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九单元 经典原文9 《日知录》三则 教学案.doc.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54499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九单元 经典原文9 《日知录》三则 教学案.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九单元 经典原文9 《日知录》三则 教学案.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九单元 经典原文9 《日知录》三则 教学案.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九单元 经典原文9 《日知录》三则 教学案.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九单元 经典原文9 《日知录》三则 教学案.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经典原文 9 日知录三则对应学生用书 P76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初名绛,字忠清,清兵南下,他改名炎武,字宁人。因家乡有一亭林湖,故学者尊他为亭林先生。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 10 部。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始祖,硕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作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他著作繁多,有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肇域志 音学五书 亭林诗文集等。用毕生心力所著的日知录 ,是顾炎武的读书札记的合集,以考据性文字居多,内容丰富,考证翔实,集中反映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顾炎武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

2、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炎武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北宋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全盛时期,思想界形成的理学思潮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哲学。明清时代,科举考试题目出自儒家经典,也沾染上了理学的味道。顾炎武生于明末,深切地感受到国破家亡的痛楚,坚决反对满清入主中原,积极参加反清复明活动。这就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渊源。顾炎武反对理学家一味推崇形而上之“道”而轻视形而下之“器” 。他治学弃华就实,不为空言。举凡典章制度、郡邑沿革、天

3、文仪象、河漕兵农、赋役屯田、军事边防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都是他关心的焦点。这充分体现在他的力作日知录巨著之中。梁启超评价说,清代学术思潮的兴起,是“对于宋明理学的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 ,并说“当此反动期而从事于黎明运动者,则昆山顾炎武其第一人也” 。日知录作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他花了 30 多年心血“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笔记形式的著作,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贯通古今,博大精深,在政事、世风、礼制和科举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三十二卷本日知录有条目 1019 条,其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日知录书名取之于

4、论语子张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明道” ,为了“救世” 。日知录是一个思想家的历史沉思录,它提出了社会风气的好坏决定社会兴衰的观点,认为“风俗衰”是乱之源,并列举了整顿风俗的具体措施。作品主张进行社会变革,主张淡化至高无上的君权,表现出初步的民主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薪火相传的范本之一。本课所选的日知录三则分别从文史的功用、著书的难易、文人的名与义等方面进行论述,阐明了学以致用的务实思想,表明了作者“以实为宗”的学术主张,体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关心民族兴亡的精神品质。日知录三则 主要内容文须有益于天下作者虽然立论为“文须

5、有益于天下” ,却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而且把重点稍稍落在了对写无益之文的批判上著书之难以考察子书演变的轨迹为缘起,纵议“著书之难” ,意在强调自成一家的独立创作的可贵文人之多引用古人论述,结合当时社会风气,对唐宋以后文人泛滥、世风浮华表示了极大的忧虑,融入了作者对立身处世的深沉思考,总归于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文须有益于天下文 之 不 可 绝 于 天 地 间 者 , 曰 明 道 也 ,文 章 在 天 地 之 间 不 能 断 绝 的 原 因 ,是 它 能 宣 传 事 理 ,纪 政 事 也 ,察 民 隐 也 ,乐 道 人 之 善 也 。记 述 政 事 ,考 察 民 情 ,乐 于 称 道

6、别 人 的 善 行 。之 :助 词 ,取 独 。纪 :记 载 ;记 述 。隐 :隐 情 。若 此 者 , 有 益 于 天 下 , 有 益 于 将 来 。多 一 篇 ,多 一 篇像 这 样 的 内 容 ,有 益 于 国 家 ,有 益 于 将 来 。多 一 篇 ,就 增 加 一 篇之 益 矣 。若 夫 怪 力 乱 神 之 事 ,无 稽 之 言 , 剿 袭 之 说 ,的 好 处 。“怪 力 乱 神 ”的 事 ,没 有 根 据 的 传 闻 ,剽 窃 别 人 的 东 西 ,谀 佞 之 文 , 若 此 者 , 有 损 于 己 ,无 益 于 人 ,多 一 篇 ,拍 马 屁 的 文 章 ,像 这 四 类 文

7、章 ,于 己 有 害 ,于 人 无 益 ,多 一 篇 ,多 一 篇 之 损 矣 。就 增 加 一 篇 的 危 害 。若 夫 :发 语 词 。无 稽 :没 有 根 据 。 剿 袭 :剽 窃 人 言 以 为 己 说 。 著书之难子 书 自 孟 荀 之 外 ,如 老 庄 管 商 先 秦 诸 子 之 书 除 孟 荀 之 外 ,如 老 庄 管 商 申 韩 ,皆 自 成 一 家 言 。 至 吕 氏 春 秋 申 韩 ,都 能 独 自 成 为 自 己 的 思 想 体 系 。至 于 吕 氏 春 秋 和淮 南 子 , 则 不 能 自 成 , 故 取 诸 子 之 言 , 汇 而 为 书 ,淮 南 子 ,就 不 能

8、自 成 体 系 ,因 此 综 合 诸 子 的 言 论 ,聚 集 而 成 为 书 ,Error!Error!此 子 书 之 一 变 也 。这 书 虽 仍 为 子 部 书 但 已 经 历 了 变 化 。 今 人 书 集 ,一 一 尽 出 其 手 ,今 人 的 书 集 ,全 部 出 自 自 己 的 手 下 ,必 不 能 多 , 大 抵 如 吕 览 淮 南 之 类 耳 。 其 必必 然 不 会 很 多 ,大 抵 如 吕 览 淮 南 之 类 汇 编 而 成 罢 了 。这 书古 人 之 所 未 及 就 ,后 世 之 所 不 可 无 , 而 后 为 之 ,必 须 是 古 人 所 未 写 的 ,而 后 世 又

9、 不 可 缺 少 的 ,而 后 去 写 它 ,庶 乎 其 传 也 与 ? 宋 人 书 如 司 马 温 公 资 治 通 鉴 、或 许 才 能 流 传 下 来 吧 ? 宋 代 人 的 书 ,如 司 马 光 的 资 治 通 鉴 、马 贵 与 文 献 通 考 , 皆 以 一 生 精 力 成 之 ,遂 为 后 世马 端 临 的 文 献 通 考 ,都 是 用 一 生 精 力 写 成 的 ,于 是 就 成 为 后 世不 可 无 之 书 。不 可 缺 少 的 书 。耳 :罢 了 。未 及 就 :没 有 写 作 的 。庶 乎 : 或 许 。以 :用 。遂 为 :于 是 就 成 为 。 而 其 中 小 有 舛 c

10、hun漏 ,尚 亦 不 免 。若 后 人 之 书 ,然 而 这 样 的 书 里 有 少 许 差 错 和 疏 漏 ,尚 且 不 可 避 免 。像 后 人 的 书 ,愈 多 而 愈 舛 漏 , 愈 速 而 愈 不 传 。数 量 越 多 而 差 错 和 疏 漏 就 越 多 ,写 得 越 快 就 越 不 能 流 传 。舛 漏 :差 错 和 疏 漏 。尚 :尚 且 。 若 :如 ,像 。速 :快 速 。传 :流 传 。 所 以 然 者 , 其之 所 以 造 成 这 种 情 况 ,是视 成 书 太 易 ,而 急 于 求 名 故 也 。他 们 看 待 著 书 容 易 ,而 成 名 之 心 又 太 急 的 原

11、 因 。然 :这 种 情 况 。视 : 看 待 。故 :原 因 。文人之多唐 、宋 以 下 ,何 文 人 之 多 也 ! 固 有 不 识 经 术 ,不 通 古 今 ,唐 宋 以 来 ,为 什 么 文 人 这 么 多 ! 原 来 是 不 懂 得 经 学 ,也 不 通 晓而 自 命 为 文 人 者 矣 。 韩 文 公 符 读 书 城 南 诗 曰 :古 今 道 理 ,却 自 命 为 文 人 的 人 太 多 了 。韩 愈 的 符 读 书 城 南 诗 中 说 :Error!“文 章 岂 不 贵 , 经 训 乃 菑 畲 。“文 章 怎 么 不 珍 贵 ,经 籍 义 理 的 解 说 是 根 本 。Error

12、!潢 潦 无 根 源 , 朝 满地 上 流 淌 的 雨 水 没 有 源 头 ,早 晨 还 是 满 满夕 已 除 。 人 不 通 古 今 ,马 牛 而 襟 裾 。 行的 ,到 了 晚 上 就 蒸 发 干 了 。人 不 通 晓 古 今 ,就 像 穿 衣 服 的 马 牛 。自 身 行 为Error!身 陷 不 义 , 况 望 多 名 誉 。”陷 于 不 义 之 中 ,却 还 企 望 得 到 很 多 的 赞 誉 。”Error!而 宋 刘 挚 之 训 子 孙 ,每 曰 :“士 当 以 器 识 为 先 ,而 宋 代 刘 挚 告 诫 子 孙 时 ,常 说 :“士 人 当 以 器 量 与 见 识 为 重 ,

13、一 号 为 文 人 ,无 足 观 矣 。” 然 则 以 文 人一 旦 被 称 为 文 人 ,其 人 就 没 有 值 得 欣 赏 的 地 方 了 。”既 然 这 样 凭 借 文 人名 于 世 , 焉 足 重 哉 ! 此 扬 子 云 所 谓 “摭 zh我的 名 声 在 世 上 出 名 ,哪 里 值 得 推 崇 呢 ! 这 就 是 扬 雄 说 的 “拾 取 了Error!华 而 不 实 我 实 ”者 也 。我 的 华 丽 形 式 ,却 没 有 汲 取 我 的 内 在 实 质 ”。Error!黄 鲁 直 言 :“数 十 年 来 ,先 生 君 子 但 用 文 章黄 庭 坚 说 :“几 十 年 来 ,先

14、生 君 子 只 根 据 文 章 来提 奖 后 生 , 故 华 而 不 实 。”本 朝 嘉 靖 以 来 ,提 拔 奖 励 后 生 ,所 以 只 是 外 表 好 看 ,内 容 空 虚 。”本 朝 嘉 靖 以 来亦 有 此 风 。 而 陆 文 裕 所 记 刘 文 靖 告 吉 士 之 言 ,就 有 这 种 风 气 。而 陆 文 裕 所 记 载 的 明 朝 刘 健 对 庶 吉 士 们 说空 同 大 以 为 不 平 矣 。的 话 ,李 梦 阳 对 此 不 以 为 然 。但 :只 。不 平 : 不 以 为 然 。宋 史 言 :“欧 阳 永 叔 与 学 者 言 ,未 尝 及 文 章 ,宋 史 中 记 载 :“

15、欧 阳 修 与 求 学 的 人 谈 论 ,不 曾 谈 及 过 文 章 ,惟 谈 吏 事 , 谓 文 章 止 于 润 身 ,政 事 可 以只 谈 为 官 之 事 ,他 认 为 文 章 只 是 使 自 身 受 益 ,而 政 事 却 可 以及 物 。”恩 及 万 物 。”未 尝 :不 曾 ,没 有 。惟 :只 。吏 事 : 为 官 之 事 。润 身 :使 自 身 受 益 。对应学生用书 P78诵读文须有益于天下 ,完成以下各题。突 破 词 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文之不可绝 于天地间者,曰明道 也(断绝) (事理)(2)察民隐也(考察 )(3)若夫怪力乱神之事(句首发语词,表示引出议论 )(

16、4)无稽之言,剿袭之说(根据 )(5)多一篇之损矣(危害)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译文:文章在国家不可断绝的原因是(它能) 宣传事理,记述政事 。句式: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2)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译文:对国家有益处,对将来有益处。句式:倒装句,介宾短语作状语被后置。正常语序应该是“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有益” 。(3)有损于己,无益于人。译文:对自己有损害,对别人无益处。句式:倒装句,介宾短语作状语被后置。正常语序应该是“于己有损,于人无益” 。要 义 探 究 3在文须有益于天下中,作者认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的理由有哪些?这

17、些理由各自强调什么内容?明确 四个理由,即宣传事理、纪政治得失、察民间隐情、彰美德善行。这四个方面,可谓层次分明:“明道”是阐明为政理论, “纪政事”是记录为政事迹, “察民隐”是体察民心, “乐道人善”是体悟人情。执笔为文,若能有以上功用,才称得上“有益于天下”,这样的文章,才可以多多益善。4顾炎武提出“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 他不是为帝王立论,而为天下后世立论。他说, “怪力乱神”的事,没有根据的传闻,剽窃别人的东西,以及拍马屁的文章,这四类文章于人无益,于己有害,越少越好。而宣扬观点的文章,记

18、录政治事件的史料,反映民间不得上达的隐情的资料,以及引导人向上、而不是引导人堕落的文章,都是不可断绝的。表达了作者经世致用、资政育人的思想。这在作者生活的时代中,是最开明的。直到今天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诵读著书之难 ,完成以下各题。突 破 词 句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皆自 成一家言 (独自 ) (自己的思想体系)(2)此子书 之一变 也(指四部分类中的子部书籍) (变化)(3)大抵 如吕览 淮南之类耳 (大概) (罢了)(4)庶 乎其传 也与 (或许) (流传) (通“欤” ,语气词,吧)(5)其中小有舛漏(差错和疏漏 )(6)其视成书太易(看待)6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9、1)此子书之一变也。译文:这是子部书籍的一大变化啊。句式:判断句, “也”表判断。(2)其必古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译文:(诸子之书)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可缺少的 。句式:判断句,以“必”作为判断标志。(3)庶乎其传也与?译文:或许才能流传下来吧?句式:固定句式, “庶乎也与?”即“或许吧?”(4)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译文:(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 。句式:倒装句,介宾短语作状语被后置。正常语序“于求名急故也” 。要 义 探 究 7 “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庶乎其传也与?”这句话有什么内涵?明确 这句话实际上是顾炎武回

20、答了什么样的著作才有永久性价值的问题。那就是过去的人不曾说过、不曾涉及、而将来的人又不可缺少的内容,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对后世有极大的意义的文章,才可以流传下来。而顾炎武本人毕生著书,正是严格地遵守了这一原则。8顾炎武的“著书之难”的含义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著书”这个问题?明确 顾炎武所说的“著书之难”是指“要著作永久流传很困难”不是说“写书很困难” 。顾炎武指出要写出传世之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适应时代要求,言他人所未言,写“后世之所不可无”的有深刻思想的书。二是要求作家用一生精力去写就著作,精益求精,力求避免有“舛漏” 。否则“愈速而愈不传” 。当今社会,出书为求成名,急功近利之人

21、不在少数,而此类人不久即湮没无闻。学者文人应该学顾炎武皓首穷经,苦钻博览,方成传世不朽之著作的精神。诵读文人之多 ,完成以下各题。突 破 词 句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固 有不识经术 (本来) (经学)(2)经训 乃菑畲 (经籍义理的解说)(本义耕耘。耕稼以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3)潢潦无根源(地上流淌的雨水 )(4)马牛而襟裾(穿衣服)(5)士当以器识 为先,一号 为文人(器量与见识) ( 一旦被称作)(6)摭 我华而不实 我实 (拾取) (汲取) (内在实质)(7)谓文章止于润身(使自身受益 )10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译文:唐宋以来,

22、为什么文人这么多!句式:固定句式, “何也”译为“为什么呢!”(2)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译文:自身行为陷于不义之中,却还企望得到很多的赞誉。句式: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在“陷”字后加介词“于” 。(3)然则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译文:既然凭借文人的名声在世上出名,哪里值得推重呢?句式:倒装句,介宾短语作状语被后置。正常语序是“然则以文人于世名” 。要 义 探 究 11文章引用韩愈符读书城南一诗,有何用意?明确 引用韩愈之诗首先有力佐证了作者“士当以器识为先”要重实轻虚的观点;其次能拓展文章内容,深化作者的表达主旨,增加文章的文采,吸引读者。12顾炎武写道:“黄鲁直言:数十年来,先生君

23、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故华而不实。 本朝嘉靖以来,亦有此风。 ”他想说明什么问题?明确 华而不实指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而内容空虚。古人有“翠纶桂饵,反而失鱼”的说法。传说古代鲁国有一个特别喜欢钓鱼的人,他用桂花做鱼饵,用黄金做鱼钩,用白银做鱼漂和坠子,用翡翠鸟的羽毛做钓线,十分奢华,可是拿到水里去钓鱼,一天也钓不上一条鱼。黄庭坚说:“几十年来,先生君子只根据文章来提拔奖励后生,所以只是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所选拔的人才徒有其表,而无其实) 。 ”顾炎武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追求华而不实的弊端进行了讥讽。对应学生用书 P115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之不可绝于天

24、地间者 绝:断绝B剿袭之说,谀佞之文 谀:谄媚C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 就:成就D摭我华而不实我实 摭:拾取,摘取解析:C 项, “就”的意思应该是 “完成” 。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B皆以一生精力成之C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D欧阳永叔与学者言,未尝及文章解析: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马牛而襟裾 B然则以文人名于世C焉足重哉 D摭我华而不实我实解析:C 项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推崇。其他三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分别为:穿衣服;出名;汲取。答案:C4下

25、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Error!Error!A和相同,和不同B和不同,和也不同C和相同,和也相同D和不同,和相同解析: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指示代词, “这” ;助词,与“下”连用,表示时间界线;介词, “把” 。答案:B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1)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_,_ ,乐道人之善也。(2)文章岂不贵,_。(3)若后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_,_。(4)若此者,_,_,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答案:(1)纪政事也 察民隐也 (2)经训乃菑畲 (3) 其视成书太易 而急于求名故也 (4)有损于己 无益于人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6、。(1)今人书集,一一尽出其手,必不能多,大抵如吕览 淮南之类耳。译文:_(2)固有不识经术,不通古今,而自命为文人者矣。译文:_(3)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实我实”者也。译文:_答案:(1)今人的作品,(观点 )一一都出于自己手下,必然不是很多,大抵是像吕氏春秋 淮南子之类(汇编而成 )的。(2)本来有不懂经学,不通古今道理,而自以为是文人的啊。(3)这就是扬雄所说的“拾取我华丽的形式却没有汲取我的内在实质 ”啊。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文人之多 ,完成 79 题。文人之多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固有不识经术,不通古今,而自命为文人者矣。韩文公符读书城南诗曰:“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

27、畲。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而宋刘挚之训子孙,每曰:“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 ”然则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实我实”者也。黄鲁直言:“数十年来,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故华而不实。 ”本朝嘉靖以来,亦有此风。而陆文裕所记刘文靖告吉士之言,空同大以为不平矣。宋史言:“欧阳永叔与学者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7下列推测不合理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唐宋以来,文人增多的原因是:不是真正的文人,却自命为文人的人增多了。B刘挚认为作为一个士人,器量与见识是首要的。C扬雄反对的是华

28、而不实的做法。D欧阳修的做法在我们今天看来仍是正确的。解析:欧阳修主张把著述与做官分开来看待,认为著述只是提高自己,而做官才是造福别人,他的做法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是欠妥的。答案:D8下列有关这则文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以感叹开端,直揭主题,提出论点,融入强烈的情感,很有嘲讽意味。B引用韩愈的诗是为了强调“经训”是学问之根本,博古通今为治学之基石。C引宋人刘挚训示子孙的话,作进一步申述,强调崇尚经术,重视器量见识。D作者又引述西汉扬雄和宋代黄庭坚的话,继续说明要务实不要只追求华丽。解析:A 项, “提出论点”说法不正确。文章的中心论点“识经术,通古今,去华就实,从养器识

29、”是隐藏在作者引用的诗文言语中,而不是在开头就提出的。答案:A9 文人之多一文贯串着作者怎样的思想?答:_参考答案:文人之多主张“识经术” “通古今” ,去华就实,从养“器识”的角度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唐宋以后,著作泛滥,文人之多,文风浮华,都是文人的思想观念出了问题,所以首先要端正创作态度。虽然,比起顾炎武其他那些论述“治道”的札记,这篇文论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但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一以贯之的“经世致用”思想。(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廉 耻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

30、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

31、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曰止欲将。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 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 ,窃牛马,

32、而为暴于百姓者哉!” 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 “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 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呜呼! 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吾于辽东之事有感。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 。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 ,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土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 壖 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

33、暇,至今为患,由佖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选自日知录卷十三 )注 兔苴:粗野。刍荛: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泛指乡野之人。金(q):金属制的耳环。河壖(run) :河边的空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B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 是谓国耻C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D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解析:“其”前应断开,排除 B、D;“是”前

34、应断开,排除 A。答案: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氏家训 ,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真卿,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B公卿, “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 “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 “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另外古时,公卿也指丈夫。C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D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解析:颜氏家训的作者是颜之推。

35、答案:A12下列对原文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礼义是治理人民的重要法则,廉耻是培植人民的重要操守。因为不廉洁就没有什么不贪取的,不知耻就没有什么不敢做的。B作者认为夏、商、周三代以后,礼义廉耻就开始被抛弃。但是在那昏聩的时代,仍然不乏清醒之人,像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即为其一。C作者为了说明“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引用了吴子 尉缭子后汉书中的语言或故事,并由此对辽东之事生发感慨。D作者认为杜甫的诗句“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 ”一句的“廉颇将”应为“廉耻将” ,是杜甫对边关将领应有不贪之心和廉耻之行的呼唤。解析:D 项,理解错误,原文有 “诗人之意,未必及此” ,

36、意思是诗人当时未必想到这一点。答案:D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译文:_(2)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译文:_解析:第(1)句中有两处结构倒装,即介宾结构作状语被后置句和一处双重否定式,这是翻译的关键点。第(2)句中注意反问句的翻译。答案:(1)可是在岁暮天寒时节松柏仍旧坚持到最后凋谢,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公鸡依然不停地啼鸣报晓,而在那众人都昏睡沉迷的时候,当然也不会没有特别清醒的人啊!(2)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吗?参考译文:五代史冯道传论说:“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个纲

37、纪,这四个纲纪不能伸张,国家就会灭亡。 ”说得好啊!管仲如此善于立论啊!礼义,是治理人民的重要法则;廉耻是培植人民的重要操守;因为不廉洁就没有什么不贪取的,不知耻就没有什么不敢做的。人如果像这样,那么灾祸、颓败、变乱、灭亡,也就没有不降临的了;何况身为大臣若是没有什么不贪取,没有什么不敢做的,那么天下哪有不混乱,国家哪有不灭亡的道理呢?可是在这四个纲纪当中,知耻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孔子在谈论士人的道理时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有羞耻之心。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能将无耻视为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 ”又说:“羞耻心对于人是很重要的,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是没什么事情会感到羞耻的

38、。 ”他们会这么说的原因,是由于一个人如果不廉洁,到了违背礼节损害道义的地步,那原因都是出自于没有羞耻心啊。所以身为士大夫如果没有羞耻心,这可说是国家的耻辱。我看夏商周三代以后,世道衰退,正道也没落了,背弃礼义,舍去廉耻,不是一天一夜的缘故所造成。可是在岁暮天寒时节松柏仍旧坚持到最后凋谢,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公鸡依然不停地啼鸣报晓,而在那众人都昏睡沉迷的时候,当然也不会没有特别清醒的人啊!我最近阅读颜氏家训 ,其中有段内容说:“齐朝有一个士大夫,曾经告诉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纪已经十七岁了,略微懂得一些书表奏章,教他说鲜卑话,以及弹奏琵琶,也快要熟练理解了,凭着这些本事,去侍奉王公卿相,没有不喜

39、欢他的。 我当时低着头不回答。真是奇怪啊,这个人这样教导孩子!倘若用这种卑鄙的方式,去换取富贵,如果循着这样的学习过程就能够求得公卿宰相的高位,我也不希望你们这样做。 ”可叹啊!颜之推是因为没有办法避免,才在混乱的时局中做官,尚且说出这番话来,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 吴子说:“凡是统治国家和军队,必须教军民知道守礼,勉励他们守义,这是为了使之有耻。当人有了耻,从大处谈就能战攻,从小处讲就能退守

40、了。 ”尉缭子说:“一个国家如果有慈孝廉耻的习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了。 ”而太公对武王说:“有三种将士能打胜仗,一是知礼的将士,二是有勇力的将士,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因为有礼,所以列朝治军者和粗野的武夫,都能遵循文王后妃的教化行事;难道还有欺凌平民、抢劫牛马,而对百姓实行残暴手段的么!” 后汉书上记载: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 “羌族的首领感激他的恩德,送他上等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金环八枚,张奂一起收了下来,随即召唤属下的主簿在羌族众人的面前,(张奂)把酒洒在地上说: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群那样,我也不让它们进马厩;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放进我的口袋。 把金和马全部退还

41、。羌人的性格重视财物而尊重清廉的官吏,以前的八个都尉,大都贪财爱货,为羌人所怨恨,直到张奂正直廉洁,威望教化才得到了发扬” 。唉! 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岂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吗?我对辽东的事件不能无感慨。杜子美诗道: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有一种刻本作“廉耻将” 。诗人本来的意思,未必想到这点,但我读唐书 ,讲到王佖做武灵节度使时,以前吐蕃人想造乌兰桥,每次在河边岸上事先堆积木材,都被节度使派人暗暗地运走木材,投入河流,桥始终没有造成。吐蕃人了解到王佖贪而无谋先重重地贿赂了他,然后加紧赶工造成了桥,并且筑了小城防守。从此以后北方防御侵掠的战事就没完没了,至今还成为边患,都是由王佖的贪财引

42、起的。所以贪财的人做将帅便会边关到夜间也洞开着无人防守。懂得这个道理,即使是郢书燕说式的穿凿附会,或许也可以治国吧!三、语言表达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真正的贵族精神,_。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_。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担当起国家的重任。_。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超越时尚与潮流,有道德的自主性,不为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解析:答题时要联系语段的上下文。第处,所在语句是一个总括句,根据后面的“一是”以及三个层次的内容可推知,此处应填“有三个重要的支柱” 。第处,根据整个文段可知此处应填的是第二个支柱,由后面的关键词“担当” “重任”可推知,此处应填写“二是责任的担当” 。第处,根据整个文段可知此处应填的是第三个支柱,由横线后面的内容“有独立的意志” “敢于说不” “有道德的自主性” “不为所奴役”可推知,此处应填写“三是自由的灵魂和意志”之类的内容。参考答案:有三个重要的支柱 二是责任的担当 三是自由的灵魂和意志15下面是某老师给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路径架构图,请以“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为陈述对象,介绍该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语句连贯,不超过 95 个字。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