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龚传鹏,人格障碍,人格(personality)或称个性(character),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处事待人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 由于这个原因, 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人遭受痛苦, 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人格的异常妨碍了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活动,破坏了其行为的目的性和统一性,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特异感觉,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
2、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病因及发病机制,1. 生物学因素(多动症) 2. 心理发育影响 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养方式不当成绩较差,长期受老师压制或排斥,遭到同学们鄙视 3. 环境因素,常见类型及其临床表现,1. 偏执型人格障碍( 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这类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 2. 分裂样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3. 冲动性人格障碍(i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以情感爆发,伴
3、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常见类型及其临床表现,4. 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以过分的感情用事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这种人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暗示性、依赖性强 5. 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 6. 焦虑性人格障碍(anxious personality disorder) 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
4、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常见类型及其临床表现,7.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 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如:经常说谎、逃学、外宿不归、欺侮弱小;经常偷窃、斗殴、赌博;故意破坏他人或公共财物;或曾被学校除名或被公安机关管教等。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对家庭亲属缺乏爱和责任心,待人冷酷无情;经常撒谎、欺骗,以此获私利或取乐;易激惹,冲动,并有攻击行为;缺少道德观念、对善恶是非缺乏正确判断,且不吸取
5、教训;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以恶作剧为乐,故使其家庭、亲友、同事、邻居感到痛苦或憎恨。 反社会性人格和违法犯罪具有较密切的关,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1. 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2. 可能存在脑功能损害,但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 3. 人格显著的、持久的偏离了所在社会文化环境应有的范围,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个性上有情绪不稳、自制力差、与人合作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差等特征。 4. 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但其意识状态、智力均无明显缺陷。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可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
6、别。,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5. 人格障碍者对自身人格缺陷常无自知之明,难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屡犯同样的错误,因而在人际交往、职业和感情生活中常常受挫,以致害人害己。 6. 人格障碍者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主观上往往感到痛苦。 7. 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医疗措施难以奏效,再教育效果亦有限。,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psychosexual disorder)既往称性变态(sexual deviation)泛指以两性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性心理障
7、碍临床上包括三种类型:性身份障碍如易性症,性偏好障碍如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与性受虐症,性指向障碍如同性恋等。,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在寻求性对象及满足性欲的方式方法方面与常人不同 性心理障碍患者大多性格内倾,但多数患者对社会生活适应良好 大多数患者性欲低下,甚至不能参加正常的性生活 对寻求性欲满足的异常行为方式,自己有充分的辨认能力,事后多有愧疚之心,但往往难以控制自己 相当数量的男性患者当自尊心受损时易对妇女产生偏见,从而激起强烈的仇恨和报复心,性心理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 生物学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性心理障碍,临床表现(一)性身份障碍 性身份障碍,主要指易性症
8、,患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呈持续厌恶的态度,并有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如使用手术或异性激素),其性爱倾向为纯粹同性恋 为自己的性别而深感痛苦,为自己不是异性感到遗憾 病情严重者渴望自己是异性或坚持自己是异性,性心理障碍,(二)性偏好障碍 1. 恋物症(fetishism) 在强烈的性欲望和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所使用的物品,所恋物品均为直接与异性身体接触的东西。抚摸嗅闻这类物品伴手淫或在性交时由自己或由性对象手持此物可以获得满足,即所恋物体成为性刺激的重要来源或获得性满足的基本条件 2. 异装症(transvestism) 是恋物症的一种特殊
9、形式,表现为对异性衣着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由此引起性兴奋。当这种行为受到抑制时,可引起明显的不安情绪,性心理障碍,3. 露阴症 该症特点是反复多次在陌生异性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暴露自己的生殖器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有的继以手淫,但无进一步性侵犯行为施加于对方。几乎只见于男性。患者个性多内倾,露阴之前有逐渐增强的焦虑紧张体验。当对方感到震惊、恐惧或耻笑辱骂时而感到性的满足。情景越惊险紧张,他们越感到刺激,性的满足也越强烈 4. 窥阴症 一种反复多次地窥视他人性活动或亲昵行为或异性裸体作为自己性兴奋的偏爱方式,有的在窥视当时手淫,有的事后通过回忆与手淫,达到性的满足,他们对
10、窥视有强烈追求,性心理障碍,5. 摩擦症 指男性在拥挤的场合或乘对方不备,伺机以身体的某一部分(常为阴茎)摩擦和触摸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性兴奋之目的 6. 性施虐症与性受虐症 国外报道较多。在性生活中,向性对象同时施加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作为达到性满足的惯用和偏爱方式者为性施虐症。相反,在性生活的同时,要求对方施加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作为达到性满足的惯用与偏爱方式者为性受虐症,性心理障碍,(三)性指向障碍 有多种表现形式,常见形式为同性恋。许多动物之间也有同性活动,但以此作为唯一性活动方式仅见于人类。表现程度可有所不同,有些只是纯精神性的,主要是思想和情感上的依恋,并无肉体上的接触。 幼年起即出现一些迹象,如游戏时爱扮异性角色,愿同异性玩耍,愿穿异性服装等。这时他(她)们的同性恋倾向是模糊的。到青春期后性爱倾向明朗化,他(她)们对同性开始感兴趣,有爱慕之心,而对异性则否。 同性恋者对待同性恋伴侣情投意合,甚至欲建立“家庭”。因此,一旦当伴侣离开,他(她)们会引起极大的悲哀和痛苦,有的因此产生抑郁反应,甚至自杀、它杀。 有同性性行为的两个人,可能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同性恋者,另一个为异性恋者。如果双方都是真正的同性恋者,那么在性行为中,会轮流更换主动位置,而在心理上他(她)们都会认定自己处于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