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类型真情挚爱昭日月——恽代英的两次婚姻生活.doc

  • 上传人:cjc2202537
  • 文档编号:245810
  • 上传时间:2018-03-24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98.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真情挚爱昭日月——恽代英的两次婚姻生活.doc
    资源描述:

    1、真情挚爱昭日月恽代英的两次婚姻生活口黄土地真情挚爱昭日月恽代英的两次婚姻生活恽代英同志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和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翻阅代英同志的史料,不但被他的革命精神所折服,而且被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他短暂一生中的两次婚恋生活,是他严肃的生活作风和高尚品质的代表.其中蕴含着烈士的人生观,幸福观,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代英同志思想发展的过程.诀别葆秀守义 10 年恽代英祖籍江苏武进,因其祖父以候补知县分放湖北而举家迁到武昌.代英 1895 年出生在武昌老育婴堂街的一个官僚住宅大院里.1915 年下半年,2O 岁的代英正在武昌中华大学读书.父母觉得他已经成年.该成家立业了,就为他与父亲好友沈云驹

    2、的二女儿沈葆秀完了婚.沈云驹祖居也是江苏武进(一说苏州人),也因担任湖北官钱局职员而来武昌供职,两家既是同乡,也是世代故交.如今两家又是过往甚密的朋友,代英与葆秀依父母之命结秦晋之好,那时也是正常的事.葆秀端庄秀丽,善良知礼.二人虽是旧式婚嫁,但婚后的生活却十分幸福美满,用代英自己的话说,二人“以口对口.以心印心“,都找到了可心的人 .代英对葆秀关心最多的是三件事:一是葆秀体质不好,代英除在生活方面格外关照外,经常让她参与一些游艺和户外活动.“看竹 “是他们最常玩的游戏,“每日偕之二三小时之旅行(即散步 )“成了他们理想的运动 .二是葆秀的文化不高.代英就教她学文化.代英从 14 岁起就有记日

    3、记(湖北)曾宪明的嗜好,于是就从教她写日记开始,后来又教她学英语.三是葆秀对社会和新事物了解不够,虽然那时候代英还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但他总把自己知道的新事物和对社会的新看法讲给葆秀听,鼓励她关心社会.葆秀也时时关爱自己的丈夫,那时候代英的大学学习很忙.还要组织些进步社团开展活动,葆秀就承揽了大量家务,积极支持丈夫求学和追求真理.代英喜欢打乒乓球,球网一破,葆秀就用弃用的珍珠纱精心为他缝制球网.两人一有闲暇就尽量在一起.有时候代英到外地去,时间一长,免不了互相想念,于是就鸿雁捎书.1917年 8 月.代英与朋友一起考察游览庐山.短短 1O 天就给葆秀写了 8 封信.代英评价葆秀为“情爱笃挚.

    4、道德高尚“.转眼问两年的时光过去了,葆秀有了身孕.这本是一件喜事,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918 年 2 月 22 日葆秀开始分娩,但直到 24 日多次生产未成.葆秀口吐血块,痛苦万分.代英十分焦急.连找了几个产婆均未成.25日夜葆秀终于产下一个男婴,但此时她已口不能言,竟没有给代英留下一句话就离去了,被代英取名为“秀生“ 的幼儿几天后也夭折了.代英深为自己没能保护好妻子而悲痛欲绝,他独对孤灯.写下了第一篇最悲伤的日记:“ 呜呼! 吾误葆秀矣!“吾愿来生化女子身.即以葆秀为夫而事之.亦使尝此生产之苦.“葆秀每言,圆满夫妻不到头,今真验矣!“他取下墙上为葆秀放大的照片,呼之不出,唤之不应,一幕幕恩爱

    5、往事涌上心多字写不了,他写不了降雨的事.他嘴巴上有时说起旱灾,说得重些.这有,当时全国如此,中央也如此.农民也没有科学家那种准确的概念,他们两个钟头算半天.一亩地可能是九分,也可能是一亩一分.这类事我和陈永贵有过争论.争论后,我按实际改正了年降雨量.附带说一句.文章中提到另一位农业部副部长说杨是“第一个揭大寨问题的盖子 “.实际上,我在 1978 年初,也就是杨显东去大寨前半年,已听到了北京的声音:“你们新华社再像过去那样宣传大寨.你们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那年春天,也从安徽省传来了万里不同意继续农业学大寨的声音.他们都是从路线上讲不要再学大寨的极“左“ 做法.都没有说大寨农业生产本身的问题.

    6、看来.调查研究不是一件简单事,光简单参观一下,就发宏论,靠不住.大寨人也不会心服.(责编启元)头.他长跪在岳父沈云驹的面前.发誓今生不复娶.他见了父亲恽爵三.再一次表示今世不愿续娶.求父亲允许自己死后与葆秀合葬在一起,“余如不能与葆秀合葬.虽死亦不甘也“.5 月 24 日,代英来到长街雪泥轩刻印社.专为葆秀刻制了一枚“葆秀忠仆“ 的图章.以明对葆秀的纪念和忠诚之志.在妻子去世的最初一段日子里,代英思念葆秀不可自拔.给自己起了一个“永鳏痴郎 “的名号,表示只痴迷葆秀一人,决心过一辈子独身生活.他甚至顾不得苦心经营的互助社事务.经常到座落在武昌珞珈山后谷岭的葆秀墓去哭祭.从 3 月 1 日到 7

    7、月 2 日,他先后写了 4 篇致葆秀书,字字含情.句句有泪,充满对妻子的深深爱恋,每写完一篇,就到葆英墓前边读边哭边焚.在代英写第 4 篇致葆秀书的前后,他从武昌中华大学毕业了.此时已处于五四运动爆发前夕,代英强烈的革命激情同此时澎湃的革命激流交汇在一起.很快使他从思妻的沉迷状态中振作起来,他积极地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之中.成为武汉地区有影响的青年运动领袖.此后的 10 年中,虽然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爱妻沈葆秀.但他更多的是考虑革命大业.他从组织“ 互助社“, 到开办经销革命进步书刊的 “利群书社“;从 1921 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到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逐渐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斗士.他以充

    8、实忙碌的革命工作排遣独身的孤苦,10 年间很少考虑自己再娶妻成家的事.在此期间,父亲曾劝他重新成家,停止独身生活,许多亲朋也都关心他的婚姻问题,有时还有人上门为他作媒,但代英认为:“女子丧夫.须守寡终身,男子丧妻,就可以转眼忘之而另结新欢,这是何等的不平等,何等的罪过!“若将这一件事看得比一切都重要.亦很容易使人为了恋爱而离开革命的战线.“他坚持不续娶,整整过了 1O 年的单身生活.续娶葆英三聚三别沈葆秀共有姐妹四人,最小的四妹叫沈葆英.比葆秀小九岁.1922 年时,深为代英对葆秀的深情所感动的沈云驹病危,在去世前,曾亲自出面,要将四女儿葆英许配给代英.那时葆英只有 17 岁.代英忙于革命工作

    9、,又一心为葆秀守义.便没有答应这件事.但无论代英在武汉还是在外地,都没有中断和葆英的联系,他常常给葆英讲革命道理,有时还带她参加进步活动,后来代英去四川和上海工作,都常常写信和寄中国青年给葆英.鼓励她参加革命.正是在代英的直接关怀和培养下,葆英于 1924 年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代英的革命同路人.1926年底,代英从上海回到武昌,亲友们纷纷催他尽快成个家,代英也觉得革命工作确实需要一个像葆英这样的助手,于是放弃了终身不娶的想法.通过葆英的三姐沈葆林把自己的想法转告了四妹.葆英从小就敬佩代英,二姐去世后的 10 年间,她从思想上和人品上更加深了对代英的认识,和

    10、代英的结合.也是她的心愿.结婚前.二人来到后谷岭葆秀墓前.代英对着葆秀墓深情地说:“葆秀 ,你离开人间已有 10 年.我为你守义也守了 10年,今天.我已经是个无产阶级战士了,我需要亲密战友,革命伴侣.四妹已经长大成人了,她也是个无产阶级战士_.为了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我希望她能和我并肩战斗.你九泉有灵.会同意我们的心愿吧!“1927 年 1 月 16 日.他们在武昌得胜桥恽宅举行了婚礼.新婚聚合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这一年的 7 月 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下令缉捕恽代英.代英准备立即转移到九江.一天,代英从外面回来,匆匆对葆英说:“ 国民党已经下令捉拿我了,我要走了.“ 他略带歉疚地说

    11、:“ 我们匆匆结婚,又要匆匆分手了.我要走了,你也得有应变的精神准备.你不要难过,我还要回来的.革命遭受挫折,但没有完结.共产党人是杀不尽斩不绝的.“代英把帽子向下拉了拉.告别了葆英,匆匆消失在夜幕之中.此后.代英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又于 1927 年 12月与张太雷,叶挺等同志领导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奉令撤退到了香港.并按照组织安排,写信给葆英,让她从上海转乘海轮,速到香港共同工作.1928年春,沈葆英抵达香港.为了更隐蔽地工作.他们在一个平民区找了房子住下来.那时他们的家是党组织经常开会和碰头的地方.葆英经常担任会议接待和望风的任务.香港环境复杂,葆英精心布置好安全暗号,准备好茶

    12、水和掩护用具,一旦会议开始.她便坐在楼下放哨.有一次巡捕突然闯进大门.用枪对着她的胸口,问这里都有什么人,她机智地指着自己的蓝旗袍,谎称自己是从外地来探亲的,骗过了巡捕,摘下了当作暗号的红辣椒,掩护了后来的同志.代英经常给她讲自己的婚恋观,幸福观,有一次.代英指着双双对对出入于饭馆酒楼的达官富人说:“他们吃吃喝喝.认为这就是所谓恩爱生活,甜蜜岁月,所谓 美满,幸福的家庭.而我们身处异地.天天都担着风险.没有钱,没有固定的收入,没有自己的房子,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颗火热的心,这就是我们的革命生涯.“他告诉葆英.有的人没有灵魂.只能算是行尸走肉;有的人妖里妖气 ,只能算是衣架饭囊;革命者自有自己的乐

    13、趣.葆英生活在代英身边,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了他那崇高的人格魅力.这一年的秋天.代英和葆英一起被调到上海工作,代英先后担任中组部和中宣部秘书长,葆英则是机关的机要员.抄写药水信件,登记来往电报,管理和递送重要文件.虽然险恶的环境不允许像代英早年时设想的那样,每天和妻子到户外散步二三小时,忙忙碌碌,生活过得很充实很幸福.这一年多的生活是他们婚姻生活中团聚时间最长的日子.1930 年春.代英调任中共沪东区委书记.这时党内的“ 左“倾盲动思想占据 r 主导地位 ,一些革命同志因而被捕入狱,一些党的机关被破坏,上海又一次陷入腥风血雨之中,革命受到很大损失.代英是国民党重金悬赏捉拿的共产党要人,他清楚自己的

    14、处境,预感到时时都有被捕牺牲的危险,所以也做好了再次与葆英分别的打算.5 月初的一天.代英与妻子进行 r 一次长谈.他深情地对葆英说:“四妹,党的事业现在处在最困难的关头,群众在受难,在流血.为了让群众尽量少流血,我不能临阵脱逃.“他又一次忆起前妻葆秀 :“十多年前,我对二姐说过,要和她生同室.死同穴.我在向她一个人表达我的满腔赤诚,一片痴情.“他嘱托葆英:“只要还活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把从烈士们手中丢下的旗帜继续撑下去.“他表达了自己视死如归的决心:“ 我不能力挽狂澜,只能献身堵口.要摧毁这座人间地狱,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为此而献身,也是死得其所!“ 不幸的事情果然发生 r.1930

    15、 年5 月 6 日.代英带着一包传单在老怡和纱厂门前与人接头时被敌人发现.因为他眼睛近视.等他看见巡捕,已经避之不及了,他被捕.从这一天起,代英别了葆英而去,一去就没有再回来.葆英与代英最后的一次见面是在 1931 年初.那时代英已被引渡到伪上海公安局.由于代英谎称自己叫王作霖,是个生意人,敌人只能根据他所携带的一包传单,判了他五年徒刑,囚禁在南京江东门外的中央军人监狱.当时党组织花了一大笔钱设法营救代英,代英出狱有望,于是党组织就派葆英以家属身份探监,让代英作好提前出狱的准备.葆英从上海搭车到了南京.经过水西门,又走了十多里荒路,找到了中央军人监狱.当代英戴着沉重的脚镣出现在葆英面前时,葆英

    16、百感交集.她后来回忆说:“我看见他那长长的头发,蜡黄的面孑 L,没有戴眼镜,披着一件黄色囚衣,不禁鼻子一酸 ,差点儿滚出泪来.“当代英得知 “家里人“( 指组织和同志)都很好和伍豪( 即周恩来)同志很关心他的消息时,很激动,他让葆英代他谢谢“家里人“, 又嘱咐她一定要教育好他们的儿子“小毛弟 “(即恽希仲),等出狱后全家再相聚.这是二人婚后最短暂的一次聚合,会见结束了,当两人恋恋不舍地告别的时候,心里是充满希望的.但万万没有想到.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的顾顺章在汉口被捕叛变,并很快供出了南京狱中的恽代英,代英因此于 1931 年 4 月 29 日被敌人杀害.葆英与代英的狱中见

    17、面竟成了永诀.后来葆英回忆说:“ 我期待着你早日出狱,和你一起为家的兴旺而努力.桃花开了又谢了,没见你的身影;5 月过去了,6 月来临了,仍未见你的身影,我焦急地等待着.我没有看到你,却辗转听到了你的噩耗“,“这一恶讯使阻我悲痛欲绝,泪飞如雨,难以自抑“.葆英珍惜与代英的恩爱生活,她说:“三年的伴侣生活是多么短暂啊 j 但这短短的生活却铭心刻骨,终生难忘.“1982 年清明节,年已古稀的葆英老人带着儿子恽希仲专程来到代英就义的地方,缅怀他们的亲人,葆英还写了一篇清明祭代英的祭文敬献在雨花台前,以慰代英在天之灵.沈葆英老人于 1989 年 6 月 12 日在京病逝,享年 84 岁.恽代英的一生只

    18、有 36 年,而他的两次婚姻生活一共也只有 6 年.可贵的是,恽代英的两次婚姻生活都处理得很好,重要的一点就是夫妻的志同道合和情趣的一致,即使如他与葆秀那种由父母包办的婚姻.他也能够通过后天的培养和相互关爱,成为一对恩爱夫妻.从恽代英的两次婚恋生活中,我们也不难窥见他思想转变的蛛丝马迹.他与葆秀的婚姻生活是在 1918年之前,那时的代英只是一个民主斗士和进步青年.因而他同葆秀的恩爱更多地表现为中国社会的传统色彩.代英既作丈夫,就要尽到丈夫的责任,所以他憧憬将来能在上海建一个温馨的小家,使葆秀生活得更幸福一些;所以当葆秀难产而死,他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而愧疚难当,发誓作一个“节夫“, 以永

    19、不再娶以明志;所以他曾有过一段时间深陷在丧妻的苦痛中.不可自拔,甚至忘了大家的互助社.后来代英自己也说:“ 她死了 ,我有点儿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我带着她的照片,在她的坟头捶胸顿足,流连忘返.想想看,这是多么狭小的感情啊!“他和葆英的再结合是在 1927 年之后,那时革命大业未竞,国共关系紧张,代英已经是经过革命风雨洗礼的无产阶级战士,共产主义“ 大家 “是他永志不矢的首要目标,所以他不再拘泥于形式上的夫妻恩爱,毅然废掉了“永不续娶“ 的誓言 ;所以他才能在万千女子之中选定了由他关爱培养的在政治上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四妹沈葆英;所以他才能在风雨欲来之时更多的是嘱托妻子把革命的大旗继续撑下去.与第一次婚姻相比,他少了些儿女情长,多了些革命豪气;少了些小家情结,多了些“大家“ 风范.把生活小家与革命“大家“ 联系在了一起 ,并把“大家“利益置于小家之上.因而他给后人留下的人格魅力光照日月,情感天地,“他给青年们江流那样的追思 “(宋庆龄语),“应永远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周恩来语).参考资料:恽代英日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1 年版.少年先锋一卷四期.恽代英传记,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回忆恽代英,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责编启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真情挚爱昭日月——恽代英的两次婚姻生活.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24581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