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儿肘部骨折的诊断与处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36719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16.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肘部骨折的诊断与处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小儿肘部骨折的诊断与处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小儿肘部骨折的诊断与处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小儿肘部骨折的诊断与处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小儿肘部骨折的诊断与处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儿肘部损伤的诊断与处理,旺苍县人民医院何兴远,小儿肘部损伤涉及肱骨远端、尺桡骨近端骨折、骨骺损伤,以及肘关节、上尺桡关节脱位等,在小儿损伤中最常见。,小儿肘关节部位损伤应首先考虑骨骺损伤。因为关节部位韧带和关节囊的机械强度比骨骺板大25倍,当作用于关节部位的暴力尚不足以引起韧带及关节囊损伤之前,已超过骨骺板所能耐受的程度,因而发生骨骺分离。肘部损伤尤应注意此类损伤。肘关节脱位在小儿肘部损伤中,年龄越小,越少发生。,骨骺损伤的SalterHarris分型,第一型(型) 骨骺分离,分离一般发生在生长板的肥大层,故软骨的生长带留在骨骺一侧,所以多不引起生长障碍;婴幼儿骺板软骨层较宽,容易发生骨骺分

2、离,据统计,占骨骺损伤的159;唯一的x线征象是骨化中心移位,该型复位容易,预后良好;而股骨头骨骺分离由于骨骺动脉多被破坏,预后不佳。该型也可见于坏血病、佝偻病、骨髓炎和内分泌疾病所致的病理性损伤。,第二型(型) 骨骺分离伴干骺端骨折,该型损伤最多见,占骨骺损伤的482,好发部位在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胫骨远端。多发生在10一16岁的儿童,骨折线通过肥大并累及干骺端的一部分,骨折片呈三角形,在骨折端成角之凸侧有骨膜撕裂,而凹侧骨膜完整、复位容易,预后良好。,第三型(型) 骨骺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骨折线从关节面开始穿过骨骺,再平行横越部分骺板的肥大层。该型占骨骺损伤的4。多发生在胫骨远端内侧或外

3、侧和肱骨远端外侧。无移位关节面平整者预后良好,有移位者需切开复位内固定,第四型(型) 骨骺和干骺端骨折。该型也较多见,仅次于第二型,占30.2%,骨折线呈贯穿骨骺、板及干骺端,由于骨折线同过生长板全层,所以容易引起生长发育障碍和关节。畸形,多见者为鱼尾状畸形。此型多见于10岁以下小儿的肱骨外髁及年龄较大儿童的胫骨远端,此型必须切开复位及内固定。一般移位超过2mm者既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证。,第五型(V型)骺板挤压性损伤,少见,占骨骺损伤的1。由于严重暴力损伤造成,相当于骺板软骨的压缩骨折,有学者指出此型损伤只发生在一个方向活动的关节,如膝关节和踝关节。由于软骨细胞严重损伤破坏或来自骨骺营养血

4、管广泛损伤,导致骺板早闭和生长停止。逐渐出现骨骼变形和关节畸形,但早期X线表现常常为阴性结果,多在晚期发生生长障碍,小儿肘部常见的损伤有:,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 肱骨外髁骨折 肱骨内上髁骨折 肱骨髁间骨折 Monteggia骨折(孟氏骨折) 肘关节脱位 桡骨小头(骨骺)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骼损伤之一,占肘部骨折的50%60%,全身骨折的27%。发病高峰在58岁,男孩多见。按骨折类型而言,伸直型多见,约占95%,屈曲型少见。肘内翻畸形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据国内外文献报告可达30%57%。,损伤机制及分型,伸直型手掌着地伸肘位摔倒所致,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

5、近断端常穿过肱桡肌及肱肌,损伤桡神经、正中神经及肱动脉临床较多见;屈曲型肘后部先着地受伤,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移位一般不如伸直型严重,损伤血管及神经的机率亦较低。另外还可分为桡偏型及尺偏型。以尺偏型多见,临床表现,肘关节疼痛肿胀,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张力性水泡,功能障碍,肱骨髁上处环形压痛,局部可触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肘后三角关系正常,这点可与肘关节脱位相鉴别。,诊断,一、外伤史; 二、肘部肿胀、疼痛、肱骨髁上处环形压痛,局部可触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活动受限、骨擦音等; 三、影像学检查。,治疗,治疗原则及时准确的复位,切实有效的固定,合理的功能锻炼,适合的体位,必要的用药。 治疗目的尽快地恢复患

6、肢的功能,防止肘部畸形。 治疗关键早期、准确地复位,可“矫枉过正” 。,治疗方法选择,一、手法整复、石膏夹板固定; 二、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内固定; 三、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于无移位的青枝骨折、裂纹骨折或有轻度前后成角而无侧方移位的骨折不必整复,只需置于患肢屈肘90、超肘石膏固定23周即可。需注意后期并发症 对于移位明显的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陈旧性骨折者,治疗方法要视不同的具体情况,而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一、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手法整复的关键是彻底纠正骨折远折端尺偏、尺嵌、内旋移位。 宁桡勿尺,甚则“矫枉过正” 是手法整复的重要原则。如为单纯的伸展型术者左手拿压尺骨鹰嘴背侧。右

7、手压于近侧骨折端上方的屈侧,两手相互对压,同时助手将肘关节屈曲即可。但其早期及晚期并发症较多,目前只适用于无移位的骨折,手法整复前,手法整复后,手法整复后一个月,尺骨鹰嘴“T”型螺丝钉牵引配合夹板固定该方法为我院小儿骨科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应症: 1、斜形骨折2、粉碎性骨折3、肿胀明显者,操作方法取尺骨鹰嘴嵴上,与尺骨鹰嘴冠突水平线的交叉点,局部麻醉后,先以一支2.0mm克氏针钻孔,然后将“T”型螺丝钉螺纹全部拧入。“T”型钉牵引负重约1.53Kg,前臂行皮肤牵引负重0.51Kg。伸直型骨折可于屈肘90120度位牵引,屈曲型骨折可于屈肘9060度牵引。一般牵引时间23周,拆

8、除牵引后改四夹板超肘固定,术后34周改二夹,4周后拆除夹板。,优点 1、容易定位 2、减少尺神经损伤可能 3、减少创伤及牵引针口感染可能 4、操作方便,“T”型螺丝钉,尺骨鹰嘴牵引外观图,牵引前,牵引中,去除牵引后,三、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内固定大多数肱骨髁上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并不十分困难,然而保持复位不变有时却是困难的,特别当肘部肿胀严重,屈曲不能超过90时,就难以维持骨折的稳定。这种情况下,如闭合穿入23枚直径为1.52.0mm的克氏针,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克氏针的穿入方式:,1、传统上采用2枚克氏针经内、外髁交叉穿入固定。此类固定最稳定,但有损伤尺神经的风险。2、目前多数采用23枚克氏针经外

9、髁平行或交叉穿入。这同样可达到稳定的固定效果,又可避免损伤尺神经,作为首选。如确实不稳定,可增加一枚克氏针固定。,采用23枚克氏针经外髁平行或交叉穿入。针尾埋入皮下软组织。石膏托固定两周后拆除,开始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11.5个月)取出内固定。,术前片,术后X线片,术后4周,四、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严格把握切开复位适应症: 1、开放性骨折 2、新鲜骨折,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者 3、陈旧骨折,折端移位明显、畸形严重(3个月内)或者功能明显受限,且无法手法整复者 4、闭合复位不满意者,术前,术后,手术时机的选择,我们现在临床如何界定手法复位失败或者不满意喃? 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时机是: 1、

10、伤后8小时内,24小时内急诊手术 2、肘部已肿胀,待肿胀消退,但不能超过5天, 因为5天后骨化性肌炎可能性明星增加;,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并发症,要注意 预防。 1、肘关节活动受限,以肘后路切口尤为明显 2、术后感染 3、生长障碍 4、骨化性肌炎 5 肘内翻,并发症及处理,Volkmann缺血性挛缩可能合并有血管损伤,甚至出现Volkmann缺血性挛缩。其早期症状为剧痛、桡动脉搏动消失、肿胀明显、手部皮肤发绀发白、肤温降低、感觉麻木,被动伸直牵拉手指时产生剧烈疼痛。处理早期切开减压。,肘内翻肱骨髁上骨折由于其骨折部位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及治疗方面的原因,易出现肘内翻畸形。治疗上可行肱骨髁上截骨矫

11、形术。截骨治疗的时机现在还有争议?我们是随时发现随时矫形也没有发现有肘内翻复发在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关键是彻底纠正尺偏、尺嵌、内旋畸形。,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在儿童经常发生。如果对这种损伤不能正确认识其x线片的特征,经常发生误诊。因为肱骨远端软骨骨骺不显影,或肱骨小头,滑车骨骺尚未出现,而被误诊为肘关节脱位。,损伤机制,儿童年龄越小,肱骨远端骨骺所占据的肱骨远端体积越大。绝大多数累及肱骨远端全骨骺的骨折发生在六七岁之前,这其中又有绝大多数在二岁以前。1、新生儿和小婴儿,旋转剪力是致伤原因,多见于难产和虐待伤。2、在57岁年龄组,常常是间接暴力

12、所致,多数为伸直型损伤。偶见直接暴力所致屈曲型损伤。,根据骨折远端x线表现和外髁骨骺化骨的程度分为三类:,第I类:小于12个月,外髁尚未骨化,SH I型,无干骺端骨折块,第类: 13岁,外髁开始骨化,SH I型或合并一薄干骺端骨块的SH II型,第类: 37岁,外髁骨化,带有干骺端大骨块的SH II型,诊断,1、外伤史。2、临床表现 肘部肿胀,肱骨远端局限性压痛,新生儿和小婴儿局部肿胀轻微,伤处可扪到异常活动和轻微的骨擦音。,3、x线表现对于肱骨远端骨骺化骨中心尚未出现的新生儿和小婴儿病例,x线诊断相当困难。肱骨远端骨骺位置能通过桡骨近端骨化部分和尺骨来确定。在肱骨远端软骨性骨骺发生骨折分离,

13、尺桡骨近端的关系保持正常,但只是与肱骨发生错位,故常误诊肘关节脱位,肱骨远端一般向后内侧移位,极少有向前移位,与健肘关节片对比有助于明确诊断。在II和III类中,肱骨外髁己骨化,x线诊断相对容易。,其它检查手段,MRI及彩超检查,鉴别诊断,肘关节脱位、髁上骨折、外髁骨折、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 鉴别诊断示意图,外髁骨折 (3岁) 全骨骺分离(1.5岁),肘关节脱位并内上髁骨折(14岁),治疗,手法整复、夹板或石膏固定即可。固定体位同肱骨髁上骨折。对于大龄儿童出现此种损伤,可在整复后予以经皮克氏针固定。对于陈旧性的肱骨远端骨骺分离,骨痂己经出现,不应试行手法整复,如移位明显者可考虑切开复位但动作要轻

14、巧。或日后有肘内翻畸形影响美观和功能,可行肱骨髁上楔形截骨矫形术,这样更安全,也不容易引起骨骺损伤或骨骺血供阻断的危险。但心理因素的影响要注意,整复前,整复后,尺骨鹰嘴牵引,肱骨外髁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是儿童肘部常见损伤,发病高峰年龄610岁。此种骨折属于SalterHarris型骨骺损伤,是累及骨骺的关节内骨折。骨折远端往往包括整个肱骨外髁、肱骨小头骨骺、临近的肱骨滑车一部分和属于肱骨小头之上的一部分干骺端骨质。,损伤机制,此种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多为跌倒时手掌着地,肘伸直位或轻度屈曲外展位,暴力沿前臂传导至尺桡骨上端。由桡骨头的撞击力和尺骨半月切迹的斧刃楔入力致使肱骨外髁产生骨折并将骨块推

15、向后外上方。骨折线方向多由后、外上方向下延伸至前、内下方。,分型,根据骨折块的移位程度可分为: 无移位型裂纹骨折或移位甚小的骨折。 轻度移位型骨折块轻度向外移位,骨折块仍位于桡骨头和肱骨近端骨折面之间,翻转移位在90以内。 翻转移位型骨折块向外向上移位,并有旋转移位(横轴和纵轴上同时有旋转),旋转超过90,并可达180。,轻度移位,翻转移位,临床表现伤后肘关节呈半屈伸位,功能活动障碍,肘外侧肿痛明显,外髁部压痛敏锐。骨折块分离移位时,在肘外侧可触摸到活动的骨折块或骨擦感。若摸到表面粗糙及边缘锐利的骨块,常常伴肘关节不稳(伸直肘关节轻轻内翻肘关节感觉活摇活甩的),则为翻转移位型骨折。,诊断,一、

16、外伤史; 二、肘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相当于外髁部压痛敏锐,可触及骨擦音等;肘后三角关系可有改变。 三、影像学检查。,治疗,肱骨外髁骨折是不稳定的,常因伸肌的牵拉而移位,甚至在固定期间也可以发生;另外由于骨折横穿骺板,属关节内骨折,关节液浸泡骨折处,可能发生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因此治疗要求解剖复位和妥善固定,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功能,这种骨折被称为“必须手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一、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 二、手法整复、经皮穿针内固定; 三、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一、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手法复位要求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的积累。骨折整复时间越早越好,最好争取于软组织肿胀未见明显肿胀前予以整复,一

17、般一周内整复成功率较高,石膏固定后密切观察5-7天,每周复查去除石膏的X片,以判断骨折是否移位。如何判断骨折的稳定性呢? 内外翻位X片检查,右肱骨外髁骨折,度翻转移位,整复前,整复后,二、手法整复、经皮穿针内固定对于移位严重的翻转型骨折,手法整复后骨折块对位仍不稳定者,可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法。,三、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于骨折块外移和翻转经手法整复失败及陈旧性外科翻转移位骨折,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标准肘外侧入路能充分显露骨折处。对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治疗,要采取积极态度,尽早实行切开复位及内固定,可选用克氏针或者可吸收螺钉或者可吸收棒,治疗结果尚较满意。克氏针两根需穿透双侧皮质,6-12周,针

18、尾埋于皮下(大于3w),并发症,肱骨外髁骨折是骨骺损伤。骨折后由于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影响细胞生长,造成骺软骨发育障碍。常见的畸形有骨刺形成 、肱骨远端“鱼尾样”畸形、肱骨髁骨折块的缺血性坏死、骨骺生长抑制、肱骨头骨骺和桡骨近端骨骺过度生长等。晚期并发症可出现肘外翻及迟发性尺神经炎。,肱骨内上髁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肘部损伤,约占小儿肘部骨折的10%,发病年龄多在7-15岁。,肱骨内上髁骨折常见于平地跌倒或投掷、武术、体操等运动性损伤。跌倒时前臂后伸并外展,前臂屈肌猛烈收缩,内上髁被屈肌腱牵拉而发生撕脱骨折。根据撕脱骨块移位及肘关节变化,可分为四度:,度 肱骨内上髁骨折,轻度分离或旋

19、转移位。度 内上髁骨折块牵拉移位明显,可达肘关节水平,并可能有旋转移位。度 撕脱骨折块嵌入肘关节间隙内,此骨折块与关节囊粘连在一起,如纽扣进入关节。度 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并发肘关节脱位,为内上髁骨折最严重的损伤,少数有合并尺神经损伤。,临床表现,肘关节局部肿胀,疼痛,局部皮下可见瘀血。压痛局限于肘内侧,有时可触及骨擦感。肘关节伸屈和旋转功能受限,外翻时有时不稳定。若并发于肘关节脱位,肘关节明显畸形,肘后三角关系破坏,肘关节弹性固定,活动痛。若合并尺神经损伤,出现小指和环指尺侧麻木,感觉迟钝。,诊断,一、外伤史。 二、临床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结合

20、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不难做出诊断。但6岁以下儿童肱骨内上髁骨化中心尚未出现,骨折块不显影,只是肱骨下端的阴影出现异常,只要临床体格检查符合即可诊断,不必依赖X线表现。,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治疗决策主要取决于撕脱骨折块的移位程度、有无伴发肘关节脱位及尺神经损伤。,一、手法整复,夹板或石膏固定第度骨折,无须手法整复,只须屈肘90,或内外侧夹板、石膏托固定,三角巾悬吊胸前,2-3周即可。 第、度骨折均可行手法整复,成功后可用上臂超肘夹板加肘“8”字绷带固定,或石膏托固定伤肢于功能位。,右肘关节脱位并内上髁骨折(度),手法整复后,超肘夹板固定,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 适应症:前臂屈肌无力造成旋转和移位

21、超过1cm,骨折块移位明显,旋转移位或夹在关节间隙内,不宜手法复位者;合并尺神经损伤,应予手术复位及神经探查,外翻时不稳定;,手术切开准确复位后,可吸收螺钉、两枚克氏针交叉或平行固定骨折块。术中注意保护尺神经。术后屈肘90石膏托固定,3周后,去除石膏托,进行肘关节主动功能锻炼。68周后视骨折愈合情况拔除克氏针。,右肱骨内上髁骨折(陈旧性),切开复位内固定,配合石膏固定(屈肘屈腕),肱骨髁间骨折,骨折线起于滑车中央沟,向近端走行达尺骨鹰嘴和冠状突,将远端肱骨的内、外侧柱分离。本病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文献报道发病的平均年龄为12岁6个月。在骨骼未成熟的幼儿中少见,但有可能漏诊 。,损伤机制及分型,主

22、要是尺骨半月切迹的斧刃楔入力,即尺骨鹰嘴直接楔入远端肱骨末端对关节面造成的影响。半月切迹或冠突作为楔入物碰撞肱骨滑车,劈开肱骨髁,从而使远端肱骨的内、外侧柱分离。此类损伤多分为伸直型、屈曲型。,诊断,一、明确的外伤史,多为严重暴力损伤。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上,肘关节局部有明显肿胀,瘀斑,周围组织广泛压痛,肘关节活动不能,局部可扪及骨擦感,部分可出现血运障碍。,三、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中主要表现在于在肱骨滑车劈开的垂直骨折线。在幼儿,由于关节面不显影,较难诊断。且由于此类损伤在幼儿罕见,存在漏诊可能。可行CT或MRI检查。,鉴别诊断,此类骨折少见,应与常见的骨折类型,如单纯的外侧髁或内侧髁骨折

23、、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等相鉴别。,治疗,本病为关节内骨折,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恢复和稳定关节面 。,治疗方法的选择,一、手法整复、经皮穿针内固定 二、手法复位、尺骨鹰嘴牵引 三、切开复位内固定,右肱骨髁间粉碎骨折(女,11岁),手法复位夹板固定,配合尺骨鹰嘴“T”形螺丝钉牵引,一个月后去除牵引,并发症问题,不管采取何种治疗方法,由于明显的软组织损伤和肱骨远端关节面受累,极易出现肘关节僵硬和关节活动度受限。要有指导地适当地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Monteggia骨折(孟氏骨折),孟氏骨折在儿童肘部损伤中并不少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7, 占肘部骨折的2。发病年龄710岁。,损伤机制及分型,不同类型的孟氏

24、骨折的受伤机制是相似的。即暴力先造成尺骨上1/3段横断或短斜形骨折,骨折端向掌侧或背侧 、桡侧成角,暴力继续作用以及尺骨骨折端的推挤,迫使桡骨头冲破或滑出环状韧带而脱出。,儿童孟氏骨折伸直型最常见,内收型次之,屈曲型和特殊型较少见。,临床表现,前臂多处于半屈肘及前臂旋前位,前臂及肘部疼痛、肿胀,避痛性活动受限。沿尺骨触诊可发现骨折端有血肿或压痛点。触诊可发现肱桡关节空虚,皮下可触及脱位的桡骨头。如触诊未发现桡骨头脱位,应轻柔旋转前臂并自后方前推桡骨头以确认有无旋前位脱位倾向。,诊断,一、外伤史 二、临床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基本客观手段为x线平片。凡尺骨上1/3骨折,从X线片上看虽只是骨折

25、而桡骨头脱位,亦应按孟氏骨折处理以防漏诊。,治疗,、新鲜孟氏骨折新鲜孟氏骨折绝大多数可以通过手法闭合复位、前臂超肘夹板固定或石膏固定获得满意效果。,手法复位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先整复脱位还是骨折。一般情况下,伸直型先整复桡骨头脱位再整复尺骨骨折;屈曲型先整复尺骨骨折再整复桡骨头脱位。,右孟氏骨折(男,10岁)整复前,手法整复后,前臂超肘夹板固定,手法闭合复位的主要指标是桡骨头复位且稳定,尺骨能达到功能复位且日后尚有生长塑形的可能。稳固而妥善的外固定,再加上合适的功能锻炼,前臂的旋转功能和肘关节屈伸功能就能得到良好的恢复。,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后桡骨头不稳者,应及时手术治疗,重点是行桡骨头切开复位

26、,环状韧带修补术,尺骨单纯复位即可。以避免形成陈旧性损伤,导致明显功能障碍或畸形。,二、陈旧性孟氏骨折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治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多需手术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力求恢复肱桡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及恢复尺骨的力线和保证骨折的愈合,最大限度恢复肘关节的功能。,1、处理尺骨成角畸形,恢复尺骨力线尺骨的成角畸形往往是造成桡骨头再脱位的原因,必须予以矫正。常做尺骨截骨并延长以矫正成角和短缩畸形。尺骨无成角畸形者可行“Z”形延长。固定方法可选交锁髓内钉、交叉克氏针或钢板。,2、桡骨小头复位,环状韧带修复或重建桡骨小头切开复位以后,完整的环状韧带是维持其稳定的重要因素。对撕裂的环状韧带能修复的则予

27、以修复,病程长者可取阔筋膜或前臂筋膜予以重建。,3、恢复肱桡关节关系手术切开可见到桡骨小头脱位处有大量疤痕结缔组织增生填塞,影响桡骨小头的复位,除撕裂的环状韧带外必须予以清除。复位后用克氏针固定肱桡关节。,克氏针贯穿肱桡关节固定,不失为一种稳定桡骨头复位的常用方法,然而出现断针及肘关节屈伸障碍是其常见并发症。我们在临床常采用桡骨头复位后前臂中立偏旋后位,用两枚克氏针于尺骨桡侧切迹处固定上尺桡关节,这样既保持了肱桡关节的复位又保证了上尺桡关节的稳定,且不妨碍肘关节屈伸活动。术后36周去除克氏针,进行前臂旋转活动。,陈旧性孟氏骨折(女,7岁),桡骨头切开复位,矫正尺骨成角畸形,固定上尺桡关节,肘关

28、节脱位,小儿肘关节脱位很少见,该损伤绝大多数合并有肘部骨折。多发生在大龄儿童。肘关节脱位中,后脱位占绝大多数,有时也能见到侧方脱位,而前方脱位极为罕见。,损伤机制,肘关节后脱位发生在前臂旋后、稍屈、肘伸直过程中。手着地受伤后,作用力沿前臂向上传达至滑车及喙突,将尺骨向外侧旋转,使喙突软骨绕过滑车的斜坡状关节面,撕破前方关节囊,尺、桡骨一起向后上移动,造成肘关节脱位。在脱位时可并发其他外伤,如桡骨头、颈骨折,外髁、内上髁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诊断,一、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二、临床表现 肘关节脱位后,肘部畸形明显,呈“靴”形改变,尺骨鹰嘴向后上方突起,肘后上方有一明显空虚凹陷,肘后三角变

29、形消失,肘关节多弹性固定于120位置,活动明显受限。在临床上也常见到由于疼痛严重而致的肢体发凉,或因并发神经血管损伤而致的运动和(或)循环障碍。 三、影像学检查常规的x线片可确诊肘关节脱位。,鉴别诊断,肱骨远端全骺分离12岁的小儿一般不会发生肘关节脱位,但易发生肢骨远端的S-H I或II型骨骺损伤,经验少的医生有时会误诊为肘关节脱位。,治疗,一、手法闭合复位单纯肘关节脱位及时就诊者,可不用麻醉即能复位。合并骨折的新鲜肘关节脱位,一般先整复脱位,再整复骨折,固定骨折。或视骨折情况而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右肘关节脱位并内上髁骨折,手法整复脱位和骨折,骨折块不稳定,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二、切开复位对部

30、分有骨块或软组织嵌入的肘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肘关节脱位并发骨化性肌炎,手法闭合复位无法成功,需行切开复位。,右肘关节陈旧性脱位并肱骨髁间陈旧性骨折,CT扫描三维重建显示脱位肱尺关节,尺骨鹰嘴截骨、脱位、骨折复位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术后,并发症,1神经损伤 2骨化性肌炎 3血管损伤,桡骨小头(骨骺)骨折,小儿的桡骨近端骨折往往累及干骺端,真正单纯的桡骨头骨折比较少见 。,治疗,桡骨头(骨骺)骨折的治疗方法的选择需综合多个因素,包括移位的程度和类型,另外还包括是否有合并损伤、患者的年龄、距受伤时间的长短等。 单纯制动 手法复位 经皮穿针复位 开放复位内固定 桡骨头或碎骨片切除,手法整复前,手法整复后,左侧严重移位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70天后去除克氏针,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