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将军列传,司马迁,学习目的,1、了解李广的性格特征以及坎坷遭遇; 2、领会作者通过李广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文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和恰当地选材、详略得当地叙述的特点。,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天汉二年(前99年,46岁),为了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太始元年(前96年,49岁)被赦,复出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愤著述,终于在征和初年(前92,53岁)左右基本
2、完成史记。不久即去世。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三千多年的历史,共130篇,52万余字。书中分“本纪”十二,“世家”三十,“列传”七十,“表”十,“书”八。“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的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它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千年来一直被视为汉语散文的典范。,李广是汉代抗击匈奴的爱国名将,也是司马迁笔下的一个悲剧英雄人物的形象。李广一生历事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以勇力才气知名于时,号称天下无双,然而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却终生未有封侯之赏,最后以军行失道获罪,愤而
3、自杀。,李广简介,读说结合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读 2、教师串讲,李广官职变动情况,文帝时:中郎将、武骑常侍(八百石) 景帝时:上郡太守(两千石) 武帝时:骁骑将军、卫尉将军、右北平太守 (两千石) 武帝时:前将军(两千石),课文分析,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3节的文意,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提示(青年时期) 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但生不逢时。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48节的文意,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
4、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 提示(中年时期) 活动治军方式、伤重被俘而机智脱险、借杀霸陵尉、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及日常生活和战争中的一些习性。 遭际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风采: 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还用“暂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
5、,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看第6小节,探讨“斩霸陵尉”,此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提示: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 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体现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9
6、13节的文意,进一步研读探讨这部分写了晚年李广什么样的人生遭际?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晚年时期) 人生遭际: 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乃自刎。) 悲剧原因: 汉武帝嫌他年老,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
7、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最后一节,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提示: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文言基础知识归纳,通假字 重点词语 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一、通假字,(1)广家世世受射 受:同“授”,传授,这里是学习的意思。 (2)广为圜阵外向 圜:通“圆”,圆形。 (3)广详死 详:通
8、“佯”,假装。 (4)胡虏益解 解:通“懈”,松懈。 (5)汉军罢,弗能追 罢:通“疲”,疲惫。 (6)军亡导,或失道 亡:通“无”,没有;或:通“惑”,迷失。 (7)南绝幕 幕:通“漠”,沙漠。 (8)而其士卒亦佚乐 佚:通“逸”,安逸。 (9)悛悛如鄙人 悛悛:通“徇徇”,诚实谨慎的样子。,Back,三、一词多义,(1)数:非在数十步之内( )广数自请行( ) 以为李广老,数奇( ) (2)得:今乃得一当单于( )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 (3)将:诸将多中首虏率( )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 ) (4)没:中石没镞( )是时广军几没( ) (5)见:见敌急,度不中不发( ) 广已见大
9、将军,还入军( ) (6)辞:固自辞于大将军( ) 口不能道辞( ),几,屡次,命运的定数,得到,俘获,名词,将领,率领,带领,陷入,覆灭,看见,拜见,不接受,言辞,(7)罢:汉军罢,弗能追 ( )是时广军几没 ,罢归 ( ) (8)益:胡虏益解 ( )曾益其所不能 ( )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 (9)固:固自辞于大将军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人固有一死( )(10)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乃自以精兵走之( ),通“疲”,疲惫,停止,渐渐,增加,更加,坚决,坚持,固执,专一,巩固,本来,疾行,即跑,逃跑,奔向,趋附,Back
10、,四、特殊句式:,(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者,也”是固定格式,表示判断,还有其它几种变形,也表示判断,如“者也”、“也”、“者”。译“将军李广是陇西成纪人”。 (2)其李将军之谓也:宾语前置句,“之”字提前宾语,应该是“其谓李将军也”。其,句首语气词,表猜测。译“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3)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状语后置句,应该是“彼其忠实心诚于士大夫信”。译“他那忠厚老实的心胸确实受到将士们的信赖”。,人物形象,射技高超,作战勇敢 仁爱士卒,不贪钱财 为人简易,号令不烦,心胸狭窄,公报私仇 无统帅之才、百战之功 (疏于战略战役指挥上的大智大勇,不善于指挥大规模骑兵集团远程奔袭
11、、机动作战),不虚美,不隐恶,艺术手法,抓住主要特点,突出人物形象1、概括叙述 2、侧面描述3、正面刻画 4、细节描写 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的形象 语言通俗,极富文采,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桃花不言,下自成蹊。,对李广悲剧的认识,1、汉王朝用人唯私、排挤迫害有才能的人的用人政策,是李广悲剧形成的直接、客观的原因。2、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的主观原因(1)不善言辞(“讷口少言”)、个性太强(“引刀自刭”)、性情冲动(如“杀霸陵尉”)。(2)胸无城府、没有政治见解。(3)自负其能,不计后果,好凭一时之勇,逞一时之威,与李广有关的诗句,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燕歌行高适 君不见, 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对李广的悲剧,历来有“李广数奇”之说,即认为这是他命中注定的。也有人说:“广之死,(卫)青杀之也。”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请谈谈你的看法。,讨 论,请结合司马迁的生平和李广的遭遇,就“人才和环境”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