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3 课 与高司谏书第 1 课时 导学与探究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其后更十一年( ) 侃然( )以为当黜( ) 不敢一忤宰相( )谏诤擢用( ) 班行( )闵足下之不能( )(2)多音字当Error! 朝Error!行Error!2辨形组词(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某年十七时,家随州:_(2)而足下厕其间:_(3)其后更十一年:_(4)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_(5)亦将闵足下之不能:_(6)此君子之贼也:_(7)若果贤耶:_(8)皆自谏诤擢用:_(9)春秋之法,责贤者备:_(10)不宣:_文本互动一
2、、整体感知1梳理文言知识(1)通假字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_时坐有他客:_(2)古今异义修顿首再 a 拜白 b 司谏足下a古义:_今义:_b古义:_今义:_未与人接古义:_今义:_而足下厕其间古义:_今义:_立朝有本末古义:_今义:_乃愚者之不逮古义:_今义:_以智 a 文 b 其过a古义:_今义:_b古义:_今义:_此君子之贼也古义:_今义:_(3)一词多义家Error!是Error!为Error!识Error!以Error!(4)词类活用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_不忍便绝足下:_(5)文言句式不知何如人也:_有能辨是非之明:_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_禀之于天:_2梳理文本结构二、深层探究3本文表
3、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结合课后“相关链接”的短文谈谈自己的体会。4对高若讷的“三疑”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对高若讷的斥责集中在哪个问题上?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5第 25 段是“推其实迹而较之” 。本文前四段充分说明了作者是“疑”之有据,也显示了作者持论的慎重严肃。请作具体分析。三、技法迁移层层说理文本回顾 这篇文章采用层层说理的论证方法,先从时间的纵向角度叙事,虚写高司谏正直秉性,却以实写来揭穿其虚伪本性,前后文顿显跌宕之姿,行文灵活多变;后以横向对比凸显范希文与高司谏人格的高下,比较中杂有浓浓的批判精神;最后层层剥茧,依情循理,对高司谏的丑陋与卑劣行径予以痛击,从而使说理呈现出睿智锋利的
4、光芒,真正收到了有的放矢、针针见血的论证效果。技法点拨 议论文写作离不开说理。说理的过程,就是对论点和事实论据作诠释、层层分析、旁征博引、反复说理的过程,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论据与论点的联系,使二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文章进行说理,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所以,说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说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晰的认识。说理常用以下几种方式:1因果说理。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关系,一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相反,某种特定结果的产生也一定基于一定的原因。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揭示原因以
5、说明必然会得到某种结果;或者披露结果以证明其原因的正误。前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后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2条件说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要使一个论点能够确立,当然也离不开所必需的条件。议论文写作中,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3正反说理。把正面与反面的观点或者论据对照起来进行分析说理,突出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分清事物的界限,可以使观点更加鲜明。让人们明白为什么要按照论点所表达的主张去做,不这样做为什么不行,借此说明观点的正确性。4比喻说理。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之中,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技法运
6、用 请结合以上讲到的说理方法,以“幸福与思维方式”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400 字左右)练以致用【答案解析】基础梳理1(1)n kn ch w zhu hn mn (2)dn dn cho zho hn xn2(1)褒贬 针砭 (2) 讥诮 俊俏 (3)谬说 绸缪 (4)即位 既而3(1)某,我;家,安家。(2) 夹杂。(3)经过。(4)共。 (5)怜悯。(6)败坏者,祸害。(7)假如。 (8)提拔。 (9)要求。(10)言不尽意。文本互动1(1)“有 ”通“又” “坐”通“座” ,座位(2)a.两次。/第二次。b. 告诉。/一种颜色。交往。/接过来。夹杂。/ 厕所。操守。/根本和次要
7、的。及。/抓、捉。a. 小聪明。/智力。b.掩饰。/ 文章。败坏者,祸害。/盗东西的人。(3)安家,动词 家里,名词 正确的,形容词 这样,代词 认为 做 知道 见识 介词,因为 介词,凭 介词,因为 连词,而,因而 介词,用 介词,把(4)名词用作动词,张榜公告、布告 形容词用作动词,与绝交(5)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2.与高司谏书Error!3本文充分显现了欧阳修嫉恶如仇、无私无畏、不避险恶、仗义执言的性情。从安道、海瑞身上也可以看到这种可贵的精神。尽管他们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封建帝王的统治,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古代正直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8、4通过“三疑” ,揭露高若讷口是心非,并断言其“非君子” ,引出后面对他的正面驳斥,使全文首尾贯通,一气呵成。作者对高若讷的斥责集中在如何对待范仲淹被贬的问题上,揭露高若讷出于一己之私利,颠倒是非,逢迎权贵, “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乃“君子之贼也” 。本文语言犀利、气势逼人、言辞激愤,读来令人有痛快淋漓之感。如:“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 “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耶” “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乃“君子之贼也” ,等等。直言指斥,毫不隐晦,显现出刚直凛然之气。5这四个段落既让读者“信”之有据,又充分显示了一个青年政治家的凛然正气和英姿勃发的战斗风采。一个段落取一个角度发动猛烈攻
9、击,像高若讷这样可恨的人是非痛打不可的,但打击不是蛮打,而是摆出事实,指明罪状,有罪有罚,决无罚不当之嫌,所以令读者心服。作者也不故作大声厉色进行恐吓和辱骂,只是依情依理把罪状娓娓述出,周到严谨而不支离破碎,把高若讷彻底置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只能被动挨打,俯首就范,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抗之隙。技法运用(示例)思维是最敏感,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同流合污而投身汨罗江,死亡的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这高尚清晰的思维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 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