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 1000 余年。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1 内容简介 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
2、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2 内容含义 山与水。 墨子明鬼下:“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吴 蜀 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皆难卒谋也。 ” 唐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 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 宋书谢灵运传:“出为 永嘉 太守。郡有名山水, 灵运 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 清 恽敬 重修松窦庵记 :“后 陈茂才 云渠 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 松窦 。 ” 山水画的简称。 唐 杜甫 存殁口号之二:“ 郑公 粉绘随长夜
3、, 曹霸 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 宋 张淏 云谷杂记 卷四:“ 王象先 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 急湔去故墨。 ”清 焦循 忆书六:“先曾祖母 卞孺人 幼时, 卞公 无子,深爱之,延师教以诗画,遂工山水,诗画外无他好也。 ” 张天翼 新生:“ 章老先生 总炫耀他家藏的东西, 吴昌硕 刻过一幅图章送他,他还藏了一幅 倪云林 的山水,上面有 张延济 的题跋。 ” 山中之水。 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 ”新唐书五行志三:“ 咸亨 四年七月, 婺州 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馀人。 ” 犹山野。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 诗:“ 李子 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
4、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 3 发展历程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 1000 余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 7000 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沌而至清晰。自仰韶文化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便具有了象征性。在几何装饰的手法中,对称
5、、运动等构成概念己明显地运用于时空的表现之中。特别让人感动的是稷神崇拜图 。在以农立国的背景上,祭祀稷神一直成风。而这幅图中的禾、田、人的关系传达了先祖对生命意义的一种素朴理解。在沉淀了人与动物、植物的自然关系认知的基础上,社会意识又成为最为关键的文明起源。沧源文化的村落图 ,用岩画形式记述了人类对农耕定居的“家”的理解。这幅画最有视觉趣味的是以村落为中心的道路关联,以及押俘、赶畜、祭天、跳神等场面围绕正面中心的梯度延深,平面中的深度己在这幅画中得到有力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这样伴随着艺术的看,不断地深化与发展。2 最早的山水画 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中国画从创作题材来看,出现
6、最早的是人物画,最初描绘的山川风光是作为人物画补景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画。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秦汉时期 到了秦汉时期,描绘劳动生活的场面,由乡土而至皇权,殿堂宫室的壁画成为时代的主流。这种以宫室喻家室的认信取向,使中国美术摆脱了原始形态。统治阶级士大夫文化开始占主导地位。士者文化实现了与乡土文化的分离。对于山水画而言,这一分离是深刻的。若我们认真研究一下曲阜石刻的庭院图 ,就会被其视错觉创意震撼。这是两种视觉冲突的艺术:在满足正面的平视前题下,建筑物的平移重叠与倾斜重叠构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种不同透视法则所致生的力的碰撞,使画面具有了超现实的立体感
7、。有趣的是,先贤的艺术家一开始便使用了纵横平移重叠、视线具有深度却不消失的重叠透视法则,而且在复合视域中能将正面与倾斜两种透视法则艺术的冲突起来。应该说这一法则较之当今的西方立体派早了近两千年。正如本书一再所讲的,祖先的聪慧绝非三言两语可以道白,只要我们认真地凭藉科学的双眼走入先贤的思想,我们一定会发现经学方式能告知我们的更多更多。 这种用视觉形式冲突所构成的艺术感动,在石刻画的春雨图 、画像砖的宅门图 、收获戈射图等等古远经典中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体验。一个十分明显的指向是,随着人与自然、社会的认识关系的深入,人们看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观念为象、装饰为用、几何为图的原始图式,演化为意志为象、
8、生活为用、境界为图的古典图式。这一看的历程,认信的积淀,山水画构成要素的萌芽集合,都为山水画的问世奠定了基础。魏晋山水诗 从个体生命的角度体验天地宇宙的永恒,体味人在此中的自由,是魏晋山水诗的开启。谢灵运的意义就是在文的自觉时注重形的依托,从哲学的本体论出发,追求玄远的神超理得。真正代表中国山水情怀的是陶潜。陶诗是超越玄言的哲学深刻,它没有放弃玄言诗的宇宙本体和生命本体的体悟,并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体现这种体悟的本质和意义,把它们变成一种可触知的东西。一个有艺术的创意,就是将亲身体验到的无形结构找到形状。山水草木在陶诗中是真意深情,是体现中国精神的哲学,是超然事外,是平淡中和。 山水画的确立 中国山水画现今,用“确立”二字来正名山水画的众说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在这类摹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峰、石、云、水、树的复杂表现。这位“发前人所未发,开后人之师承”的艺术家,第一次将山水搬上了中国美术的表现舞台,他的画云台山记可算山水画论的开山之作。虽然文题中心是赵升舍命从师的故事,但其环境刻划部分却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后来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