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业分层测评(六)语 言 运 用 层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1)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_。 (2)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_,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3)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_,值得一看。 A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C不落窠臼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D别具一格 独树一帜 不落窠臼 【解析】 A 项,把颜真卿的书法称“窠臼” ,不合适。 B 项和 C 项, “独树一帜” “不落窠臼”用在句中都欠妥,这两个成语都含有施动者人为之意,而除了梅花可以人工栽种外,梅山、太
2、湖皆天地造化之功,非人力可为。【答案】 D2.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导学号:】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 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B地铁图书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车厢内向公众推荐免费电子书,组织定期主题文化活动,让一辆辆列车化身为一座座移动图书馆。C随着申办冬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D故宫运用数字技术让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活 ”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
3、。【解析】 A 项,有歧义, “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指的是影片三体还是影片星际穿越 ,不明确;B 项,语序不当,应是“定期组织” ;D 项,搭配不当, “理解”与“魅力”搭配不当。【答案】 C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_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A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B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C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嫣然的微笑;对阴冷的
4、奸笑,也当笑颜相迎。D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嫣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解析】 B 项,从“虚伪的笑”到“阴冷的奸笑” ,语意由轻到重,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答案】 B4按照“因而”的句式补全下列语段,使上下文语意贯通,构成排比。缺憾也是一种美。维纳斯因断臂而“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_;飞燕因瘦而更显其轻盈迷人之姿;_;戴安娜则因早逝而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永远光辉灿烂的形象。缺憾让美永存。【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句式仿写能力。题目明确告诉我们了“因而”的句式,只要我们联系历史和现实生活找到体现缺憾美的恰当例子即可。【答案】 玉环因肥而更
5、显其雍容典雅之态 西子因病而更增其娇媚婉转之韵5. 根据不同的要求,将原文的句子变成不同的单句。 【导学号:】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 19 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1)突出维纳斯像的发掘情况:_(2)突出维纳斯像的最后结局:_【解析】 在变换时都要以“维纳斯像”为主语,再根据陈述的事实不同,强调的重点不同,更换谓语即可。【答案】 (1)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的维纳斯像是 19 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2)据说,这座用帕
6、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19 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后被法国人购下的维纳斯像被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阅 读 提 升 层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 69 题。【导学号:】瑕之美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绿,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机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 ,而别具魅力。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 红楼梦中,聪明、活泼的史湘云偏是个“咬舌子” ,把“二”说成“爱” ;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 ,晴雯的
7、“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 。我想, “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浒传 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的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鲁迅批评三国演义作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笔者认为,欲显长厚,是作家或可揣摩的意愿,似伪则是“七实三虚”的描写所以产生的客观效果,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8、的歇后语,可见似伪的一面却是刘备这一形象深入人心的缘由之一。即使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着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等笔墨。 “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 “美是生活!”“缺陷”之所以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美人长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按图索骥,抑或对号入座。这是“缺陷”的独特。所谓“恰如其分” ,指的是“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 “缺陷”便
9、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她们各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陋的。或问,难道只要“缺陷”都是美,无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吗?无缺陷的“美好”当然是美,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摸得到。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称的“缺陷”是有条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 ,不是有“爱屋
10、及乌”的成语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语吗?艺术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相一致。至于身心俱丑的人物,已经不是什么“缺陷”了,鞭挞这样的人物,也不是在表现 “缺陷” 。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 1 自然段借用芳林之中的“枯枝败叶”来指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形或内心的某种“缺陷” 。B很多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有“缺陷” ,正是这种“缺陷” ,使人物形象变得真实可信,所以作者说这是“缺陷美” 。C作者认为, 三国演义的作者对刘备这一人物的处理恰到好处,正是“似伪”这一“缺陷”使得刘备的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D作者认为,塑造美的形象不但可以而
11、且必须表现局部的 “缺陷” ,否则,就完美得如镜中花、水中月,难以捉摸得到。E作者借用“东施效颦”的典故说明整体而非局部的缺陷是称不上缺陷美的。【解析】 B 项,很多成功的艺术形象都有“缺陷” ,但并非是任何人物形象的“缺陷”都能称之为“美” ,因为这种“瑕之美”的前提是“瑕不掩瑜” 。E 项, “东施效颦”这一典故是极言“缺陷美”的 “魅力”的。【答案】 BE7第三段中“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怎样理解第三段中“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中“人化”的意思?【解析】 解答第一问应注意结合语境,根据它前面的一句话“正是作家基于真实的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对句子进行理
12、解;解答第二问则要结合对整个语段的理解,把握真实与艺术的关系作答。【答案】 (1)艺术作品为贴近生活,在表现真实、完美之外,还要突出缺陷。(2) 贴近现实生活,艺术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相一致。8为了具体论述“缺陷”美,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本文作者的观点,并从文中找出列举的事例,分析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可。【答案】 (1)水浒传中李逵、石秀的性格, 红楼梦中湘云、黛玉、晴雯的特点,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评价。(2)列举丰富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作者的观点更加准确鲜明。9简要阐述你对“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的理解。【解析】 解答本题应该结合本文明确作者所说的“缺陷”是什么意思,然后结合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句中“外形的丑态”和“内心的恶德”的意思。【答案】 缺陷,指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成功的艺术形象的“缺陷”只是若隐若现的微瑕,是相对于“整体的美”而言的,就如美人脸上的痞子。如果长相丑陋,或内心龌龊,道德败坏,那就不能说是缺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