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 1 页 共 7 页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一、分封制的实行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影响: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二、春秋争霸: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齐桓公称霸: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晋文公称霸:通过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在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2、 )中大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楚庄王称霸。春秋争霸的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此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出现了统一的趋势。三、战国七雄: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顺中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公晋国。主要战役:桂陵之战(齐魏: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秦、赵) 。从此,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了。四、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影响: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五、都江堰时间:战国时期人物:秦
3、国蜀郡太守李冰作用: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六、商鞅变法1.背景: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和推广,土地逐步私化。封建地主阶级产生,封建经济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 2 页 共 7 页发展。各国纷纷展开变法运动。2.目的: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3.人物: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具有法家思想。时间: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4.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5
4、.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6.战国时变法的影响: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7、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 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8、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借鉴意义:改革能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能有光明前途。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反对,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成功。还要制定法律来保障
5、改革的顺利进行。9、商鞅变法的法令中最重要的是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原因是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法令中触犯了旧贵族利益的是 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10、商鞅变法的性质是: 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七、几种主要的文字: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开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 ,也称“铭文” 。它比甲骨文规范。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为“大篆” 。小篆:秦统一六国后,为了规范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
6、规范的文字。隶书:秦朝时在小篆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笔画更为简单的文字,叫做隶书。八、天文、历法和医学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 3 页 共 7 页1.商朝甲骨文有日食和月食的记载。2.夏朝就有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 24 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3.扁鹊: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总结出得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九、屈原和“钟鼓之乐”1.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 ,反映了我国
7、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代表:湖北随州编钟。十、孔子1.生平: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2.历史地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3.政治主张: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主张“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4.教育上的贡献: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号称“孔门三千” ) 。注意“因材施教” 。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8、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孔子的言论在由其弟子等整理,记载在编成的论语中。十一、老子1.生平: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2.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3.主要学说:道德经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十二、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 4 页 共 7 页表意见,并互相讨论,形成“百家争鸣” 。2.主要流派及思想主张: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思想主张:“兼爱” 、 “非攻”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
9、争,支持正义战争。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思想主张:提出“春秋无义战” ,笼统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以“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能持续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思想主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 代表人物:孙武(春秋晚期人,兵家鼻祖,著有孙子兵法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军事思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 。十三、 (一)秦统一六国(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1.时间:公元前 230
10、年至公元前 221 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2.人物:嬴政(秦始皇) 。3.定都:咸阳。4.意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愿望,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二)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3、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4、思想焚书坑儒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
11、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 5 页 共 7 页5、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三)了解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地间的交流,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为后来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四)、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2、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五)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
13、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六)、评价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
14、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十四、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准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 6 页 共 7 页2、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3、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十五、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地理位置:今天的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2.张骞两次通西域的经过:第一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时间:公元前 138 年。结果:未达到预期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族
15、的情况以及他们与汉朝往来的愿望。第二次:时间:公元前 119 年。 影 响 : 加 强 了 汉 与 西 域 的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 促 进 了 双 方 的 频 繁 交 往 , 密 切 了 汉 与 西 域 的 关系 。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公元前 60 年。职能:总管西域事务。意义:使今天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丝绸之路(1).时间:张骞通西域后。(2).线路: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3).作用:开辟了中西交通线路,促进了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4).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后,西汉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
16、上交通要道。十六、秦汉文化1、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人称此纸为“蔡侯纸” 。3、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侧地震方向。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4、东 汉 华 佗 擅 长 外 科 手 术 , 制 成 “麻 沸 散 ”, 这 是 世 界 医 学 史 上 的 创 举 。 编 了 体 操 “五 禽 戏 ”。5、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被人尊为“医圣”。6、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7、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兴于东汉时期,创始人之一叫张陵。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 。意义: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8、西汉司马迁编写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 7 页 共 7 页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9.秦汉时期雕塑艺术水平很高,代表:秦始皇陵兵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