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人格障碍,人格的概念,人格是人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认知模式、情感特征和行为模式,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是以人的性格为核心,包括先天素质,受到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心理的、社会的影响,并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特点:,1、整体性:行为模式心理特征的整合体。 2、稳定性:在行为中经常地,一贯地予以表现。 3、独特性:个体之间的差异。 4、社会性:社会化程度与角色行为。5、倾向性:对事物的选择性反应,积极导航作用 。人格特征可在社会活动,处理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也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塑造和发展,如智慧的高或低、脾气的温和或急燥、
2、对事物反应敏捷或迟缓、对人诚实或虚假、热情或冷漠、信任或多疑、顺从或好斗、严厉或宽容、自尊或自卑、勤奋或懒惰、认真有责任感或马虎放任、保守或激进、务实或空谈、松弛或紧张、孤独或合群等。,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1、遗传潜能 2、共同经验 (1)文化圈(2)亚文化群(3)角色规范 3、独特的经验 人格形成的标志: 1、自我意识的建立 2、社会化,人格障碍概念的演化,与一般精神病性障碍表现有所不同 DSM-1出版后渐渐确定了下来,人格障碍的概念,人格障碍是指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缺陷的情况下人格明显偏离正常,又被称为“心理病态人格”。 所谓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缺陷的情况下的人格偏离是指在没有幻觉
3、、妄想、智力低下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例如,一个人的抽象思维过分或畸形发展,就会变得过分理智,没有人情味,显得僵化、呆板。但人格正常与异常间的尺度是相对的,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取其大多数的模式比较而言。因此人格正常与否,有很大的人为标准。,人格障碍的概念(DSM_4_TR),在社会和人际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个体对环境和自身的感知、联系及及看法的持久的模式, 这种模式顽固且不适应,并引起明显的功能损害或者主观痛苦。,人格障碍的三个要素,1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 2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或持久的适应不良 3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人格障碍的
4、特征,1、没有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 2、一般始于青春期:人格障碍一般在少年或更早发生。人格障碍的特征往往从儿童期初露端倪,到青春期变得显著,直至晚年始趋向缓和。但由于年龄越小,人格的可塑性越大,一般青春期以前出现的特殊反应不能轻易诊断为人格障碍。 3、其相对偏离的人格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矫治困难。 4、他们都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这是各类人格障碍最主要的行为特征。不论主动或被动,他们多表现为偏执、怀疑他人、被动或主动地侵犯他人等,给他人造成极大的麻烦甚至带来祸害。,5、对环境适应不良的行为重复出现,他们多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或需要改正什么,也不去积极改进,不主动地适应环
5、境。 6、对自己的怪癖和不良行为无自知之明,不去主动寻找一个参照系然后与自己的行为比较并反思。总是由别人的埋怨或揭发使他们的不良行为得以暴露,而不是他们自己感到有什么病痛,心情不安。 7、往往行为缺乏目的性、计划性、或安稳性。 8、情感情绪发展不成熟。不稳定、常变化、易冲动。或幼稚、或冷酷、或过度恐惧。,人格障碍的行为问题表现程度不同,最轻者可以完全正常地生活,只有与他们接触较多的人才会发现他的怪僻,觉得他们无事生非,难以相处。严重者事事都违反社会习俗,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人格障碍患者的问题可能只是我们许多人都会经历的暂时性问题的一种极端形式,只是他们的这些问题表现得更明显、更持续、更具
6、破坏性。,人格障碍的发病率,01(中国,1982、1993) 0.5%2.5%(国外),人格障碍群,DSM把人格障碍划分为三个组别 A组人格障碍:古怪型或怪癖型 B组人格障碍:戏剧化、不稳定型或情绪化型 C组人格障碍:焦虑或恐惧型,人格障碍分类,A组 古怪性/怪癖性 偏执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B组 戏剧性/情绪性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C组 焦虑性/恐惧性 回避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A组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对他人普遍地不信任与猜疑,将他人的动机都看做是有恶意的。 0.5-2.5%男性更多见。 分裂样
7、人格障碍:与社会关系脱离的行为模式,人际交往中情感表达范围狭窄。男性更多见,低于1% 分裂型人格障碍:社会和人际缺损的行为模式,表达为对亲密关系能力的减弱而伴随的强烈不适,因认知、知觉的扭曲和行为的反常带来的不适。3-5%,男性更多见。一些发展为精神分裂症,B组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对他人权利蔑视和侵害和行为模式。男 3%,女低于1%, 边缘型人格障碍:人际关系、自我意象、情感和控制冲动的不稳定性的行为模式。 1-3%女性更多见 表演型人格障碍:极度情绪化、吸引他人注意的行为模式。 2%,男女相等 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我夸大、渴望被赞赏、缺乏移情的行为模式。男性更多见。低于1%,C组人格
8、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社会抑制、不适应感受以及对负性评价极度敏感的行为模式。男女相等。低于1% 依赖样人格障碍:强烈地需要被人照顾的行为模式,导致顺从、黏着行为和对分离的恐惧。 2%,男女相等 强迫型人格障碍:专注于循规蹈矩,追求完美和心理、人际控制的行为模式,以致缺乏灵活、开放和效率。4%,男性更多见。,共病现象,通常个体常常被诊断出患有不止一种人格障碍,如一个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有55.6的可能符合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标准,54的可能符合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标准,31.7%的可能符合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标准等等。,神经症与人格障碍,4070的神经症合并某种类型的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有助于神经症的
9、发生 儿童期神经症也有助于人格障碍的形成 二者共患的机会较高 但在本质上两者属于不同的疾病范畴,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在某种人格障碍基础上易患特定精神疾病 两者属于不同的疾病范畴,各型人格障碍的表现,A组人格障碍,1偏执性人格障碍(CCMD-3),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 诊断标准 1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 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
10、 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病因,生物学:与精神分裂症家族史有一定联系 心理学解释:患者形成一些适应不良的对他人的基本假设“人都是有恶意的,爱骗人的”“一有机会他们就会攻击你”“只有保持警惕,你才会没事” 文化:特定人群易发(囚犯、俘虏、听力受损者、老人),治疗,难以寻求治疗,并建立治疗性关系。 治疗的关系在于建立信任关系,然后改变适应不良的人际假设。 困难,难以维持治疗关系。,2分裂样人格障碍CCMD-3,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
11、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其核心在于社交退缩。男性略多于女性。 诊断标准 1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淡,及人际关系缺陷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除生活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人外,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 表情呆板,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不能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及愤怒等; 对赞扬和批评反应差或无动于衷; 缺乏愉快感; 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 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 对与他人之间的性活动不感兴趣(考虑年龄)。,病因与治疗,生物学因素:目前在研究与孤
12、独症可能有共同生物学原因,低的多巴胺受体浓度。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可能同源。 童年期的害羞可能与分裂样人格有关 患者极少寻求治疗 治疗需要教会患者学会共情、学会社交技巧 治疗困难,3分裂型人格障碍(DSM4),1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特征:言语、行为、思维和/或知觉都出现紊乱(类似于精分,但不足以达到精分)(l)牵联观念(排除牵联妄想)。毫无道理地将与己无关的事情联系起来而心觉不安。 (2)过度的社会焦虑。例如有陌生人在场时表现出极度不安。 (3)奇异的信念和想法,或与文化背景不一致的行为。如对透视力、心灵感应或“第六感官“、“别人可以体验我的情感“等等奇异功能特别着迷。 (4)奇怪的、反常的、特
13、别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适宜,不符合习俗或目的不明确。 (5)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当,繁简不当,表达意思不清楚。 (6)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贯产生错觉、幻觉,常看见不存在的人等。 (7)缺乏温情。难与别人建立起深切的情感关系,甚至对亲人也缺乏必要的温暖与体贴。 (8)行为怪僻,几乎总是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须的接触,除一般亲属外无亲密朋友或知己。 只要满足其中五项,即可诊断为分裂型人格障碍。,病因,有研究者被看为精神分裂症遗传基础的一个表现型,其特征十分类似于精神分裂症症状但更温和。 认识测验等提示患者大脑左半球有损伤。,治疗,合并的抑郁障碍时选
14、用相应的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教授社交技巧,或相反帮助患者接受和适应隔绝的生活方式。(困难),B组人格障碍,戏剧化、情绪化、不稳定,4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病人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诊断标准 CCMD-3,1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并至少有下列3项: 严重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准则、义务等,如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经常旷工(或旷课)多次无计划地变换工作;有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且这修
15、缮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不管拘捕与否); 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如进行事先未计划的旅行; 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谎、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 对他人漠不关心,如经常不承担经济义务、拖欠债务、不瞻养子女或父母; 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的关系,如不能维持长久的(1年以上)夫妻关系; 很容易责怪他人,或对其与社会相冲突的行为进行无理辩解; 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动,甚至暴力行为; 易激惹,并有暴力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别人,包括无故殴打配偶或子女; 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不能从经验,特别是在受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诊断标准,2 在18(DSM 15)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至少有下列3项:
16、 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 反复说谎(不是为了躲避体罚); 习惯必吸烟,喝酒; 虐待动物或弱小同伴; 反复偷窃; 经常逃学; 至少有2次未向家人说明外出外出过夜 过早发生性活动 多次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 反复挑起或参与斗殴 被学校开除过,或因行为不轨至少停学一次; 被拘留或被公安机关管教过,研究历史,没有谵妄的躁狂 道德精神错乱 自我变态 社会病态 精神变态(psychopathy ),精神变态主要集中于人格特质的描述,而反社会人格障碍更集中于外在行为的描述。 精神变态特质:油腔滑调/表面的吸引、非常自大、容易厌倦/需要刺激、病态地说谎、好欺诈/好控制、缺少自责 许多精神变态者是犯罪和反社会行为的
17、高危人群,但不是所有都是这样。,病因,遗传和早期环境:一些遗传因素影响着犯罪和反社会行为。遗传因素在特定环境影响存在(早期缺乏与亲生父母或养父母高质量的接触)时显得重要。 神经生物学:1.低唤醒假说(大脑皮层的异常低唤醒水平导致患者寻求高刺激来唤醒皮层,未来成为罪犯的个体睡眠时皮肤导电率、心率较低,脑波活动较低频)。2.大脑皮层不成熟假说。3.无惧假说:感到害怕的阈值高。4.患者大脑内行为抑制系统功能不足,或行为抑制系统与奖赏系统失衡。,病因,心理社会因素: 奖惩系统的实验 亲子互动模式:经常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让步,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获得了奖励;父母意见不一致 环境因素:低社会地位,邻里对暴力犯罪
18、的态度、应激性生活事件 与年龄的关系:中年后显著下降 整合模式:生物、心理和社会文化的因素通过复杂的形式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反社会人格个体,治疗,极少患者觉得需要进行治疗,易操纵咨询师 对反社会行为个体的违法犯罪进行法律制裁, 儿童出现品行问题时:对家长进行训练,学会识别行为问题,通过行为的方法减少问题行为,增强亲社会行为。 多角度治疗方法:社区服务、改善家庭关系 预防:可能是最好的方法。改善学前和学校环境,5边缘型人格障碍(DSM4),成年早期开始,产生于不同背景的一种人际关系、自我意象和情感的不稳定,并有明显的冲动性的普遍模式,以下5(或更多)项可以说明: 1、发狂似的努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
19、的被抛弃。 2、人际关系不稳定或紧张,以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交替变动为特征。 3、身份障碍,自我意象或自我感觉显著地和持久地不稳定。 4、冲动性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可能造成自我损害(如消费、性活动、物质滥用、鲁莽架车、暴食)。,5、反复的自杀行为、自杀姿态、自杀威胁或自残行为。 6、由于心境反应明显而情感不稳定(如强烈发作的烦躁不安、激惹或焦虑,通常持续几小时,很少超过几天)。 7、长期感到空虚。 8、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或对愤怒难以控制(如经常发脾气、经常发怒、反复斗殴)。 9、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临床描述,最常见的人格障碍之一,自杀成功率为6% 2474的边缘人
20、格障碍者伴有抑郁,420%伴有双相障碍,67的边缘障碍者至少有一种物质滥用,25的贪食症患者有边缘人格障碍, 患者在三四十岁会有所缓解,但进入老年后又会加重。,病因,遗传:受遗传影响较大,与心理障碍有一定关联,气质类型(不稳定,易冲动) 认知:存在对负性事件和情绪的记忆依仗 早期经验:与性及躯体虐待创伤关系较密切,患者早年受虐待、忽视(包括性虐待)的比较极高(90%以上)。 文化因素:文化背景迅速转变的人群、 应激性事件,治疗,药物:抗抑郁药 心理治疗:辩证行为治疗,都会患者识别和调整自己的情绪,通过再次体验创伤事件来帮助消除恐惧,让患者学会相信自己的反应,6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的
21、感情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 诊断标准 1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 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富于自我表演性、戏剧性、夸张性地表达情感; 肤浅和易变的情感; 自我中心,自我放纵和不为他人着想; 追求刺激和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 不断渴望受到赞赏,情感易受伤害; 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暗示性高,易受他人影响。,卢某,男,23岁,喜欢表现自己,感情用事,易激惹10年由家人带来求助。 求助者十岁左右开始喜欢模仿戏装演员,行为举止女性化,同时容易发脾气,自私,家里电视机和洗衣机搬至自己的房间,不许别人使用,并常紧锁门户,防止
22、他人进入,爱听表扬的话,与人谈话时,总想让别人谈及自己如何有能力,亲戚如何有地位,自己外貌如何出众等,如果别人谈及别的话题,病人常常千方百计地将话题转向自己,而对别人的讲话内容则心不在焉。病人常常感情用事,以自己高兴与否判断事物的对错和人的好坏,对别人善意的批评,即使很婉转,也不能虚心接受,不但不领情,还仇视别人,迫使别人不得不远离他。,与别人争论问题时,总要占上风,即使自己理亏,也要编造谎言,设法说服别人。病人常到火车站站口或公共汽车上帮助检票、售票。有时对人过分热情,但若别人稍违于他,就与别人吵架,从而导致关系破裂,几乎无亲密朋友。近几年来,与人发生纠纷次数有所增加,给家庭带来许多麻烦。
23、饮食、睡眠、大小便基本如常。 平素体健,无高热、抽搐、昏迷史,无中毒、肝炎、结核等病史,无服用成瘾物质病史。 母孕期健康,足月顺产,幼年发育正常。7岁上学,学习成绩较好,父母对其特别溺爱、娇惯。任性,不让人,听不得批评意见。,精神状态检查:意识清,仪表整洁,年貌相符,接触主动合作,饮食、睡眠好,生活自理。未发现感、知觉障碍和思维联想障碍。言语流畅,语量稍多。注意、记忆、计算无明显障碍,智能正常。自知力不完整,对自己易烦躁、发脾气,认为属病态,但对自己自私、爱表现等无正确认识。情感反应协调,但强烈而多变,谈及戏装或某人长相时,表现很大兴趣,面带笑容,表情夸张,谈及人际关系时则又抱怨别人,带有敌视
24、情绪。以医护人员对他的态度好坏来评判对方长相是否漂亮。否认身着戏装时有性快感。言谈举止富有女性色彩。行为幼稚,有时故意尖声怪叫,以引起病友注意。,病因,研究甚少 与反社会人格障碍可能有关联,有同样潜在条件情况下,女性倾向于表现出表演型模式,男性则表现为反社会模式,治疗,少有成功的案例 大部分治疗重点集中于人际关系问题,以减少其有情感危机时采用吸引、性、诱惑或抱怨来操纵他人的模式,7自恋型人格障碍(DSM4),普遍的模式为夸大(通过幻想或行为体现),需要赞美,缺少同情,常起源于成年早期,症状存在于各种场合,且符合下述5条(或更多): 1、过分自负(如夸大业绩和才能,即使没有相应的业绩和才能,也希
25、望被认为是优胜者。) 2、一心一意幻想获得无限成功、能力、才气、容貌或理想的爱情。 3、坚信他(她)与众不同,只有其他特别的人或高地位的人才能理解他(她)且只能与这些人交往。,4、需要大量的赞美。 5、有权力意识,如无理由地期盼特别优待的治疗或机械地依从于自己的期待。 6、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利用他人以达到他(她)的目的。 7、缺少同情心:不愿意去了解或认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8、嫉妒别人或认为别人嫉妒他(她)。 9、自大、高傲的行为或态度。,病因和治疗,心理:科胡特认为自恋人格障碍根源在于儿童发展的早期,父母不能共情理解孩子的夸大性幻想和好表现的行为,对之加以责备或者利用,使得孩子受到创
26、伤性挫折,从而固着于不断通过各种幼稚或变态的夸大性幻想和好表现的行为,从而卷入一种实质上没有终点的理想自我的追寻之中(幸福总在遥远的山那边)。 文化:强调竞争与成功、享乐主义等社会变化可能增加这种障碍的发生。(中国,有学者认为儒家文化与自恋人格间存在一定关系)治疗:研究有限。减少幻想中满足的倾向,学会面对和接受批评,学会关注他人的感受。治疗常从对抑郁的治疗开始。,C组人格障碍,8回避型(焦虑性)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诊断标准 1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7、; 2 以持久和广泛的内心紧张,及忧虑体验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3项: 一贯的自我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 对遭排斥和批评过分敏感; 不断追求被人接受和受到欢迎; 除非得到保证被他人所接受和不会受到批评,否则拒绝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 惯于夸大生活中潜在危险因素,达到回避某种活动的程度,但无恐惧性回避; 因“稳定”和“安全”的需要,生活方式受到限制,病因,先天气质类型可能属于难以照料的类型,导致后天受到较少的关爱,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其低自尊、与社会疏远,,治疗,研究较多, 行为干预技术来减轻焦虑和增强社交技能,类似于社交恐怖的治疗(系统脱敏法、行为再现法) 效果较好,9依赖性人格障碍,诊断标准 1
28、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 以过分依赖为特征,并至少有下无3项: 要求或让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 将自己的需要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地服从他人的意志; 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合理的要求; 感到自己无助、无能,或缺乏精力; 沉湎于被遗忘的恐惧之中,为断要求别人对此提出保证,独处时感到难受; 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结束时,有被毁来和无助的体验; 经常把责任推给别人,以应对逆境。,病因和治疗,可能与早期被忽视或排斥的经验有关 治疗:理想的病人,注意不能使病人过度依赖治疗师,10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2倍,约70%强迫
29、症病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1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 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3项: 因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导致优柔寡断、怀疑,及过分谨慎; 需在很早以前就对所有的活动作出计划并不厌其烦; 凡事需反复核对,因对细节的过分注意,以致忽视全局; 经常被讨厌的思想或冲动所困扰,但尚未达到强迫症的程度; 过分谨慎多虑、过分专注于工作成效而不顾个人消遣,及人际关系; 刻板和固执,要求别人按其规矩办事; 因循守旧、缺乏表达温情的能力。,病因与治疗,可能与父母过度关注于整洁一致有关 成功治疗案例很少,放松技术,注意力转移技术,冲动性人格障碍
30、(攻击性人格障碍 CCMD-3),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诊断标准 1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 以情感爆发和明显的冲动行为作为主要表现,并至少有下列3项: 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 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行为不能自控; 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 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 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 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的紊乱和不确定; 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 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是,患者被动抵制社
31、会和工作事情对其的要求。始于成年早期,表现于各种场合。其抵抗行为是间接作出的,常导致工作效率普遍性的、持续性的下降。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习惯性地厌恶和反对维持或提高各种职责的要求,尤其表现于工作环境中,也可能表现在履行社交职责方面;通过故意耽搁、游手好闲、故意忘记等计谋来表达其反抗行为;常因不能完成自己分内的事而使别人的工作努力毁于一旦。当分到自己不想做的工作时,常生气、争论;常抗议他人对自己的要求不合理,结果常鄙视、嘲笑对其作出“不合理”要求的领导。,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以情感爆发和明显的冲动行为作为主要表现,并至少有下列中的三项:A.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B.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行为不能自控;C.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D.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E.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F.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的紊乱和不确定;G.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H.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