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436791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摘要:在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势头,高职院校想要得到持续发展就必须培养出与用人单位要求一致的,具有较高操作技能,能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的毕业生。但如何让学生具备这样的技能?在当前企业设计制造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如何保证学生所学技能与国内企业同步,甚至与行业内国际领先的前沿技术保持一致?如此快速发展的设计制造技术由谁来教授给学生?这些都是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摆在各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教育部教高(2006)16 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2、干意见进一步强调指出了:“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要求。学校与企业能否紧密而默契地融合运作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成败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为进一步探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笔者将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同体合作模式,讨论校企深度融合的可行性。一、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模式(一) 英国的“三明治”教育(Sandwich Education) 。其特点有:一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二是工作训练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时间为三年制学生不少于 12 个月,保证学习和工作的一致性,学生在学期内的工作授予学分。三是学生进行的是有

3、酬薪的工作。四是学校在给学生安排工作时主动适应企业的需要,使企业接受学员工作成为其训练和选择新职工的一部分。(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Dual System) ,其主要特点是:受训者具备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双重身份,企业和学校兼具双重培训机构的特色,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扮演双重培训者的角色,培训大纲和教学大纲涵盖双重教学内容。(三)美国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 。其特点是:学生一边在校学习,一边到与所学专业密切结合的企业等机构实习;参加实习的学生可获得一定的报酬;企业也从实习生中物色雇员人选 1。(四)澳大利亚技术和继续教育(Technical andFurthe

4、r Education, 缩写为 TAFE),这是一种“立交桥”式的培养模式。在澳大利亚,高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已构建起一座“立交桥” ,形成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教育相互沟通、补充和交叉的全国统一的学历资格体系(Australia QualificationFramework,缩写为 AQF) ,这种灵活多极的培训模式,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能力条件选择不同等级的技术技能培训,有利于学生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向上攀登,也有利于在职学生各取所需地接受某一等级的继续教育。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当前我国从办学主体来划分可分为企业办学与非企业办学两

5、种类型 2,企业办学中的学校是作为企业一个内设机构包含于整个企业中。由于它的建设、管理、运营经费全部由企业负责,为此这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两点先天优势。一是,作为企业的分支机构,此类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等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将高度统一。二是,由于在新生入学后其就业方向就已向该校主办企业高度靠拢,更有企业办学的学校在招生时就已签订服务协议,为此此类院校毕业生的企业忠诚度将有一定基础,在此前提下企业的培养积极性将大幅提高,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也将不遗余力,以求达到毕业与就业,学生与职工间的零距离。但是目前国内的企业办学在资金投入、师资配备、教育管理、毕业生就业面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

6、缺陷,这些原因有的是由于企业逐利的基本性质决定的,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政策体制决定的,这些短期内无法彻底改变的教育大环境直接导致了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不断下降,企业办学学校数量不断萎缩,最终使高职教育呈现出以非企业办学占据绝大多数的局面。这些非企业办学学校虽然主观上也迫切地希望与企业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合作关系,但往往由于企业自身的运作特点,不可能完全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等原因使得此类校企合作始终停留在合作层次浅、合作结构松散的阶段。三、比较与借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 “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型人才为主。 ”高职

7、院校的发展需要从原先的与本科院校类似的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到以专业操作技能为主的方向上来,将专业操作技能作为教授的主要模块。但目前占国内高职教育绝大多数的与非企业办学学校在工学结合方面由于受教育体制以及校企间诉求和愿景的不统一,相较于国外成熟的工学结合模式而言普遍存在企业参与积 极 性 不 高 、 高 校 主 动 性 不 够 、 校 企 合 作 紧 密 度 低 、工 学 结 合 层 次 浅 、 学 生 在 学 校 无 法 学 到 当 前 企业一线的各项技能等 问题。经过对国外成熟的工学结合模式的研究,结合国内高等教育模式和经济发展现状,国内的高职院校亟需改变原有的闭门造车的人才培养方式,主动出击迎

8、合用人企业需求,将人才培养主体的重心不断向企业倾斜,结合企业需求修正学生培养目标,主动引入企业文化,将企业的用工诉求与学校的发展规划不断融合,逐步实现学校的人才产出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的全面对接。四、 “校企共同体”合作新模式在解决校企合作瓶颈的过程中,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提出了“校企共同体”这一校企合作新模式。由于企业的文化是生产之上、效益至上,成功的企业必定掌握行业领先的制造技术与工艺,将此类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引入学校的日常教学中,直接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的教学与指导,学生学到的将会是行业内领先的、企业最需要的、能与企业的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的实践技能。为此学校进一步谋求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与合作企

9、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中直接将企业的高层领导聘为校企合作理事会会长及二级学院院长,而学院领导和二级学院领导则分别担任校企合作理事会副会长及二级学院常务副院长一职。学院以此种制度化的方式确立了企业方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将企业与学院的二级系院的合作关系向企业办学的运行模式不断靠拢,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集体归属感大大加强,同时学校的服务性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在校企共同体的模式下学校将企业对员工的诉求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课程设置、实习训练等环节均以企业需求为中心,企业将在校学生作为未来员工来培养,提供最先进的设备和智力支持。由此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将从 “学校主体”向着 全面、深度融合的“校企共同体”方向

10、发展。(一) 建立“校企共同体”培养模式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逐步成为适应市场竞争的法人主体。作为市场主体,企业有了利益的驱动和约束,因而对职业教育也有了不同的需求 3 。共同的利益诉求成为校企共同体下高技能人才共引共享的根本基础。在师资方面,在校企共同体模式下,学校和企业以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共同诉求。一方面,学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性学习,通过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确立市场观念,领悟企业文化,提高专业技能,进而促进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对企业而言,在得到了高校的智力支持的同时又相对减少了用人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11、企业的师傅到学校任教,既强化了学校的师资队伍,解决了学校实践教师紧缺的问题,又提高了企业师傅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最终实现了师资共建,双方共赢的目的 4。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负责学生理论基础的建立,而企业则负责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由于学校将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进行了有机整合,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同时企业也会更具热情的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来,以为自己的未来培养优秀员工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学校与企业,共同作用下,使学生同时具备理论基础与专业操作技能,大幅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力,不断缩小应届毕业生与企业职工间的距离,逐渐实现大学校门与工作岗位间的无缝对接。(二) “校企

12、共同体”培养模式的人才优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有操作技术精湛,熟悉整套工艺流程的行业内能工巧匠的智力支持,但目前的国内高职院校大都是国有事业单位体制,这种体制在人才引进上有着十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较为复杂的人才引进审批程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高职院校对人才引进的自由裁量权。以杭州为例,杭州市要求本市事业单位只有在引进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职称或较高学历以及在某方面具有很高成就等五种类型人员时单位只需在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备案,不符合五种条件的人员欲进入事业单位均需进行公开招聘。高职院校的人才供需矛盾就此呈现:1)目前绝大部分企业中的高技能人才并不具备事业单位人才直接引进的要求,而且由于大部分的操作技能需

13、要在不断地工作中一步步积累,为此大部分企业能工巧匠往往年龄偏大进行公开招聘有较大困难。2)事业单位的薪酬都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来执行的,相对于企业的关键岗位,事业单位岗位的薪酬往往无法满足高技能人才的心理预期,很难对企业高技能人才产生足够的吸引力。3)企业高技能人才一旦正式调入学校,走上教师岗位后他与本行业的最新技术的联系很有可能会大幅减弱,这与“将一流的实践技能教授给学生”的初衷就存在偏差。但在校企共同体模式下,这一问题得到了十分顺利地解决,同时做到了校企间的双赢。(三) “校企共同体”培养模式下的考核机制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校企共同体这一深入、紧密的合作模式下,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信任度和

14、依赖性都大大加深,校企双方高层领导组建的校企合作董事会负责对企业方派至学校的一线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考核评价方式采取学校方考核评价,企业方依据学校的考核结果支付报酬。这种考核方式只有在校企双方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施,企业所派员工在学校时就拥有了双重身份,不仅是企业员工,更是学校的教工,甚至与学校的关系会比企业更加紧密。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派遣员工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将会被充分调动,同时由于学校作为考核方,对于企业派遣员工的工作状态、工作实绩,都能拥有更有效地管理和调控。五、关于政府牵头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建议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职业院校与企业间总会出现矛盾,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所属的管理系统不同,各

15、自上级部门的不同,给矛盾的解决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由市政府牵头、有关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建立一个协调机构来领导、统筹、协调“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以此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妥善处理校企双方的关系,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创设和谐的发展环境。相信校企合作模式会在探索中不断创新,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优势互补能为国家和社会、为各自的发展带来更大贡献。参考文献:1 陈智强. 国际产学合作举办高职教育的借鉴与启示J .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 第 01 期2 钟阳萍 艾志福 范平. 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探析J . 科技广场. 2009 年第 04 期3 张利庠.庞连义.职业教育制度变迁中的校企合作J .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 年第12 期4 叶鉴铭 周小海. 试论“校企共同体”的共同因素及其特征J . 学术交流 .2010 年 第 03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