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县人民医院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x 县人民医院护理部目 录一、 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1二、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 无菌巾半铺半盖铺盘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二) 无菌巾一手一钳铺盘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3(三) 取无菌溶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4(四) 戴无菌手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5三、铺床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 铺备用床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6(二) 铺麻醉床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7(三) 卧床病人整理床铺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9(四) 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1四、安全与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 患者入院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二
2、) 患者出院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14(三) 患者制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15(四)搬运法 协助患者移向床头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17(五)搬运法 协助患者由床上移至平车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18(六)搬运法 床椅转移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21(七) 患者轴线翻身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2五、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操作评分标准 .24(二) 体温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26(三) 脉搏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28(四) 呼吸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3、(50 分制) .29(五) 血压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30(六) 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32(七)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33六、患者清洁与舒适操作评分标准(一) 面部清洁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35(二) 床上擦浴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36(三) 头发清洁与床上洗头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38(四) 床上梳头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39(五) 足部清洁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40(六) 会阴消毒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41(七) 会阴擦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43(八) 更衣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45(九
4、) 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46(十) 经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48(十一)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50(十二) 换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52(十三) 造口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54七、给药治疗与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 口服给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56(二) 直肠栓剂插入给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58(三) 阴道栓剂插入给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59(四) 肌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60(五)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62(六)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64(七) 静脉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66(八) 密闭式静脉输液
5、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68(九)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70(十) 配置液体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72(十一) 更换液体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74(十二)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76(十三) 输液泵/微量输注泵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79八、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 静脉血标本(交叉配血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83(二) 动脉采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85(三) 血培养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87(四) 手指血糖测定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89(五) 咽拭子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91(六) 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6、.92(七) 尿常规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93九、营养与排泄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 鼻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94(二) 协助患者进食/水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96(三) 肠内营养(滴注法)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97(四) 肠外营养输注(经中心静脉)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99(五) 肛管排气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101(六) 导尿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02(七)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04(八) 小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06(九) 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08十、气道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 叩击震颤排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110(二) 有效咳嗽
7、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111(三) 经鼻/口腔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吸氧患者) .112(四)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使用呼吸机患者) .114(五) 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16(六) 氧气瓶供氧氧气吸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18(七) 氧气枕氧气吸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20(八) 中心供氧氧气吸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21(九) 氧气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23(十) 超声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25十一、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 胃肠减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27(二) 更换切口引流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29(三) 脑室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8、 131(四)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3(五) “T”管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5(六) 间断性膀胱冲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7(七) 密闭式持续膀胱冲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9十二、急救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1(二) 简易呼吸气囊使用操作评分标准 143(三) 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4(四) 除颤(非同步方法)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5(五) 口咽通气道放置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147(六) 自动洗胃机洗胃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8十三、 心电图机使用操作评分标准 150十四、冷热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 物理降温
9、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51(二) 冰枕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153(三) 冰袋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54(四) 热水袋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156(五) 烤灯(红外线灯)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157十五、 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159十六、肿瘤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 PICC 置管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60(二) PICC 维护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63(三) PICC 拔管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165十七、肾病内分泌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 胰岛素笔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166十八、感染科专科操
10、作评分标准(一) 肝病治疗仪使用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167(二) 穿脱隔离衣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168十九、儿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 小儿股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69(二)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71(三) 小儿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73(四) 小儿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75(五) 小儿穴位贴操作评分标准 177(六) 小儿咽拭子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78(七) 小儿氧气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79(八) 小儿空气泵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81(九) 小儿桡动脉穿刺操作评分标准 182二十、新生儿科专科操作
11、评分标准(一) 早产儿暖箱的应用操作评分标准 183(二) 光照疗法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84(三) 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85(四) 新生儿臀部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86(五) 新生儿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187(六) 新生儿简易呼吸气囊使用操作评分标准 189(七) 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90(八) 放辐射抢救台使用操作评分标准 191(九) 新生儿沐浴操作评分标准(新生儿科) 193(十) 新生儿配奶的操作评分标准 194(十一) 新生儿口饲喂养操作评分标准 195(十二) 新生儿口腔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196(十三)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操作评分标准 197(十四) 新生儿股
12、静脉穿刺操作评分标准 198(十五) 监护仪(脉氧式)使用操作评分标准 200二十一、骨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 骨牵引针眼消毒操作评分标准 201(二) 更换人工皮负压吸引瓶操作评分标准 202二十二、妇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 切口理疗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04(二) 备皮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06(三) 阴道擦洗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07二十三、产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 正常分娩接产操作评分标准 209(二) 会阴切开缝合操作评分标准 211(三)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评分标准 212(四) 新生儿沐浴操作评分标准 213(五) 新生儿预防接种操作评分标准 214(六) 新生儿疾病
13、筛查操作评分标准 215(七) 乳房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216(八) 听诊胎心音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17(九) 电子胎心监护操作评分标准 218二十四、眼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 滴眼药水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219(二) 涂眼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221(三) 泪道冲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222(七) 结膜囊冲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224(八) 剪睫毛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226二十五、手术室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 手卫生(外科手消毒)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227(二) 穿无菌手术衣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28(三) 准备无菌器械台
14、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29(四) 传递无菌物品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30(五) 传递一次性无菌物品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32(六) 术中导尿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33(七) 腔镜器械清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35(八) 手术安全核查操作评分标准 236(九) 药品查对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37(十) 静脉留置针术中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38(十一) 术中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40(十二) 手术中更换液体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42(十三) 仰卧位安置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43(十四) 侧卧位安置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44(十五) 俯卧位安置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45(十六) 截石位安置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46(
15、十七) 安装负压吸引器操作评分标准 247(十八) 高频电刀操作评分标准 248(十九) 无影灯操作评分标准 250(二十) 手术床操作评分标准 252(二十一) 超声刀操作评分标准 254(二十二) 手术转运床操作评分标准 256(二十三) 电动止血仪操作评分标准 258(二十四) 手术显微镜操作评分标准 260(二十五) 手术室常规标本管理操作评分标准 262(二十六) 手术间控制面板操作评分标准 264(二十七) 铺手术备用床操作评分标准 265(二十八) 准备备用手术间操作评分标准 266二十六、ICU 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 冰毯(降温毯)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 268(
16、二) CRRT 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70(三) 约束带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72(四)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配合操作评分标准 .273(五) 深静脉穿刺配合操作评分标准 274(六) 体位引流术的操作评分标准 275(七) 气囊压力监测操作评分标准 276(八) 中心静脉压监测操作评分标准 277(九) 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操作评分标准 279二十七、急诊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 止血技术及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280(二) 搬运技术及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2811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姓名 科室 日期 评分 监考人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标准分 扣分操作目的 去除手部皮肤的
17、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评估要点1.环境清洁、宽敞、布局合理。2.水池设计合理,水花飞溅少。3.干手物放置在不易被水花溅湿的地方。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2操作准备 操作用物:洗手设施、清洁剂(通常为含杀菌成分的洗手液) 、擦手纸或干手纸巾、必要时备指甲剪。 31)评估环境。 102)修剪指甲,取下手部饰物及手表。 33)打开水龙头,调节合适水流和水温。 34)湿润双手,关上水龙头并取适量清洁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55)按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充分揉搓双手至少 15 秒: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掌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两手交替进行;掌心相对,双手交叉
18、沿指缝相互揉搓;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洁。126)打开水龙头,流水冲净。 27)关闭水龙头,以擦手纸或毛巾擦干双手或干手机下烘干双手。 3操作步骤8)操作速度:不少于 60 秒。 2综合评价 A.5 分;B.4 分; C.3 分;D.2 分;E.1 分;F.0 分 5注意事项1.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物。2.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也可以用干手机干燥双手,毛巾一用一消毒,避免手部再污染。4.手未受
19、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5.禁止向未使用完和未清洁处理的取液器中添加洗手液。评分标准(1 )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2 )原则性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 2 分。(3 )超过规定时间酌情扣分。3无菌巾半铺半盖铺盘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姓名 科室 日期 评分 监考人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标准分 扣分操作目的 将 无 菌 巾 铺 在 干 燥 的 治 疗 盘 内 , 形 成 无 菌 区 , 放 置 无 菌 物 品 , 以 供 实 施 治疗 时 使 用 。评估要点 环境清洁、宽敞、布局合理。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2操作准备 操作用物:治疗盘
20、2 个、无菌持物钳及罐、无菌物品、无菌包(内有无菌巾数块、灭菌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 、记录卡、弯盘、清洁抹布、手消毒剂。31)评估环境。 22)备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和治疗台,治疗盘放于适当处。 53)洗手,戴口罩。 44)检查无菌包的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是否变色,无菌包有无潮湿、松散、破损。 55)打开无菌包:撕开无菌包粘贴胶带。用手依次打开无菌包外层包布的外、左、右角。取无菌持物钳,用手打开外层包布的内角,用无菌持物钳依次打开内层包布的外、左、右、内角。检查灭菌指示卡有无变色。156)用无菌持物钳取无菌巾一块,放于治疗盘内。 57)用无菌持物钳依次还原无菌包内层包布的内、右、左、
21、外角,无菌持物钳放回无菌容器内。 88)用手还原无菌包外层包布的内、右、左、外角,用原无菌指示胶带按“一”字型黏贴好无菌包。 69)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两角的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内。 510)将无菌巾上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无菌面向上,备无菌盘内物品。 10操作步骤11)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半层两角外面,上下边缘对齐盖好无菌物品。 512)折叠无菌巾边缘(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向下翻折一次) 。 513)记录备盘日期、时间、内容物、责任人以及开包日期、时间、剩余物品、责任人。 514)将无菌包放于同类物品的最前面,优先使用,有效期为 24 小时。 315)处理用物。 316
22、)洗手,取口罩。 217)操作速度:完成时间 3 分钟以内。 2综合评价 A.5 分;B.4 分; C.3 分;D.2 分;E.1 分;F.0 分 5注意事项1.铺无菌巾的区域必须清洁干燥。2.避免无菌巾潮湿、污染。3.手及其他有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巾内面。4.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和时间,无菌盘有效期不超过 4 小时。评分标准(1 )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2 )原则性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 2 分。(3 )无菌物品污染 1 次扣 10 分,跨越无菌区 1 次扣 2 分。(4 )超过规定时间酌情扣分。5无菌巾一手一钳铺盘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姓名 科室 日期 评分 监考人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标准分
23、扣分操作目的 将 无 菌 巾 铺 在 干 燥 的 治 疗 盘 内 , 形 成 无 菌 区 , 放 置 无 菌 物 品 , 以 供 实 施 治疗 时 使 用 。评估要点 环境清洁、宽敞、布局合理。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2操作准备 操作用物:治疗盘 2 个、无菌持物钳及罐、无菌物品、无菌包(内有无菌巾数块、灭菌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 、记录卡、弯盘、清洁抹布。 31)评估环境。 22)备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和治疗台,治疗盘放于适当处。 53)洗手,戴口罩。 34)检查无菌包的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是否变色,无菌包有无潮湿、松散、破损。 55)打开无菌包:撕开无菌包粘贴胶带。
24、用手依次打开无菌包外层包布的外、左、右角。取无菌持物钳,用手打开外层包布的内角,用无菌持物钳依次打开内层包布的外、左、右、内角。检查灭菌指示卡有无变色。156)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个无菌巾放于内层包布边缘,用一手一钳轻轻打开无菌巾,由对侧向近侧平铺于治疗盘上。 67)用无菌持物钳依次还原内层包布的内、右、左、外角,用手还原无菌包外层包布内角。 88)取无菌物品放于无菌巾内。 59)按无菌原则再次打开无菌包,同法取另一无菌巾由近侧向对侧覆盖第一张无菌巾,四边对齐,错位不超过 2cm。 1510)同法还原无菌包,用原灭菌指示胶带按“一” 字型黏贴好无菌包。 6操作步骤11)按近、左、远、右顺序依次向
25、上折叠无菌巾边缘,与治疗盘内侧边缘 5平齐。12)记录备盘日期、时间、内容物、责任人以及开包日期、时间、剩余物品、责任人。 513)将无菌包放于同类物品的最前面,优先使用,有效期为 24 小时。 314)处理用物。 315)洗手,取口罩。 216)操作速度:完成时间 5 分钟以内。 2综合评价 A.5 分;B.4 分; C.3 分;D.2 分;E.1 分;F.0 分 5注意事项1.铺无菌巾的区域必须清洁干燥。2.避免无菌巾潮湿、污染。3.手及其他有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巾内面。4.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和时间,无菌盘有效期不超过 4 小时。评分标准(1 )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2 )原则性操作
26、程序颠倒一处扣 2 分。(3 )无菌物品污染 1 次扣 10 分,跨越无菌区 1 次扣 2 分。(4 )超过规定时间酌情扣分。7取无菌溶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姓名 科室 日期 评分 监考人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标准分 扣分操作目的 保持无菌溶液取用时不被污染。评估要点 环境清洁、宽敞、布局合理。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2操作准备 操作用物:治疗盘、无菌溶液、无菌持物钳、无菌纱布、无菌治疗巾、无菌棉签、消毒剂、启瓶器、弯盘、医嘱卡、笔、清洁抹布。 31)评估环境。 32)备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和治疗台,治疗盘放于适当处。 53)核对医嘱,遵医嘱取药。 54)擦净瓶外灰尘。 25)双人核对
27、瓶签上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 56)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隙,对光检查无菌溶液有无沉淀、混浊、变色及絮状物等。 57)洗手,戴口罩。 38)开启瓶盖。 39)铺半铺半盖无菌盘,上层呈扇形打开。 510)取出无菌治疗碗,放于无菌盘内。 511)消毒瓶塞及一手的拇指、示指、中指。 412)再次核对。 413)揭开瓶塞。 314)另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掌心,倒出少许溶液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溶液至无菌治疗碗内。 615)将瓶塞塞好。 3操作步骤16)折叠无菌巾边缘,记录铺盘日期、时间、并签名。 317)消毒瓶塞,用无菌纱布包盖瓶塞。 618)再次核对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 519
28、)记录开瓶日期、时间、用途,并签名。 520)将开启后的无菌溶液放于治疗室固定处。 321)处理用物。 322)洗手,取口罩。 223)操作速度:完成时间限 5min 以内。 2综合评价 A.5 分;B.4 分; C.3 分;D.2 分;E.1 分;F.0 分 5注意事项1.无菌溶液倒出后,不可再倒回瓶中。2.不可将无菌敷料堵塞瓶口倾倒无菌溶液。也不可将物品直接伸入无菌溶液内蘸取。3.已开启的瓶内溶液,可保存 24 小时,所取溶液有效期为 4 小时。评分标准(1 )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2 )原则性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 2 分。(3 )无菌物品污染 1 次扣 10 分,跨越无菌区 1 次
29、扣 2 分。(4 )超过规定时间酌情扣分。9戴无菌手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 分制)姓名 科室 日期 评分 监考人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标准分 扣分操作目的 执行无菌操作时,确保无菌效果。评估要点 环境清洁、宽敞。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2操作准备 操作用物:一次性无菌手套、指甲剪、治疗盘、弯盘、洗手设备、清洁抹布。 31)评估环境。 22)修剪指甲,取下手表。 23)备清洁干燥的治疗台。 24)洗手,戴口罩。 25)核对无菌手套袋外的号码。 26)检查无菌手套外包装有无潮湿、破损,是否在有效期内。 37)沿开口指示方向撕开无菌手套外包装,摊开内层。 38)两手分别捏住两只手套
30、的反折部分同时取出一双手套(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 。 29)将两手套的五指对准,先戴一只手。 410)用已戴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折内面,同法将手套戴好(戴了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内面及未戴手套的手) 。 411)将手套翻边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双手对合交叉调整手套位置,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当立即更换。 412)脱手套:一手捏住另一手套腕部外面,翻转脱下;再以脱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内,将其往下翻转脱下。 413)将用过的手套放于医用垃圾袋内按医疗废物处理。 214)洗手,取口罩。 2操作步骤15)操作程度:完成时间限 3 分钟内。 2综合评价 A.5 分;B.4 分;
31、C.3 分;D.2 分;E.1 分;F.0 分 5注意事项1.戴手套时应当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内面。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当立即更换。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评分标准(1 )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2 )原则性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 2 分。(3 )无菌物品污染 1 次扣 10 分。(4 )超过规定时间酌情扣分。铺备用床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姓名 科室 日期 评分 监考人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标准分 扣分操作目的 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接收新患者。评估要点1.床单位是否清洁、牢固、有无破损,床垫是否符合病床要求。2.病室内无患者进行治疗
32、或进餐。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2操作准备操作用物:大单、被套、枕套、棉絮、枕芯。 31)评估病床及床垫,必要时翻转床垫。 5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 33)移开床旁桌距床 20cm,移椅至床尾正中,离床尾约 15cm。 44)将用物放于床尾椅上。 3操作步骤 5)铺大单:将大单放于床垫上,大单的中线对齐床中线。分别向床头、床尾打开。先铺近侧床头大单:一手托起床垫一角,一手伸过床头中线将大单折入床垫下,在距床头约 30cm 处,向上提起大单边缘使大单头端呈等边三角形,然后将两底角分别塞于床垫下。4511至床尾拉紧大单,同法铺好床角。两手将大单中部边缘拉紧,塞入床
33、垫下。转至对侧,同法铺好对侧大单。54146)套被套:将被套齐床头放置,开口端向床尾,中线与床中线对齐,正面向上平铺在床上,将被套尾部开口端的上层打开至中下 1/3 处。将“S”形折叠的棉絮放入被套尾的开口处,底边与被套开口边缘平齐。拉棉絮上缘至被套封口端,对好两上角,先对侧后近侧展开棉絮,平铺于被套内。至床尾逐层拉平被套,并拉被头距床头约 10cm,系好系带。将盖被边缘向内折叠与床沿平齐,尾端向下折叠与床垫平齐。转至对侧,同法折叠另一侧盖被。54105337)套枕套,四角充实,平放于床头正中,开口端向下或背门。 58)还原床旁桌椅。 39)处理用物。洗手,取口罩。 310)操作程度:完成时间
34、 5 分钟以内。 2综合评价 A.5 分;B.4 分; C.3 分;D.2 分;E.1 分;F.0 分 5注意事项1.病床符合铺床的实用、耐用、舒适、安全原则。2.大单中缝对齐,四角平整、扎紧。3.枕头平整、充实,开口背门或向下。4.操作省时、节力。5.病室及病床单位环境整洁、美观。6.避免在室内同时进行无菌操作,病人进餐或进行治疗时暂停铺床。评分标准(1 )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2 )原则性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 2 分。(3 )未遵循节力原则扣 2 分。(4 )超过规定时间酌情扣分。13铺麻醉床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姓名 科室 日期 评分 监考人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标准分 扣分操作目的 便
35、于接收和护理麻醉手术后患者,使患者安全、舒适,避免床上用物被污染,便于更换。评估要点1.床单位是否清洁,床垫是否符合病床要求。2.了解患者诊断、病情、手术部位、麻醉种类、手术后需要的抢救或治疗物品等。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2操作准备 操作用物:(1)中单及橡胶单各 2 套、大单、被套、枕套、棉絮、枕芯;(2 )麻醉护理盘: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牙垫、通气导管、输氧管、吸痰管 2 根、无菌纱布、血压计、听诊器、弯盘、手电筒;(3 )输液架、吸痰器、吸氧装置。31)核对患者手术信息,评估床单位。 5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23)移开床旁桌距床 20cm,移椅于床边适
36、当处,护理车放于床尾正中。 34)撤去原有枕套、被套、大单等,放于护理车下层。 3操作步骤5)铺大单:将大单放于床垫上,大单的中线对齐床中线。分别向床头、床尾打开。先铺近侧床头大单:一手托起床垫一角,一手伸过床头中线将大单折入床垫下,在距床头约 30cm 处,向上提起大单边缘使大单头端呈等边三角形,然后再将两底角分别塞于床垫下。至床尾拉紧大单,同法铺好床角。两手将大单中部边缘拉紧,塞入床垫下。转至对侧,同法铺好对侧大单。2443136)根据麻醉方式和手术部位按需要铺橡胶单和中单。若需要铺床中部和床头,则将一块橡胶单和中单铺于床中部,上缘距床头 45-55cm,中线与床中线对齐;另一橡胶单和中单
37、铺于床头,使上缘与床头平齐,下缘压在中部橡胶单和中单上,中线对齐,下垂边缘一并塞于床垫下。57)转至对侧,依上法逐层拉紧并铺好橡胶单和中单。 58)套被套:将被套齐床头放置,开口端向床尾,中线与床中线对齐,正面向上平铺在床上,将被套尾部开口端的上层打开至中下 1/3 处。将“S”形折叠的棉絮放入被套尾端的开口处,底边与被套开口边缘平齐。拉棉絮上缘至被套封口端,对好两上角,先对侧后近侧展开棉絮,平铺于被套内。至床尾逐层拉平被套,系好系带。将盖被边缘向内折叠与床沿平齐,尾端向下折叠与床垫平齐。转至对侧,同法折叠另一侧盖被,再将盖被三折叠于一侧床边,盖被放置应方便患者搬运。4363339)套枕套,使
38、四角充实,横立于床头,开口向下或背门。 510)还原床旁桌,床旁椅放于盖被折叠侧。 311)麻醉护理盘放于床旁桌上,其他物品妥善放于床边适当处。 512)处理用物。 213)洗手,取下口罩。 214)操作速度:完成时间 7 分钟以内。 2综合评价 A.5 分;B.4 分; C.3 分;D.2 分;E.1 分;F.0 分 5注意事项1.操作熟练、无小动作,手法正确。2.大单中缝对齐,四角平整、扎紧。3.枕头平整、充实,开口背门或向下。4.操作省时、节力。155.病室及患者单位环境整洁、美观。评分标准(1 )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2 )原则性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 2 分。(3 )床铺不平整、
39、松散扣 5 分。(4 )床单中线未与床中线对齐扣 3 分。(5 )麻醉盘内物品或急救设备准备不全扣 3 分。(6 )超过规定时间酌情扣分。卧床病人整理床铺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姓名 科室 日期 评分 监考人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标准分 扣分操作目的1.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促进患者舒适。2.及时观察受压部位皮肤异常情况,预防压疮形成。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配合程度、皮肤及管道情况等。2.向患者解释整理床单位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3.评估病室内环境是否安全,温度是否适宜。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2操作准备操作用物:治疗盘、扫床刷及扫床巾、弯盘,必要时
40、备清洁衣裤。 31)评估患者。酌情关好门窗,必要时协助排便。 5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 33)移开床旁桌距床 20cm,移椅于床边适当处,护理车放于床尾正中。酌情放平床头及床尾支架,拉起对侧床档。 34)松开床尾盖被,移枕至对侧。协助患者移向对侧并侧卧,背向护士。观察皮肤受压情况。 65)由床头至床尾松开近侧各层床单。 36)依次扫净中单、橡胶中单上的渣屑,搭于患者身上。 57)扫净大单,按铺备用床法铺好大单。 78)拉平橡胶中单及中单,一起塞入床垫下。 59)移枕至近侧,请患者平卧,拉起近侧床档。转至对侧,协助患者侧卧,背向护士。 610)同上法逐层扫净各单,拉平,铺好。
41、1511)协助患者平卧,移枕至患者头下。拉平衣裤。 3操作步骤12)整理盖被。将棉絮与被套头端对齐,逐层拉平。放下床档。将盖被边缘向内折叠与床沿平齐,尾端向下折叠与床垫平齐。 101713)整理枕头。在床边椅上整理,使四角充实,放于患者头下,开口端向下或背门。 614)还原床旁桌、椅。酌情摇起床头、床尾支架,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315)酌情开窗通风,询问患者需要,行相关知识宣教。 416)处理用物。 217)洗手,取下口罩。 218)操作速度:完成时间 10 分钟以内。 2综合评价 A.5 分;B.4 分; C.3 分;D.2 分;E.1 分;F.0 分 5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在操作过程中,
42、如感觉不适应立刻向护理人员说明,防止意外发生。2.告知患者被服一旦被伤口渗出液、尿液、粪便等污染,应及时通知护理人员,以便及时更换。3.告知患者床单元管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4.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床单位辅助设施。注意事项1.评估操作难易程度,运用人体力学原理,防止职业损伤。2.符合铺床的实用、耐用、舒适、安全的原则。3.床单的中缝与床中线对齐,四角平、紧;被头充实,盖被平整、两边内折对称;枕头平整、充实,开口向下或背门。使用橡胶单或防水布时,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皮肤。4.病室及患者单位环境整洁、美观。5.操作中合理使用床档保护患者,使患者感觉舒适、安全。6.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满足患者身心需要。评分
43、标准(1 )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2 )原则性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 2 分。(3 )操作过程中未拉床栏一次扣 5 分。(4 )操作过程中未注意观察病情扣 5 分。(5 )关心、体贴患者不够,态度不亲切扣 2 分。(6 )超过规定时间酌情扣分。19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姓名 科室 日期 评分 监考人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标准分 扣分操作目的1.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促进患者舒适。2.及时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预防压疮发生。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配合程度、皮肤及管道情况。2.向患者解释整理床单元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3.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以及室内
44、的温度是否适宜。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2操作准备 操作用物:大单、中单、被套、枕套、治疗盘、扫床刷及扫床巾、弯盘,必要时备清洁衣裤。 31)评估患者。酌情关好门窗,必要时协助排便。 5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 33)移开床旁桌距床 20cm,移椅于床边适当处,护理车放于床尾正中。酌情放平床头及床尾支架,拉起对侧床档。 34)松开床尾盖被,移枕至对侧。协助患者移向对侧并侧卧,背向护士。观察皮肤受压情况。 55)由床头至床尾松开近侧各层床单。 26)将中单污染面向内翻卷塞于病人身下,扫净橡胶单,搭于病人身上。同法将大单塞于病人身下,扫净床褥。 47)铺清洁大单,对
45、齐中线,将对侧大单清洁面向内翻卷塞于病人身下,近侧大单按铺备用床法铺好。 58)放平橡胶单,取中单铺于橡胶单上,同法卷中单塞于病人身下,将近侧橡胶单和中单一起拉平塞于床垫下。 59)移枕至近侧,请患者平卧,拉起近侧床档。转至对侧,协助患者侧卧,背向护士。 4操作步骤10)同法松开各层床单,撤污中单,置于护理车下层。 311)扫净橡胶单搭于病人身上,撤污大单,置于护理车下层,扫净床褥,将床刷套取下,放于垃圾桶内。 512)同法铺好大单,逐层拉平橡胶单、中单,塞于床垫下。 813)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拉平衣裤。 214)更换被套:解开系带,将棉絮近侧 1/3 纵形向上折叠,同法折叠对侧棉絮,手持棉
46、絮前端,呈“S”形折叠拉出,放于床尾。将清洁被套正面向上铺于污被套上,被套开口端上层向上翻卷 1/3。同铺备用床法套好被套。撤去污被套置于护理车下层。拉平被套,系好系带,边缘向内折叠与床沿平齐,尾端向下折叠与床垫平齐。同法折叠另一侧盖被。4623315)更换枕套。撤去污枕套置于护理车下层,套清洁枕套,使四角充实,放于病人头下。 416)还原床旁桌、椅。酌情摇起床头、床尾支架,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317)酌情开窗通风,询问患者需要。行相关知识宣教。 518)处理用物。 219)洗手,脱口罩。 220)操作速度:完成时间 15 分钟以内。 2综合评价 A.5 分;B.4 分; C.3 分;D.2 分;E.1 分;F.0 分 5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如感觉不适应立刻向护理人员说明,防止意外发生。2.告知患者被服一旦被伤口渗出液、尿液、粪便等污染,应及时通知护理人员,以便及时更换。3.告知患者床单元管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