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ocx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2465736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5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城 市 化 与 经 济 增 长世界经验与对中国的展望摘 要 : 本 文 尝 试 从 世 界 各 国 发 展 经 验 发 现 城 市 化 和 经 济 增 长 及 经 济 结 构 转 变的相关关系, 并 结合中国数据总结过去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及预测城市 化 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轨迹。 根 据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 良 性的城市 化 很大程度上是与经济增长互动的, 是 一个缓慢的过程, 而 非人为加速推动的。 它 们之间有一个统计上显著相关的 S 型曲线关系, 城 市化水平差异是解释各国收 入 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 据这个曲线和世界各国数据, 可 以发现我国正处于城 市 化速度最快的时

2、期。 城 市化不仅和经济发展存在互动关系, 而 且和经济结构密 切 相关。 本文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发现, 城市化的推进, 有 利于改善经济结构, 促 进 国 内 需 求 和 第 三 产 业 发 展 。 其 中 , 当 城 市 化 水 平 在 60%以 前 , 呈 现 明 显 的 投 资 率上升和消费率下降的过程。这意味着在我国当前城市化率不到 50%的 情 况 下 , 高投资、 低 消费很有可能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根 据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化与 经 济水平数据发现: 城 市化、 人 均收入和人均资本间存在一个稳定的协整关系。 城 市化每推进一个百分点,带动人均实际收入增长 2.25 个百分点。

3、根据它们的动 态关系 , 可 以预测我国今后若干年城市化的走势 。 本 文发现 , 在 2011-2012 年间 , 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并于 2018 年左右突破 60%水平。城市化是不是中国未来持续增长的动力, 以 及城市化是否有助于调整经济 结 构?中国城市化未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在当前中国显得特别重要。2一、引言城市是指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 并 且不是依靠自身种植来满足粮食需求。 城 市的出现依赖于生产率的提高, 只 有农业人口可以提供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粮食需 求后, 城市才有可能出现。 因 此, 虽然智商较高的人类在四万年前已经出现, 但 城 市 的 出 现 是 相 对 近 期 的 事

4、 情 。 在 公 元 前 3500-4000 年 时 , 世 界 最 大 的 城 市 人 口也只有 25000 人左右。 过去几百年的时间, 城 市化较为缓慢地增长, 超 大城市只是零星地出现。 根据 Ades and Glaeser(1995) 的 统 计 回 顾 , 公 元 1500 年 , 北 京 人 口 为 60 万 。 当 时 是 世 界 最 大 城 市 , 直 到 1830 年 被 伦 敦 超 越 。 日 本 东 京 在 江 户 时 代 , 即 1700 年左右 大约有 50 万左右人口。1700 年的伦敦和巴黎也大约有 50 万人口。20 世纪是世界城市化最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口不

5、但出现不断向城市集聚的倾向,而且有向大城市集中的倾向。比如在 1914 年,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 斯人口已经达到 1200 万,是美洲仅次于纽约的大城市,占阿根廷总人口 20%。 1995 年的墨西哥城有人口 1800 万。 根 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部人口处统计, 到2005年全球超过千万的城市不下 20 个 。 从 1900 年到 1950 年, 世 界城市化比重从 13% 增加到 29%, 而 到 2005 年则增长到 50%。 根 据 2005 年世界城市化展望的估计, 世 界 正 在 继 续 扩 大 城 市 化 规 模 。 到 2030 年,预计有 60%的 人 口 将 生 活 在 城

6、 市 , 总量达到 49 亿。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将不断增多,而农村人口缓慢下降,如图 1 所示。图 1 世界总人口、城市和农村人口各年变动资 料 来 源 :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3图 2 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对比资 料 来 源 :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世界的大规模城市化源于工业革命。 不 难发现的是, 城 市化是与工业化共同 发 展 的 , 同 时 由 于 人 口 集 聚 和

7、知 识 创 造 , 又 推 动 了 了 技 术 进 步 和 经 济 增 长 。 当 发 达 国 家 进 入 后 工 业 化 时 代 , 服 务 业 成 为 经 济 发 展 和 人 口 吸 引 的 动 力 。 目 前 , 很 多 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大规模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阶段。 因 此, 经 济结构和城市化水 平 是 互 相 影 响 的 。 经 济 结 构 又 与 经 济 总 量 密 切 相 关 , 因 此 也 可 以 说 , 在 不 同 发 展 水 平 的 国 家 , 城 市 化 率 将 显 著 不 同 。 图 2 显 示 , 发 达 国 家 城 市 化 水 平 相 对 不 发 达 国家高得多。

8、数字背后隐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联系。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 , 经 过几十年学者的分析 , 大 致有几个途径 : ( 1) 聚集效应,人口和产业聚集带来更大的网络外部性好处,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这 个 解 释 意 味 着 人 口 密 度 越 大 , 外 部 性 越 强 , 人 均 产 出 越 高 。 很 多 实 证 研 究 发 现 了聚集效应的作用。如 Ciccone and Hall(1996) 采 用 美 国 地 区 数 据 发 现 , 劳 动 力 密 度增大一倍,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6% ; (2)城市的存在需要大量交易,从而促 进 了 分 工 和 专 业 化 ; ( 3)

9、城 市化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 , 人 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对 这部分人的知识和技能更新有很大作用 , Lucas 很多文章强调了人力资本的作用 , 以 及 城 市 化 在 其 中 的 作 用 ; ( 4) 集 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带来的效率使用和平均成本 下 降 。 很 多 经 验 分 析 证 明 了 城 市 化 和 经 济 水 平 的 关 系 , 如 Henderson(2000) 的跨国研究,认为城市化率与人均对数产出相关度在 0.85 以上。如 果 以 上 论 据 成 立 , 那 么 城 市 化 水 平 越 高 越 好 。 然 而 , 城 市 化 水 平 并 非 天 然4形 成 , 而 是 受

10、到 很 多 因 素 影 响 。 对 于 影 响 城 市 化 水 平 的 因 素 也 有 很 多 研 究 , 比 较 得到认可的有几个解释: ( 1) 农村人口相对过剩, 从 而边际产出和工资很低, 城 市现代产业的边际产出和工资较高, 工 资差吸引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这 是刘易斯 二元模型最早的看法。 世 界银行曾建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简单模型, 认 为工业就 业 人 数 占 总 就 业 人 数 比 重 增 加 一 个 百 分 点 , 城 市 化 水 平 会 提 高 1.88 个 百 分 点 ;( 2)贸易 发展 的 需要 , 一些 港 口城 市 是典 型 例子; (3 )政治 因素 , Ade

11、s and Glaeser(1995) 的 研 究 表 明 城 市 能 够 集 中 地 发 挥 政 治 影 响 , 因 此 不 同 利 益 部 门 倾 向 于 向 城 市 尤 其 是 首 都 集 中 。 在 集 权 国 家 这 一 特 点 尤 其 明 显 。 同 时 , 城 市 扩 张 不 但 受 所 带 来 好 处 的 影 响 , 也 受 到 其 弊 端 的 限 制 , 城 市 不 可 能 无 限 扩 大 。 城 市 化 水 平 还受到至少另两个因素影响: ( 4)城市病带来的成本; ( 5)社会保障水平。随着认识上的进步, 不 考虑各个变量间复杂的互相影响, 而 只是寻找简单的 相关关系,

12、 学 者对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水平间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 二 者并非简单 线性关系, 而是 “S”型曲线关系。 这很容易理解, 城 市化率总是在 0 和 1 之间, 而人均产出在不断变大, 理 论上可以无穷大。 因 此城市化和人均产出间的任何线 性关系都是有问题的。 美 国地理学家诺瑟姆最早提出了城市化水平随时间演变的 S 型 曲 线 , 认 为 城 市 化 应 该 经 历 缓 慢 发 展 -较 快 发 展 -较 慢 甚 至 停 滞 的 三 个 阶 段 , 即 城 市 化 都 将 经 历 发 生 、 发 展 、 成 熟 三 个 阶 段 。 图 3 显示了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 演 变 轨 迹 。 虽

13、然 几 乎 所 有 国 家 都 将 遵 从 这 一 规 律 , 但 对 不 同 国 家 , 这 个 随 时 间 变 化的速度并不一样。图 3 城 市 化 的 S 型曲线本文尝试从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经验发现以下问题的答案: ( 1) 城 市化与经济 增长水平提高和经济结构转变有怎样的联系?(2)从中国的数据看,城市化与 经济增长如何互相影响?(3)中国未来城市化路径怎样?5u rb a nn i z a tio n4 53 54 05 0二、世界城市化过程的启示(一)城市化和经济水平的关系简单相关分析我们首先使用世界银行统计指标数据库提供的跨国数据, 分 析城市化与经济 水 平 的 相 关 关 系

14、 。 在 使 用 跨 国 层 面 数 据 时 , 有 两 个 困 难 。 一 个 困 难 在 于 各 国 对 城 市化的统计口径并不一致。 如 美国 2500 人以上城镇算作城市, 英国 1000 人以上 人口聚集区算作城市, 而 我国则是按照行政建制定义并统计。 这 个困难比较难以 克 服 , 但 有 理 由 相 信 对 计 算 结 果 影 响 不 大 。 另 一 个 采 用 国 际 比 较 的 困 难 是 , 经 济 水平需要换算为统一的单位才可以对比,这难免有换算带来的误差。6 . 5 7 7 . 5 8 8 . 5 9ln g d p图 4 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比率关系图 : 19

15、60-2007 年本 文 选 取 的 分 析 对 象 国 家 是 OECD 的 30 个 成 员 国 及 11 个 非 成 员 经 济 体 。 数据期间为 1960-2007 年,人均收入采用 2000 年的不变价美元。另一个替换指标是:数据期间在 1980-2007 年,人均收入采用 2005 年不变价的国际元。国际 元的编制考虑了不可贸易品份额及各国间购买力平价对比, 是 一个对上述第二个 问题的重要修正。图 4 描述了 1960-2007 年世界人均对数美元 GDP 与世界平均 城市化水平的关系。 可 以看到, 世 界城市化与人均收入间存在 S 型曲线关系, 且 当前正处于城市化速度较快

16、发展阶段。虽然城市化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通过散点图容易看到符合 S 型 曲 线 关 系 , 但 在 计 量 方 法 选 择 上 , 针 对 这 样 的 S 型 曲 线 , 有 两 种 主 要 的 模 拟 方 法 。 一 种 是 引 入 线性三次方的方程, 另 一种直接采用逻辑曲线方程形式的回归。 表 1 使用混合回 归观察哪种模拟方法是合适的,主要比较拟合优度和信息准则。6线性三次方程:混合回归 逻辑曲线方程系数 T 值 系数 T 值lnPG DP -0.64 -3.96* 5.40E-05 28.42*lnPG DP2 0.11 5.20*lnPG DP3 -0.005 -5.65*常数项 1

17、.27 3.13* 0.040 1.31R2 0.62 0.31AIC -1.43 2.41样本数 1836 1836表 1 两种模拟的结果对比( 2000 年常数美元)注 : 线 性方程的被解释变量为城市化比率 , 逻 辑曲线方程的被解释变量为 ln(u/(1-u), u 代表城市化比率 ,*代表 1%范围内显著,*代表 5%范围内显著,下文同。从表 1 可以看到, 逻 辑曲线方程的解释力度明显不如线性三次方程。 下 文我 们选取固定效应回归时结论相似, 因 此全文都选用三次线性方程模拟城市化合经 济水平间关系。表 2 固定效应的线性三次方程: 2000 年常数美元系数 T 值lnPG DP

18、 -0.769 -12.483*lnPG DP2 0.119 14.563*lnPG DP3 -0.005 -14.467*常数项 1.638 10.999*中国常数项 0.045R2 0.970AIC -3.92样本数 1836表 3 固定效应的线性三次方程: 2005 年不变价国际元系数 T 值lnPG DP -0.754 -3.595*lnPG DP2 0.105 4.332*lnPG DP3 -0.004 -4.570*7常数项 1.954 3.306*中国常数项 -0.128R2 0.983AIC -4.66样本数 1115表 2 和表 3 分别拟合了以不变价美元和不变价国际元为标准

19、的城市化与经济水平间的关系。可以看到。虽然三次方程拟合优度都极高,并且系数方向相同。 但中国的固定效应值有明显不同, 即 采用国际元计算的中国城市化比率相对于经 济发展水平偏低, 而 采用美元计算的城市化水平偏高。 由 于美元计算的人均 GDP 不能反映很多非贸易品的价值, 因 此采用国际元计算的相对合理, 也 符合中国常 识。即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中国城市化水平偏低世界平均水平 12.8%。根据表 3 得到的方程,即:urban _ ratio = 1.954 0.754 ln PGDP + 0.105 ln PGDP 2 0.004 lnPGDP 3 ( 1)根据上式可以得到城市化随着人均

20、收入变化速度的方程:urban _ ratio / ln PGDP = 0.754 + 0.21ln PGDP 0.012 ln PGDP2 ( 2)可 见 , 随 着 人 均 收 入 提 高 , 城 市 化 速 度 先 加 快 后 减 慢 。 并 且 , 城 市 化 速 度 最 大值发生在 ln PGDP=8.32 即人均收入 PGDP=4090.49 国际元左右。而我国 2007 年按照 2005 年不变价计算的国际元收入大约为 4160 左右, 恰 好处于城市化发展 速 度 最 快 时 期 。 从 世 界 经 验 看 , 我 国 正 处 于 城 市 化 速 度 最 快 的 时 期 。 如

21、 果 以 不 变 价美元估算 , 则 速度最快发生在 2700 美 元 左 右 。 而 我 国 2007 年人均收入大约 1823 美 元 , 尚 处 于 加 速 城 市 化 阶 段 。 如 上 文 讨 论 , 采 用 国 际 元 计 算 在 进 行 国 家 比 较 时 更有意义。但无论从那个口径计算,我国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虽 然 城 市 化 水 平 与 经 济 增 长 水 平 理 论 上 存 在 着 如 此 高 水 平 的 相 关 关 系 , 但 是 , 不 排 除 二 者 间 关 系 随 着 经 济 体 不 同 而 不 同 。 从 全 世 界 范 围 看 , 城 市 化 与 经

22、济 水平间关系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点。具体地说,有几种类型的城市化。8第一种虽然经济水平在不断增长, 但 城市化水平进步极慢, 甚 至可以说停滞 不前 。 典 型的地区是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 , 典 型的国家就是印度 、 泰 国等国家 。 尤其是泰国, 其 用美元和国际元计算的人均 GDP 高于中国, 但 城市化水平在 2007 年只有 33%, 低 于 中 国 的 42%。 一 些 研 究 表 明 , 这 些 城 市 化 比 较 滞 后 的 国 家 , 往往是由于选择了和本国国情较不相容的发展模式, 并 且社会不平等较大, 失 业 率和贫困率很高。第二种属于正常完成的国家 , 城市化与经济发

23、展呈 现 “耦合 ”发展规律 , 互 相促进。典型的国家是北美、西欧和日本。第 三 种 被 称 为 城 市 化 “超 常 完 成 ”的 国 家 , 即 相 比 于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 这 些 国 家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脱离了经济发展水平, 呈 现出较高的城市化与较低经济发展 水平同时存在的现象。典型的国家是拉美国家。 2007 年,墨西哥的城市化率已 经达到 77%, 智 利 达 到 88%, 巴 西 达 到 85%,这些比重甚至超过了最发达的国 家。 墨西哥城、 里 约热内卢、 布宜诺斯艾利斯等也进入世界最大的城市行列。 在 这些国家, 典 型的特点是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发展极不平衡, 包

24、括最先进的技术和 最落后的技术大量同时使用,大量的高档设施和大量的贫民窟存在于同一城市, 教育、 医 疗等公共资源分配也极不合理。 这 些国家城市的典型特征是被大量贫民 窟包围 , 农 村人口进城并非完全为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 城 市和农村没有协调发展 。表 4 简单统计了三个地区城市化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的关系。 可 以看到, 由 于欧美日等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 因 此增长速度较慢。 但 经济水平相似的拉美和 东南亚地区,拉美地区的城市化速度明显较快,即使它的经济增长率相对较低。表 4 几个典型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1960-1980 1981-2007 1960-2007城市化增长 人均收

25、入增 长城市化增长 人均收入增 长城市化平均 年增速拉美 12.8% 68.1% 11.3% 36.8% 0.5%南亚和 东南亚8.1% 92.2% 15.8% 163.2% 0.4%欧美日 10.4% 100% 0.5% 70% 0.3%9. 1. 2. 3. 4. 5因此, 上 文采用跨国数据对城市化 S 型曲线的模拟结论更多的是寻找世界平 均意义上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 除 了经济发展水平 , 还 有社会传统偏好 、 人口迁移政策、政治特点等很多因素影响城市化水平。(二)城市化与经济结构的对应关系城 市 化 不 但 与 经 济 水 平 间 存 在 相 关 关 系 , 而 且 也

26、与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间 存 在 联 系。 目 前, 以下 观点得到了很多认同: 中国的城市化不但是未来十几年促进经济 增长的动力, 也 是改变现有依赖投资和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动力。 这 个观 点主要也是基于世界的经验 。 基 本上 , 构 成国民生产总量的三项重要指标 : 消 费 、 投资和出口, 其 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随着城市化的进步而变化。 本 节尝试从世界 各国的发展经历观察消费率、投资率和净出口率与城市化进步间的定量关系。根据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 投 资率与城市化间存在一个 倒 U 型的关系。消费率则相反,是一个正 U 型曲线关系。出口部分与城市化的 关

27、系则比较难以确定。 不 控制其他变量, 我 们看一下世界平均水平的投资率、 消 费率与净出口率与城市化间关系。 以此 观察城市化在什么水平时, 对 应的经济结 构开始发生转变。仍使用上文的 41 个国家数据,时间跨度为 1960-2007 年。( 1) 投 资 率 与 城 市 化. 2 . 4 . 6 . 8 1图 5 世 界 各 国 投 资 率 与 城 市 化 间 的 关 系首先看投资率与城市化间关系, 图 5 给出了世界各国投资率与城市化间关系 散 点 图 。 可 以 看 到 , 二 者 间 确 实 存 在 一 个 倒 U 型 关 系 。 我 们 设 定 二 次 函 数 形 式 , 即以投

28、资率为被解释变量, 以城 市化比率和其平方作为投资率的解释变量。 采 用 固定效应方法,估计结果如表 5 所示。10. 2. 4. 6. 811 .2表 5 投 资 率 与 城 市 化 间 关 系系数 T 值Urban_ratio 1.014 17.535*Urban_ratio2 -0.855 -17.561*常数项 -0.040 -2.352中国常数项 0.142R2 0.52样本量 1691根据表 5 的结果, 可 以看到, 投 资率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确实存在一个显著的 倒 U 型 曲 线 关 系 。 这 很 容 易 理 解 , 在 城 市 化 高 速 发 展 阶 段 , 必 然 要 求

29、有 大 量 基 础 设 施 投 资 跟 进 , 同 时 工 业 投 资 也 很 高 , 以 吸 纳 新 进 劳 动 力 , 而 到 了 城 市 化 后 期 则相反。通过表 5 也可以看到,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相同的城市化水平下, 中国的投资率偏高了 14%左右。根据这个倒 U 型曲线,表 5 也给出了一般的国 际 经 验 : 当 城 市 化 率 在 40-60%时 , 投 资 率 最 高 。 此 后 , 投 资 占 GDP 的比重将开 始下降,而之前则不断提高。(2)消费率与城市化. 2 . 4 . 6 . 8 1图 6 世界各国消费率与城市化比重间的关系与 投 资 率 相 反 , 消 费

30、率 往 往 与 城 市 化 水 平 间 呈 现 正 U 型的关系,如图 6 所 示。建立二次方程形式进行固定效应估计,结果如表 6 所示。11- . 4- . 20. 2. 4表 6 消 费 率 与 城 市 化 间 关 系系数 T 值Urban_ratio -1.046 -12.532*Urban_ratio2 0.754 10.527*常数项 1.092 45.366*中国常数项 -0.247R2 0.52样本量 1637根据表 6 的 结 果 , 可 以 看 到 , 消 费 率 与 城 市 化 水 平 之 间 确 实 存 在 一 个 正 U 型的关系。结合对投资率的解释。通过表 6 也可以

31、看到,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 相 同 的 城 市 化 水 平 下 , 中 国 的 消 费 率 偏 低 了 24%多 。 根 据 这 个 正 U 型 曲 线 , 表 6 也 给 出 了 一 般 的 国 际 经 验 : 当 城 市 化 水 平 在 60-70%时 , 是 消 费 率 的 底 部 。 此后,消费占 GDP 的比重将开始上升,而之前则不断下降。(3)出口与城市化. 2 . 4 . 6 . 8 1图 7 世 界 各 国 净 出 口 与 城 市 化 间 的 关 系最早的研究指出, 人 口聚集到城市是为了应对大规模出口贸易的需要, 特 别 是 一 些 港 口 城 市 。 纽 约 、 东 京

32、 、 上 海 等 超 大 型 城 市 无 一 不 是 在 沿 海 地 区 。 从 长 期 看, 出 口与城市化关系如何?按照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容易知道, 国 内消费率提 高可能降低净出口,从而出口占国民经济比重可能是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12然而,图 7 并 没 有 显 示 明 确 的 二 者 间 的 关 系 。 我 们 尝 试 设 立 二 次 函 数 关 系 , 观 察 它们之间是简单线性还是存在非线性关系。 仍 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解 释变量为 净出口占 GDP 份额,估计结果如表 7 所示。表 7 净 出 口 占 GDP 份额与城市化间关系系数 T 值Urban_ratio 0.11

33、6 2.047*Urban_ratio2 0.069 1.430常数项 -0.107 -6.478*中国常数项 0.084R2 0.57样本量 1800通过表 7 可以看到, 没 有证据证明出口导向型经济必然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 展 而 改 变 。 相 反 , 净 出 口 率 与 城 市 化 之 间 存 在 高 度 正 相 关 关 系 , 表 现 为 城 市 化 比 率每提高 1 个 百 分 点 , 净 出 口 比 率 上 升 约 0.1 个 百 分 点 。 对 比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 在 相 同 城 市 化 水 平 下 , 中 国 的 净 出 口 比 率 高 出 约 8 个百分点。以贸

34、易总量占 GDP 比 重 做 被 解 释 变 量 , 结 论 类 似 , 即 二 者 间 存 在 简 单 正 相 关 而 非 U 型关系,结果 如表 8 和图 8 所示。表 8 贸 易 总 额 与 GDP 比例与城市化间关系系数 T 值Urban_ratio 1.377 6.083*Urban_ratio2 0.066 0.344常数项 -0.321 -4.876*中国常数项 0.269R2 0.85样本量 1800130123. 2 . 4 . 6 . 8 1图 8 世界各国外贸依赖度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4)三次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另一个衡量经济结构的角度是看三次产业即农业、 工 业和服务业

35、在增加值中 的比重变化。显然,随着城市化进行,这三大产业的比重必然发生变化。理论上比较清楚的是, 第 二产业比重随着城市化进行会有一个先增加后下降 的 过 程 , 而 服 务 业 比 重 则 会 一 直 增 长 。 第 一 产 业 产 值 比 重 则 应 该 一 直 下 降 。 这 些 理论上的推测,需要数据来证实。我们用上文所述 41 个国家 1980 年 -2007 年资料 观 察 三 次 产 业 比 重 与 城 市 化 进 程 间 的 简 单 关 系 。 结 果 如 表 9、表 10 和表 11 所示。表 9 第一产业比重与城市化间关系( 1980-2007 年)系数 T 值Urban_

36、ratio -1.066 -17.733*Urban_ratio2 0.409 7.881*常数项 0.588 32.228*中国常数项 -0.088R2 0.91样本量 106214- .10.1.2.3.4.2 .4 .6 .8 1图 9 世界各国第一产业比重与城市化水平间的关系表 9 显 示 了 采 用 固 定 效 应 模 型 估 计 的 世 界 各 国 第 一 产 业 比 重 与 城 市 化 率 间 的 关 系 。 虽 然 貌 似 二 者 之 间 确 实 存 在 一 个 显 著 的 正 U 型关系,即城市化的平方 项是显著为正的,但此正 U 型曲线最低点在城市化率为 130%以 上 时

37、 才 能 达 到 , 这是不可能的。 这 也意味着第一产业比重随着城市化进程将一直下降, 只 是其下 降速度逐渐减慢。 在 同样城市化水平下, 中 国的第一产业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 8.8 个百分点。表 10 第二产业比重与城市化间关系系数 T 值Urban_ratio 1.049 8.363*Urban_ratio2 -1.158 -10.679*常数项 0.182 4.769*中国常数项 0.065R2 0.68样本量 106215.1.2.3.4.5.6.2 .4 .6 .8 1图 10 世界各国第二产业比重与城市化间的关系第二产业比重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倒 U 型形状。当城市化比重在 4

38、0-60%时 第二产业比重最高。之后,第二产业产比重即开始下降。在同样城市化水平下, 中国的第二产业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6.5 个百分点。表 11 第三产业比重与城市化间关系系数 T 值Urban_ratio 0.133 0.848Urban_ratio2 0.604 4.340*常数项 0.225 4.904*中国常数项 0.006R2 0.79样本量 103416.2.4.6.81.2 .4 .6 .8 1图 11 世界各国第三产业比重与城市化间的关系由图 11 和表 11 的统计结果可见 , 第 三产业产值比重随着城市化进行不断增 长 , 而 且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 中 国第三产业比重

39、与城市化水平比较符合世界规律 。(5)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与城市化与 上 文 的 分 析 对 应 , 产 业 就 业 人 口 也 随 着 城 市 化 推 进 而 改 变 。 表 12-表 14 统计了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随城市化变化而变动的轨迹。 可 以发现, 第 一产业 就业人口比重随着城市化进行而不断减少。 第 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则在城市化水 平在 40-60%之 前 不 断 增 加 , 之 后 开 始 下 降 。 服 务 业 人 口 比 重 则 先 下 降 后 上 升 , 城市化比重在 25%左 右 是 拐 点 。表 12 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与城市化间关系( 1980-2007 年)系数

40、T 值Urban_ratio -0.949 -5.916*Urban_ratio2 0.245 1.870常数项 0.678 13.479*中国常数项 0.106R2 0.94样本量 87917表 13 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与城市化间关系( 1980-2007 年)系数 T 值Urban_ratio 1.112 9.312*Urban_ratio2 -1.190 -12.200*常数项 0.116 3.096*中国常数项 -0.146R2 0.83样本量 879表 14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与城市化间关系( 1980-2007 年)系数 T 值Urban_ratio -0.655 -3.352

41、*Urban_ratio2 1.322 8.279*常数项 0.350 5.707*中国常数项 -0.156R2 0.90样本量 879(三)国际经验较复杂的关系有 很 多 成 熟 的 经 验 提 供 了 影 响 城 市 化 以 及 城 市 化 对 经 济 发 展 作 用 程 度 的 因 素:日 本 : 二 战 后 , 1950 年日本城市化率大约为 37%。此后,工业化是推动城 市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由 于日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飞速发展, 吸 引了大批 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和工业中心转移。到 1970 年,日本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 72%。 其 中, 前 期即 1950-1955 年的

42、增长最快, 年 均增长 3.8 个百分点。 1956 至 1970 年虽然略慢但也达到年均 1%以上。 此 后日本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 城 市 化 比 重 只 是 稍 有 增 长 。 日 本 的 社 会 保 障 在 城 市 化 过 程 中 起 到 了 很 大 作 用 。 1950 年 社 会 保 障 水 平 就 达 到 欧 美 国 家 平 均 水 平 , 社 会 保 障 支 出 占 GDP 的 7.3%。 随 着 城市化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日益增大,是保障城市化过程迅速推进的重要因素。18泰国:20 世纪 60 年 代 以 来 , 泰 国 经 济 经 历 了 很 快 的 发 展 。 除 了 19

43、97-98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外,泰国从 1961 年到 2007 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在 6%以 上 , 创 造 了经济奇迹 。 但 是 , 与 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的是 , 泰 国的城市化进展非常滞后 。 根据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 1960 年, 泰 国的城市化比重大约为 20%, 而 到了 2007 年, 泰 国的城市化比重也只有 33%。 虽 然其人均收入高于我国, 但 城市化比重远 低于我国的 42%。已有研究显示(李培,2007) , 泰国的城市化进程受阻主要来 自 于 产 业 选 择 失 误 。 即 盲 目 引 入 西 方 技 术 , 缺 乏 自 主 研 发 能 力 。 引 入 的 技

44、 术 不 能 吸纳更多劳动力,造成城市大量失业,从而抑制了农村人口进一步迁入城市。美国:在 19 世纪初,美国只有约 5%人 口 生 活 在 城 市 。 到 了 1880 年,已经 达到 28.2%。 随 着 工 业 化 和 服 务 业 发 展 , 1960 年 , 70%的 美 国 人 居 住 在 城 市 , 到 2007 年城市化比重进一步增大到 81%。 美 国城市化过程受到工业化的显著影响, 工业革命带来相关产业和制造商在空间上的集聚, 因 此有了城市发展, 而 城市化 又反过来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美 国工业化早期集中于东北部, 并 随着西进运 动 带 动 了 西 部 城 市 发

45、展 。 19 世纪末,美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几个制造业产业 区的形成,也代表着城市化的初步形成。英国:虽然在 11-12 世纪和 16-17 世纪,英国都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的势头,但是,英国劳动力流动最稳定、规模最大的时期是从 18 世纪下半 叶的工业革命开始的。 因 为此前的两个阶段虽然劳动力转移的规模相对较大, 但 在工业革命前的 18 世纪 60 年代, 英 国的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 80%以 上 。 而 到 了工业革命后的 19 世纪中叶,英国的农业人口急剧下降到总人口的 25%。 1960 年,英国城市人口达到总人口的 78%, 到 2007 年达到 90%。 总 的 来

46、说 , 促 进 英 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被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圈 地运动与农业革命; 工 业 革 命 与 产 业 结 构 变 化 ; 人 口 流 动 的 制 度 障 碍 的 消 除 , 在 工 业 革 命 以 后 , 为 了 满 足工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 政 府颁布和修改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 消 除了限制 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其中, 1846 年颁布的贫民迁移法使一些贫民不再被遣返 原籍;1865 年 议 会 通 过 的 联 盟 负 担 法 扩 大 了 救 济 贫 民 的 范 围 和 贫 民 居 住 地 的 范 围。 这 些约束性的制度因素消除之后, 大 大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和英国的

47、城市化 进程。19拉美地区: 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 随 着拉美国家普遍走上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的道路,拉美地区的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高潮期。 1960 年,拉美地区的城市人 口占总人口的 45%左 右 。 1980 年达到 65%以上, 接 近于欧洲的城市化水平。 2007 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巴西为 85%, 墨 西 哥 为 77%, 最 高 的 乌 拉 圭 2000 年即达到 92%。 拉 美 的 城 市 化 带 来 了 很 多 城 市 病 , 如 生 活 贫 困 、 住 房 紧 张 、 供 水 不 足 、 交 通 拥 挤 、 环 境 污 染 等 。 并 且 , 拉 美 城 市 化 导

48、 致 城 市 空 间 扩 张 快 于 城 市 人 口增长, 因 为移民数量不断增加和城市地价及生活费用上涨, 数 量越来越多的低 收入阶层开始迁移, 从 原来相对靠近市中心的简陋住所向城市周边地带转移。 逐 渐形成环绕城市的大片贫民区 , 这 一直被认为是冒进城市化的典型特 征 ( 田雪原 , 2006) 。从以上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到, 影 响一国城市化水平有很多变量。 尤 其是城市 化 和 经 济 增 长 间 存 在 互 动 关 系 。 但 是 , 很 多 跨 国 变 量 难 以 量 化 和 搜 集 。 我 们 使 用 世界经济指标数据库提供的信息, 估 计城市化与经济水平间关系的联立方程。

49、结 果如表 15 所示。表 15 城市化与经济水平间联立方程估计lgdp Urban_ratio系数 T 值 系数 T 值LCP 0.466 28.185*Urban_ratio 4.340 20.127*LGDP 0.018 2.704*TO 0.690 12.598*常数项 2.301 23.754* -0.138 -4.668*中国常数项 -0.037 -0.215R2 0.99 0.99样本数 1000 1000表 15 中 LCP 代表人均资本存量对数值 , Urban_ratio 代表城市化比率, LG DP 代表人均 GDP 对 数 值 , TO 代表二三产业产值占 GDP 比重。由于资料有限,估 计采用不变美元计价。201 02 03 04 05 0根据表 15 的 估 计 , 城 市 化 水 平 每 提 高 1 个 百 分 点 , 人 均 GDP 将提升 4.34 个 百 分 点 。 人 均 GDP 同 样 对 城 市 化 有 正 向 影 响 , 提 高 1 个百分点的人均收入, 将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交通运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