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复习教材分析学习目标1在梳理本学期各领域知识及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逐步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2进一步认识万以内的数,加深对大数的意义的理解,熟悉大数的读写,增强对计数单位和位值等的感受;进一步加强对有余数除法及除法竖式的认识,并解决与有余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熟练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及其验算;增强对时、分、秒的感受,熟悉时、分、秒的应用和单位间的换算。3进一步熟悉
2、对八个方向的认识;增强对分米、毫米和千米长度单位的实际感受,熟悉对长度单位的应用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进一步直观认识角,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平行四边形。4进一步熟悉用白己的方式收集和整理调查数据的方法,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建议学习课时数:5 课时。编写说明总复习包括两个板块:回顾与交流和练习。在回顾与交流部分,教科书通过“独立思考” “相互启发”两个栏目,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提升本学期学过的内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科书按照“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引导学生开展总结性的回顾与交流活动。栏目下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和学习活动,对于
3、重要内容进行复习。板块一:回顾与交流“数与代数”领域在“独立思考”环节一共呈现了 7 个问题。问题 1,鼓励学生举例说明新学习的数,说明这些数在实际问题中表示什么意思,体会数的意义。问题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示数,既巩固了数的意义,又巩固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问题 3,回顾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问题 4,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进步,比如,能够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帮助解决问题,能够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等。问题 5,借助数线巩固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道理的理解。问题 6,通过整理错题的活动,反思所学计算内容的关键点,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问题 7,引导学生整理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其之间
4、的换算关系,进一步增强对时、分、秒的感受。“数与代数”领域在“相互启发”环节给出学生思考问题 2 的样例。教师应引导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图形与几何”领域在“独立思考”环节一共安排 2 个问题。问题 1,借助方向板,回顾对八个方向的认识和辨认方向的方法。问题 2,通过图形辨认,找出图形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对学过的图形的认识,并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以及进一步熟悉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时,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两个方面:第一,引导学生理解可以从边和角两个维度来研究图形的特征;第二,研究图形特征的方法是多样的,比如,我们可以借助三角
5、板等工具进行测量,也可以用折,一折或画一画等方法。 “图形与几何”领域在“相互启发”环节给出了学生思考问题 2 的样例。教师应鼓励学生多一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统计与概率”领域在“独立思考”环节安排了 1 个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收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在“相互启发”环节中,引导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记录方式。板块二:练习这一板块分“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并安排了相应的练习题。针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重点和要求,以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科书安排了 22 道题。其中, “数与代数”领域安排 12 道题, “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7 道题,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 3 道题。这些
6、练习题中既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题,又有知识综合应用的习题。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学期所学习的各个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建议总复习这部分内容建议用 5 课时,其中“数与代数”3 课时, “图形与几何”1 课时, “统计与概率”1 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本班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板块一:回顾与交流数与代数教学时,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分为“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常见的量”三个部分进行整理。“数的认识”围绕问题 1问题 3 展开复习。问题 1,鼓励学生通过举例,回忆学过哪些“新”数。问题 2,让学生
7、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数,学生的表示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可以分别利用画计数器、小方块和数线表示。问题 3,在表示的基础上,让学生排列三条河的长度,并引导学生说说比较的方法。“数的运算”围绕问题 4问题 6 展开复习。问题 4,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进步。重点是反思在解决问题策略方面和对计算结果的解释方面的进步。例如,在解决问题策略方面,有的学生可能在画图或列表方面有了进步;在解释计算结果方面,如在有余数除法单元,当遇到计算结果和答案不一样时,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问题 5,目的是巩固计算的过程,复习时,建议教师一定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特别是在数线
8、上画和在计数器上拨的方法体会计算的过程。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建议教师引导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并联系在一起进行解释。对计算道理和过程的巩同,主要不是靠计算量,而是靠对过程清晰和深刻的理解。所以,在完成问题 5 时,教师一定不要在速度上做太多的要求,但是一定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展示计算过程。问题 6,目的是发展学生计算习惯。可以安排学生翻看自己的作业本,先把所有的错题都标记出来;再挑出常见的错误,把这些题目整理到一起,可以把所有的错题都写到一张纸上;最后,总结自己的出错原因和计算中的注意事项。“常见的量”围绕问题 7 展开复习。建议安排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把学生自己认为有关时、分、秒的
9、重要知识写一写,并进行交流。学生可能不太知道怎么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每节内容中选出一个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然后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分享怎样选取重要的内容及怎样进行表达。图形与几何问题 1,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地填出方向板中的方向,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环境,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辨认方向。问题 2,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再从中找一找学过的图形。在说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要引导学生从边和角的两个方面来说,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反思研究图形特征都有哪些方法,以增强学生探究、研究图形的操作能力。统计与概率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调查并记录调查结果,为节省时间,可以把全班分
10、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在完成调查和记录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各自的记录情况。交流前,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各自的记录方式是否一样。然后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记录方式,除了教科书上的呈现方式,学生可能还有许多记录方式,只要记录得准确,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板块二:练习数与代数本部分练习一共 12 道题。第 13 题是配合第一单元“除法”的练习,第48 题是配合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的练习,第 9,10 题是配合第五单元“加与减”的练习,第 11,12 题是配合第七单元“时、分、秒”的练习。第 1 题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搭图形的过程,加深对余数与除数关系的认识,以及对除法竖式每一步意思的了解。第 2,3
11、 题侧重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第 4 题鼓励学生结合操作活动复习数的读写。第 5 题鼓励学生结合对数位的理解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第 6 题鼓励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写数。第 7 题鼓励学生再次经历用白己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数的结构和数位的理解。第 8 题复习估计。第 9 题直接进行计算并验算。第 10 题鼓励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解决问题,借助身高的素材从“形”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鼓励学生先估算再计算,同时,鼓励学生结合情境提出问题。第 11 题侧重对时间的实际意义的感受。第 12 题鼓励学生结合情境得出经过时间,进一步感受时间的实际意义。第 1 题复习对除法竖式每一
12、步的意思的理解。答案:可以搭 4 个五边形,还剩 4 根小棒。第 2 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然后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答案:379=4(串)1(个) ,最多穿 4 串。第 3 题引导学生先认真读懂图中信息,再独立完成。答案:至少需要 7 个蛋托。第 4 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答案:(1)468;(2)2553;(3)67000第 5 题除第(1)题外,其余几道题目都是开放题,都是练习数的大小比较。在猜想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答案:O;7 或 8 或 9;19 中的任何一个整数均可。第 6 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数之间的规律,是出试说一说
13、并按照规律填空。答案:(1)720,420;(2)300,325;(3)3055,29550第 7 题巩固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并发展学生的多样化表示数的能力,只要学生能合理表达即可。第 8 题创设简单情境,帮助学生巩同估算能力。答案:300 字。第 9 题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并强化验算意识。答案:397,202,31,203,1000,8040(验算略)第 10 题巩固学生三位数加减法计算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第 11 题创设学生生活中的 3 个简单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间的长短答案:5 分;3 分;35 秒第 12 题通过简单情境,帮助学生复习认识钟面、时间的写法、时间间隔的计
14、算以及时、分之间的换算。答案:到达 8:10,经过 70 分,参观结束 9:20,走了 35 分,回到学校9:55。图形与几何本部分练习一共 7 道。第 1 题是配合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的练习。第24 题是配合第四单元“测量”的练习其中,第 2 题侧重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第 3 题侧重测量技能的巩固,第 4 题侧重结合现实情境复习对长度单位的选择。第 57 题是配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练习,其中,第 5 题侧重复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第 6 题侧重复习角的认识,第 7 题侧重对所学图形的辨认第 1 题答案:(1)南,北;(2)东南,西北,西南。第 2 题复习长度单位,教师应帮助学
15、生整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答案:7000,4;20,3;6,50。第 3 题借助直尺实际测量所给图形的边长,帮助学生巩固所学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第 4 题结合 4 个现实情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答案:米,千米,分米,毫米。第 5 题借助小棒和点子图等工具,帮助学生巩同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的认识。答案:号小棒可以搭成一个长方形:右题画图略。第 6 题帮助学生复习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点。答案:锐角:;直角:;钝角:。第 7 题帮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各种图形练习时,应先让学生描出认识的图形,再在旁边标上名称。统计与概率本部分练习一共 3 道题,其中第 1,2 题鼓励学生读懂他人整理的调查信息,第 3 题鼓励学生白己整理调查信息。第 1 题练习读取表格信息的能力答案:铅笔,橡皮第 2 题能够读懂调查数据,并能进行整理能根据调查结果回答简单的问题。答案:快速的车有 5 辆,中速的车有 6 辆,慢速的车有 9 辆。第 3 题巩固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答案:最喜欢熊。 (方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