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羊 水 异 常,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妇科教研室,2,学习要求,掌握:羊水异常的种类。熟悉:羊水异常的诊断。了解:中医对羊水量异常(羊水过多、 羊水过少)的辨证论治。,3,胎儿孕育生长的”海洋”.缓冲作用预防粘连保持温度活动空间扩张宫颈润滑产道,4,回顾性分析1993 年以来超声检查的200200 例20 周以上的胎儿中,检出羊水量异常404 例;分析研究羊水量的多、少、胎儿畸形情况。结果:检出的404 例羊水异常,其中羊水过多191 例,羊水过少213 例,两者的畸形发生率分别为:41 % (78/ 191) ;33 %(70/ 213) 。结论:本资料证明羊水量的异常与胎儿畸形的发
2、生率密切相关。,羊 水 异 常,5,1、羊水过多,6,定义,正常妊娠时羊水量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多,最后24周开始逐渐减少,妊娠足月时羊水量约为800ml,凡在妊娠任何时期羊水量超过2000ml者,称羊水过多,最高达20000ml。发生率0.2%-1.6%。本病属中医“子满”、“胎水肿满”范围。发病多与脾、肾二脏亏虚有关。,7,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所致本病主要病因是妇人脾失健运,水滞胞中。常见分型有脾气虚弱和气滞湿郁。,8,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羊水过多的确切原因还不十清楚,临床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胎儿畸形:神经管缺陷(50% ),消化道畸形(25%) 多胎妊娠:10%,双胎输血综合征 孕妇和胎
3、儿的各种疾病:糖尿病、妊高征等 胎盘脐带病变:胎盘绒毛血管瘤(15%-30%) 特发性羊水过多:30%,9,临床表现,急性羊水过多 慢性羊水过多,10,诊断,辅助检查 B超检查 :羊水最大暗区深度(AFV )7cm羊水指数( AFI)18cm X线检查 神经管缺陷胎儿的检测 羊水中甲胎蛋白(-FP)测定,11,诊断,根据孕妇妊娠2032周左右,腹部胀大 迅速,子宫明显大于妊娠月份。且伴有压迫症状, 胎位不清,胎心音遥远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以 上辅助检查即可诊断。,12,鉴别诊断,本病应注意与巨大胎儿、双胎、或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相鉴别,并除外胎儿畸形。一般可做B超检查等辅助检查以协助诊断。,13,
4、辨证论治,本病发病的常见分型有脾气虚弱和气滞湿郁。,14,辨证论治,脾气虚弱证候特点:孕期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腹皮急而发亮,下肢及阴部水肿,严重时全身浮肿,食少腹胀,神疲肢软,面色淡黄,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治法:健脾渗湿,养血安胎。方药:鲤鱼汤加减。鲤鱼 白术 白芍 当归 茯苓 生姜 橘红,15,辨证论治,气滞湿郁型证候特点:孕期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胸膈胀满,甚则喘不得卧,肢体肿胀,皮色不变,按之压痕不显,苔薄腻,脉弦滑。治法:理气行滞,利水除湿。方药:茯苓导水汤去槟榔。,16,西医治疗,羊水过多的围生儿死亡率为28,其处理主要取决于胎儿有无畸形和孕妇自觉症状的严重程度。 羊水过多合并胎儿
5、畸形。 羊水过多合并正常胎儿。,17,2、羊水过少,18,定义,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者,称羊水过少。本病在中医古籍中无单独记载,其症状散见于“胎萎不长”等病中。,19,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夫妇双方禀赋不足,不能滋化精津或因孕后调养失宜,以致脏腑气血不足,胎失所养所致。临床上常见的病因有气血虚弱,或脾肾不足,或血热。,20,由于羊水生成及循环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不少羊水过少的病例原因不明。胎儿畸形过期妊娠胎儿生长受限羊膜病变,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21,胎动时腹痛,腹围宫高小于同期妊娠者。 临产后阵痛剧烈,宫缩不协调,宫口扩展迟缓,产程延长。,临床表现,22,B超诊断: 羊水最
6、大暗区深度(AFV) 2 cm羊水指数( AFI) 5 cm凡过期妊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合并妊高征、慢性高血压等情况,临产前发生胎心变化,原因不明,应考虑羊水过少的可能性,终止妊娠前宜及时行人工破膜,观察羊水量及性状以明确诊断。,诊断-辅助检查,23,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胎死腹中相鉴别,一般B超检查可确诊。,24,辨证论治,本病主要由于气血虚弱,脾肾不足或血热所致。治疗重在养气血补脾胃,滋化源,使其精充血足,则胎有所养。排除胎儿畸形后再行辨证治疗。,25,气血虚弱证候特点:妊娠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身体羸弱,头晕心悸,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育胎。方药
7、:八珍汤加减。砂仁6g(后下),桑寄生12g,当归10g,川芎6g,熟地黄15g,白芍15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甘草6g。,辨证论治,26,肾气亏损证候特点:妊娠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形寒畏冷,手足不温,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补肾益气,填精养胎。 方药:寿胎丸加党参、覆盆子、桑椹子。菟丝子24g,桑寄生12g,续断12g,阿胶12g(烊),党参18g,覆盆子12g,桑椹子12g。,辨证论治,27,阴虚血热证候特点:妊娠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颧赤唇红,手足心热,烦躁不安,口干喜饮,舌红而干,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养血育胎。方药
8、:保阴煎加味。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白芍药15g,黄芩9g,山药15g,续断15g,黄柏9g,甘草6g,枸杞子12g,桑椹子12g。,辨证论治,28,西医治疗,羊水过少是胎儿危险的重要信号之一,一旦发现应积极处理。 确诊有胎儿畸形者,应立即引产终止妊娠。 未发现明显胎儿畸形、妊娠37周后亦应引产终止妊娠;妊娠35周后合并妊高征、慢性高血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同时羊水过少,经对症治疗后,羊水量尚未好转者,应终止妊娠。产程中应行胎儿监护,如出现宫内窒息,应及时改行剖宫术。胎儿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肺及肾脏有无畸形。,29,预防,羊水过少胎儿的畸形率、新生儿病率及围产儿死率较正常儿明显增高,故应积
9、极做好产前检查,尽早诊断并及时处理。,30,小结与提问,1、试述羊水异常的种类。2、试述如何诊断羊水异常。,31,) “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和艾滋病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证实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糖尿病87fr)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均是走向现代系统论思维,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体系(45传染病q566丙肝964jo乙肝28jgsx甲肝gh)之间具有系统同型性,属于本质相同而描述表达方式不同的两种科学形式。可望在现代系统论思维上实现交融或统一,成为中西
10、医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交融慢性胃炎分类慢性胃炎的命名很不统一。依据不同的诊断方法而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疣性胃炎、药物性胃炎、乙醇性胃炎等等。 慢性胃炎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肥厚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一般也不会发生癌变。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是指胃粘膜的浅表性炎症,这类炎症主要表现为胃粘膜的固有膜宽度增大并伴有水肿,被炎症细胞浸润,但胃腺体多属正常这类胃炎在临床上较多见,一般也不会发生癌变。只要经过恰当治疗之后,炎症可消退,但如治疗不当,往往可发展成萎缩性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除有浅
11、表性胃炎病变外,胃腺体明显减少,脉管间隙扩大,胃粘膜层有全层性细胞浸润,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即胃型上皮变为肠型上皮这种性质的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密切,特别是有肠上皮化生者更是如此或统一的支撑点,希冀籍此能给(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糖尿病87fr)中医学以至生命科学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进而对医学理论带来新的革命。 在胃镜问世以前,胃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依靠临床症状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随着纤维胃镜的临床应用,特别是经胃镜对胃粘膜的活组织检查,对越来越多的胃炎有了较明确的认识。1982年,国内胃炎会议上根据国内外经验,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和萎缩性两大类。而在浅表性胃炎的命名上,又常常使用病理、
12、部位、形态等含义的词,如“慢性疣状胃炎”、“慢性出血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等等。1990年8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学大会上,又提出了新的胃炎分类法,它由组织学和内镜两部分组成,组织学以病变部位为核心,确定3种基本诊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加上前缀病因学诊断和后缀形态学描述,并对炎症、活动度、萎缩、肠化、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别给予程度分级。内镜部分以肉眼所见描述为主,分别区分病变程度。 1慢性糜烂性胃炎 内镜下常表现为多发性点状或阿弗他溃疡。慢性非糜烂性胃炎可为特发性,也可由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参见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部分
13、),克罗恩病或病毒感染所引起。幽门螺杆菌可能在此不发挥重要作用。 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的,可包括恶心,呕吐和上腹部不适。内镜下显示在增厚的皱襞隆起边缘有点状糜烂,中央有白斑或凹陷。组织学变化多样。尚无某种方法具有广泛疗效或可治愈。 治疗多为对症治疗,药物包括制酸剂,H2拮抗剂和质子泵。 2慢性胃炎的癌变 对于胃溃疡发生癌变,人们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有些类型的慢性胃炎也会发生癌变,许多人会感到不可思议然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却是事实 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df4肺炎88gdg青霉素d25f肝炎df6)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雅斯贝而斯曾说:“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医学健康系列精品课件,本文档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欢迎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