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类古文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du) ,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稍加夏楚 ,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 ?”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选自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注释】铨:蒋士铨,清代诗人。夏楚:这里是责打的意思。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1)毕陈左右( ) (2)儿怠
2、,则稍加夏楚( )(3)泪方纵横落( ) (4)诸姨尝谓母曰( )2.下列句中的“以”与“解衣以胸温儿背”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B以其境过清C以塞忠谏之路也 D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1)铨张目视母面译文:(2)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译文:4请简要回答文中母亲两次流泪的不同原因。(4 分)第一次流泪是因为 第二次流泪是因为 5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3 分)看松庵记(节选)宋濂龙泉多大山,其西 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
3、山” 。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 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 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 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罍 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注】 薜萝:薜荔和女萝,野生植物。茹:吃。尊罍:泛指酒器。1.解
4、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人因号之为“匡山” ( ) (2)新翠照人如濯 ( )(3)吾友章君三益乐之 ( ) (4)南望闽中数百里( )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 分)A采之可茹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其西南一百余里 其真不知马也C可挈尊罍而饮 蹴尔而与之 D蛟龙潜于其中 贤于材人远矣3.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2 分)山 益 高 峰 峦 益 峭 刻 气 势 欲 连 霄 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
5、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B选文描绘匡山云雾弥漫、幽深恬静之景,勾勒出一幅秀美怡人的结庐山境图。C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D章三益既是宋濂的朋友,更是一位娱情山水、能琴善弈、嗜酒如命的隐居者。1.(4 分) (1)称呼,命名 (2)洗涤、洗 (3)对感到快乐(喜欢) 、以为乐 (4)向南2.(2 分)C3.(2 分)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4.(2 分)大风从东面吹来,云就被吹散了,章三益又建造了烟云万顷亭。5.(3 分)D【译文】龙泉有许多高大的山峰,距它西南一百多里的其他山峰更为高大,有座四周突起中间低洼的其形状像萁筐的,人们因此
6、称之为“匡山” 。山上多生长髥松,远远望去高入青云,清新翠绿,光彩照人,就像水洗过一样,松树上杂乱地攀附着薜荔和女萝,纵横扩展几十寻,嫩绿可吃。松根的茯苓,形状其大如斗,又 杂生着黄精、前胡和牡鞠,采下就可吃。我的好友章三益非常喜欢这里,在山中刚修建了庙庵,庵的西南几十步的地方,有两个深渊,蛟龙就潜藏其中,云蒸腾而上,不一会儿就覆盖了整个山谷,白茫茫的如同大海苍茫无边际,大风从东面吹来,云就被吹散了,章君又建造了烟云万顷亭。庵的东北几十步的地方,山更高,更峭拔险峻,气势直冲霄汉,向南望闽中数百里的地方,秀美的 树木紧贴在地上就像生长的荠菜,章君又建造了唯天在上亭。庵的正南几十步,明亮高远,清朗
7、洁净,东西北三面的山峰,都竞相以形争秀,让人喜爱玩赏忘记疲倦,更可以弹琴、下棋,也可以举杯而饮,没有不可以的,君又建造了环中亭。所好轩记 清袁枚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 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 ,好葺 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 、名人字画,又好书。 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 曰: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 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皙嗜羊
8、枣 ,不嗜脍炙也,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选文有删减)注释敌:比较。味:美食。葺:修建。珪璋彝尊:古代礼器和酒器。狎:亲昵。羊枣:树的果实,可食。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4 分)(1)袁子好味( ) (2)过是欲少味矣( )(3)虽然,谢众好而昵焉( ) (4)以俸易书( )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 (2 分)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1)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
9、(2)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4作者独以“所好轩”命名藏书屋的原因,一是 ;二是读书没有止境(穷尽) ;三是众好与他人无异,而好书属个人独特精神体验,他人无法替代。 (2 分)1 (4 分) (1)爱好(2)错过(3)这样(4)交换(每空 1 分)2 (2 分 ) 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 (每处 1 分)3 (4 分) (1) (2 分) (我)对书的爱好与其它爱好相比没什么区别(2) (2 分)我小时候就喜欢书, (可惜那时)苦于无法得到。4(2 分)读书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南康直节堂记 苏 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 ,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
10、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 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节选自栾城集 )【注释】填委:堆放。 循吏:奉公守法。 皦察之政:皦(ji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
11、 说:同“悦” ,喜欢。 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1.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揭( ) 阴( )柯( ) 安( )2请在原文中另找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 分)例句: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答句: 。3.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 分)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4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2 分)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5.本文由树及人,相映成趣。请用文中的两个字来准确概括杉树与徐君的共同点。(2 分)6.徐君一生被人所称道的德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摘录原文作答。(2 分)7.积累链接:荷莲虽小,却也有
12、着与杉树同样的品性。请默写出周敦颐 爱莲说中“莲”与“杉”品性相近的四句话(计 16 个字) 。(2 分)一、领会杉树之直节,仰慕君子之德行(16 分)6 (4 分)揭:高举;阴:树荫(阴) 、阴凉;柯:树枝;安:怎么7 (2 分)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说明:二者任选其一即可)8.(2 分)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说明:断对一处得 0.5 分)9 (2 分)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说明:“欲” “直” “折” “乎”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 0.5 分)10 (2 分)直节11 (2 分)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说明:答对一句得 0.5 分)12 (2 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说明:错一字扣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