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五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45分钟 85 分)一、选择题(共 12小题,48 分) 1.(2017昆明调研)1840 年后,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材料反映了中国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D.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解析】选 A。题干中提到“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说明当时出现了自然经济解体的现象,故 A正确;晚清时期的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故 B错误;1840 年清政府并未放弃抑商的政策,故 C
2、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故 D错误。【加固训练】光绪年间,江南商埠繁盛,运河轮舶通航,农民在秋收完毕时“相率南下,麇集各埠,力食致饱,麦熟乃返,勤朴者归有余资”。这反映的实质是 ( )A.交通方式的改变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C.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D.中国社会产生崇洋风气【解析】选 B。材料大致的意思是江南开埠的通商口岸城市日渐繁盛,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农活完毕后,到城市里面劳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实质上说明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故 B正确。2.下表反映了 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船只数 吨位数年份上海 广州 上海 广州1844 30
3、6 44 142 099 8 58421849 331 133 142 357 52 5471855 437 157 1911863 867 3 400 300 500 964 309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鸦片战争后 ( )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解析】选 A。从表格数据中能够得出两次鸦片战争后广州和上海对外贸易均快速增长,但上海增速更快,远远超越了广州,造成了近代中国外贸中心的逐步转移,所以 A符合题意。3.1842-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了 1倍,丝的出口增长近 5倍。1846-1856 年,茶的出口再增长 55
4、%,丝的出口又增长 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驼毛、羊皮、羊毛、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这说明 ( )A.农产品日益商品化B.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解析】选 B。材料中“1842-1846 年”“1846-1856 年”,是处于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农副产品的大量出口,体现的是中国成为西方工业国的原料产地,故选 B。【加固训练】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
5、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D.晚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的重视3【解析】选 A。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量原材料从中国运出,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业商业化,故 A正确。【拓展延伸】19 世纪 4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原因(1)变化表现: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变化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6、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4.(2017湖北重点中学联考)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 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 ( )支出项目 金额(两) 占总计百分比薪工膏火口粮、购地造房 2 048 433 12.78华洋工匠工食 4 209 619 26.26购买机器 1 05
7、5 143 6.58订购物料及预付各洋行定银 7 934 732 49.50购买军火 720 745 4.50译书及办舆图经费 61 117 0.385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A.管理上体现出以洋为师的特点B.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投向市场D.经营管理不善,入不敷出【解析】选 B。“购买机器”“订购物料及预付各洋行定银”“译书”等支出项目,表明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B正确。45.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 4.3倍;第二年,在 1896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 1.8倍”。这说明 ( )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
8、进口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D.中国民族工业对棉纱需求剧增【解析】选 C。由材料中数据的变化看出,近代中国伴随列强侵略的深入,经济上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也在加深。6.(2017黄石调研)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 )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B.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C.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运动D.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解析】选 D。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与材料“战败”“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不符,故 A错误;材料“满人”“无法
9、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表明是清政府进行的改革,不是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和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故 B、C 错误;材料“战败”“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是指: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故 D正确。【加固训练】近代有人在谈到某一企业时说:“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注: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该企业是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C.江南制造总局 D.开平煤矿【解析】选 B。解读题意可知体现的是某企业在水路运输方面抵制外国的特权,该企业应属于水路交通运输业,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中的军事工业,故 A、C 错误;轮船
10、招商局是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创办的近代轮船航运公司,与题意相符,故 B正确;开平煤矿是洋务运动中兴办的近代大型煤矿,故 D错误。7.(2017河池模拟)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理解对应正确的是 ( )5概 念 理 解A 重农抑商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B 近代化 在我国近代化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化C 实业救国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D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解析】选 C。重农抑商,是抑制商业的发展,不是禁止商业活动,故 A错误;我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特征是以民主代替专制、以法治代替人治、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代替以君主为代表
11、的封建贵族特权,以工业化代替传统农业,不断地推进我国近代化,但不等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化,故 B错误;实业救国,就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实现救亡图存,故 C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故 D错误。【拓展延伸】不同史观解读洋务运动史观类型 结 论革命史观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现代化史观 迈出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全球史观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人才文明史观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文明,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并促使中华文明逐步融入世界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史观是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的重要分水岭、促使思想观念、生活习俗、文化教育等逐步向近代
12、社会迈进唯物史观没有变革陈旧的封建关系,以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走上富强之路8.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晚清政府的自救B.都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C.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D.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6【解析】选 C。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与政府无关,故 A错误;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没有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故 B错误;南通大生纱厂和安庆内军械所都是引进外国机器生产,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故 C正确
13、;安庆内军械所不是民族工业,故 D错误。9.(2017洛阳模拟)有学者研究发现,18951911 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 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其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推动C.清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D.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解析】选 C。1895 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赔款,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是 18951911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故 C正确。【加固训练】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1895 年之后,上海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 (
14、)A.洋务运动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解析】选 C。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大量赔款,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减弱了民族企业发展的封建阻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C正确。10.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 1897年,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总行第一任大班是曾在汇丰银行任职数十年的英国人美德伦。该行创办时的主要投资者多是封建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该银行的创办和经营 ( )A.有利于洋务企业的转型和发展B.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便利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7【解析】选 C。19 世纪末,中国民
15、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符合“1897 年,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故 C正确。11.(2017江西联考)下表为 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平均增长指数表,促成这一时期轻工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增长指数 100 103.5 105 107.6A.国内统一,局势安定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D.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解析】选 B。19331936 年中国处于战乱时期,内有国共内战,外有日本的侵华,故 A错误;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 B正确;实业
16、救国在 19世纪末就已经提出,不是这一时期轻工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故 C错误;19331936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故 D错误。12.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 年)建丝厂于沪上。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开工后)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请)意人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耗损殆尽。对于丝厂发展,折射出的史实本质是 ( )A.技术人员主要依赖外国B.产品销售不畅C.因官督商办而走向衰败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艰难【解析】选 D。近代史上,由于受到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列
17、强的挤压和剥削,发展困难。材料正体现了这一现象,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非选择题(共 2小题,37 分)13.(2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棉花自宋代传入中国后,因其满足人们衣被之需的重要作用而为历代统治者所督导推广,到明代棉作已遍及全国各省区。到了清代中叶,人口急剧增长的巨大压力一方面8推动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推动各种农作物首先是粮食和棉花向着各自适宜的地区集中。手工棉纺织业也从发达的江南而几乎“广布到全国的每个州县去了”,呈现出时人所称的“棉花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的景象。摘引自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
18、的发展材料二 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经济中能够直接应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工场微不足道,棉纺织业的工业化,还缺乏可以利用的现存的手工业基础。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的纱锭数,截至1895年底止,“共为 197 396枚,工作纱锭 162 396枚,布机累积数 4 008台,工作布机 3 550台”。1895 年后,机器棉纺织业成为华商投资设厂热潮的重点。据统计,“至民国二年(1913年),中国全国华洋各厂共有纱锭 982 812枚,其中华商 651 676枚,日商 233 448枚。全国布机 9 389台,其中华商 4 633台,日商 3 546台,英商 1 210台”。摘引自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
19、元模式(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12 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棉纺织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并说明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13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棉花自宋代传入中国后到明代棉作已遍及全国各省区”等可知棉花种植区域不断拓展,促进棉纺织的范围日益扩大。第二问,据材料一“到了清代中叶,人口急剧增长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推动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可知经济压力促使棉花生产获得长足发展,为纺织业提供了充足原料。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经济中能够直接应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工场微不足道”“1895年后,机器棉纺织业成为华商投资
20、设厂热潮的重点”可知棉纺织业生产工具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向近代机器生产转变等,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特点:棉纺织的范围日益扩大;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的纺织部门。(6 分)原因:人们生活的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动;棉花种植范围的扩大。(6 分)(2)变化: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由工场到工厂。(6 分)影响: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奠定了经济基础;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为近代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7 分)14.(2017大连模拟)(12 分)依据材料,回答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但好景不长。有人对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如下:9表现 说明列强
21、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对中国的侵略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各国不可能继续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从而有利于民族工业市场的拓展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有利因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妄图独霸中国,加紧对中国侵略,激起各地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热情,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自然经济的抵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狭小不利因素日本对华侵略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请依据以上表格,找出此时民族工业发展的
22、另外两个有利和两个不利条件,并加以说明。【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需要从上述表格中列举的史实以外去找,另外要寻找相关史实展开论证,主要是找与“因素”有关的史实,要论证充分,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有利因素:民族资本家的努力。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身近代企业,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3 分)示例二:有利因素:各种实业团体的建立。说明:辛亥革命后,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有利于筹集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规范企业管理,从而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3 分)示例三:不利因素:国内政局动荡。
23、说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妥协卖国,对内独裁专制,政局动荡不安,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3 分)示例四:不利因素:广大民众购买力低下。说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深受几重压迫,大多贫困,购买力弱。(3 分)(45分钟 85 分)一、选择题(共 12小题,48 分)1.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10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解析】选 B。从“自洋纱盛行幼弱女子,亦无有习
24、之者”可知当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 B正确。【拓展延伸】晚清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的冲击,带有强制性。(2)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及交通、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的速度快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的地区,解体的速度比较慢。(3)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并不是商品经济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2.19世纪中期,福州一带很难买到马铃薯,35 年后,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并销往香
25、港、新加坡等地。材料反映了 ( )A.马铃薯栽培技术日益提高 B.西方饮食习惯对中国影响加深C.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选 D。19 世纪中期,中国的国门刚被英国打开,但自然经济仍在中国占主导地位,因此福建一带很难买到马铃薯。随着外国侵略的加剧,19 世纪末,中国被彻底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因而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故本题选 D;A、B、C 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拓展延伸】从不同史观角度认识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1)从全球史观看,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世界的结果和体现。(2)从文明史观看,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3)从近代化史观看,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3.(2017如皋调研)面对近代企业的举步维艰,郑观应指出:“既无商律,又无宪法,专制之下,而股东辈亦无可如何。”据材料,郑观应认为影响近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封建主义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