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拿来主义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取 其 精 华 , 弃 其 糟 粕 , 拿 来 主 义 。美字体赏美文鲁迅与杂文在生命历程中最后一个岁末岁初之交,一个寒冷的深夜,鲁迅对自己的杂文创作做了认真的自我总结:“今天我自己查勘了一下:我从在新青年上写随感录起,到写这集子里的最末一篇止,共历十八年,单是杂感,约有八十万字。后九年中的所写,比前九年多两倍;而
2、这后九年中,近三年所写的字数,等于前六年” 。这种呈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明示着随时间的推移,鲁迅越来越把创作的重点放在杂文一边,明示着鲁迅自己确实是偏重偏爱于杂文创作的。鲁迅曾经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 ,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因此,它是鲁迅这样的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知识分子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鲁迅的 15 本杂文集,就是从“五四”前后到 30 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忠实记录,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鲁迅曾自信地说:“中国大众的灵魂 ,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 ”在人类文化长河中,鲁迅的杂文
3、无疑已经成为无可比拟的独特存在了。单是那些杂文集的取名,就显出独特的意趣“坟”的埋葬、眷恋、纪念;“热风”的与冷社会的对抗;“南腔北调”的不入流不入调的独异之声;“且介亭”的半租界式的被分割的愤慨;“三闲”与“二心” “准风月谈”与“伪自由书”的配对;“而已” “三闲”的以别人的嘲讽为自个命名的自信与洒脱自然,永具魅力的还是一本本集子中一篇篇散珠碎玉般的文字。杂文在中国是古已有之的,而现代杂文的兴起、发展和繁荣,则是和鲁迅的名字分不开的。在鲁迅的笔下,杂文成为一种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内容无所不包、思想启蒙和反抗现实的使命,从而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
4、攀上了中国文学的高峰,侵入了“高尚的文学楼台” 。事实已经证明,鲁迅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杂文。他的杂文创作成为20 世纪中国文学领域中突然崛起的高峰。事实必将继续证明,文明社会的发展与杂文的发展肯定会同步进行,鲁迅杂文的永恒意义将体现在他的杂文精神不断现实化的进程之中。【课内挖掘】1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半个多世纪了,今天,重读先生的文章,犹在耳边回响。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如何去拿呢?首先, “拿来”必须爱国。没有爱国心,只能当亡国奴,只能实行送去主义,是没有胆量“拿来”的。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香港就是被腐败的清政府送去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国
5、家强大了,才使分割一百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拿来”必须有用,要有选择地拿,不要抱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对外国的东西什么都要,把中国变成发达国家的垃圾场,我们要“拿来”的是高科技、先进经验,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拿来”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只有改革,才能适应发展经济的需要;只有开放,才能扩大市场,国外的高新技术,先进经验,以及优秀的人才才会进来,为我所用,发挥效益。2鲁迅感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针对这些情况,对于中外文
6、化遗产,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 ,说“不管三七二十一” , “拿来” “我们要拿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他把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指责为“孱头” ;他把全盘否定论者,要放火烧光遗产的家伙怒骂为“昏蛋” ;他把全盘继承论者,大吸剩下的鸦片者鄙夷为“废物” 。主张“占有”的同时要“挑选” ,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拿来之后, “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卑不亢的拿。 “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
7、意思” 。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写作运用可用于“拿来主义” “学会借鉴” “对待外来文化”“改革开放”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课外运用】本是一个富家子弟,却遭遇了家道中落的突变;本可有一个读书求功名的传统人生,却生在了一个社会骤变的时代;本可凭着“海归”医师的招牌安稳一生,却毅然选择了从文救国的道路;本可抖抖衣袖飘然而去,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本再多的“本”也只能造就一个庸才,只一个“却”就可成就一座高峰!在那个黑暗动荡的年代,您是第一个从“铁屋子”中醒来的人。“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也许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您却
8、没有在无路可走的面前低头。 “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您自愿做那第一个开拓者,您开始“呐喊” ,您要用自己的心来唤醒每一个昏睡的国人,要用自己的笔,挑起整个民族的脊梁!您,做到了。人们看到了“新文学”界那个奔走呼喊的身影,看到了“语丝”里那盏长明不灭的灯您点燃了文学革命之火,照亮了国人民主革命之路!有人说您曾“彷徨”过。面对那个人吃人的社会,您只能借“狂人”之口发论;面对那一个个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却还怡然自乐的“阿 Q”,您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面对一个个成了反动者枪下亡魂的仁人志士,您只能独自一人发出“为了忘却的纪念” 。然而您并不是真正的彷徨。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
9、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 Q 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从铁屋的呐喊里,我们听清了奋进的声音!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您就是真正的勇士,骨头最硬的中国人,在沉默中爆发的“地火” 。把生命献给祖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瘦小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大星陨落,天地同悲。但您所代表的“民族魂”必将延续不衰;您的无畏的精神,必将被人们薪火传承;您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真情,必将感动每一个后人;您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必将指引每一代人不断
10、向前!巨著行世,千秋共仰。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孱头(cn) 尴尬(n)自诩(y) 有史可稽(j)B冠冕(min) 脑髓(su)蹩进(bi) 昙花一现(tn)C慰藉(ji) 隔阂(h)烹饪(rn) 一蹴而就(c)D蜕化(tu) 摒弃(bn)譬如(b) 故弄玄虚(xun)解析:A 项, “诩”应读 x;B 项, “蹩”应读 bi;D 项, “譬”应读 p。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譬如 警世骇俗 鞠躬尽瘁 不敢越雷池一步B玄虚 揆情度理 成群结对 半部论语治天下C国粹 家徒四壁 一筹莫展 放长线钓大鱼D蓦地 孤注一掷 临渊羡渔 太岁头上动
11、土解析:A 项,警惊;B 项,对队;D 项,渔 鱼。答案:C3下列各项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成熟的“山寨人”今天已经懂得扎堆抱团,去对抗强势品牌,争夺市场,而不是挑拣人家的残羹冷炙。B在全球范围内的每一次侵略、每一次颠覆,甚至任何一次鸡鸣狗盗,美国政客们都能挖空心思地捏造出冠冕堂皇的名目套在上面。C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易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D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礼尚往来,受到真挚而隆重的接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小镇业主精心准备了节目作为感谢。解析:A 项,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B
12、项,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C 项,一挥而就:绘画、书法和写文章一动笔很快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才智聪颖。D项,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拉布拉多犬是一种温和、活泼的中大型犬,它嗅觉灵敏,没有攻击性而且智商较高,适合做猎犬、工作犬、导盲犬和缉毒犬。B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重要工作,就是给国外的众多汉语学习者提供更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搭建更广阔的汉语学习平台。C全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大中城市房价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D在广州市新一轮的行政区划调整中
13、,由于从化、增城两市“撤县改区” ,使广州市所辖面积达到 7 400 平方公里,超过了上海市。解析:A 项,不合逻辑。 “工作犬”包含了“猎犬” “导盲犬”和“缉毒犬” ,不能并列。C 项,语序不当。应把“虽然”放到“全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前。D 项,成分残缺。句子没有主语,应删去“由于”或“使” 。答案:B5将下列语句组成一段完整的话,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因为主流是精华 我们的文化也并非尽善尽美 精华与糟粕掺杂,彼此渗透所以中华文明才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向前推进 总的说来,精华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如同世界其他文化体系一样A BC D解析:解答本题时,先将关系密切
14、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如是因果关系,是承接关系,与是阐释关系,类似从属关系。在此基础上,再综合分析,根据逻辑关系与事理排列顺序。答案:A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杨曾宪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三十一年前读的鲁迅,一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三十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15、。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级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见;吃喝玩乐衣食
16、住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才相比呢?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
17、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 Q 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 主义的味
18、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么?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是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良知和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6第一段写道:“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答:_答案:阐明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的重要性。7从文章中
19、看,(1)“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2)应当怎样概括周作人文学创作的特点?答:_答案:(1) 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具体的活动。(2)利用白话的形式,讲究文字技巧,欣赏具有中国传统的器物文化,抒发的是封建士大夫情调。8这篇文章最明显的手法是对比,请你结合文章作具体分析。答:_答案:第一,作者把周作人与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他们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意义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鲁迅是我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铸者,而周作人是靠玩弄文学来出卖灵魂的民族罪人,不可同日而语。第二,作者以现今的人以一种休闲的心态读周作人而不愿读鲁迅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原因,强调读鲁迅的必要性,揭示了鲁迅为什么不应该离我们远去,表明
20、了文章的主旨。三、创新语用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根据空缺处上文的句子与内容,在空缺处各补写一种“现象” ,不要求句式完全相同,但要使上下文连贯流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东西方民族文化交流的现象很多,其中有积极的交流,也有盲目的交流。例如:中国的话剧是从西方引进的,_;美国的西点军校学雷锋,_;走进繁华商场,一大堆花里胡哨的“洋名” ,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思考。解析:注意要求,一是中国从外国引进的,二是外国向中国学习的。答案:中国的“标准化”考试也是向西方国家学来的傲慢的西方人竟然推崇孔子、叹服儒家智慧10假如你碰上一名外国游客,请向他介绍一位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要介绍他们的主要成就。介绍对象必须在下列人物中选取。孔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罗贯中、曹雪芹答:_答案: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整理了诗 书等古代文献,删修了鲁史春秋 ,其弟子所辑论语记录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几千年来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