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电网公司设备标准技术标书-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74978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1,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电网公司设备标准技术标书-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广东电网公司设备标准技术标书-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广东电网公司设备标准技术标书-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广东电网公司设备标准技术标书-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广东电网公司设备标准技术标书-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标准技术标书广 东 电 网 公 司2012 年 08 月目 录1 总则 .12 工作范围 .22.1 工程概况 .22.2 范围和界限 .22.3 服务范围 23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34 使用条件 .44.1 正常使用条件 .54.2 特殊使用条件 .55 技术要求 .65.1 站控层系统 .65.2 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 .215.3 变压器套管、铁芯电流、有载调压开关及局部放电在线监测 .305.4 GIS 局部放电在线监测 .395.5 断路器动作特性在线监测 .465.6 SF6 设备气体绝缘性能在线监测 .485.7 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 505.8 电容式电

2、压互感器在线监测 545.9 隔离开关在线测温监测 565.10 10kV 开关柜在线监测 .575.11 通用技术要求 586 全寿命管理 .627 试验 .638 技术文件要求 .639 监造、包装、运输、安装及质量保证 .649.1 监造 649.2 包装 649.3 运输 659.4 安装指导 669.5 质量保证 6610 全站需求及供货范围一览表 .6711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7111.1 必备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 7111.2 推荐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 7112 主要元器件来源 .7113 LCC 数据文件 7114 技术差异表 .7215 投标方需说明的

3、其他问题 .7216 附图 .72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标准技术标书 第 1 页/共 78 页1 总则1.1 本招标技术文件适用于 工程项目采购的设备状态综合在线监测系统, 它提出了该设备本体及附属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1.2 本设备招标技术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凡本招标技术文件中未规定,但在相关设备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 IEC 标准中有规定的规范条文,投标方应按相应标准的条文进行设备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如压力容器、高电压设备等)。1

4、.3 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技术文件的条文提出异议, 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如有异议, 不管是多么微小, 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招标技术文件的意见和同招标技术文件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1.4 本招标技术文件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 按较高标准执行。1.5 本招标技术文件经招、投标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1.6 本招标技术文件未尽事宜,由招、投标双方协商确定。1.7 投标方在应标招标技术文件中应如实反映应标产品与本招标技术文件的技术差异。如果投标方没有提出技术差异,而在执行合同

5、的过程中,招标方发现投标方提供的产品与其应标招标技术文件的条文存在差异,招标方有权利要求退货,并将对下一年度的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8 投标方应在应标技术部分按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如实详细的填写应标设备的标准配置表,并在应标商务部分按此标准配置进行报价,如发现二者有矛盾之处,将对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9 投标方应充分理解本招标技术文件并按本招标技术文件的具体条款、格式要求填写应标的技术文件,如发现应标的技术文件条款、格式不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则认为应标不严肃,在评标时将有不同程度的扣分。1.10 提供设备的制造厂商应获得 GB/T19000(ISO9001)资格认证证书或

6、具备同等质量认证证书,必须具备类似或高于本技术条件书的在线监测系统集成能力,且已经生产过三套以上类似或高于本技术条件书的单项在线监测设备,并在国内有相同或更恶劣的运行条件下持续运行三年以上的成功经验。投标者应随同投标书提供所要求的资格证明文件及供货记录。1.11 站控层设备应具有 10 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在产品寿命周期内,投标方应提供软件免费升级服务及与其它系统间的联调服务。2 工作范围2.1 工程概况本标书采购的设备适用的工程概况见表 2.1:工程概况一览表。表 2.1 工程概况一览表 (项目单位填写)序号 名 称 内 容1 工程名称2 工程建设单位3 工程地址2.2 范围和界限(1) 本标

7、书适应于所供设备状态综合在线监测系统及其附属设备的设计、制造、装配、工厂试验、交付、现场安装和试验的指导、监督以及试运行工作。(2) 运输运输条件: 陆运 (项目单位填写)(3) 现场安装和试验在投标方的技术指导和监督下由招标方完成。(4)本标书未说明,但又与设计、制造、装配、试验、运输、包装、保管、安装和运行维护有关的技术要求,按条款 3 所规定的有关标准执行。2.3 服务范围(1) 投标方应按本标书的要求提供全新的、合格的设备状态综合在线监测系统及其附属设备、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投标方所提供的组件或附件如需向第三方外购时,投标方应对质量向招标方负责,并提供相应出厂和验收证明。(2)

8、供货范围一览表投标方提供的设备状态综合在线监测系统的具体规格、数量见附表:供货范围及设备技术规格一览表。投标方应如实填写“投标方保证”栏。注 1:项目单位对标准技术参数表中参数有差异时,可在项目需求部分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给出,投标人应对该差异表响应。差异表与标准技术参数表中参数不同时,以差异表给出的参数为准。(3) 工厂试验由投标方在生产厂家内完成, 但应有招标方代表参加, 参加工厂验收的人数及天数等规定详见标书商务部分。(4) 现场安装和试验在投标方的技术指导下由招标方完成, 投标方协助招标方按标准检查安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标准技术标书 第 3 页/共 78 页装质量, 处理调试投运过程中

9、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备品、备件,做好销售服务工作。投标方应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安装和运行人员免费培训。安装督导的工作范围及人数和天数等规定详见标书商务部分。(5) 投标方应协助招标方解决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6) 设计联络会议的地点及招标方参加人员的人数和天数等规定详见标书商务部分。(7) 设备安装、调试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投运。设备投运并稳定运行后,投标方和招标方(业主)双方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管理制度签署合同设备的验收证明书。该证明书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8) 如果安装、调试、性能试验、试运行及质保期内技术指标一项或多项不能满足合同技术部分要求,买卖双方共同分析原因,分清责任,

10、如属制造方面的原因,或涉及索赔部分,按商务部分有关条款执行。3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除本标书特殊规定外, 投标方所提供的设备均按规定的标准和规程的最新版本进行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如果这些标准内容有矛盾时, 应按最高标准的条款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如果投标方选用本标书规定以外的标准时, 则需提交这种替换标准供审查和分析。仅在投标方已证明替换标准相当或优于标书规定的标准, 并从招标方处获得书面的认可才能使用。提交供审查的标准应为中文或英文版本。主要引用标准如下:IEC 60567:1992 从充油电气设备取气样和油样及分析自由气体和溶解气体的导则IEC 60270-2000 局部放电测量CI

11、GRE TF15/33.03.05 GIS 局部放电监测:超高频法和超声波法的灵敏度校核GB/T_7252-200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GB/T 17623-1998 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B 7597 电力用油(变压器、汽轮机油)取样方法GB 5832.2-86 气体中微量水分的测定露点法GB 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GB 11604 高压电气设备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5582 高电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GB/T 16927.1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一部分

12、一般试验要求GB/T 16927.2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二部分 测量系统GB/T 1762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GB/T 7354-2003 局部放电测量GB/T 17623 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 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B/T725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GB/T 11287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GB/T 1459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GB/T 242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GB/T 1762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Q/CSG 11006 南方电网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规范DL

13、/T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1146 DL/T860 实施技术规范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 506-92 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中水分含量现场测量方法DL/T 417-2006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测量现场导则Q/GDW383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Z410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Q/GDW561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QGDW 534-2010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QGDW 535-2010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QGDW 537-2010 电容型设备及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绝缘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4 使用条件本标书采购的设备状态综合在线监测

14、系统,其安装地点的实际外部条件见表 4.1:设备外部条件一览表。投标方应对所提供的设备绝缘水平、温升等相关性能参数在工程实际外部条件下进行校验、核对,使所供设备满足实际外部条件要求及全工况运行要求。表 4.1 设备外部条件一览表 (项目单位填写)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值备注(须说明本工程适用的是正常使用条件或是特殊使用条件)最高日温度 45最低日温度 -101 环境温度最大日温差302 海拔 m 10003 太阳辐射强度 W/cm2 0.14 污秽等级 III5 覆冰厚度 mm 5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标准技术标书 第 5 页/共 78 页6 风速 m/s 35最大日相对湿度 957 相对湿度 最

15、大月平均相对湿度% 908耐受地震能力(指水平加速度,安全系数不小于 1.67。水平加速度应计及设备支架的动力放大系数 1.2)m/s2地面水平加速度:3m/s 2 地面垂直加速度:1.5m/s29 系统额定频率 Hz 50 /10 设备运输条件 陆运 /4.1 正常使用条件1)海拔:1000m; 2)环境温度最高温度: +45;最热月平均温度: +30;最高年平均温度: +20;最低气温: -10;(户外)3)太阳辐射强度:0.1W/cm 2 4)耐地震能力 地面水平加速度 3m/s2; 地面垂直加速度 1.5m/s2。5)湿度日相对湿度平均值 95%月相对湿度平均值 90%6)污秽等级对于

16、 III 级以下污秽等级的地区统一按 III 级防污选取设备的爬电比距。对于 III 级及以上污秽等级的地区统一按 IV 级防污选取设备的爬电比距。7)风速35m/s(离地面高 10m 处,持续 10min 的 100 年平均最大风速) 。8)覆冰厚度: 20mm9) 防护等级:IP65(户外) , IP55(户内) 。10)安装环境:室内安装,为无屏蔽、无抗静电措施的房间。开关场就地安装,为无屏蔽、无抗静电措施的场地。4.2 特殊使用条件凡不满足 4.1 条正常使用条件之外的特殊条件,如环境温度、海拔、污秽等级等条件项目单位应在表 4.1 中明确,且应在招标书的相应技术条款及表 11 中对有

17、关技术参数及要求加以修正、说明,并在提交需求计划及招标书时向物资部门特别明确。海拔高度的规定、外绝缘和温升在高海拔环境下的修正、污秽等级按如下规定。1)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高于 1000m 时,按可参照下列要求确定:a.海拔在 1000-2000m 范围,设备外绝缘水平按 2000m 海拔修正;b.海拔在 2000-2500m 范围,设备外绝缘水平按 2500m 海拔修正;c.海拔在 2500-3000m 范围,设备外绝缘水平按 3000m 海拔修正;d.海拔高于 3000m,应考虑实际运行地点的环境,经专题研究后确定。2)外绝缘对于海拔高于 1000m,但不超过 4000m 处的设备的外绝缘,

18、海拔每升高 100m,外绝缘强度约降低 1%,在海拔不高于 1000m 的地点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按本规定的额定耐受电压乘以海拔校正因数 Ka 。 410.=HKa式中:H 设备安装地点的海拔高度, m。 3)污秽等级对于沿海严重污秽地区,达到 III 级污秽时,考虑到未来调整爬距困难,可按 IV 级选取设备爬电比距。 表 4.2 爬电比距要求污秽等级 相对低之间最小标称爬电比距(mm/kV) 25 315 技术要求5.1 站控层系统5.1.1 基本技术条件5.1.1.1 在线监测系统配置(1) 在线监测系统结构在线监测系统由站控层和间隔层两部分组成,站控层采用开放式网络结构实现各设备间连接。

19、本工程按 IEC61850 方案实施,站控层、间隔层均采用 IEC61850 标准。站控层设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标准技术标书 第 7 页/共 78 页备发生故障而停运时,不能影响间隔层的正常运行。站控层由计算机网络连接的系统工作站构成,提供站内运行的人机联系界面,实现监视查看间隔层设备等功能,形成全站在线监测中心,要能接收站内监控系统相关数据,并能与远方主站在线监测系统及站内一体化平台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站控层的设备宜集中布置。间隔层由在线监测采集及处理单元和各种网络、通信接口、传感器等设备构成,完成面向单元设备的监测及信息处理等功能。在站控层及间隔层通讯失效的情况下,仍能独立完成本间隔设备的在线

20、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功能。系统结构必须满足系统中任一装置故障或退出都不应影响系统其他装置的正常运行。(2) 在线监测系统网络结构1)站控层网络应采用以太网。网络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以满足与电力系统其他专用网络连接及容量扩充等要求。站控层的运维管理中心通过以太网方式接入变电站内各类在线监测处理单元,按标准的 IEC61850 数据模型收集处理在线监测数据,以 IEC61850 MMS 方式接入上级在线监测主站。2)网络的抗干扰能力、传输速率及传送距离应满足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要求。3)本站在线监测网络结构图如下所示:注 1: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各分析监测单元监测内容如下表所示:一次设备 监测参量主变2

21、20kV 配电装置110kV 配电装置10kV 配电装置(3) 在线监测系统硬件配置 1)在线监测系统必须选用性能优良、符合工业标准的通用产品。计算机装置的硬件配备必须满足整个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要求。系统硬件主要包括:主站设备、站控层设备、间隔层设备等。2)电力设备远程监测诊断中心系统硬件设备配置要求不在本项目内考虑。3)站控层的硬件设备宜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包括工作站、综合处理单元及通信装置、网络设备及打印机等。4)工作站应满足运行人员操作时直观、便捷、安全、可靠的要求。5)综合处理单元及通信装置其容量及性能指标应满足变电站规约转换要求。工程中应选用性能优良、可靠性高的专用定型产品。6)

22、综合处理单元及通信装置可与电力设备远程监测诊断中心系统、当地监控系统及站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标准技术标书 第 9 页/共 78 页内高级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综合处理单元可配备网络交换机等附属设备,除满足要求外,应保留备用接口;所配备的网络交换机应为机架式,可划分虚拟网,配备网管模组,具备网络风暴抑制功能;7)综合处理单元应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和专用硬件平台实现,采用固态硬盘、无风扇等机械转动部件;8)综合处理单元支持一主一备通信通道,通过网络形式接入变电站内在线监测设备,收集处理在线监测数据,能按照 IEC61850 数据模型与相关系统进行信息互动。通过IEC61850 MMS 接入电力设备远程

23、监测诊断中心系统及接入变电站监控系统站控层网络;9)综合处理单元应能够接受中心系统远程对时;10)综合处理单元应具备足够的不同类型通信接口,使之具有一发多收功能,且能满足当地调试功能;11)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组态配置软件,可以面向对象方式、友好简便的人机界面进行操作;12)综合处理单元应能长期连续稳定运行;13)综合处理单元应提供在线监测装置规约的扩展、开发和动态下载功能;14)综合处理单元应能够暂存 10 天以上的历史数据循环存储,可采用电子硬盘方式实现;15)综合处理单元应有断电自动恢复能力,且存储数据不能丢失;16)要求综合处理单元提供自检功能,并根据要求将自检结果上传到中心系统;17

24、)综合处理单元能够接收和执行来自中心系统的参数修改指令;18)综合处理单元的安装不应影响一次设备的安全运行,并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对装置进行检修和维护;19)综合处理单元应在现场电磁干扰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20)综合处理单元应具有 10 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在产品寿命周期内,投标方应提供软件免费升级服务及与其它系统间的联调服务;21)网络媒介可采用屏蔽双绞线、屏蔽以太网线、光缆或以上几种方式的组合,通过户外的长距离通信应采用光缆。22)打印机的性能应能满足定时制表、召唤打印、事故打印和屏幕拷贝等功能要求。(4) 在线监测系统软件系统1)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的软件应由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应

25、用软件组成。2)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及界面的友好性等性能指标均应满足系统本期及远景规划要求。3)软件系统应为模块化结构,以方便修改和维护。4)系统软件应为国际通用的、成熟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并具有完整的自诊断程序。操作系统应具有系统生成功能,使其能适应硬件和实时数据库的变化。5)支持软件包括网络软件及数据库软件。6)网络软件应满足计算机网络各节点之间信息的传输、数据共享和分布式处理等要求,通信速率应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7)数据库软件的结构应适应分层分布式控制方式的要求,应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并提供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标准接口。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实时性:在同时发

26、生访问数据库、在线生成、在线修改数据库时,应不影响实时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数据库的访问时间必须小于 0.5s。在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时,也应满足上述要求。灵活性:可提供多种访问数据库的方式。可维护性:应提供数据库维护工具,以便监视和修改数据库内的各种数据。历史数据库宜采用标准的商用数据库。同时性:数据库中的数据应可共享,当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时,不应影响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8)应用软件包括过程监控软件、网络通信软件、高级应用软件等各种软件。应用软件必须满足系统功能要求,成熟、可靠,具有良好的实时响应速度和可扩充性。各应用软件应采用模块式连接方式,当某一应用软件工作不正常或退出运行,

27、不能影响系统的其他功能。各现场主 IED 的厂家需提供自身的分析软件,并能在工作站查看分析结果。各主 IED 厂家按集成商要求提供相关数据格式,以实现一体化集成。9)网络通信软件 网络通信软件应采用成熟可靠的软件。 网络通信软件应能实现各结点(包括与主站在线监测系统)之间信息的传输、数据共享和分布处理要求。 站控层与间隔层间、站控层与过程层间的通信协议应采用 TCPIP,其应用层协议应采用 IEC61850 标准协议。10)高级应用软件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标准技术标书 第 11 页/共 78页 高压设备状态全景信息收集与建模,通过对不同数据类型和来源的数据进行统一建模,标准访问和数据服务,为设备

28、诊断分析提供完备的全景信息库。 主设备及监测设备管理; 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与预警; 综合故障诊断管理; 进行设备状态评价为智能调度功能扩展提供设备状态参考依据; 能够提供阈值,以便实现报警功能。 能够接收并解析以下命令: 读取设备状态、读取阈值、读取数据报文、读取状态报警报文、读取装置故障报文、读取监测周期;平台读取设备报文; 改变阈值、改变监测周期、IP、TCP 端口变更报文、对时报文、实时采集报文、重启设备报文;平台控制设备报文。11) 提供的诊断分析软件和监控软件要完全开放,软件应与监控平台兼容,相关功能能够在统一监控平台实现,包括原始谱图查询功能、故障诊断功能、常规监控功能、周期设定、远

29、程访问等。12)软件版本在使用前须到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当需要升级时,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确认方可使用,且系统本身的缺陷引起的软件升级在寿命周期内应免费升级,其它原因引起的软件升级在 3 年内应免费升级。13)二次开发支持本系统应充分考虑适应当今信息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趋势,考虑到信息一体化系统不仅仅是数据整合,业务整合,还要能够支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业务调整而引起的二次开发需求。5.1.2 技术性能要求5.1.2.1 变电站端主站系统性能指标1)系统的可用率99.9%;2)动态画面响应时间2s;3)画面实时数据刷新周期3s;4)工作站的 CPU 负荷率:正常时(5 分钟平均值)30;电网事故时(1

30、0 秒平均值)50;5)数据处理及通信装置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MTBF30000h;6)网络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MTBF30000h。5.1.2.2 综合处理单元性能指标1) 绝缘性能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综合处理单元的带电部分如电源、信号和数据输入回路和非带电金属及外壳之间,以及电气无联系的各电路之间,应具备良好的绝缘。2) 环境适应性能 耐高低温性能:综合处理单元应能承受-10 和+55 的最低和最高环境温度。 耐温度变化性能:综合处理单元应能承受 GB/T 2423.22 规定的温度变化试验,低温为-10,高温为+50,暴露时间为 2h,温度转换时间为 3 分钟,温度循环次数为 5 次。 耐

31、湿热性能:综合处理单元应能承受 GB/T 2423.9 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试验温度 +402、相对湿度(933),试验时间为 48h。3) 电磁兼容性能 静电放电抗扰度:应能承受 GB/T 17626.2 中 5 试验等级/ 电压为 4 级/8kV15kV 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试验期间其测量值的误差变化量应在一个等级指数范围内;试验后监测单元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应能承受 GB/T 17626.3 中 5 试验等级/电场强度为 3 级/10V/m 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试验期间其测量值的误差变化量应在一个等级指数范围内;试验后监测单元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

3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应能承受 GB/T 17626.4 中 5 试验等级/电压为 4 级/ 4kV 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试验期间其测量值的误差变化量应在一个等级指数范围内;试验后监测单元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 浪涌(冲击)抗扰度:应能承受 GB/T 17626.5 中 5 试验等级/电压为 4 级/ 4kV 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试验期间其测量值的误差变化量应在一个等级指数范围内;试验后监测单元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标准技术标书 第 13 页/共 78页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应能承受 GB/T 17626.6 中 5 试验等级/电压为 3 级/

33、10V 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试验期间其测量值的误差变化量应在一个等级指数范围内;试验后监测单元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 工频磁场抗扰度:应能承受 GB/T 17626.8 中 5 试验等级/磁场强度为 5 级/100A/m 的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试验期间其测量值的误差变化量应在一个等级指数范围内;试验后监测单元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 脉冲磁场抗扰度:应能承受 GB/T 17626.9 中 5 试验等级/磁场强度为 5 级/1000A/m 的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试验期间其测量值的误差变化量应在一个等级指数范围内;试验后监测单元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应能承受

34、 GB/T 17626.10 中 5 试验等级/磁场强度为 5级/100A/m 的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试验期间其测量值的误差变化量应在一个等级指数范围内;试验后监测单元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应能承受 GB/T 17626.11 中 5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为 60UT,持续时间 10 个周波的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试验期间其测量值的误差变化量应在一个等级指数范围内;试验后监测单元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4) 机械性能综合处理单元应能承受 GB/T 11287 和 GB/T 14537 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振动(正弦)响应能力试验、振动耐久能力试验、冲击

35、响应能力试验、冲击耐久能力试验和碰撞试验。在试验期间装置应正常工作。试验后,无紧固件松动及结构损坏,在技术要求限值内功能应正常。5) 外壳防护性能外壳的防护性能对于室内安装部件(主站单元)应符合 GB/T 4208 规定的 IP55 级要求,室外安装部件(监测单元和通讯控制单元)应符合 GB/T 4208 规定的 IP65 级要求。6) 电源影响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分别改变到使用条件中规定的电源极限参数,综合处理单元应可靠工作。7) 连续通电能力在综合处理单元完成调试后,出厂前应进行室温 72 小时连续通电试验。各项参数和性能应合格。8) 结构、外观及其它综合处理单元应有金属机箱保护,机箱开

36、启灵活、匹配紧密,箱内无灰尘、杂物。机箱内部要求要防潮;机箱应采取必要的防静电及电磁辐射干扰的防护措施,机箱的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可靠接地;机箱表面不应有机械损伤、划痕、裂缝、变形,机箱应为不锈钢材料;各底板、挡板、零部件固定牢固,无毛刺,螺栓平整,键盘、按钮等控制部件应灵活,面板的显示和标志应清楚;电气线路连结牢固,走向合理,各连接卡套贴有标记,各焊接点裸露部份套有热缩管,电源进线贴有强电标志;各管路按设计规格装配,连结牢固,管路走向横直、美观。9) 组态软件要求 组态软件应能根据生产运行需要及变电站设备变更的实际状况,对监测系统进行重新配置和修改。 系统应具有专门软硬件设

37、备,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及其它软件和数据进行备份和故障恢复。10) 通信规范及数据模型A、综合处理单元与在线监测主站之间的数据通信采用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应满足该标准的一致性测试。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本标准的具体应用,应依据电力行业标准DL/T 860 系列标准工程实施规范执行。B、数据模型及扩展:逻辑节点和数据的使用及扩展必须严格遵照 IEC 61850 的定义及扩展规定,简述于下: 逻辑节点(LN): 如果有适合待建模功能的逻辑节点类,就使用该逻辑节点的一个实例及其全部必备数据; 如果这个功能具有相同的基本数据,但存在许多变化,应使用该逻辑节点的不同实例;

38、如果现有的逻辑节点类不适合待建模的功能,应根据新逻辑节点规定,创建新的逻辑节点,新的逻辑节点命名见下面具体介绍;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标准技术标书 第 15 页/共 78页 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不允许使用其他扩展方法; 数据: 如果除必备数据外,现在可选数据满足待建模功能的需要,应使用这些可选取数据; 如果相同的数据(必备或可选 )需要在逻辑节点中多次定义,对新增数据加以编号扩展; 如果在逻辑节点类中,分配的功能没包含所要的数据,第一选择就使用中IEC 61850 第 6 章列表中数据; 如果 IEC 61850 第六章列表中没有一个数据覆盖功能开放要求,应依据新数据规定,创建新的数据,新数据命名

39、见下面具体介绍; 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内,不允许使用其他扩展方法; 新逻辑节点命名规则:若没有标准的逻辑节点类适用于待建模的功能,可使用新名称创建一个新逻辑节点类。为保持互操作简便,该选项应小心使用。新逻辑节点类应使用下列命名方法命名: 第一个字符应选择同相关可用的逻辑节点组前缀相一致; 其他字符应以与新逻辑节点英文名称相关字符定义; 新逻辑节点类应依据 IEC 61850 第 7-1 章的概念和规定以及 7-3 章给出的属性,采用“命名空间属性”加以标志;创建新的逻辑节点类应确保每一新增加名称与标准逻辑节点类助记符的命名约定相一致,在所考虑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唯一,不相重复。新逻辑节点描述应添

40、加到供应商专用系统或客户特定项目的标准文档中。如 “绝缘子”可以命名为ZINL。 新数据命名规则:当标准逻辑节点中,数据不够用,或新逻辑节点需要数据,若在IEC 61850中数据名可用的话,应使用该数据名。若无标准数据满足标准逻辑节点类特殊实例的需要,可创“新的”数据。为保持互操作性简便,使用该选项应小心。任何情况下应遵守下列规定: 为构成新数据名,应使用 IEC 61850 第 4 章中缩写,如果这些缩写可用的话,仅在其他情况中,允许使用数据英文名称以外新的缩写, 指定一个 7-3 章中定义的公用数据类。如果无标准的公用数据类满足新数据的需要,可扩展或使用新的数据类。 任何数据名应仅分配指定

41、一个公用数据类(CDC) 。 新逻辑节点类应依据 7-1 章中的概念和规定以及 7-3 章中给出的属性,采用“命名空间属性”加以标志。新数据名称创建应确保每一新加名称与标准数据名的助记符命名的约定相一致,并在所考虑变电站中唯一。新数据名描述应公开,提供给专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用户。新数据举例:变压器油颜色新数据名: ColrTOil 属性(CDC):ISI(整数状态) 新公用数据类(CDC)命名规定:对新数据名,当没有合适的公用数据类(CDC) 时,现有的公用数据类可扩展,或创建新的公用数据类。为保持互操作简便,使用该选项应小心。7-3章给出了创建新公用数据类的规定。依据7-1中的概念和规定以

42、及 7-3中给出的属性,新的公用数据类应由“命名空间属性”加以标志。新的公用数据类创建应确保每一个新增公用数据类与标准公用数据类的助记符命名约定相一致,在所考虑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保持唯一。新公用数据描述应公开,提供给专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用户。C、基本模型需根据广东电网远程监测诊断中心配置要求建模。5.1.3 其他要求 5.1.3.1 系统通信(1)远方主站及当地监控系统通信与远方主站及当地监控系统的通信网络建议采用 IEC61850。(2)站控层与间隔层设备通信站控层与间隔层设备采用 IEC61850 规约进行数据传输。站控层与间隔层设备采用光纤传输介质。(3)网络性能指标网络通信负荷率:变

43、电站运行正常时通信负荷率20;一次设备发生故障时通信负荷率40。5.1.3.2 系统基础功能(1)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是系统的核心功能,它负责系统核心的构建和维护。具有如下基本功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标准技术标书 第 17 页/共 78页1) 系统基本配置管理2) 系统节点管理3) 系统服务器管理4) 系统进程管理5) 系统基本运行环境配置(2)系统安全系统安全管理主要提供系统安全解决方案,保护计算机安全运行。操作系统安全策略,网络安全(防止黑客入侵)。病毒检测漏洞扫描,密码管理等,具体包括:1) 用户权限管理2) 防火墙管理3) 病毒防范(3)系统监视系统提供监视诊断工具,保证在系统即将出现故障

44、或者出现故障时预防故障发生或者快速恢复系统,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1) 系统运行工况监视2) 监视通信网关本地共享信息及接收信息3) 通讯网关的连接管理及运行工况监视4) 故障诊断功能5) 监视及诊断结果可以查询和管理6) 通过系统日志诊断系统(4)网络管理为保证网络的可靠运行,系统提供一系列的网络管理功能:1) 配置系统网络节点2) 配置服务器网络节点3) 监视网络运行工况(5)进程管理为保证个进程正常运行,系统应提供完善可靠的进程管理功能:1) 配置不同节点上运行的进程2) 配置不同服务器上运行的进程3) 配置守护、周期、定时等进程启动方式4) 监视不同节点上进程的运行工况5) 进程异常时

45、产生报警,并自动重启5.1.3.3 数据采集和处理(1)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应小于5分钟,并建立实时数据库。数据库可执行导入、导出、补足、相互备份操作。(2)可在主站建立变压器、GIS等主要设备的数据诊断模块,可给出当前设备的运行状况,并提数据供越限报警功能。5.1.3.4 监视(1)软件界面:软件系统应采用用户方便使用的界面,如为国外产品,使用汉化中文版本。(2)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应能自动或根据运行人员的命令,通过监视器屏幕实时显示各种画面。(3)数据可按照WEB方式浏览,浏览长度可选,并能提供曲线视图。(4)画面显示应至少可分为:数据、日期和时间、实时告警、画面管理。(5)画面结构分层应合理,

46、从任一画面上调用另一画面,操作不应超过三次。(6)屏幕画面应显示实时系统接线、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并宜设置专用报警区。应显示的主要画面如下:1) 电气主接线图,支持SVG格式图形文件,无须编程用户自定制;2) 在线监测系统运行工况图;3) 各类趋势图,主要为历史趋势图等;4) 相关报警画面;5) 事故及故障统计一览表;6) 历史数据列表。(7) WEB浏览方式1)统一的权限管理2)设备参数一体化管理3)统一报表管理4)统一图形发布5)多数据源管理6)系统通知机制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标准技术标书 第 19 页/共 78页5.1.3.4 报警机制(1)报警的内容应至少包括:一次设备事故和状态异常、监

47、测设备异常。(2)所有的报警应能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显示。(3)系统应具有报警管理功能,可对报警信息分类(事故报警、预报警)记录、存贮。(4)报警显示应简洁、直观、醒目。(5)一旦系统判断设备状态参数超标,系统能够自动报警,并可通过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通知相关人员。报警值有绝对值超标和历史数据比较变化量超标两种组合。5.1.3.5 人机联系(1)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应能通过各工作站为运行人员提供灵活方便的人机联系手段,实现整个系统的监测。(2)工作站为运行人员所提供的人机联系应包括:调用、显示和拷贝各种图形、曲线、报表;查看历史数值以及各项定值;图形及报表的生成、修改;报警确认;在线编辑和打印;运行文

48、件的编辑、制作等。(3)间隔层就地控制应提供少量必要的参数的显示和操作按键。(4)所有对在线监测系统数据、程序、参数等的修改,均应予以记录。5.1.3.6 系统自诊断与自恢复(1)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在线自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各设备、网络或装置的故障,向系统报警。(2)系统应具有自恢复功能,当系统出现程序锁死或失控时,应能在保留历史数据的前提下热起动,使系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3)在线监测系统和设备的通信故障应立即报警。(4)系统内的设备发生硬件、软件、通信接口及网络故障应能自动切换到备用的设备。(5)系统内冗余设备的切换过程应是无扰动的,不能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6)当电源故障恢复正常后,系统应能自动重新恢复运行。 5.1.3.7 系统远程维护(1)数据处理及通信装置应设置远方登陆接口,以实现远方登录及修改控制功能。(2)采用网络远程维护方式,远程维护的通道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