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宁市工人文化宫改造建设项目基坑支护工程基 坑 支 护 结 构 超 设 计 警 戒 值处 理 专 项 施 工 方 案编制单位:广 西 建 工 集 团 第 一 建 筑 工 程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第 一 分 公 司编制日期:二一二年八月 五 日基 坑 支 护 结 构 超 设 计 警 戒 值 处 理 专 项 施 工 方 案一、情况介绍:我公司承建的南宁市工人文化宫改造建设项目建设工程。深基坑大面积土方开挖过程间有部分支护结构位移观测点超警戒值。现在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南宁市工人文化宫改造建设项目基坑监测阶段性报告”总结民主路位置有 8 点超警戒值(详:“基坑监测阶段性报告
2、” ):支护结构位移观测点超警戒值表序号 观测点号 开始达警戒值时间达警戒值时水平位移值位移值开始稳定时间达到稳定时水平位移值1 WY18 2012 年 7 月 10 日 35.0mm 2012 年 7 月 26 日 37.0mm2 WY19 2012 年 6 月 11 日 35.0mm 2012 年 7 月 26 日 80.0mm3 WY20 2012 年 6 月 4 日 36.0mm 2012 年 7 月 2 日 84.0mm4 WY21 2012 年 6 月 13 日 31.0mm 2012 年 7 月 26 日 73.0mm5 WY22 2012 年 7 月 2 日 30.0mm 20
3、12 年 7 月 25 日 52.0mm6 WY23 2012 年 6 月 5 日 30.0mm 2012 年 7 月 25 日 54.0mm7 WY24 2012 年 7 月 25 日 31.0mm 2012 年 7 月 26 日 33.0mm8 WY25 2012 年 7 月 24 日 30.0mm 2012 年 7 月 25 日 36.0mm图纸设计要求:8.3.监测报警值:桩顶水平位移 30mm,沉降 30mm,水平位移率3mm/d 等警戒值。8.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2、原因分析:1、观测点位置和地质及设
4、计支护桩情况:目前支护结构位移观测点超警戒值的观测点号 WY18WY25 都是靠民主路的观测点,同时根据本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可知该位置的土层区域地质为杂填土 4 米+粉质粘土 3 米+粉土 8 米。具体如下:(1)杂填土和淤泥:整个场地广泛分布,结构松散,腐殖质含量较高,压缩性高,且埋藏浅,层厚局部大,未经处理不得作为基础持力层。(2)粉质黏土:局部分布,压缩性中等偏低,承载力较好,但分布不均匀,不宜作为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3)粉质黏土层:局部分布,压缩性中等偏高,承载力一般,不宜作为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4)粉土:局部分布(分布在岩土工程分区区内) ,压缩性高,埋藏较深,承载力低,
5、是场地内的软弱土层,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设计图纸该位置的支护桩为 1-1、2-2、3-3 剖面,1-1 剖面支护桩长为19 米入基底土层 10 米;2-2 剖面支护桩长为 22.5 米入基底土层 14 米;3-3剖面支护桩长为 18 米入基底土层 10.5 米;2、该位置施工作业情况:2012 年 6 月 1 日6 月 5 日时 WY18、WY19、WY20 点位置进行回填砖碴并进行 CFG 桩施工(文体中心 1-13 轴1-17 轴) ;2012 年 6 月 6 日7 月 6 日时 WY18、WY19、WY20 、WY21、WY22点位置进行 CFG 桩和垫层施工(文体中心 1-13
6、 轴1-17 轴) ;2012 年 7 月 7 日7 月 17 日时 WY20、WY21、WY22 点位置进行基础土方开挖和垫层施工(文体中心挖 1-13 轴 1-8 轴基础) ;2012 年 7 月 18 日7 月 24 日时WY21、WY22、WY23、WY24、WY25 点位置进行基础土方开挖和垫层施工(文体中心挖 1-01 轴1-8 轴基础) ;结论,根据以上支护结构位移观测点超警戒值的点号所处在的区域地质情况是土质比较差的,但南宁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支护桩入土层的长度比为1:1 是很合理的。现场由于 CFG 桩施工和基础土方开挖已经造成了对土层的扰动,再加上这段时间的频繁下大雨,所以也
7、造成以上 8 个观测点超警戒值。针对支护桩水平位移观测点超警戒值我公司非常重视,我公司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具体如下:3、处理措施:我公司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表示高度重视。经过对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和基坑内施工作业的时间比较,发现产生变形的位置正好是基坑内挖基础土方的时间。同时为了尽快排除基坑支护存在的安全隐患,我公司马上针对基坑变形监测数据中表明变形已超过设计警戒值的点位置进行如下处理:1、对超过设计警戒值的点位置上方的动载进行搬移(监测点 10 米范围内) ;(到 2012 年 7 月 19 日搬移完成)2、对超过设计警戒值的点位置上方的沉陷裂缝进行修补
8、(监测点 20 米范围内外) ;(到 2012 年 7 月 21 日修补完成)3、对超过设计警戒值的点位置下的基础结构砖胎模外到支护桩间的空位置进行浇灌混凝土压支护桩和闭水处理;(到 2012 年 7 月 25 日浇灌混凝土完成)4、对超过设计警戒值的点位置上方的危险区域拉警戒线进行安全监控(监控到基坑支护结构位移观测一周都达到稳定为止) ;(到 2012 年 8 月 5日监测数据达到稳定状态)5、通知监测单位加密对该位置进行监测。 (监测到基坑支护结构位移观测一周都达到稳定为止)四、结 语: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同时经过这段时间的严密监测,我公司认为由于支护基坑内基础处理施工(CFG 桩)和土方开挖施工扰动土层(土质差的土层)而且又下雨造成支护结构观测点位移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该位置的土质是本工程最差的位置,所以认为该位置的警戒值应该比本工程其他地质段的警戒值要大。但不论如何,我公司都要对该位置的点超警戒值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处理支护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到 2012 年 8 月 5 日时 8 个超警戒值的观测点监测数据达到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