正规化 、 程序化。 9 北京理 工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2.1.1 ISO9000 族系列标 准简 介 ISO9000 族系列质量管 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往来与国际技术合作的需要 , 经过多年协调努力 , 在总结了国际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经验基础上 , 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加以标准化 ,于 1987 年 3 月正式发布的第一个全球性的质
28、量管理标准 。 该组织还分别在 1994 年和 2000 年对系列标准进行了两次重大修改 , 把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概念 、 原则、 方法和程序 统一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 ,从而使其更加完善 。 ISO9000 族系列标准是 现代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结晶 , 它提供了建立质量体系的基本要求 , 也是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 按 ISO9000 系列标 准建立的质量体系除了能够满足顾客的认证要求外 , 更能在企业质量管理中发挥实际功效 , 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水平 。2000 版 ISO9000 族系列标准由原来的 20 多项标准合并为四个核心标准 ,即: (1
29、)ISO9000 质量管 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 (2)ISO9001 质量管 理体系 ?要求; (3)1SO9004 质量管理体系 ?指南; (4)ISO19011 质量 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 对实施 ISO9000 系列标 准的企业来说 ,ISO 标 准确实给他们的管理带来了益处 。据曼彻斯特商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 ,在 1190 个受调查的企业中 ,有 69 %的认为符合并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 只有 5%的不满意实施 ISO 标准后 , 企业所发 生的变化 ;99%9的企业声称得到 ISO 标 准认证给他们带来了好处 。 我国于 1988 年正式引入 ISO9000 系列标准 ,
30、企业的贯标工作由 1989 年 8 月正式开始 , 并逐步由少数企业的试点向面上推广 , 由工业企业向工程建设和各类服务业不断延伸 。 1994 年 12 月 24 日我国正式发布了等同采用 94 版的 GB /T19000 -ISO9000系列标准 ,并于 1995 年 6 月 30 日正式实施。 2.1.2 2000 版 ISO9000 系列 标准的 主要 特点 2000 版 ISO9000 系列 标准吸收了全球范围内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践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 更好地满足了钻前工程项目用户的需要和期望 , 达到了修改的目的? 更科学、更合理 、更适合和更通用。相对 1994 版而言
31、,有以下几个特点 : (1 ) 适 用 于各 种 组 织的 管 理 和 运 作 。 新 版 标准 在 内 容 的 表述 上 , 进一 步 兼 顾了产品和服务的不同特点 , 在质量的内涵上 , 不 再局限于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狭义的10 北京理 工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质量范围 。 (2 ) 标 准 内容 更 先 进 , 指导性更强。 新 版 标准 简 化 了 其 本身 的 文 件结 构 , 取消了指南标准 ,强化了标准的通用性和原则性 。 (3 ) 易 于 使用 、 语 言明 确 、 易 于 翻译 和 容 易理 解 。 新 版 标准 在 术 语 、 内 容 和结构方面都加强了兼容性 , 给
32、组织在建立、 实施、 保持、 评审管理体系等方面带来了方便。 (4 ) 减 少 了强 制 性 的形 成 文 件 的 程序 的 要 求 。 新 版 标 准 在体 系 的 管理 方面 ,只明确要求建立 6 个形成文件的程 序, 在确保控制的原则下 , 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决定制定多少文件 。 (5 ) 将 质 量管 理 体 系与 组 织 的 管 理过 程 联 系起 来 。 新 版 标准 强 调 过程 的 方 法 ,替代了 1994 版标准的 要素结构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都围绕着过程 。 (6 ) 强 调 质量 业 绩 的持 续 改 进 。 持续 改 进 是质 量 管 理 体
33、 系的 基 础 之一 , 最 终目的是提高组织有效性和效率 。 (7 ) 强 调 了持 续 的 顾客 满 意 是 质 量管 理 体 系的 动 力 。 新 版标 准 要 求组 织 分 析顾客需求 ,并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 ,以增加使顾客和相关方满意的可能性 。 (8) 考虑了所有相关方 利益的需求。 新版标准明确指出 : “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 ,可使组织获得成功 。 ” 2.2 全面质 量管理理论综述 全面质量管理起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 由美国 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 Armand V.Feigenbaum 博士在他发表的 全面质量管理 一书中首先提
34、出,后来传人日本 ,它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 、 质量保持、 质量改进计划 , 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 。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 。 自 1961 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 管 理的概念后 , 全 面 质 量 管 理 在 世 界 各 国 得 到 广 泛 的 推 广 和 应10用, 成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 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科在质量管理上的具体运用 , 它作为现代管理学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 。1994 版 ISO9000 族标准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为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 ,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 目的在于通
35、过让用户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 这一定义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最新发展 ,也得到了质量管理界广泛共识 。 11 北京理 工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2.2.1 全面质 量管 理的发 展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 。 全面质量管理代表了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 , 起源于美国, 后来在其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推行 , 并且在实践运用中各有所长 。特别是日本,在 60 年代以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 ,全面用户服务的思想 ,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将质量看作企业一切经济发展的核
36、心与前提 , 自觉做到想用户所想, 急用户所急 , 是企业准确地决策和制定切合实际的方针目标 。 质量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 , 逐渐由早期的 TQC (Total Quality Control ) 演化成为 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 其含义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质量管理的领域 , 而成为一种11综合的 、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 。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 , 运用一整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 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全面的 、 系统的管理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企业中以质量为中心 , 建立全员参与基础上的管理 ,其基本内容是“三全”,即
37、: (1 ) 全 面 质量 的 管 理 。 全 面 质 量 包括 产 品 质量 、 工 作 质 量和 服 务 质量 。 其 中产品质量是核心 ,企业应以质量 为中心。 (2 ) 对 全 过程 的 管 理 。 对 产 品 的 质量 管 理 扩展 到 市 场 研 究 、 产 品 开发 、 生 产准备、 采购、制造(施工 ) 、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等全过程 。 (3 ) 由 全 体人 员 参 与的 管 理 。 企 业把 “ 质 量第 一 , 人 人 有责 ” 作 为基 本 指 导思想, 将质量责任落实到全体员工 ,人人为保证和提高质量而努力 。 我国石油企业从 1978 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来 ,在
38、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发展 , 并 取 得 了 成 效 , 这 为 在 我 国 贯 彻 实 施 ISO9000 族 国 际 标 准 奠 定 了 基 础 , 反之ISO9000 族国际标准的 贯彻和实施又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 。 2.2.2 全面质 量管 理的基本任 务及特 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 , 调动人的积极性, 通过抓好工作质量来保证 、 促进工程质量给 服务质量。 因此,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认真贯彻 “质量第一 ”的方针,教育组织企业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 随着企业的国际化 、 经营的多元化和世界范围的高新技术的兴起 , 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
39、理也采用了新的 、 先进的工具和手段。 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 , 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 (1) 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 。 进入 90 年代后 , 新的生产模式对事先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在产品的生产阶段 , 除统计过程控制外 , 新的12 北京理 工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基于计算机的预报 、 诊断技术及控制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 使生产过程的预防性质量管理更为有效 。 (2 ) 从 过 去的 就 事 论事 、 分散管理 , 转 变 为以 系 统 的 观 点为 指 导 进行 全 面 的综合治理 , 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 。 “用户至上”就是
40、树立以用户为中心 ,使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全面地满足用户需求 。 (3 ) 突 出 以质 量 为 中心 , 围 绕 质 量开 展 全 员的 工 作 。 实 现全 面 质 量管 理 必 须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加强质量意识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4 ) 强 调 不断 改 进 过程 质 量 , 将 质量 控 制 从质 量 检 验 和 统计 质 量 控制 扩 展 到整个产品寿命周期 ,从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 2.2.3 全面质 量管 理的方 法 -PDCA 循环 1299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 PDCA 循环的概念 , 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
41、工作程序 , 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DCA 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 ,如图 2.1 所-13 19示, 一个 PDCA 循环一般都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八个步骤 。图 2.1 PDCA 循环 的阶 段与 步骤 (1)制定计划阶段 (Plan ) 制定计划就是通过市场调查 、 用户访问、 国家计划指示等 , 摸清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 确定质量目标 、 质量计划、 质量项目和拟定措施 。 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 (见表 2.1) 。 表 2.1 制定 计划 的四 个步 骤 步骤 内容 1 分析现 状 、 找出 问题 :通 过数据 进行 分析 ,用 数据 说明存 在
42、的 质量 问题 。 13 北京理 工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找 出 造 成问 题 的原 因 :如人 、 设备、 材料 、 方法、环 境 等 因素 , 要对 逐个 问题 加 以2 具体分 析 , 不能 笼统 地进 行 。 3 找出其 中主 要的 原因 :不能” 胡 子眉 毛 ” 一 把抓 ,要 全力找 出主 要因 素来 。 针对主 要原 因 , 制 定措 施 计划表 : 制定 措施 和计 划 必须具 体有 效 , 应 落实 到 执行者 、4 时间 、 地点 、 部 门和 完成 方法等 。 (2)执行阶段(Do) 执行就是按预定计划 、 目标和措施及其分工实实在在地实施 。 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
43、品设计 、试制、试 验、其中包括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 。 (3)检查阶段(Check ) 检查就是把实施的结果和计划的要求对比 , 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实施的效果如何, 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 哪些是成功的 , 其经验是什么, 哪些做得不好或不对, 教训是什么 , 其原因又在哪里 。 这既要掌握进度 , 检查结果, 又要从中找出问题 。 (4)处理阶段(Action ) 处理阶段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如表 2.2 所示 。 表 2.2 处理 问题 的两 个步 骤 步骤 内容 总结经验, 巩固成绩并处理问题: 将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按规定纳入相应1 的标准、制度或规定中 ,以巩固已取得的 成绩
44、,防止错误重犯 。 找出问题, 重新开始: 提出这次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 转入下一次循环2 去解决,并为下一个阶段制定计划提供资料和依据 。PDCA 循环的七种工具是指在质量管理中广泛应用的直方图 、控制图 、因果图、排列图 、相关图、分层法和统计分析表等 。 PDCA 循环经过了长期 、大量的运转实践, 具有以下特征: (1)PDCA 循环的形式是大环套小环 , 一环扣一环 , 小环套大环, 推动大循环。整体质量体系是一个大的 PDCA 工作循环, 它 运作的成败取决于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质量 , 各部门也得进行各自的 PDCA 循环, 目的是为了 保证大循环。 工作阶段各个步骤的循环是一
45、一依序衔接 , 各部门之间的循环也是一一衔接关系 。 所有循环的目的都是保证质量体系的大循环 ,如此顺利运转,最终结果必然是推动大循环 。 (2)PDCA 循环是动态良性大循环 。PDCA 循环每运转一周,不仅使产品质量14 北京理 工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水平提高一步 , 更重要的是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了一个层次 , 提高到一个新的管理水平 。 (3)PDCA 循环是管理工作经验的科学归纳 ,是抽象的工作模式。 PDCA 循环四个阶段是相对的 , 各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 , 而是紧密联系成一体的 , 甚至有时是边计划边执行 、 边执行边检查 、 边检查边总结、 边总结边改进等交叉进行的 。
46、 2.3 质量管 理理论的相互关系 2.3.1 ISO9000 标准与全 面质 量管理 的关 系 准确、 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全面质量管理与 ISO9000 系列标准的内涵 , 认清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 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积极贯彻 ISO9000 系列标准。 (1)ISO9000 系列标 准是在 总结 各国 质量 管 理实践 经验 和标 准化 的 基础上 产生的。 多年实践经验证明 , 要进一步明确 ISO9000 系列标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 , 则必须把推行 ISO9000 系 列标准置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环境中运行 。 (2 )ISO900
47、0 系列标准继承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 。ISO9000系列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作比较如 表 2.3 所示。 (3 ) 贯 彻 系 列 标 准 将 深 化 全 面 质 量 管 理 , 提 高 全 面 质 量 管 理 的 水 平 。ISO9000系列标准澄清了质量管理 、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概念 , 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 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深化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质量体系并有效运行 。 (4) 以 PDCA 循环为基本模型 。 在 ISO9000 系列标准中充分运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 PDCA 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中不断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提高质量水平的基本管理模
48、 式。 PDCA 循环代表着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在 ISO9000 质 量体系运行中去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 在 PDCA 循环和 ISO9000 诸质量要素之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置的界面要素 , 如目标 、 方案、 机构、 计划 、 实施、 规程、 输出和执行 , 在内容上可视为 PDCA 的 细 化 和 拓 展 , 在 功 能 上 则 是 连 接 全 面 质 量 管 理 的 各 项 方 法 和ISO9000 质量体系的纽 带和桥梁 。ISO9000 系 列标准没有特别提到 PDCA 循环, 但实际上系列标准的全文到处渗透了这一基本工作方法 。15 北京理 工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表 2
49、.3 1SO9000 系 列标 准 与全面 质量 管理 的比 较 比较项 ISO9000 系列标准 全面质量管理 保证产 品质 量满 足用 户要 求或潜 在需 要 , 产品 生产出符合规定要求 和用户期 望目 目的性 却能满 足用 户期 望 。 的产品 。 对 产 品 质 量 形 成 的 全 过 程 和 影 响 质 量 的 全 部 全面的 、全过程的和 全员参与 的全面性 要素实 行全 方位 的质 量控 制 ,要 求全 员参 与 。 质量管 理 。 重点是 预防 质量 问题 的发 生 , 而 不是 完全 依靠 从过去的事后检验和 把关为主 转事前控 制 事后的 检验 。 变为预 防和 改进 为主 。 领 导 对 质 量 方 针 制 定 与 质 量 体 系 的 建 立 、 完推行全 面质 量管 理 , 领导 是 关键 。 领导作 用 善、 实 施和 保持 全面 负责 。 包括实 践 设 计或 因素 分析 、 方 差分 析和 回归 分分层法 、调查表发 、排列图法 、析、 安全 性评 价或 风险 分 析 , 显著 性检 验质 量控统计方 法 因果图 法 、 直图 法 、 控制 图法等 。 制图或 累积 和技 术 、 统计 抽样检 验等 。 如质量环中关于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 11 个阶 段 、体系文件的制定与执行 、质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