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32109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及干预,郑 虹 2009年11月,2,学业不良与智力的关系,3,儿童心理障碍识别,4,儿童多动症 儿童抽动症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综合征,几种常见儿童心理障碍的识别,5,、儿童多动障碍,多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等,学龄前发病,估计发病率为 3%-5%,男多于女(男女性别比例:4:19:1) ,预后较好 。,患病率 我国:大体上一个有50名学生的小学班级有13个不同程度的多动症儿童。,6,儿童多动障碍,1.注意缺陷: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患儿年龄和智商相应的水平;2.活动过多: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活动

2、量和活动内容比预期的明显增多。 3.冲动性: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引发的快速、不精确的行为反应。 4.学习困难:多动障碍学习困难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 5.神经系统异常:可见精细运动不灵活;共济活动不协调等。 6.一定数量的患儿存在脑电图异常。,7,儿童多动障碍学习困难的特征,(1)学习困难常常逐渐发生; (2)学习成绩起伏不平; (3)越是简单的题目越容易错误; (4)使用药物可以提高学习成绩。,8,儿童多动障碍的评定,美国简化康奈尔用儿童行为量表: 活动过多一刻不停。( ) 兴奋活动,容易冲动,( ) 惹恼其他儿童。( ) 做事不能有始有终( ) 坐立不安。( )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 (

3、 ) 必须立即满足要求、容易灰心丧气。( ) 经常易哭( ) 情绪变化迅速剧烈。( ) 勃然大怒或出现意料不到的行为。( )以上多项按活动程序分别填写分数:0分没有;1分稍有;2分较多:3分很多。,结果:总分超过10分有诊断意义。,9,儿童多动障碍的评定,上海市多动症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多动症行为量表: 上课时坐立不安( ) 上课时经常讲话( ) 上课时小动作多,( ) 发言不举手。( ) 不专心,东张西望,易因外界干扰而分心。( ) 情绪变化快易与人争吵( ) 常惹人干扰人活动。( ) 不能平心静气玩耍。( ) 做事心血来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往往有始无终。( ) 做事不计后果如何。( ) 随便

4、拿父母钞票,或在外偷窃。( ) 丢三落四,记忆力差( ) 学习成绩差( ) 说谎、骂人打架。( )以上项目按频繁或严重程度分别填1分-稍有;2分-较多;3分-很多;无此表现者填0。,结果:10分以上为阳性,10,、儿童抽动障碍,抽动症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简称,又叫多发性抽动症,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复发性、不自主、快速无目的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秽语为特征的综合征候群。,11,(1)症状开始于215岁之间。 (2)反复出现多发性、无意义的运动肌抽搐。 (3)出现多种不自主发音。 (4)症状渐轻与渐重交替出现。 (5)能自觉抑制症状数分钟至数小时。 (6)症状持续一年以上,儿童抽动障碍特点,1

5、2,面部肌肉抽动表现: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 头颈部肌肉抽动: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 躯干部肌肉抽动:挺胸、扭腰、腹肌抽动; 上肢抽动: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 下肢抽动: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 喉部肌肉抽动: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痰,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儿童抽动障碍表现,13,、儿童孤独症(Kanner三联征),社会交往障碍 语言发育障碍 兴趣范围狭窄、行为障碍,14,个案介绍:,不典型孤独症,Aspergers综合征,15,、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人体感觉器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信息(视觉、听

6、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统合、分析进而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出现障碍。 不良表现:视觉统合失调:读书跳行、漏字,翻书错页,写字出格,把52念成25,b和p不分,生活上丢三落四;听觉统合失调:注意力不集中,好忘事,刚讲过的东西也记不住;触觉统合失调:触觉防御,躁动不安;平衡统合失调:协调能力差,分不清左右,鞋子经常穿反,分不清里外,反穿袜子等;本体统合失调:动作笨拙,跑步动作不协调,走路顺拐,肌张力不足,姿势不佳等。感觉统合失调评定:评定量表,16,5、对立违抗性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消极、敌意、对立和违抗行为,与成人争吵、发脾气、骂人、对周围

7、人抱怨和不满。往往因为自己的失误或过错而埋怨他人。故意对抗或拒绝成人对他(她)的要求,出现报复行为。常发生于10岁以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7,几种常见儿童心理障碍的干预原则,儿童多动症、儿童抽动症:医学干预为主;心理干预为辅(综合干预、心理训练) 儿童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特殊教育、医学干预为主;心理干预为辅(综合干预、心理训练)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综合征:感觉统合训练,18,1、儿童强迫症 2、儿童恐怖症 3、儿童焦虑症,儿童情绪障碍的识别,19,1、强迫症: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强迫行为,20,主要表现,强迫观念包括:(1)强迫怀疑:怀疑已经做过的事情没有做好,

8、怀疑被传染上了某种疾病,怀疑说了粗话,怀疑因为自己说坏话而被人误会等。(2)强迫回忆:反复回忆经历过的事件、听过的音乐、说过的话、看过的场面等,在回忆时如果被外界因素打断,就必须从头开始回忆,因怕人打扰自己的回忆而情绪烦燥。(3)强迫性穷思竭虑:思维反复纠缠在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上不能摆脱。(4)强迫对立观念:反复思考两种对立的观念,如“好”与“坏”、“美”与“丑”。(5)强迫意向:,21,主要表现,强迫行为包括:(1)强迫洗涤:反复洗手、洗衣服、洗脸、洗袜子、刷牙等。(2)强迫计数:反复数路边的树、楼房上的窗口、路过的车辆和行人。(3)强迫性仪式动作:做一系列的动作,在系列动作做完之前被打

9、断则要重新来做,直到认为满意了才停止。(4)强迫检查:反复检查书包是否带好要学的书、口袋中钱是否还在、门窗是否上销、自行车是否锁上等。,22,2、恐怖症:对某一特定物体、活动或处境产生持续的和不必要的恐惧,而不得不采取回避行为。一般说来,恐怖症女学生多于男学生,多发生于青少年期。,23,当儿童对恐惧的对象表现出情绪反应远远超过该恐惧对象实际带来的危险时则称为恐怖症(phobia) 。根据恐怖内容不同,Miller将恐怖症分为三类:(1)对身体损伤的恐怖:死亡恐怖、流血恐怖、疾病恐怖等; (2)对特定事件的恐怖:自然事件黑暗恐怖、幽静恐怖、洪水恐怖、高空恐怖等;对动物或物件的恐怖; (3)社交性

10、恐怖:害怕发言、怕到人多的地方,社交恐怖、群体恐怖等。儿童期恐怖症不象在成人那样常见,表现也不十分典型。儿童期常见的恐怖症为学校恐怖症(school phobia),24,学校恐怖症,多发生于女孩,多见于5-7岁、11岁和14岁这三个入学、升学的关键时期。A 表现为上学很勉强,早晨该上学走的时候不走,要家长满足自己提出的某些条件;B 答应去学校,可是一到学校或者接近学校时就逃走;C 宁可自己自己待在家中学习、做功课而不愿意和老师、同学在一起;D 诉说头疼、头晕、腹疼、恶心、呕吐、出汗、腹泻、尿急等;F 多数会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焦虑不安、哭闹不休、大发脾气,任何言语保证、鼓励和安抚、物质上的许

11、诺都不能吸引患儿去上学,甚至宁愿在家受皮肉之苦也不愿意到学校上学;E 在家看书、看电视、做游戏、做功课时一切正常,不会出现外出、惹是生非等反社会行为。,25,3、焦虑症:突如其来的和反复出现的莫明恐惧、焦虑不安。 表现:A、主观感受:惶惶不安,大难临头B、行为表现:面容绷紧,愁眉紧锁,紧握拳头, 坐立不安如热锅上蚂蚁。,一定程度的焦虑可以调动机体的生理防御机制,使人的心智活动增强,有利于摆脱困境。但是,过度的焦虑则会破坏人的心理平衡,使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逻辑思维能力下降及免疫系统破坏等不良后果. 考试焦虑,26,焦虑障碍:少儿分离 焦虑(59岁),拒绝上学。使患儿烦恼的不是学校本身

12、,而是离开父母和家庭。 在早晨该上学时表现出身体不适(如头痛、呕吐),周一早晨和放假结束前的表现最重。 在他人住处或学校野营是难以入睡。 担心与父母分开期间他们回有什么不幸发生(如出车祸、强奸、被窃、心脏病发作),并对此有生动的想象。 难以应对父母的外出。如果其父母外出,他们需要许多保证和此次外出的每个细节。 上床时难以入睡,或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安慰。有些患分离性焦虑的较大儿童和青少年还需要和他们的父母共一个房间或床。,27,儿童情绪障碍的干预原则,. 通知家长心理教师、学校知晓,建立心理档案. 及时转介(药物治疗),一般都有学习、生活或交往等社会功能的受损,28,精神分裂症:以幻觉、妄想为主要

13、表现 心境障碍:以心境障碍为主要表现,妄想特点: (1)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2)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符合教育文化水平; (3)坚信不移,无法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加以纠正。,儿童精神病性障碍的识别,29,1、特征性表现: (1)妄想;(2)幻觉;(3)言语紊乱(例如,常常乱扯或散漫);(4)明显的紊乱或紧张症行为;(5)阴性症状,即情感平谈、言语贫乏、或意志减退。 2、社交或职业功能不良:起病于童年或青少年,则为未能达到应有的人际关系、学业、或职业水平。3、病期:病情的持续性表现至少持续6月。4、排除 标准,精神分裂症 青少年患病率:国外0.140.34 ,国内0.05008 。

14、,30,情感障碍,抑郁,1、特征性表现(1)心境抑郁;(2)丧失兴趣或乐趣;(3)精神运动性迟滞,如精力丧失、思维迟钝、不语、不动、不食; (4)自我评价低,自责自罪;(5)自杀意念和行为。 2、这些症状产生了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3、病期:在同一个2周时期内,出现与以往功能不同的明显改变。 4、排除标准。,31,学龄期抑郁的具体表现,学龄期抑郁可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自责自罪,记忆力减退,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易激惹,可以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睡眠障碍也比较突出,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也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部分儿童

15、表现为头疼、腹疼、躯体不适等隐匿性抑郁症状。,32,躁狂,1、特征性表现(1)心境高涨;(2)思维奔逸;(3)精神运动性兴奋,如睡眠需要减少、有目的的活动增多、过分地参与某些有乐趣的活动;(4)夸大或激惹;(5)随境转移,容易分心 。 2、此心境障碍已严重到会产生职业和日常社交活动及人际关系的明显缺损。 3、病期:持续至少1周的异常而持续。 3、排除标准。,情感障碍,33,儿童精神病性障碍的干预原则,. 通知家长心理教师、学校知晓,建立心理档案.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及时转介(住院药物治疗),社会功能的严重缺损,34,第三部分 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35,教育引导是关键 心理健康教育是主渠道 早识

16、别、及时转介 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原则,36,学生心理发展性主题的干预原则,发展性主题在中小学生中较为常见,教师平时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可以给予辅导。如果学生对指导教师产生抗拒、违拗,对学生已经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转介出去可以调动该学生信赖的任课教师来进行引导,或转介到学校心理辅导室进行辅导。,案例1:跟班主任对抗的11岁女学生,37,经常发生而程度较重的情绪或行为问题应转介到学校心理辅导室或教育部门咨询机构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或治疗训练。这类心理问题在持续时间、表现强度上更严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许多不适应、不协调、不理智的行为反应,如果不给予及时的疏导、消除,则会引起不良后果.,案例2:不想上学的8岁男生,38,严重心理问题难以控制应转介给相关医疗机构配合药物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关于这类问题教师平时要留心,如果发现可疑行为应及时向家长反映情况或介绍到学校心理辅导室进行诊断与鉴别,由心理专业人员向教师或家长提供转介与处理建议,做到早发现、早转介,找医生进行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如药物干预、住院隔离等,以免延误病情、耽误治疗,案例3:儿童精神分裂症,39,儿童心理干预技术(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