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二检测卷(时间:60 分钟 满分:60 分)双基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5 分)A遥岑(cn) 悲怆(chun)玉簪(zn) 怙恶不悛(qun)B讳言(hu) 螺髻(j)蓓蕾(li) 不容置喙(hu)C菁华(jn) 口讷(n)堪鲙(hu) 信手拈来(nin)D揾泪(wn) 骁勇(xio)笑靥(yn) 蓦然回首(m)解析 B 项“髻”读 j;C 项“鲙”读 kui;“拈”读 nin;D 项“靥”读 y。答案 A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5 分)A可怜无数山 可怜:可惜。B毕竟东流去 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C无人会,登临意 登
2、临意:登山临水眺望远方的用意。D众里寻他千百度 度:遍。解析 B 项毕竟:终归。答案 B3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下列句子中语序调整错误的一项是( ) (5 分)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远目遥岑,献愁供恨解析 B 项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答案 B4下面两副对联所吟咏的对象分别是 ( )(5 分)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3、,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漱玉词中文采有后主遗风。A苏轼 李清照 B辛弃疾 李煜C苏轼 李煜 D辛弃疾 李清照解析 句中注意“继东坡” “美芹悲黍”等的提示作用,句注意“金石录” “漱玉词”等的提示作用。答案 D5请参照第二节,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句子。要求: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5 分)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_我们从元曲羌笛的音韵中走来望着古道西风中摇响的风铃总也唤不回天涯孤旅的断肠人失伴的鸳鸯把六月哭成白雪皑皑解析 要求是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不必拘泥于原诗句的形式,关键是“语意连贯” 。答案 举着盛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
4、 听边塞清角吹响征妇的寒夜哀唱 让离愁别绪把江心的一轮秋月漂白6默写名句。(14 分)(1)郁孤台下清江水,_。(2)_,毕竟东流去。(3)把吴钩看了,_,_, _。(4)_,尽西风季鹰归未?(5)倩何人唤取,_,_?(6)众里寻他千百度,_,_ ,_。(7)_。更吹落,星如雨。(8)_,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 。答案 (1)中间多少行人泪 (2)青山遮不住 (3) 栏干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4) 休说鲈鱼堪鲙 (5)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6)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7)东风夜放花千树 (8)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鉴赏提升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0 分)水龙
5、吟 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 ),有何特色?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 “江南游子”?(6 分)答:_(2)“无人会,登临意”(无人能够理解我登临时深沉的内心感受),结合这句与下片内容的关系,说说上片结句“住而未住,收而未尽”的效果。(4 分)答:
6、_解析 (1)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和个别动词去分析特色。人物形象的刻画是通过环境、意象来烘托的。(2) “无人会”纵开, “登临意”收合。下片愈转愈奇,季鹰未归则鲈 鲙徒然一转,刘郎羞见则田舍徒然一转,如此则江南游子亦惟长抱此忧,以老而已,却不说出,而以“树犹如此”作半面语缩住。 “倩何人”以下十三字,应“无人会,登临意”作结。稼轩纵横豪宕,而笔笔能留,字字脉络如此。(陈洵海绡说词) 。答案 (1)特色:A.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B. 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把看 “吴钩” ,言复国壮志凌云;“栏干拍遍” ,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
7、现。形象: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自喻为“江南游子” ,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复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看做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2)上片结句“登临意”扣住题目,但未明言“登临”之意,为下文抒情留出余地,由下片来落实,暗领下片内容,因此说是“住而未住,收而未尽”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1 分)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南宋) 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 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
8、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注】 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属。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立即推荐稼轩为“仓部郎官” 。写此词时,叶衡尚未作“丞相” ,题目云“为叶丞相赋” ,是后来追加的。“高人” ,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1)这首词上片中的“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一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5 分 )答:_(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
9、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6 分)答:_解析 (1)起头两句写山即写人,一开始扣住了题目,那逶迤的青山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啊。其势如万马奔腾,接连不断而来。不说人之眺山,而说山之就人,把静物写活了,不仅如此而且对突出人物起了很好的作用。(2)可以说是表现诗人的豁达或忧伤,必须结合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答案 (1)该句运用了移情入景( 或化静为动,或拟人、比喻)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2)(示例一 )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因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 ,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示例二) 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豁达的心境。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中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诗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谐幽默。表明诗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 ,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诗人的豁达。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