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物理(1)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2441041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物理(1)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物理(1)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物理(1)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物理(1)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物理(1)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 届 高 三 入 学 调 研 考 试 卷物 理 ( 一 )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2、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 8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处理做香蕉球运动的足球时,要将足球看成质点B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不同C高速公路上限速牌上的速度值指平均速度

3、D运动员的链球成绩是指链球从离开手到落地的位移大小【答案】B【解析】运动员在处理做香蕉球运动的足球时,要考虑足球的旋转,不可把足球看成质点,A错;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不同,B 对;对高速公路上限速牌上的速度指瞬时速度,C 错;运动员的链球成绩是指链球运动员所站圆心到落地点的位移,D 错。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x 与时间 t 的关系为 x = 5t + 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 ,则该质点( )A第 1 s 内的位移是 5 m B前 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6 m/sC任意相邻的 1 s 内位移差都是 1 m D任意 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 2 m/s【答案】D【解

4、析】将 t =1 s 代入 x = 5t + t2 得:x1 = 6 m,A 错误;将 t =2 s 代入 x = 5t + t2 得:x2 = 14 m,前 2 s 的平均速度7m/svt,B 错误;第 2 s 内的位移: 218mx,第 2 s 内的位移与第 1 s 内的位移之差 2mx,C 错误;由 2xat得:2m/s,任意 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 2 m/s,D 正确。3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 x4 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 x-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B甲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

5、速运动C两车相遇两次D乙车的速度不断减小【答案】C【解析】乙车的 x-t 图象虽为曲线,但这不是运动轨迹,乙做的是反方向的直线运动,A 错误;由题图可知,甲车在前 6 s 内做的是反方向的匀速运动,以后处于静止状态,B 错误;在 x-t 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车相遇,故两车相遇两次,C 正确;乙车图象的倾斜程度逐渐增大,说明其速度逐渐增大,D 错误。4一个物体自由下落 6 s 后落地,则在开始 2 s 内和最后 2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 : 5 B3 : 5 C3 : 11 D1 : 3【答案】A【解析】物体下落前 2 s 的位移为: 2104m2hgt,物体下落 6 s 的位移

6、为:261036m180hgt,物体下落 4 s 的位移为: 44101m8hgt,所以最后 2 s 内通过的路程为: 64h,故开始 2 s 内和最后 2 s 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1 : 5。5如图所示,一物块静止在粗糙斜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推力 F 推物块,物块仍静止不动,则 F 推物块后与推物块前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一定变大B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一定变小C斜面对物块的静摩擦力一定变小D斜面对物块的静摩擦力一定变大【答案】A【解析】没有推力时,物块静止不动,受力平衡,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设斜面的倾角为 ,在垂直斜面方向上,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 N = m

7、gcos ,在沿着斜面方向有:f = mgsin ;推力 F 作用后,根据平衡条件得:在垂直斜面方向上,N = mgcos + Fsin ,则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一定变大;在沿着斜面方向有 f = mgsin -Fcos ,当 mgsin Fcos 时,摩擦力变小,当mgsin Fcos 时,摩擦力方向变化,若 Fcos 2mgsin 则静摩擦力反向增大,故 A 正确。6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 O 点。现用水平力 F 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 的变化情况

8、是( )NFTFA 保持不变, 不断增大NFTB 不断增大, 不断减小C 不断增大, 先减小后增大NTD 保持不变,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C【解析】用水平力 F 缓慢推动斜面体时,小球受重力、绳的拉力和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 ,在斜面体缓 慢 移 动 过 程 中 方 向 不 变 ,TFNNF由 三 力 平 衡 知 其 动 态 变 化 如 图 所 示 , 先 减 小 后 增 大 , 逐 渐 增 大 , C 项 正 确 。TFN7如图,两个质点 P、Q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一定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此时分别作用水平向左的力 F1、F2 ,其中 F1 的大小不变,F2 大小由零逐渐增大,它们恰好同时向右

9、运动到最远,且位移大小相等,在此过程中,两质点的瞬时速度 vP 与 vQ 的关系应该是( )AvP vQB先 vP vQ,后 vP vQ,最后 vP = vQ = 0【答案】B【解析】两个质点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在 vt 图象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数值上等于在该时刻的加速度,由于 Q 的加速度由零不断增大,曲线切线斜率的绝对值也应从零开始不断增大,即曲线的切线应从水平状态开始不断变陡,那么只有向右边凸出的下降的曲线才能满足这样的条件,又因 Q 与 P 的运动时间相等,所以曲线的终点也应在 t0,Q 与 P 的运动位移大小相等,所以曲线包围的面积应等于 P0Ot0 的面积,根据这些要求,曲线

10、的起点,即质点 Q 的初速度 vQ0 必定小于 P 点的初速度 vP0,且两条 vt 图象必定会相交,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图中的两条虚线表示的质点 Q 的 vt图象都不满足题设条件(P 与 Q 的位移大小相等),所以 B 正确。8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 2 kg 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 5 s 内的位移是 18 m,则( )A小球在 2 s 末的速度是 8 m/s B小球在第 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3.6 m/sC小球在第 2 s 内的位移是 2 m D小球在 5 s 内的位移是 50 m【答案】AD【解析】由题意知第 5 s 内的位移是 18 m

11、,根据自由落体公式有:218gtt,其中 t1 = 5 s,t2 = 4 s,解得 g = 4 m/s2,所以 2 s 末的速度 v = gt = 8 m/s,故 A 正确;第 5 s 内的平均速度18m/v,故 B 错误;小球在第 2 s 内的 位移2221(41)m6h,故 C 错误;物体在 5 s 内的位移 2145m0h,故 D 正确。9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 A,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一物体 B 自由下落,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速度大小均为 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上抛的初速度与 B 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等,都是 2vB两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CA 上升的最大高度与

12、 B 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相同D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的同一高度处一定是 B 开始下落时高度的中点【答案】AC【解析】设两物体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的时间为 t,竖直上抛物体的初速度为 v0,则由题意知gtv0gtv,解得 v02v,A 正确;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B 自由下落到地面的速度为 2v,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tB ,A 竖直上抛,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tA2 ,B 错误;物体2vg 2vg 4vgA 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hA ,B 开始下落的高度 hB g 2,显然两者相等,C 正确;两物( 2v) 22g 12(2vg)体在空中同时到达的相同高度为 hhB g 2hB hB,D 错误。12(v

13、g) v22g 3410如图所示,A 是一质量为 M 的盒子,B 的质量为 m,A、B 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轮置于倾角为 的斜面上,B 悬于斜面之外而处于静止状态,斜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在向 A 中缓慢加入沙子,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则在加入沙子的过程中( )A绳子拉力逐渐增大BA 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C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始终为零DA 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答案】BC【解析】绳子拉力等于 B 的重力,保持不变,故 A 错误;A 对斜面的压力等于 A 及沙子的总重力沿垂直于斜面的分力,随着沙子质量的增加,A 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故 B 正确;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所受的合力为零,则地面

14、对斜面没有摩擦力,故 C 正确;由于不知道 A 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与细线拉力的大小关系,故不能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故随着沙子质量的增加,静摩擦力可能增加、减小,故 D 错误。1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 的滑块静止置于倾角为 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 P 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不可能只受到三个力作用B弹簧可能处于伸长状态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可能为零D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 12mg【答案】BD【解析】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0,所以弹簧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因为弹簧的形变情况未知,所以斜面与滑块之

15、间的弹力大小不确定,所以滑块可能只受重力、斜面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而平衡,此时弹簧弹力为零,处于原长状态,故 A 错误,B 正确;沿斜面方向,根据平衡条件,滑块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 小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12mg),不为零,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所以斜面 对滑块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故 C 错误, D 正确。12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 t 3 s 时并排行驶,则( )A在 t 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 t 0 时,甲车在乙车前 7.5 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 t 2 s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 的距离为 40

16、m【答案】BD【解析】由 vt 图可知,甲车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210m/svat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初速度为 10 m/s,加速度为 225m/svat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题意,甲、乙两车在 t = 3 s时相遇,在前 3 s 内,甲车位移 14x,乙车的位移2215.xvta,故在 t = 0时刻,甲、乙相距 L = (52 5-45) m = 75 m,且甲在乙的前面,故 B 正确;前 1 s 内,甲车215mxat,乙车221.xvtat,此时 21xL,所以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 t =1 s,故 A、C 错误;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沿公路方向距离 240mx,D 正确。二、实

17、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13(6 分) 在做“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 A、B、C、D、E、F、G 7 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 220 V、50 Hz 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 、D、E 、F 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以 A 点对应的时刻为 t0,试在图坐标系中合理选择好标度,作出v-t 图象。根据图象求出打 G 点时物体的速度 v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变为 4

18、9 Hz,电压变为 210 V,但该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做实验的这个同学测得的物体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选填 “偏大”、 “偏小”或“不变”) 。【答案】(1)如图所示 034(0 33035) (2)偏大【解析】(1)作出 v-t 图象如图所示,注意尽量使描出的点落到直线上,不能落到直线上的点尽量让其分布在直线两侧。由速度 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得:20.4m/svat所以(0.31.40)m/s.34/sGFvat。(2)实验中电压偏小不影响打点周期。当电源的频率为 50 Hz 时,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 s 打一个点,当交流电的频率小于 50 Hz 时,打点时间间隔 T 变大,

19、大于 002 s,如果仍按 50 Hz 计算,计算所用的时间小于真实时间,则测量的速度的数值比真实的速度数值偏大。14(6 分)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 DIS 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 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 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 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 03 m 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 D 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 g 取 10 m/s2,按如下步骤操作: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 = ;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用另一根绳在 D 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取下钩

20、码,移动传感器 A 改变 角。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F1/N 1001 0580 1002 F2/N -0868 -0291 0865 30 60 150 (1)根据表格,A 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 (填“F 1”或“F 2”);钩码质量为 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 。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 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答案】(1) F1 005 (2)C【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F1 都是正值,传感器受到的都是拉力,因绳子只能提供拉力,故 A 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 F1。

21、对结点 O 受力分析有: F1sin 30= mg,解得 m = 005 kg。(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故选 C。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8 分) 如图,钉子 A、B 相距 5l,处于同一高度。细线的一端系有质量为 M 的物块,另一端绕过 A 固定于 B。小球固定在细线上 C 点,B 、C 间的线长为3l。小球和物块都静止时,BC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53。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g,取 sin

22、 53 = 08,cos 53 = 06,cos 265 = 089 ,求:(1)小球的质量;(2)钉子 A 所受压力 FN 的大小和方向。【解析】(1)根据题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图知,3cos50.6l,所以C = 90设小球质量为 m,AC、BC 的拉力分别为 F1、F2,有F1sin 53 = F2cos 53 mg = F1cos 53+ F2sin 53F1 = Mg 解得:53mM。(2)钉子所受压力等于两细线合力,合力方向沿与竖直方向成 265 向右下方故 FN =2Mgcos 265解得:FN = 178Mg。16(10 分) 如图所示,质量 M = 1 kg 的木块套在

23、竖直杆上,并用轻绳与质量 m = 2 kg 的小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 = 30角的力 F = 20 N 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竖直向下匀速运动,运动中 M、m 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g = 10 m/s2 ,求:(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2)木块 M 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1)对 m 受力分析,如图 1,因为 F = mg = 20 N,且 F 与 mg 的夹角 120,F 与 mg 的合力大小为 20 N,根据平衡条件得到: T = 20 N,方向为 F 与 mg 的角平分线由几何知识得 = 60。(2)对 M 受力分析,如图 2,根据正交分解法得cosgTfinN

24、又 f, T解得:23。17(10 分) 一个滑块从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上滑,最终停在斜面的最高点。设滑块在前 3 s 内的位移是 x1,在最后 3 s 内的位移是 x2。测得 x1- x2= 6 m,x1 : x2 = 7 : 3,假设物体沿斜面做匀减速运动,求:(1)滑块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大小;(2)斜面的长度。【解析】(1)物体沿斜面上滑,到达斜面顶端时速度刚好为零,可以反过来看成 初 速 度 为 零 的 匀加 速 直 线 运 动 , 则 最 初 3 s 和 最 后 3 s 的 位 移 之 比 为 3 : 7, 设 物 体 下 落 的 加 速 度 为 a, 最 初 3 s 的 位 移为

25、 x1, 最 后 3 s 位 移 为 x2; 则 有 : x1 : x2 = 3 : 7x2-x1 = 6联立解得:x1 = 45 m,x2 = 105 m根据21xat得,加速度大小21/sa。(2)设最后 3 s 的初速度为 v,由22xvta得 v = 2 m/s由 v = at0 可得:t0 = 2 s则说明物体一共下滑了 t = 5 s则斜面的长度21.mLat。18(12 分) 新的交通规定:黄灯亮时车头已经越过停车线的车辆可以继续前行,车头未越过停车线的若继续前行则视为闯黄灯,属于交通违法行为。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当两车快要到十字路口

26、时,甲车司机看到黄灯闪烁,3 s 黄灯提示后将再转为红灯。请问:(1)若甲车在黄灯开始闪烁时刹车,要使车在黄灯闪烁的时间内停下来且刹车距离不得大于 18 m,则甲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2)若甲、乙两车均以 15 m/s 的速度驶向路口,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刹车后也紧急刹车(乙车司机的反应时间 t2 = 04 s,反应时间内视为匀速运动) 。已知甲车、乙两车紧急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5 m/s2、6 m/s2。若甲车司机看到黄 灯 闪 烁 时 车 头 距 警 戒 线 L 30 m, 要 避 免 闯 红 灯 , 他的 反 应 时 间 t1 不 能 超 过 多 少 ?(3)满足第(2)问的条件下,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刹车前的距离 x0至少多大?【解析】(1)设在满足题设条件的情况下甲车刹车前的最大行驶速度为 v,由公式12vxt得到甲车刹车前的最大行驶速度12m/sxvt。(2)对甲车:2001tLa代入数据得到: 1.5st。(3)设乙车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t 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即 02012()vatt解得:t = 2 s则 023m/svat011.6x,2024mvxta故刹车前的距离至少为 021.4m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