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 业 指 导 书(地 基 及 复 合 地 基 检 测)编 写: 审 核: 批 准: 生效日期: 年 月 日第 1 版 第 0 次修改管理类别 受控 非受控 .二 OO 八 年 十一 月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作业指导书第一章 总则1.1 试验项目和目的:1 浅层平板静载荷检测:确定浅部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2 深层平板静载荷检测:确定深部地基土层及大直径桩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3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复合地基或多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1.2 条 执行规范:建筑地基
2、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02 )1.3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 试验对象的调查了解 了解试验场地土的工程地质情况、加固后要求达到的承载力值,加固施工时间、施工方式和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并将地质报告存档一份。 与甲方、设计人员协商试验点位置布局和确定试验点数量,了解设计人员对试验提出的要求、意见,编制实验方案。第二章 浅层平板静载荷检测作业指导书2.1 检测数量:载荷试验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点和基础底面标高处,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2.2 设备:承压板、 (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 0.25m2,对于软土小于 0.5m2。 )液压千斤
3、顶、百分表、压力表、反力钢梁、可根据现场试验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 )2.3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 检测前应收集下列资料:工程地质资料、基础设计图、施工原始记录;2. 进行现场调查;对所需试验场地做好测前处理;检查仪器设备性能是否正常;根据建筑工程特点、试验场地的类型以及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明确试验内容和要求;选定试验方法;3. 检查反力装置是否稳固,能否达到试验要求,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 1.2 倍。4. 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5.
4、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 1.5 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之点。2.4 试验步骤:1. 将选择好的试坑底部铺设约 2 厘米厚的粗砂或中砂垫层找平,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把承压板平稳的放置于铺设好的粗砂垫层上;2. 把选择好的千斤顶放置于承压板的中心, 将压力表安装于千斤顶上,将反力钢梁、 (或根据现场试验条件选择的锚桩横梁反力装置或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或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或地锚反力装置。 )安装稳固。3. 将基准梁水平固定于承压板中心轴线位置, 固定和支撑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
5、影响。4. 测读百分表初读值并记录于表格中,加荷分级不应少于 8 级。最大加荷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两倍。每级加荷后,按间隔 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 0.1mm 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2.5 终止加载条件: 1. 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2. 沉降 s 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3. 在某一级荷载下,24 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4. 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 0.06。5. 当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6. 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
6、过其平均的 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2.6 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 p-s 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2. 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两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3. 当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当压板面积为 0.25-0.50,可取 s/b=0.01-0.015 所对应的荷载值,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2.7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实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 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2.8 现场检测工作结束后,保存好原始数据,依据现场收集的有
7、关材料,按规定格式出具检测报告书。第三章 深层平板静载荷检测作业指导书3.1 检测数量: 检测数量:载荷试验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点,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3.2 检测设备:承压板(承压板采用直径为 0.8m 的钢性板,紧靠承压板周围外侧的土层高度应不少于 80cm) 、传力管、液压千斤顶、百分表、压力表、钢梁、压重平台反力装置。3.3 条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检测前应收集下列资料:工程地质资料、基础设计图、施工原始记录;2进行现场调查;对所需试验场地做好测前处理;检查仪器设备性能是否正常;根据建筑工程特点、试验场地的类型以及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明确试验内容和要求;选定试验方法;
8、3检查反力装置是否稳固,能否达到试验要求,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 1.2 倍。4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3.4 试验步骤:1试坑或试井底的岩土应避免扰动,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并在承压板下铺设约 2 厘米厚的粗砂或中砂垫层找平,把承压板平稳的放置于铺设好的粗砂垫层上;2千斤顶放置于传力管上顶板的中心, 将压力表安装于千斤顶上,将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安装稳固。3将基准梁水平固定于承压板中心轴线位置, 试 验 现 场 示 意 图厚 找 平 砂层承 压 板位 移 传 感 器次梁 位 移 传 送 杆基准桩 基准梁传 力 管千 斤 顶空隙 主 梁 支
9、墩 配 重 砂 袋固定和支撑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4测读百分表初读值并记录于表格中,加荷等级可按预估极限承载力的 1/101/15 分级施加。每级加荷后,第一个小时按间隔 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 0.1mm 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3.5 终止加载条件: 1 沉降 s 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沉降量超过 0.04d(d 为承压板直径);2在某一级荷载下,24 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3本级沉降量大于前一级沉降量的 5 倍;4当
10、持力层土层坚硬, 沉降量很小时,最大加载量不小于设计要求的 2 倍。3.6 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1当 ps 曲线上有比例界线时,取该比例界线所对应的荷载值;2当满足前三条终止加载条件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当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线的荷载值的 2 倍时, 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3 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可取 s/d=0.010.015 所对应的荷载值,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4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的 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3.7 现场检测工作结束后,保存好原始数据,依据现场收集的有关材料,按规定格式出具检测报告书。第四章 复合
11、地基静载荷试验作业指导书4.1 设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采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 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液压千斤顶、百分表、压力表、反力钢梁、可根据现场试验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 )4.2 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中砂垫层, 垫层厚度取 5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
12、小于承压板尺寸的 3 倍。基准梁的之点应设在试坑之外。4.3 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扰动。以免影响试验结果。4.4 加荷等级可分为 812 级,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少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 2 倍。4.5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检测前应收集下列资料:工程地质资料、基础设计图、施工原始记录和基础布置图;2进行现场调查;对所需检测的地基检测点做好测前处理;检查仪器设备性能是否正常;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地基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明确检测内容和要求;选定检测方法与仪器技术参数;3检测压板是否满足试验要求。检查反力装置是否稳固,能否达到试验要求。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
13、的 1.2 倍。4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4.6 试验步骤:1将选择好的试验点底部铺设约 50150mm 厚的粗砂或中砂垫层找平,把承压板平稳的放置于铺设好的粗砂垫层上;2 把选择好的千斤顶放置于承压板的中心, 将压力表安装于千斤顶之上,将反力钢梁、 (或根据现场试验条件选择的锚桩横梁反力装置或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或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或地锚反力装置。 )安装稳固。3 将基准梁水平固定于承压板中心轴线位置,基准梁的之点应设在试坑之外,固定和支撑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4试验桩点应在其 2 个正
14、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 2 个位移测试仪表。5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 0.1mm 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4.7 终止加载条件: 1沉降 s 急骤增大、土被挤出或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2承压板累计沉降量已大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 6%;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的两倍。4.8 卸载: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4.9 复合地基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1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 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极限的 2 倍时, 可取比
15、例极限; 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极限的 2 倍时, 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2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对砂石桩和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 s/b 或 s/d 等于0.015 所对应的压力(s 为荷载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 和 d 分别为压板宽度和直径,当其值大于 2m 时,按 2m 计算);当以粉土或砂土为主的地基,可取 s/b 或 s/d 等于 0.01 所对应的压力。对土挤密桩、石灰桩或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可取 s/b 或 s/d 等于 0.012 所对应的压力; 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可取 s/b 或 s/d 等于 0.008 所对
16、应的压力。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当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 可取 s/b 或 s/d 等于 0.008 所对应的压力; 当以粘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 可取 s/b 或s/d 等于 0.01 所对应的压力;对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复合地基, 可取 s/b 或 s/d 等于 0.006 所对应的压力。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4.10 检测数量: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 3 点,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 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4.11 现场检测工作结束后,保存好原始数据,依据现场收集的有关材料,按规定格式出具检测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