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1.6《边塞战争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doc.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64080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1.6《边塞战争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1.6《边塞战争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1.6《边塞战争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1.6《边塞战争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1.6《边塞战争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 边塞战争诗四首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 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 西见烟尘飞,汉家 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 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注】 金山,即阿尔泰山。汉家:这里实借汉以指唐。连钱:马身上的斑纹。【内容赏析】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开首

2、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从军行( 其一)常识速览识 作 者 “七绝圣手”王昌龄 王昌龄(约 698757)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科,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

3、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探 背 景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文本精析1. 诗的前两句“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烽火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2. “一切景语皆情语。

4、 ”作者在此景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作者在这幅画面中点明了青海烽火城西的烽火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入,正是游子思亲、思妇思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服役在外的亲人。而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在孤零零的城楼上,思亲之情油然而生。3最后两句诗在表现士卒思亲之情上有何特点? 【答案】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诗人并没有直接点明自己的思亲情绪,而是借用笛声先来烘托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接着陡转空间,再借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把征人的思亲情切的感情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

5、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名句鉴赏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鉴赏】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 。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地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无可奈何地等待。 蓟中作常识速览识 作 者 擅写歌行的边塞诗人高适 高适(700 76

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今河北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高适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侍集传世。探 背 景 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市

7、大兴县西南。高适于公元 751 年(天宝十载)以封丘尉送兵到北部边境后,在回程的蓟中看到边境状况而感慨,写下了这首诗。文本精析1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答案】描绘了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云日黯淡无光的景象。 2诗的首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案】首句以“策马” “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如琵琶女、刘兰芝)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作者自己) 。1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形象的描写,

8、通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3)结合背景,展开想象,把握形象。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分析。2答题步骤及答题套路(1)答题步骤分三步:点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形象特征。析例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点。明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感情的作用。(2)答题套路这首诗塑造了一个( ) 的形象。这可以从 ( ) 句中看出,这句通过( )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展现出来。这个形象是( )的代表,身上集中体现了( )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 )的情感。3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答案】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

9、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名句鉴赏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鉴赏】 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和吴起,“闭门”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这两句诗蕴含的情感十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不过,第二句的“闭门”之说,是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反语,其实高适对现实是十分关注的,对政治是极为热衷的。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常识速览识 作 者 浪漫主义边塞诗人岑参 岑参(约

10、 715770) ,唐代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之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大历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 ,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有岑嘉州集传世。探 背 景

11、这首诗是诗人在北庭为京官崔侍御还京送行时所作。此诗或写于交河郡,或写于轮台县。热海即伊塞克湖,又名大清池、咸海,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唐时属安西节度使领辖。岑参虽未到过那里,但根据传闻和自己长期在荒远之地的体验,把它写得有声有色、神奇无比。文本精析1诗人为什么写“阴山胡儿语”的内容?【答案】诗人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渲染了热海水热和奇异的特点。虽是借“胡儿语”间接介绍,但奇特的笔法很容易引发读者的想象,为后面描写热海情景做了铺垫。2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答案】这两句诗交代吟诗的环境和缘由。吟诗是为了为友送行;地点在天山脚下的城郭;时间是夕阳西下将于海边沉没之际,触

12、景生情,引起一番对热海的赞叹。3如何理解最后“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这两句诗?【答案】最后两句诗,诗人用风趣的语言,作了临别赠言。意思是说:侍御大人自京师御史台来边陲视察,尽管您威严如霜,但为这热海般的将士赤心所感化,您那冷若寒霜的威严也会淡薄的。4诗题为“送崔侍御” ,为何作者要花如此多的篇幅写景?这与“送崔侍御”有什么关系? 【答案】诗人极力描写“热海炎气”的特点,其目的是以阔大的热海来比喻衬托崔侍御的高风亮节,层层铺垫,卒章显志。名句鉴赏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鉴赏】 两句诗的十四字中,用了蒸、烁、然、沸、炎、煎六个动词,夸张地描绘出热海的威力:蒸热了沙子,熔化了岩石

13、,点燃了天边云朵,煮沸了细浪,烤热了波涛,煎烫了高空明月,充分显示出诗人炼字之工和大胆而奇异的想象。塞下曲常识速览识 作 者 诗风豪放明快的边塞诗人李益李益(748 约 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两年后,登制科举,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北游河朔,贞元十三年(797)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宪宗时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元年(827)任礼部尚书,以礼

14、部尚书致仕卒。李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度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传世, 全唐诗编诗二卷。探 背 景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归的哀怨情绪,情调偏于感伤,但也有一些慷慨激昂之作, 塞下曲便是这方面较著名的一首。诗以前代戍边名将作比,抒发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知 文 意 这首诗借用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典故,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文本精析1诗的前两句中 “惟愿” “何须”这两个词语有什么作用?【答案】前两句诗中诗

15、人引用马援、班超这两个典故,并用“惟愿” “何须”这两个词语表明自己对马援、班超言行的看法,即一褒一贬,进而表明自己甘愿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2后两句诗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决心?【答案】后二句的意思是:要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表明了灭敌及长期戍边的决心。名句鉴赏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鉴赏】 这两句诗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的豪情壮志。 “伏波” ,东汉马援曾封为伏波将军,他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女子手中邪?”(后汉书马援传)“定远” ,东汉班超立

16、功西域,封为定远侯,晚年因久处边地而思归,遂上书皇帝说:“如自以寿终屯部,终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后汉书 班超传 )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世乱节高的高适高适是唐朝发展到极盛时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品性磊落,不拘小节,务功名,尚节义,属于心胸豁达、擅长纵横论辩的一类。他是一个十分切于实际,不慕虚名,精明能干,不妄自菲薄的人。借助安史之乱的契机, “义而知变”,扶摇直上,他有一句话:“时平位下,世乱节高。 ”天下昏乱,忠臣乃见,高适以天下安危为己任,以功名自许,一年之中,连迁数职,转眼之间,就做到了淮南节度使。自唐以来,诗人显达至节度使者,唯高适一人而

17、已。高适注重人生实际,务实尚节,善抓机遇,积极有为。【应用角度】 该材料可用于与“抓住机遇” “性格与成就” “气节” “实干”“以天下为己任”等相关的话题中。2热点素材新疆作家梁文源:新边塞诗集征途如画出版 近日,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文源诗词新集征途如画问世。梁文源用自己的热情与真挚描写出大美新疆的粗犷与细腻美,诗集封面的名称以及五个篇幅的字体都是梁文源亲自撰写,包括下面的配图也是梁文源自己创作。新疆是一块神奇而又瑰丽的土地。古往今来,这里高峻的群山、辽阔的草原、神秘的戈壁瀚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淳朴的风土人情,以它独特、粗犷、雄奇、博大、浑厚的风采,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诗人梁文源,

18、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期,由西北大学投笔从戎,做了一名军人。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使他的文化品质与军旅边塞情怀碰撞出火花。作者从边关大漠、高原雪山、军营哨卡,从硝烟弥漫的演习场到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从远古的西域、汉唐雄风,到近代的西部英烈,等等,站在历史的高度,借物抒怀,咏物言志,酣畅淋漓,生动传神。【媒评文摘】 1.这里的莽莽大漠,座座雄关,仿佛是一座走向历史纵深处的长廊,时空在此地交错,血脉在此地融合。如今,千年已过,一道道时光的身影,一篇篇神秘的传说,都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封泥中。天水在线2一个人,没有对故乡的热爱,没有对亲人的热爱,就谈不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一个有真心真爱的人,爱父母兄弟

19、亲友的血肉之躯,才能真正派生出对生活、对祖国、对人类、对事业的大爱和真爱。这种爱,在诗人字里行间中得到了精湛而质朴的表现。中国网佳作领悟边塞之秋的思念邱金龙 最后一根顶门的粗木也被竖起,一轮残日悬挂在城内街头。城外,昏天暗地,一望无垠的枯草与那轮橙黄的残日,显得有些乏味。夕阳将最后的晕光慷慨地洒向了这片土地,只是那光不再刺眼。青色的石板路,青色的房顶,青色的行人都罩上了一层薄薄的黄晕。深秋的风,卷着地上零乱的树枝,卷着空中淡淡的浮云,也卷着心里深深的思念。行人越来越少,连走街串巷的商贩此时也隐匿了。唯有半掩着门的酒店内,温酒的水冒着缕缕白烟,店小二不停地擦拭着那把铜铸水壶。狂风一个劲地怒吼,似

20、乎要撕破这沉寂的莽原。范仲淹独自静静地坐着,眼前的地势图有些模糊了。他不知道已经将此图看了多少遍,也没人知道他看了多少遍。唯一明确的一点是,他每每思家时,便会这样坐着。他紧皱着眉头,用手不停地画着,直到划破了一张又一张的牛皮图。士兵们呆呆地围坐在军房之中。他们之间没人说笑,也没人想说笑。他们自来到这块荒凉的土地后,都多了一份稳重、一份成熟、一份老练和一份生与死的感念。如今,他们已不再为这里的景象感到奇怪,只是埋头擦着兵器、擦着愁思。那轮夕阳依旧高挂,可城门已关了很久。久居的大雁趋着最后的黎明努力向衡阳飞去,只给戍城的士兵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和一声声惆怅的叫声。边塞的角鼓吹奏起来,夹杂着瘦马的哀鸣

21、。清冷的军营中,将军召集起士卒们,将要下达一个命令。角鼓声打断了范仲淹的思绪,他用长袖拭去了眼角的浊泪,起身向军房外走去。落日的脸更红了,它羞怯地将半边隐藏在地平线下。将军让士卒们各自准备准备,晚上将要开酒宴。士卒们欢呼起来,唯有范仲淹自己拖着沉重的脚步,向军房内走去。夜将要来了。夕阳最后一条红色的曲线也隐藏在地平线下了。那轮孤独的冷月在东南方悬起,徐徐的轻风缭乱了范仲淹花白的头发;悠悠的羌笛声,撞击着范仲淹的心房。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愁思,两行浊泪齐涌而下。他长舒了一口气,用一种哭腔吟道:“塞下秋来风景异将军白发征夫泪。 ”随即他在纸上写下了这首渔家傲秋思 。夜深了,也静了,偶尔传来狼的嚎叫

22、和狂风吹着树干的怒号。大醉的将士们进入了梦境:他们打败敌军,胜利而归月悬在空中,映照着士卒们灿烂的笑脸和眼角的两颗晶莹的泪珠。此时此刻,他们正与家人在梦境中相会。(有删改)【精要赏析】 这是一篇精彩的想象作文。文章采用情景再现法,艺术地再现了范仲淹创作渔家傲秋思的场景。穿插在文章中间的景物描写,不仅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文章的语言流畅而有诗意,情景再现法的运用也增加了文章厚实的底蕴。基 础 巩 固 层 1改正下列词语中有误的注音或字形。塞垣(yun) 羌笛 裹尸赤坂(bn) 单于 峰火一隅(y) 胡虏 萧条【答案】 “峰”应为“烽” 。2下列加点字

23、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那金闺万里愁 无那:无奈B蒸沙烁石然虏云 然:然而C热海炎气为之薄 薄:消减D定远何须生入关 生:活着【解析】 然:同“燃” 。【答案】B3对蓟中作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一开始就抓住塞外特有的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壮丽的画面。B诗人善用白描手法,以“策马” “长驱” “登”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勾勒出一位沙场英雄的形象。C诗中感情的主流是赞扬守边将士能征善战、保家卫国的优秀品质。D诗的情感韵味浓厚,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有一种浓浓的爱国情怀。【解析】 这首诗主要批判了守边将领巧诈邀功的行为,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答案】C4请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

24、缺部分。 【导学号:】(1)更吹羌笛关山月,_。(2)边城何萧条,_。(3)蒸沙烁石然虏云,_。(4)送君一醉天山郭,_。(5)莫遣只轮归海窟,_。【答案】(1)无那金闺万里愁 (2) 白日黄云昏(3)沸浪炎波煎汉月 (4) 正见夕阳海边落 (5)仍留一箭射天山。阅 读 提 升 层 5(2016全国丙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 (2)题。内宴奉诏作曹 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 ,英名尝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 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 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

25、阵之意。(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 ,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解析】 本题从炼字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找到要比较的内容,即比较原诗颈联中的“健” “明”和题干中的“弱” “昏”哪两个字效果比较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每组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区别。用“健” “明” ,诗句的意思是虽然时过三十年,但“我”的手臂还很强健,目光依旧敏锐,还具有冲锋陷阵的能力,表达了作者虽老之将至,但犹存报国之念。 “臂弱” “眼昏”表明作者年事已高;“尚嫌” “犹识”话锋一转,强调“我”虽已年老,但拉弓射箭臂力不减,仍能辨识阵云,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精神。在本诗中,不管

26、用哪两个字,都能表达作者杀敌报国之心。答题时一定要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作具体分析。【答案】观点一:作“弱” “昏”好。“臂弱” “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 “明”好。“臂健” “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答案】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

27、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导学号:】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 ”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高高秋月照长城 ”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7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导学号:】闲居遣怀十首唐姚合身外无徭役,开门百

28、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1)诗中的“闲 ”体现在哪些地方?(2)姚合的诗追求“静趣” ,请简要赏析。【答案】(1)听鹤唳,望秋山,赏绿萍,看青苔。(2)环境幽静:听鹤唳和望秋山,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满池的绿萍,斑斑点点的青苔,静态的景物,更是环境幽静的体现。心境清静:没有徭役的烦扰,清闲;“料无车马客”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心里清净。环境清静是心灵清静的折射,对“静趣”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意思对即可)语 言 表 达 层 8请描绘岑参的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中的诗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答案】诗人抓住与海水密切关联的几种具体物象:岸旁青草、空中白雪、沙石虏云和浪波汉月。岸边的草木非但没有被热水灼伤而萎枯,反而青青常绿;但空中的白雪,却在很远的地方遇到热气旋就化为乌有。上有云天白雪,下有绿叶青枝,中间夹着热气腾腾的热海,风光奇异。9仔细观察“超级拔河赛”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导学号:】(1)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幅漫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40 个字)(2)如果你是上幅漫画中的孩子,这时你最想说的心里话是什么?【答案】(1)示例: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教育专家和家长、学校的观点不同,且家长、学校占主导地位。(2)示例:我向往素质教育,这样可以发展我的特长和爱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