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教版国标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繁花静 文档编号:2439859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国标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苏教版国标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苏教版国标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苏教版国标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苏教版国标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苏教版国标教材第十一册语 文 教 案班 级: 六( 1)执 笔: XXXXXX小学教 学 进 度月 日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及 课 时23.13.2 1 1、长江之歌3.53.9 2 2、三亚落日练习 13.123.16 3 5、卢沟桥烽火7、聂将军3.193.23 4 习作 29、词两首3.263.30 5 10、螳螂捕蝉练习 34.24.6 6 12、夜晚的实验14、学会合作4.94.13 7 习作 415、天游峰的扫路人4.164.20 8 16、最大的麦穗练习 54.234.27 9 18、广玉兰20、古诗两首4.305.4 10 习作 621、莫泊桑拜师5.75.11 11 2

2、2、理想的风筝24、明天,我们毕业5.145.18 12 习作 7我的成长册(语文综合性学习)5.215.25 13 复习迎考5.286.1 14 复习迎考6.46.8 15 复习迎考6.116.15 16 复习迎考教 学 计 划一、 教学大纲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1学习习惯。(1)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朗读方法,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3(2) 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3) 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4) 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3继续练习钢笔字、毛

3、笔字。4口语交际。(1)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2) 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3) 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5阅读。(1)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2)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3)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4) 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6习作。(1) 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

4、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2) 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3)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二、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 “阅读” 、 “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课文安排了 7 个单元。共 25 篇,习作 7 篇,练习 7 个。1关于阅读。本册教材大体上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应用文等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本册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风富,体裁多样。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又有颂扬现代英雄人物的;既有描写著名自然景观的,又

5、有蕴含人生哲理的。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全册共安排生字222 个,其中要求写得为 147 个,其余的 22 个生字只要求认识。三、对本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47 人,其中男生 26 人,女生 20 人。4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成绩稳定、优异的,还属女生居多。但男孩子相对而言,脑子比较灵活,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比较迅速,课上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且质量较高。但也有个别男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学习习惯很好,学习成绩稳定、优异的学生有:宁天畅、倪梦雪、陈雪、孙梦、高婷婷、徐俊锋、何明星、赵雅文、郭招娣等,共计 10

6、 人。学习习惯不错,但学习成绩不够稳定的学生有:李杨、李森、王诗睿、姜涛、王顶尚、王纯、王厚栋、姜衍坤、陈雪、阎雪等。共计 10 人。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习惯不好,而且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肖芳芳、杨杨、孔芮、孟晓清、刘欣雨、张伟龙、袁苑、俞亚楠、朱桂君、王力群、汤宇等,共计 11 人。这些学生还有待于老师和家长的进一步加强管理。四、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针对本班孩子的整体情况,特提出一些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1要坚持不懈的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方面,我要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培养;另一方面,对本套教材以往所提的各项学习习惯也要常抓不懈,始终抓紧、抓实,

7、务求达到预定的目标。2要坚定不移的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我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 ,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 ,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在平时,多开展读书、摘抄活动,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他们多读书,读好书。3要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重读写结合,循序渐进的进行作文教学。既要按照每次习作课的要求,切实指导学生领会有关习作知识与要领,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借鉴的艺术规律;既要充分发挥课文在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等方面的

8、示范作用,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言语交际的实际进行表达训练,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平时,多鼓励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励他们竞争,例如采用选取范文加星制和展览式等。4写字方面:加强对学生写字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临摹字帖的好习惯,指导他们用钢笔写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美观、入体。多开展一些竞赛性的活动,如写字比赛、书法之星评比活动。1、长江之歌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5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

9、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2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2)指名逐词读,纠正字音。(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荡涤:洗涤。尘埃:尘土。磅礴:气势盛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

10、流。三、指导写字: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过程:一、精读训练1.通过朗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5精读第 1 节:(1)自由读

11、,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3)默读第 1 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 出示: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

12、很深情。(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 、 “依恋”的感情。6(6)齐读第 1 节,指导背诵第 1 节。6精读第 2 节。(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

13、,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师引读。所以, “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 2 节,指导背诵第 2 节。四、练习朗读、背诵全诗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3练习朗读、背诵。板书设计: 1、长江之歌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

14、穷文献摘录: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 11 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 6300 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超过 180 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教学反思:_2、三亚落日第一课时7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3、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

15、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2、三亚落日。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三亚的地理位置,指出三亚是观看日落的好地方,课文写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范读课文(要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 三、初读指导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课文词语。(参考) 美妙绝伦 硕大无朋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 2、交流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

16、无朋 玫瑰 涨溢 一盏 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软软 (2)指名读,注意“硕”“ 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 搔”是平舌音。 (3)自主交流感兴趣的词语意思,教师视情况点拨:(以下词语意思必须掌 握:)赤朱丹彤 悄然无声 硕大无朋 美妙绝伦 收敛 3、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3-5 节)课文第 1、2 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 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学生分段、简要说说段意。 四、再度课文 1、自由轻读,画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然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感悟、理解 的(

17、板书:真有诗意) 2、指导朗读第 1 自然段。 (1)学生试读。 (2)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多种形式朗读。 五、写字指导 六、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2、读一读,再抄写 4 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8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

18、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 二、精读第二段: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 1、(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 带风情。)(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 “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 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

19、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 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三、精读第三段: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 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 1、自由读第 3、4 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1)在第 3 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 投影: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研读:a 、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

20、的喜爱之情。) 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d、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研读第 4 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投影: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学法:a、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b、指名说。(板 书:像灯笼)C、指导朗读第 2 句。 四、小结 五、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

21、感情。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一、继续精读第三段 91、读夕阳“在海面上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 2、投影: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小组合作研究: a、品读感悟,比较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b、第二句运用了比拟的

22、方法,好在哪里? c、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综合大家意见。 B、大组交流。(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 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 C、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D、激情赏读。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 看落日的神情,请画出有关语句读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4、通读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学习第 5 节 1、自由轻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包含着作者对这大自然 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2、播放课文录

23、音,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 六、作业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综合实践活动:之(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 之(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板书设计或教后感 像孩童 2、三亚落日 真有诗意 像灯笼 像跳水员教学反思:_ 3、烟台的海第一课时10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

24、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2、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3、揭题。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2、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3、检查自学:(1)读生字及词语。 (2) 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3) 理解词语。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

25、么?5、分清段落层次。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2、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四、写字指导1、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2、用钢笔描红、临写。五、作业:1、抄词。 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教学难点:一、复习: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

26、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11二、学习第 2 自然段,感受“独特”1、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2、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3、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4、通过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

27、到的海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5、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6、小结第 2 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整体读,想想讲了那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1、学生自学(读、说、背) 2、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3、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评议结果。(第 3 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

28、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第 4 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背诵第 14 自然段。3、造句。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能模仿造句。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感悟关键词句,感受烟台海的壮观绚丽,人的勤劳能干教学过程:一、复习

29、1、在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2、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2-4 自然段。二、继续学习第二段1、自渎第 5 自然段,整体感知。2、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3、“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12从“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5、把 25 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30、,又显的那么凝重。(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三、细读第三段:1、齐读第 6 自然段。2、联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3、欣赏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四、总结全文:1、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比谁介绍得好?2、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能把那里的景色给同学们介绍吗?五、作业:1、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

31、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2、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板书设计: 3、烟台的海海 人冬 凝重 不畏严寒春 活泼 勤劳播种夏 宁静 人海相依秋 高远 充实忙碌“画”“背景”“舞台”“活剧”教学反思:_ 4、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13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理解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

32、课。1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山河壮丽,有许许多多迷人的胜地,今天我们跟着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到浙江的金华双龙洞去游玩,好吗?2介绍叶圣陶;文章选自小记十篇。3听课文朗读录音。二、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的认识与理解词语。zh ch 唍 g t 抧 sh 乷 w 乶 y 俷 yu 俷浙 江 呈 现 臀 部 稍 微 蜿 蜒 源 头(注意提醒:“浙 呈 稍”是翘舌音。)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着重纠正读音。出示思考题: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双龙洞?(游览)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给课文分段。(六段)三、讲读课文第一段。用教师口述学生齐答的办法学完这

33、一段。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作者游览的时间是在(四月十四日);游览地点是(浙江金华北山的双龙洞)。四、作业。1抄写词语。2组词。臀( )稍( )蜒( )蜿( )臂( )梢( )蜓( )婉( )端( )甸( )缓( )抑( )瑞( )句( )援( )仰( )3多音字。系 j ( ) x ( ) 调 di 刼 ( ) ti 俹 ( ) 14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一、检查复习。1记金华的双龙

34、洞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的顺序)2作者分别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导入新课。1哪几小节是写作者在途中看到的景物。2指名计课文 23 节,思考:沿途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3逐题讲解,讨论:提问:沿途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山 花 树 水)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山 盘曲而上花 多 有精神 看到这种画面,作者心中的情绪怎样?(兴奋、愉快)指导用兴奋的语调读课文,特别要读好第二节最后一句。水 宽 窄 流连 声音 水为什么会这样变化?(随着山势)小结:在满山树木、花草山石的一片明艳中夹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并不时地发出不同的声响。这幅画给人留下什

35、么印象?(板书: 美)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与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溪流与双龙洞的关系。)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途中美丽的景色。三、学习课文第三段。接着我们来到双龙洞洞口,看到了洞口以及外洞的情景: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课文哪几句分别写了洞口和外洞的情景?洞口与外洞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反映这个特点?2逐一思考并讨论:洞口 (板书 宽) 外洞 (板书 大)四、学习课文第四段。1从外洞到内洞的唯一通道是什么?(孔隙)2指名读第四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分层:四层)孔隙有什么特点?3读后讨论:15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第一层 发现孔隙 第一句第二层 孔隙大小 2 一 4第三层 进出孔

36、隙 5第四层 经过感受 6 一 10孔隙有什么特点?(窄)课文是怎样写这个特点?“孔隙”指很小的洞。裂缝说明“窄小”。“小船”这个“小”字突出“窄小”。进洞方法正因为窄小才采用的。第四层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孔隙窄小?(贴)“贴”能不能换“躺”?为什么?(“贴”说明孔隙低得不能再低了。)还有“挤压、稍微、准会”是写什么?(感受)孔隙如此“窄小”,进洞的方法又是如此少见,所以作者感到怎样?(好奇)3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四层。4指导背诵。五、作业。1背诵课文。2填上合适的词。( )的映山红 ( )的石钟乳( )地流( )地移动3造句。时而时而时而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

37、学生热爱大自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节。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一、复习旧课。1指名说出去金华双龙洞路上、洞口、洞外有什么特点?2背诵课文第四段,并说说孔隙有什么特点?二、学习第五段。进了内洞,作者看到内洞有什么特点?1指名读第五段,思考。2提问:内洞有什么特点,找出有关词语。暗(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提着汽油灯只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奇(各种各样的石钟乳石笋,还有双龙)深(十来进房子那么大)16这里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点?(奇)课文怎样写内洞的奇?(

38、洞顶的双龙、石钟乳和石笋)作者为什么写双龙?(点出了双龙的由来)石钟乳和石笋有什么特点?(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变化多端”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说明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越看越更加趣味无穷。)3小结。三、学习第六段。最后讲乘船出洞。作者为什么略写出洞呢?(重复)四、总结全文。1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见闻,生动地描绘了洞中奇丽的景色。通过记叙表达了作者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2研究写作方法:课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明线)课文中还有一条暗线是什么?请找出来,读一读。(板书:泉水)(从深黑的石洞进内洞

39、,再经过外洞流出洞口,然后随着山势流下山去。)小结:这两条线索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由外洞进入内洞的。3试着给课文列提纲。讨论。 练习。六、作业。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回答书后的问题。3、多义词: 端正 进步 端上来 十来进 两端 进货 开端 进工厂4、造句。无论都 时而时而时而 5、填空。(1)本文在结构上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条是 ,一条是 。(2)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听到 。板书设计:4、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_ 习 作 1 童 年 趣 事第 一 课 时17教学目标 :1、 通 过 写 童 年 趣 事 表 现 童 年 的 美 好 ,

40、要 突 出 “趣 ”。2、 选 择 一 两 件 最 有 趣 的 事 写 下 来 , 内 容 具 体 , 有 真 情 实 感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教 学 重 、 难 点 :所 写 的 必 须 是 童 年 生 活 里 最 有 趣 的 事 , 还 要 按 一 定 顺 序 把 事 情 经 过 写 具 体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二

41、、明确范围,简要指导。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3、教师简要提示。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三 、 引 导 学 生 回 忆 自 己 的 童 年 趣 事1、 先 在 小 组 内 说2、 全 班 交 流 , 教 师 适 当 点 评 。五 、 出 示 写 法 指 导1、 重 点 写 清 楚 这 件 事 怎 么 有 趣 , 有

42、意 义 。2、 人 物 的 语 言 、 动 作 、 神 态 等 描 写 要 细 致 。3、 按 一 定 顺 序 记 叙 。4、 写 完 以 后 , 多 读 几 遍 , 仔 细 改 一 改 。六 、 快速习作,教师巡视。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 20 分钟内完成 450 字左右的文章。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七、学生自改,二次作文。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

43、后的愉悦感。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 2 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第二课时18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指导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小结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二、佳作欣赏。三、誊写作文。板 书 设 计 : 写 什 么 : 童 年 趣 事怎 么 写 : 1、 要 写 得 有 趣 、 有 意 义2、 把 事 情 经 过 写 清 楚3、 这 件 事 给 你 的 启 示教 学 反 思 新 课 程 标 准 指 出 : 写 作 教学应 贴 近 学 生 实 际 , 让 学 生 易 于 动 笔 ,乐

44、于 表 达 , 应 引 导 学 生 关 注 现 实 , 热 爱 生 活 , 表 达 真 情 实 感 。这 节 作 文 课 , 我 运 用 “读 评 写 ”的 作 文 教 学 模 式 贯 穿 整 个 课 堂 , 充 分 体现 教 师 的 主 导 和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 努 力 做 到 师 生 互 动 , 生 生 互 动 。 本 节 课的 教 学 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 几 点 :一 、 创 设 情 境 , 激 发 兴 趣苏 霍 姆 林 斯 基 说 : “如 果 教 师 不 想 方 设 法 使 教 学 产 生 情 绪 高 昂 和 智力 振 奋 的 内 心 状 态 , 就 急 于 传

45、 授 知 识 , 那 么 这 种 知 识 只 能 使 人 产 生 冷 漠 的态 度 , 而 不 动 感 情 的 脑 力 劳 动 就 会 带 来 疲 倦 。 没 有 欢 欣 鼓 舞 的 心 情 , 学 习就 会 成 为 学 生 的 沉 重 负 担 。 ”因 此 , 我 在 一 开 课 时 , 就 与 学 生 谈 话 , 并 通过 课 件 展 示 , 既 增 加 了 趣 味 性 , 又 为 学 生 随 后 的 习 作 做 好 了 很 多 的 预 设 和铺 垫 。二 、 注 重 课 前 参 与 , 课 中 交 流读 例 文 , 评 例 文 是 “读 评 写 ”作 文 教 学 模 式 的 法 则 之 一 , 通 过 读 、评 例 文 , 让 学 生 对 本 次 习 作 有 所 了 解 , 为 自 己 进 行 习 作 打 下 基 础 。 为 此 ,在 课 前 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