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六 古诗词欣赏备考精编一、二月二日出郊(2015江西)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C颈联描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生机盎然的图景。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从颔联中的“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可知,云雾并没有完全消散,所以 B 项错误。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的手
2、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能力。最后两联的意思为:村落间到处可以听到黄鹂啼啭,麦垅间看到紫燕在上下翻飞。谁能像农人一样知道此中乐趣?他们正招呼儿童骑牛吹笛把家归。这几句诗是用鸟类逢春之乐正面衬托农人的喜悦之情。所以 C 项错误。二、春光好(2014江西)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春光好。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全
3、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B“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迸发出来。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的美景。【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上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万物竞相生长;下片写园林春色,是特写,是近景。先写一场春雨,竹林中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里迸发出来,再写花团锦簇,如绰约少女依偎着雪坞,浓香四溢。黄昏时分春柳嫩叶初萌,色如金线,堪称神来之笔。A 项中恰恰写反了。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幅天
4、然的画卷。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的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C“花偎雪坞浓香”与“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尽现。D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作品描绘的是成都的风光和生活。词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再抓住关键词“春光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三、社 日宋谢 逸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 。饮不遭田父 ,归无遗细君 。东皋 农事作,举趾 待耕耘。【注释】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宋“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终
5、身布衣。风溪澹澹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羹芹:煮芹为羹。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东皋:水畔高地。举趾:举脚,下田。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优美的田园风光。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语中流露出哀伤之情。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B诗歌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出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D此诗用词精练,用典
6、贴切,用情真挚。四、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 忽西落,池月 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 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 无知音赏。感此 怀故人,中宵 劳 梦想。【注释】山光:傍山的日光。池月:池边的月色。开轩:开窗。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恨:遗憾。感此:有感于此。中宵:半夜。劳:苦于。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诗描绘了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抒发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B前四句叙述夕阳西下、素月东升的夏夜,诗人解散头发,打开窗户,在幽静宽敞之处躺卧着乘凉。C五、六两句,从嗅觉与听觉的角度写纳凉所得的爽快感受,阵阵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滴滴露水发出
7、清脆的声响。D后四句写夏夜南亭纳凉的遗憾与内心的苦楚。想弹琴,没有知音来欣赏。良宵美景,老朋友辛大却不能来共享。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前两句写日落月升,写得很有动感,尤其是“忽”“渐”两字意蕴丰富,耐人寻味。B三、四两句中的“散”“闲”两字,是顺手拈来的词语,不含言外之意。C七、八两句,巧妙地嵌入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的典故,暗示诗人与朋友辛大之间的知音关系。D结尾两句交代作诗缘由,抒发了对辛大的怀念之情,点明了诗歌的主题。五、金陵驿二首 (其一)宋文天祥草合 离宫 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 江南路
8、,化作啼鹃带血归。【注释】本诗是 1279 年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今南京)时所作,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草合:草已长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别却:离开。1本诗中寄托诗人殉国之志的一个意象是( D )A孤云 B芦花 C燕子 D啼鹃2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惆怅。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C颈联运用比喻手
9、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无处栖身。D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六、_春色斗 空花亦休,绿园深锁更谁游。残枝遗萼 不中看,暮雨霏霏起暗愁。【注释】斗:陡然,突然。萼: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一。1此诗为宋代梅尧臣所作,根据你对此诗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最适合的题目是( D )A早春 B探春 C赞春 D惜春2诗人“起暗愁”的原因,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D )A春色突然就消失,花落,使人愁。B残花败枝不可赏,凄凉,使人愁。C园林深锁无人游,冷清,使人愁。D傍晚时分始思乡,浓烈
10、,使人愁。七、画 眉 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是一首纯粹的咏物诗,通过对画眉鸟的描写,赞扬了画眉鸟的可爱。B“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描写了画眉鸟在飞行中尽情鸣叫的场景。C这首诗中写了两种画眉鸟,一种是自由自在的鸟儿,一种是不自由受束缚的鸟儿。D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押韵规律是逢双押韵,且首句最后一字也押韵。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诗人写画眉鸟实是写自己,通过对画眉鸟“百啭千声”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想要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情感。B“百啭千声”的“啭”字传神地写出了画眉鸟叫声之美。C诗歌通过两
11、种鸟儿不同命运的对比,借物喻人,表达了对统治者欺压老百姓,限制老百姓人身自由的强烈不满。D“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告诉我们,如果失去了自由,即使锦衣玉食,人生又有多大意义呢?八、桂 枝 香宋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 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 斜矗。彩舟云淡,星河 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注释】故国:指金陵(今南京市)。初肃:开始出现肃杀之气。练:白绸。簇:聚集,簇拥。酒旗:又称酒帘。酒店前挂的作为标志的布帘。星河:此处指
12、长江。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上片描绘金陵山河的清丽景色,气象宏阔;下片对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重蹈亡国覆辙的可悲历史发出浩叹。B上片最后一句描写了游船映衬着白云蓝天,一群白鹭在洲渚腾空而起的壮美景象。C“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写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流露出作者对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的悲叹。D词末作者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借古讽今,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词的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B“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C此词景物有虚有实,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风格雄浑,用典贴切自然。D此词借花言志,抓住桂花不开在春天却绽放于秋季这个特点,写出此花一片高洁心志,满腔似火热忱,实为词人自慨平生,孤高自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