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理解这是万以内加减法的推广,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2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某些运算规律,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作一些简便运算。3使学生认识加、减法意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求加、减算式中的未知数。4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数学、看现实世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1教学重点:多位加、减法及简便运算。2教学难点:加、减法意义和关系的理解,以及合理的运算。3教学疑点:加减法运算规律中的变化与守恒。教学建议:(黄)1、 加减法运用万以内加减法的迁移。2、 加法运算定律,重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3、 加减法的关系是解议程的依据。 (重在
2、理解,克服只背不理解)4、 简便计算不宜追求统一,允许多种方法并存。1、多位数的加法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 73 一 74 页。教学目标1能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加以推广,得出多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2能利用多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难点多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准备题:(投影出示)(1)全班练习、校对、反馈、纠正。(2)请学生说说万以内的加法的算法是:数位对齐(同单位数才能相加减) ,个位加起,满十进一(十进制计数法) 。2铺垫练习:(投影出示)渔业队上午捕鱼 760 千克,下午捕鱼 2375 千克,一大共捕鱼多少千克?(1
3、) 学生独立试做。(2) 请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和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计算过程。(二)新课教学1出示例题,形成课题。 渔业队上午捕鱼 37650 千克,下午捕鱼 42375 千克,一天共捕鱼多少千克?(先笔算,再珠算)(1)列出算式。(2)比较铺垫练习题和例题算式,发现有何异同?(3)启发并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的变化揭示出课题“多位数的加法” 。 (板书课题)(4)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将能学到什么?2探索解法,形成结论。(1)讨论交流:你认为这道题应该怎样来计算?为什么?(2)达成共识:数位对齐(同单位数才能相加减) ,个位加起,满十进一。 (十
4、进制计数法)(3)板演:37650 42375=80025(千克)3 7 6 5 04 2 3 7 58 0 0 2 5答:一天共捕鱼 80025 千克。(4)请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强调 3 个万要加上 4 个万,以及进上来的,个万,突出同单位数才能相加减。(5)师生共同在算盘上解这道题,强调同单位数才能相加减和满十进一的算理。(6)师生共同小结:学生说多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与万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根据关键字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多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三)巩固训练1基本训练:(1)试一试:274003856 4323868340独立解答井同桌互说计算方法,然后反馈。2练一
5、练:6345 十 47805 2764535627309732458 108742487(1)每组一题,算得最快的同学代表本组上台板演,然后讲解计算方法。(2)检查、分析、校对,学生讨论什么地方是易错点,怎样避免错误。3发展性训练:(1)文字题训练:“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上台板演。校对、反馈、分析、订正。(2)应用题训练:改变原例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 (投影出示)a、渔业队上午捕鱼 37650 千克,下午比上午多捕 4725 千克,下午捕鱼多少千克?b渔业队上午捕鱼 37650 千克,比下午少捕 4725 千克,下午捕鱼多少千克?c。渔业队上午捕鱼 37650 千克,比下午少 4
6、725 千克,一天共捕鱼多少千克?默读题目,只列式不计算。指名说出思考过程即分析数量关系。师生小结:解答“比多(少)应用题”的关键是:首先分析搞清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知谁求谁,再确定方法。(3)启智性训练:(四)课堂总结1、 今天的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2、 解答多位数加法时应注意什么?(五)作业:作业本第 50 页57。板书:加法的运算定律2、加法交换律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 74 一 76 页。教学目标1能从实际例子中,观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2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一)呈现事实,形成问题1出示准备题:2773
7、73 275837 37582学生计算得数。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是否任意一个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都会出现和不变的现象?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二)验证猜想,形成结论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女生完成:302476 96237男生完成:763024 23796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全部举完过就给我
8、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 476 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 518 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 (用两种方法计算)(1)口答列式:476518 518476为什么这样列式?(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为什么会相等呢?固为根据加法的意义,这两个算式都是把两个相同的部分数合并起来,所不同的只是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板书)5学生自学书本、质疑。6小结:(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2)用
9、字母 a、b 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三)应用成果,巩固新知1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问: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2 “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问: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3、 “练一练”3。(1)分组完成。 (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4、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470830830 1013214 十 256214= 256 十 367=367 (1)将卡片 470、880、1013、214、58、58 发给六个同学。(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3)小结:这些算式都用等号连接,两边都
10、有相同加数,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加数也相同,我们并用了加法交换律。(四)反思过程,学会学习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 (举例证明一意义论证) 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3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如:3773 在 中可以填哪些数据?(五)作业:作业本第 51 页58 板书:3、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 76 一 78 页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口述加法结合律。2能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运算。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3领会“形成问题一提出假设一验证假设一形成规律的解决思路,培养探索精神。教学准备投影仪、自制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形成疑问,提出
11、问题1教师出示准备题:372663、37(2663) ,学生计算出得数。2比较两式题的异同。同:加数相同,得数相同。异:运算顺序不同。再一题:5938732 和 59(38732) ,得数会相同吗?(相同)3讨论: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的情况可能有如下两种:A、不能用文字概括,而结合具体式题说出结合律。教师引导:几个数相加?(三个,且加数相同)分别先算了什么?(前两数,后两数)结果如何?(得数相同即和不变)B、基本能用文字概括出结合律。教师适当引导。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猜想是从准备题中归纳出来的,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去验证它。(二)验证猜想,形成规
12、律1我们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式题来证明。(138)5女生完成3024+(73+6)13+(8+5 )男生完成3024+73+6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2上述两题符合猜想,可能是偶然。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果,找到许多式题符合猜想。3能证明猜想正确,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解例 2:张老师上午到书店买书用去 27 元,又到文具店买圆珠笔用去 18 元;下午去文具店买圆珠笔用去 12 元。他一共用去几元?A、口头列式:(2718 )12 27(1812)B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C判断,得数会相同
13、吗?(相同) D、计算结果。得出(27 18)1227(1812) (板书)4揭题:从式题到生活实例,都符合我们的猜想,同时也证明了猜想的正确。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结合律”教师板书:加法结合律书上又是怎么说的呢?看书5、小结:(1) 学生根据板书口述结合律。(2) 学生尝试用三个不同的字母(a、b、c)来表示结合律。(三)使用规律,巩固新知学习加法结合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1、 口头回答里填几?(1512)5=15(12)(243146)54=243(54)4037(2544) (403725)a(bc)=( a)c2、 练习五(1)班有学生 51 人,四(1)班有学生 47 人,四(2
14、)班有学生 41 人,三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1) 说说解答思路。(2) 列式解答,加深对结合律的理解。3、 简便计算。(1) 投影显示:27335264864368119(2) 交流方法及计算结果。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加法的简便计算,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具体展开。4、 发展练习:22232425262728=( )(四)反思过程,学会方法。1、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 关于学习方法。(五)作业:作业本59板书:4、利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内容:例 3、例 4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2、 技能
15、目标: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3、 情感目标:接纳并乐于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综合运用运算定律,使学生感到自由。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老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l2399100=( ) 。同学们都埋头算了起来,高斯却没有,他仔细地观察了算式,认真地想了想,马上报出得数。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算吗?为了彻底搞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从考察比较简单的问题人手。(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 3:254687313(1)师生竞赛,看谁算得快。(2)通过比赛,请速度快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情况:a、不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只是学生计算能力强、速度快。问:有更简单
16、的方法吗?b生答:254687313=254(687313)问:你是怎样想到的?这样算为什么会比较快?(3)揭示课题: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千、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 (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2基本运用:用简便方法计算。718 57 82 57 62 138(1)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一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A、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B、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3凑整训练: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作出决定,必
17、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36 2831597 253。47 164317 4034教学例 4:275617344(1)学生进行尝试练习。(2)反馈投影出示整个计算过程。(3)请同学们当小老师,说说为什么可这样做?根据什么?(4)小结:先凑整,再简算。凑整中同时使用交换律、结合律,我们可以把加法式中的数任意调换位置,也可以按需要把任意两个数放在一起加。(三)自主训练1怎样简便怎样算。772554523 273151851868743367 125213346(1)分组完成(每组一张玻璃片,中等生解答,投影校对) 。(2)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18、依据是什么?(指名说、同桌互说)2看算式直接写出得数:“练一练”3。口答得数,说说依据和方法。3发展训练:老师出给高斯的题目怎样算?123499100=(1+100)(299)十(5051)101505050(四)总结1、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2、 综合运用计算律进行计算,你有何感觉?注意:当能熟练运用时,简算过程可写可不写。(五)作业:作业本第 52 页60板书:5、多位数的减法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 81 一 82 页。教学目标1自主推广万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于多位数减法的计算之中。2能正确、迅速地计算,并能解答相关的应用题。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
19、(一)复习引新1口算训练。 (投影出示)627 179 1809 65288768 8054 876560 630542铺垫练习。 (投影出示)(1)计算并验算:3407 一 1564 4780 一 854全班练习、校对、反馈、纠正。让学生说出万以内减法的计算法则。3启发引新。(1)多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我们用什么方法得到的?把万以内加法的原理和方法用于多位数加法。(2)揭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多位数减法。将 4780 一 854 改写成例题478068548(二)新课教学(1)例题教学 478068548(2)这个题目,你会算吗?用什么方法?(2)尝试练习(一生板演)4780685483925
20、847806 854839258(3)学生讲评方法及注意点。竖式对齐。从低位算起。本位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作十再减。怎样验算?(4)对照板演及同学讲解,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同桌互说思考过程。(5)师生共同小结:多位数减法与万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何相同点?多位数减法计算过程最关键的是注意退位。2、尝试练习:50038 680734749 - 29348(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质疑问难。(三)巩固练习1基本训练37654 1004928067 87342、综合训练(1)同桌合作 投影出示表格。被减数 35625 17984 54200减数 4876 8066 4376差 18947 85
21、64学生计算出得数后,同桌互相检查、验算、批改。(2)判断改错创设情境:请“大夫”为“粗心虎”治病。80735 72840 43035 7465 70950 325482360 2990 10495 诊断处方:请“大夫”改正,并指出以后应怎样避免犯同样错误?3变式训练,巩固提高(1)文字题训练:“练一练”3。学生试做,完成以后,请学生说说各题数量关系。(2)只列式不计算(投影出示)少年宫有彩纸 1600 张,印歌曲用去 740 张,绘画用去 370 张,还剩多少张?农资部有化肥、农药、种子共 37684 千克,化肥有 12540 千克,农药有 3475 千克,问种子有几千克?想一想:这些题与以
22、前有何不同?列式依据呢?3启智性训练:把算式填完整。(四反思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作业本第 53 页61。板书:加、减法的关系6、加减法的意义及关系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 8284 页。教学目标1通过编写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意义。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3会填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感知关系1、操作感知:(1)8 支铅笔,5 支铅笔,合起来几支?列式:8513(支)(2)13 支铅笔,去掉 5
23、 支,还剩几支?列式:135=8(支)(3)13 支铅笔,去掉 8 支,还剩几支?列式:138=5(支)a、比较三式异同发现:三个算式反映 5、8、13 数之间的关系。b说说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c、说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如以加法为基础,以减法为基础)d,揭题:加减法的关系。(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更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前应提供相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思出有源。 )(二)学习新知,理解关系1从具体“问题”中进一步感知联系。(1)按给出条件编题。按“少年军校共有学生 304 人” “男生 156 人” “女生 148 人”三个已知条件
24、,利用其中两个编加、减法应用题。少年军校有男生 156 人,女生 148 人,一共有多少人?少年军校一共有学生 3 则人,其中男生 156 人,女生有几人?少年军校一共有学生 3 则人,其中女生 148 人,男生有几人?(2)找出三题应用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联系。(3)列式解答。(让学生从具体的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感知到加、减法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为学生理解概括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以及它们的关系,提供了充实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 )2从具体“问题”中理解关系。(1)少年军校有男生 156 人,女生 148 人,一共有多少人?156 148304(人)为什么用加法进行
25、计算?加法中,男、女生人数分别叫什么?自由讨论什么是加法?教师收集意见,并与学生共同形成结论。把两个加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少年军校有学生 304 人,其中男生 156 人,女生有几人?少年军校有学生 304 人,其中女生 148 人,男生有几人?为什么用减法算?“304” “156”“148”在减法中分别是什么数?引导讨论:既然加、减法间有这样紧密的联系,我们已对加法下了定义,可以用加法给减法下定义。投影出示,学生填空。已知( )与( ) ,求( )的运算,叫做减法。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学生真正理解加、减法关系的基础上给出定义,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作为一
26、个演绎系统的逻辑严密性)(三)巩固训练,掌握关系1、基本训练。(1)试一试:根据 487 256743,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743 一 487 743 一 256学生直接说出得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填未知数。 “练一练”4。 学生填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3变式训练。(1)改写:7861132 1918(改写成相应的另两个减法算式)(2)改编:一辆汽车上午行驶 168 千米,下午行驶 183 千米,这一天共行,了多少千米?列式计算。改编成两题减法应用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四)反思回顾,形成学法1今天学习了什么?2你是怎样学会的?3学会之后,你认为有何用处?(五)作业:作业本第 54 页62
27、。板书:7、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X教学内容:第七册 8486 页。教学目标:1、 学会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求未知数 X。2、 学会求 X 的书写格式3、会求文字题中的未知数。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1、准备题,根据加法算式,写出相应的减法算式,说说算式各部分的 名称和关系。50 + 20 = 70 70 50 = 20加数 加数 和 70 20 = 50(1) 教师板书 50+20=70,学生写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2) 学生说各部分的名称和关系。教师连线。(3) 问: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怎样求另 7 个加数?(4) 导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填加法算式
28、中的( ) 。60+( )=80 ( )+87=120 300+( )=5003、导出:用 X 表示未知数。(1)用 X 代替( ) ,引出例 2。( )+87=120 X+87=120(2)指导“X”的读法、写法。(二)新课教学1、 教学例 2:X+87=120(1)题中的 X 在加法算式中是什么数?(2) “X”可以怎样求?(3)学生口述,教师指导解题格式(边讲解边板书)强调:“”上下对齐,和怎样验算。为了证明求得的数是正确的,题中虽没有提出验算要求的,也应将得数代人原式,进行口头验算。(4)要知道结果是否正确怎么办?怎样验算?(看书自学)2反馈练习(1) “练一练”1 让学生观察直观图说
29、出算式:4060=100,X+120=200并口答 X 的值,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含有未知数 “X”的等式所表示的意义。(2) “练一练”2。25+X70 X100=260 0+X24 X+32=100要求解题符合规范格式,巩固解法,强化思考过程。3教学例 3:307 加上什么数得 650(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问:文字题蕴含了一个什么算式?问:这个未知数怎样表示?(2)画出线段图。 307 X 650(3)根据线段图,让学生列出等式。可能有以下答案:307+X=650X+307=650650307=X650X=307比较:怎样列更快?直接根据提议列。怎样解答?(4)反馈并板书解答过程。4、试
30、一试:(1) 用 X 表示未知数,解答下列各题。什么数加上 734 得 1207。 1甲乙两数的和是 840,已知甲数是 45,乙数是多少? 2学生完成,投影反馈。(2)求出 X 的值。(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口答。X+20=50 0+( ) =80X=70=120 20+( )=110 请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 “练一练”3、4。3扩展提高。X+30 2060 16+X+30=70(四)课堂总结(略)(五)作业:作业本, 63 。板书:8、练习十六教学内容数学第七册第 87 页。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说出用 X 表示未知数,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的解题依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会求加
31、法算式中的求未知数 X,会按正确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规范的书写。3、通过思考题的解答,提高思维的严密性。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根据 304070,写出对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学生口答,要求说出根据“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2、用 X 代表( ) ,根据线段图和天平示意图列式。 (不解答)70 ( ) ( )米 50 米 40 克( )克 100 克120 90 米(1)投影出示。(2)学生思考讨论:未知的( ) ,表示什么数。( )和其他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3)指名回答:70+X=120 X+50=90 40+X=100 (4)说出解题依据。(二)重点难点突破1基本训练(1)
32、“练习十六”1。投影出示。学生分小组竞赛,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好。学生口答,说出解答过程和依据。集体校对。(2) “练习十六”2投影出示习题。学生思考:未知数 X 在加法算式中表示什么数? 2X 可怎样求?依据是什么?怎样书写? 3学生试做,四生板演,全班校对。强化书写格式和验算。指出以后题中没有要求的,可不写检验过程,直接口头验算。2、重点训练:“练习十六”3。(1)默读题目,求的是什么数?(2)画出每一小题的线段图。(3)学生试做(四生做在玻璃板上) ,投影出示,讲解,校对。(4)根据第 2 题练习情况,启发学生可用两种方法列方程。即 288+X756 X+288=756 (5)为什么第 2
33、题可用两种方法列方程?根据什么运算定律?3变式训练。 (投影出示,要求填空)“练习十六”4。(1)看清题意,指导如何读图。(2)一生在投影片上书写,其余做在书上。(3)学生讨论板演同学做得是否正确。板演同学做“小先生” 。上台讲解其解题思路和依据。4师生共同确定正确答案。学生自我反思,订正。(三)联系结构与发展1计算下面两组题目,说出每组三题之间的关系。(1) 317169: (2)1396471=486 一 317 471+925486 一 169 13969252根据下列等式,编出应用题。360+X=700 X+1438=6574学生自由编题,教师适时引导:求的是一个加数,依据为“一个加数
34、和另一个加数”3思考题(书上)(1)学生独立思考,看懂题目。(2)尝试解决,允许小组讨论。(3)共同研究如何填写,并且思考:怎样使填法不遗漏?第题多种解法的依据是什么?(四)反思总结1今天练习了什么?2解决今天提出的问题的依据是什么?3我们是怎样展开练习的?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得出自我练习的基本模式:知识再现一重难点训练一联系结构一发展提高一总结反思(五)作业:作业本649、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X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 88 页。教学日标1理解“被减数=差+ 减数” , “减数= 被减数差” 。能根据加、减法关系,说明这两个关系式的来源。2能运用这两个关系式,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继
35、续巩固求未知数艾的书写格式。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新一“一说、二填、三导” 1准备题。(1) 说出 22070=150 的意义。(2) 根据 22070=150 写出一个相应的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3) 学生观察、比较后,概括出关系式。被减数=差+ 减数减数=被减数一差图见书2、 填一填:(投影出示)180( )30 ( )20=90720( )40 3750( )=280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导人:把 3750( )280 中的( )背靠背拉成 X,导出例 4 :3750X 280(二)新课教学1,出示例 4,提出问题。(1)说出 X3750280 的根据是什么?(2)
36、书写格式同加法算式中的 X 是否相同?要注意什么,(3)想知道 X3470 是否正确,应怎样检验。(4)小结:求未知数 X 的方法是:一、想(想根据)二、算 三、验(验算)2,反馈练习求未知数 X: X6873 208X=89学生独立解题,同桌互批,并说理。集中反馈。3投影出示例 5 及线段图。例 5根据线段图列式解答。用去 32 千克 还剩 X 千克50 千克(1)学生看线段图,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2) 请学生自由列式,谁能用不同的方法列式? 可能出现:50 一 X3250 一 32=X 232X=50X32=50 4(3)清学生完成、三种方法。(4)学生分别说出第二步的依据。(5)为
37、什么、三种方法的第二步会相同?就是式子。4试一试:120 减去一个数得 53,求这个数。全班试做,对不同情况进行讲解,学生评判方法是否恰当。(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填空。一个加数= 被减数 差 2抢答:教师报出一个加、减算式中的数量名称,学生抢答,说出完整的关系式。如: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填表。 “练一练”5。请学生独立填完,并说说根据。4提高训练。X=100 X=100让学生自选数据,填入,再根据自选的数据,求出 X 的值。(四)看书总结1这堂课学了什么?2注意什么问题?(五)作业:作业本65板书:10、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X 的练习课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 90 页。教学
38、目标1能说出求加、减法算式中 X 的思路和方法。2能熟练准确地求出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X。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主动回忆。求加、减法算式中的 X,有哪些情况?请举例:如: 48x72X 一 724872 一 X482说说解上述各题的依据。(二)突出重难1基本练习。(1)练习 1。学生试做,说说思考过程和解题依据。做错的同学说出错误原因,并订正。(2)练习 2。学生审题,弄清题意,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学生口算,得出结论,填写在书上。统计错误情况:是关系式用错,还是计算错误,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校正。(3)练习 3。学生试做,四生板演。校对、反馈、指名回答解题思路和依据
39、。教师讲解,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学生自我订正。(4)游戏练习。首先宣布游戏规则:全班按座位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 7 人(纵向排列) ,教师出示 7 个题目,由第一个同学先完成第一题,所得的答案是第二题 里的数;第二个同学做第二题之前,需检查第一题是否正确,如有错误须先订正,然后再做,以此类推,最后第七个同学必须先检查前边 6 个同学做的六个题目,然后再做属于自己的第七题。以解题迅速、正确的小组为胜。( )一 42228 +( )200 ( )12 +( )1724( )316 ( )17 ( )34632重点训练(投影出示) 。练习 4。(1)学生试做,四生上台板演。(2)校对,反馈,指名说
40、出列式思路和解题依据。(3)教师小结、评价。(三)发展提高1 ( )300=( )一 36672( )=67( )=374( )一 1732=( )74=364( )671732( )2什么数比 274 多 160?170 比什么数少 342?(四)总结反思1,今天这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2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怎样克服?3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要注意什么?(五)作业:作业本第 57 页66。板书:11、用 X 表示未知数解答简单的应用题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 91 页。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X”表示未知数列等式解答简单的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尊敬父母的思想教育。教
41、学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机、卡片、天平、魔码、苹果(80 克) 。教学过程(一)化静为动,充分感知1实物演示:天平、砝码,苹果。教师:同学们认识它吗?(出示天平)它有什么作用?能利用砖码称得物体的重量。 (即天平左右平衡)老师把 100 克砖码和 80 克苹果加 20 克砝码分别放在左右盘中,问:可能出现什么情况?根据观察到的天平情况,如何列出等量关系和算式?2视算。(1)电脑屏幕显示线段图。用去 X 米 还剩 18 米共 30 米(2)根据给出线段图列等式解答。(3)把这个线段想象成一个天平,应该怎样放?(二)探索规律,获取新知1尝试练习:学会找相等关系。电脑屏显:根据本班同学人数情
42、况自编应用题。四(二)班有学生 56 人,其中男生四人,女生有儿人?(1)分组讨论,找出数量关系。(2)用 X 表示未知数列式解答。(3)汇报交流。 (学生做在卡片上,实物投影仪放映)(4)小结,揭题:用名表示未知数解简单应用题可分三步:想关系式表未知数列式解2学习新知。电脑显示例 6:张师傅一天生产 86 个零件,上午生产 41 个,下午生产多少个?(1)导说: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讨论分析例 6 的下列问题。电脑显示: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判断等量关系中哪一个数量是未知量,并用“X”表示。根据等量关系,写出等式。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求出“X ”是多少? 4检查并写上答案。(2)
43、电脑显示例 6 分析、解答的全过程,重点理解解答简单应用题的思想和方法。3模仿学习。电脑显示故事情节。 (图像、声音并现妈妈,小红、毛衣的故事)(3) 屏显例 7:妈妈买了 800 克毛线给小红织了一件毛衣,还剩 225 克,织这件毛衣用毛线多少克?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1用 X 表示未知数,解答应用题。 2看书,质疑,反馈、评价、验证。 3(三)分层训练,内化新知1、基本练习(1)写出数量关系,用 X 表示未知数,列出等式。小明家有 76 本图书,同学们借去一部分,还剩 58 本,同学们借去几本? 1水果店运来香蕉、苹果共 1250 千克,其中香蕉有 382 千克,苹果有多少千克? 22
44、、分层练习:(电脑显示)用 X 表示未知数,列等式解答下列各题。一层:胜利小学同学共做好事 1078 件,比学军小学同学多做 187 件,学军小学同学做好事多少件?二层:学校图书室有故事书和科技书共 2638 本,其中故事书 1638 本,科技书有几本?三本: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行了 45 千米,离乙地还有 27 千米,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四层:一桶油重 25 千克,用去一部分,还剩下 18 千克,用去多少千克?四人小组中,学生分成四组,独立完成,协作讨论。师生小结:解题步骤是怎样?关键是什么?(四)综合训练,提能益智1、 比一比,同桌间相互口述,根据线段图自编应用题。用去 X
45、米 还剩 18 米共 30 米2、 应用知识(1)用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事例,根据算式 20X=100 或 100X=20 自编与例题结构一样的应用题。 (用小卡片)(2)反馈分析。(五)自我总结,深化认知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 怎样解答用 X 表示未知数的简单应用题?关键是什么?解题时要注意什么?(六)作业 作业本6712、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 92 页教学目标:1、 知道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的道理,能举实际例子说明。2、 能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的能力。教学过程(一) 提出问题,形成设想1、 谈话揭题2、 做题例 1:734198(1) 反馈,
46、校对答案(2) 用口算还是用笔算3、 口算行吗?(出现第一种解法)(1)怎么算?(学生用笔算的思路讲述口算方法)(2)谁能有更好的方法?(出现第二种解法)734198 734198=7342002 =7322200=932 =932说说怎么想的:得出多加要减。小结(二) 验证猜想。1、验证猜想。扩充基底。(1)864197 436499(2)同桌合作:1 人用“多加要减”另一人用竖式算。第二题两人互换。(3)结果是否相等?说明什么?2、实例验证,形成确信。用生活中超市购物找零的实例。3、形成结论。(1)理清简算的步骤。(A)简算时,先找什么?(接近整百、整千的数)(B)然后呢?(把接近整百、整千的数,化成整百、整千的数)(C)计算时数字变化怎么办?(还原 多加要减)4、小结步骤5、计算:398617 535149反馈说理、讨论。(三)学法迁移,再创新知1、 提出问题。出示例 2:34751999(1) 比较与刚才做的题有何不同?(2) 简算关键是什么?怎样解决?(3) 学生试做反馈,说思路。2形成设想:多减要加。3自主验证。学生举例验证和事实验证。4教师演示一个多减要加的实例。5简便计算:465 一 19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