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氧液超早期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分析中华医学杂志 2004 年 5 月 l7 日第 84 卷第 l0 期NatlMedJChina.May17,2004,Vol84,No.10高氧液超早期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分析杨瑞疆娄晓辉王朝晖郑侠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中纠正脑缺氧是神经外科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严重的脑缺氧,常压给氧往往不能纠正,因高压氧治疗存在着一些禁忌,而不能早期应用于颅脑损伤的抢救.输注高氧医用液体(简称高氧液,PO=8O100kPa)可迅速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改善脑缺氧症状.我们应用西安高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Y 一 1 型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对 58 例重型颅脑损伤
2、患者超早期施以高氧液治疗,脑缺氧症状明显改善,继发损害有所抑制,预后较好,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2 年 6 月至 2003 年 5 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三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符合如下标准的共 115 例:(1) 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 ;(2)受伤后12h 内入院,人院时或首次手术前 Glasgow 昏迷评分(GCS)38 分;(3)无严重的复合伤;(4)无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5)伤后 7d 内死亡者剔除.将 115 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7 例)和高氧液治疗组(58 例). 常规治疗组男 43 例,女14 例,年龄 156O 岁,平均 34.2 岁,脑挫裂伤
3、 19例,硬膜下血肿 15 例,硬膜外血肿 19 例,脑内血肿4 例,平均 GCS6.8 分,手术 25 例.高氧液治疗组男 45 例,女 13 例,年龄 1365 岁,平均 37.6 岁,脑挫裂伤 15 例,硬膜下血肿 18 例,硬膜外血肿 17 例,脑内血肿 8 例,平均 GCS6.6 分,手术 27 例.2.方法:(1)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吸氧,抗炎,脱水,止血,钙离子拮抗剂,脑细胞活化剂或手术治疗;高氧液治疗组:每例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氧液,人院时或急诊手术后给予 5001000ml 高氧液持续静脉滴注每日 1 次,10d 为 1 个疗程,一般 13 个疗程.(2)
4、观察指标:生命体征:观察人院 3d 内患者呼吸和心律异常情况;血气分析;颅内压:两组患者均有 1O 例行颅内压监测,其余患者在人院 5d 后经腰穿测脑脊液静水压,反映 ICP 情况;脑水肿:人院后第 7 天作者单位:3252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N 院神经外科.临床论着.行头颅 CT 平扫复查,以 CT 上水肿带最宽的层面进行测量并记分,水肿带宽度2cm 者为轻度计 1分;12cm 至1/2 半球者为中度计 2 分;1/2 半球者为重度计 3 分;记录入院第 7 天 GCS 和 3个月后 Glasgow 预后分级(GOS).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 表示;两组间比较用异体配对 t 检验
5、.二,结果高氧液治疗组患者静脉输高氧液 2h,PaO,SaO 浓度明显高于输液前(P0.01);输液后 2h,PaO,SaO 浓度与输液前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各时间段 pH 值,PCO 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 (表 1).表 158 例高氧液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kPa,露s)治疗时间 PaO2Sa02PCO2pH 值输液前 9.12.592.500.1838.47.27.4020.001输液 2h12.32.696.540.2338.22.07.4160.003输液后 2h11.22.893.150.1939.01.97.4050.007注:输液 2h 和输液前比较,P0.0l高氧液治疗组近,
6、远期疗效均较常规组有显着改善,主要表现为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伤后 1 周内高氧液组较常规组 ICP 偏低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O1);第 7 天头颅 CT 平扫,高氧液治疗组患者发生重度脑水肿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1);高氧液治疗组患者 1 周后意识转清醒率(GCS)高于常规组(P0.05);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剔除 7d 内死亡例数后:常规治疗组10/57;高氧液治疗组 6/58,P0.05),但伤后 3 个月 GOS 记分显着高于常规组(P0.O1,表 2).三,讨论1.医用高氧液可超早期应用:近年来,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的二次损伤被广泛关注,被称为外伤性血液动力学性血管麻
7、痹性缺血灶,即脑缺血和脑梗死一类的继发性损害 J.创伤性脑损伤死亡患者中 90%都有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性改变,这是继发性损害的主要机制之一_5J.脑损伤后脑血流改变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预后较好的患者脑血流往往逐渐恢复正常,而预后差者脑血流保持在较低的状医学杂志 2004 年 5 月 1713 第 84 卷第 l0 期 NailMedJChina,Mfdy!Q:表 2 两组患者颅内压,脑水肿,第 7 天 GCS 及 3 个月 GOS 比较(x4-S)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一 P0.0l态_3J.因此,在治疗中纠正脑缺血缺氧成为影响预后的关键.高压氧的作用被大家公认,可迅速提高患者的血氧饱
8、和度和组织氧分压.高压氧对许多疾病(多为缺氧性疾病) 可产生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3 种治疗作用.病因治疗作用在发病后极短暂的时间内,对症治疗作用是发生在病因治疗作用之后,时间也是有限和宝贵的.所以如能超早期应用,起到病因治疗作用是最理想的.然而,高压氧对严重的脑损伤早期患者,总存在着一些禁忌:大部分患者因需要严密观察或手术治疗,而不能早期送人高压氧舱.高氧液却没有明显禁忌,患者一来医院即可超早期使用,可迅速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脑组织氧分压,改善脑缺氧及减少由此产生的脑的二次损伤.2.医用高氧液制备方便,安全:以 5%一 10%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500ml 为基液,用
9、 GY 一 11 型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对基液进行溶氧活化处理.溶氧时间为 15min,在制备完毕后可加入静滴药物即可使用.将高氧液送检测定其氧分压在8O 一 100kPa 之间,送细菌培养结果阴性.也无热原及基液的变性.7_.治疗中未发现氧中毒,空气栓塞等不良反应.3.高氧液与常压吸氧相比有质的差异:(1)常压下吸人高浓度氧不能增加血液中氧的物理溶解量,高氧液治疗可直接增加血液中物理溶解氧及一定量的游离氧,可将患者血浆氧分压由 9.1kPa2.5kPa 提高到 12.3kPa2.6kPa.血中溶解氧增加 1O 倍.(2)输入高氧液直接增加血液中物理溶解氧而提高氧储备力,这是平常吸人高浓度氧也不
10、能达到的.(3) 高氧液还使氧在组织中的弥散力成倍增加,在各种组织器官水肿时更有独到的作用.4.高氧液中含较高浓度的活性氧(O),可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凝聚,降低血黏度,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脑缺血程度;同时这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纤维形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加速了毛细血管再生,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意识状态和肢体功能的恢复.5.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表明,超早期给予患者高氧液治疗后,患者呼吸和心律异常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ICP 重度升高者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0.01);高氧液治疗组患者发生重度脑水肿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5);高氧液治疗组后意识转清醒率显着高于常规治疗组(P0.0
11、1);伤后 3个月死亡重残率有所减少,恢复良好率显着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上述结果说明高氧液是超早期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减轻继发性脑损伤,度过危险期,改善预后的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参考文献1LiXY,WangZC.Develepmentinthetreatmentoftraumaticbraininjury.ChinJNeurosurg,1999.15:55-57.李小勇,王忠诚.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新进展.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55-57.2TuTJ.Themechanismofcontrecoupshouldbenoticedattheperiodofacutebr
12、aincontusion(seque1).ChinJNeumsurg,1999,15:323-324.涂通今.在脑挫伤急性期应注意对冲伤的发生机制(续).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323-324.3BoumaGJ,MuizelaarJP.ChoiSC.eta1.Cerebralcirculationandmetbolismafter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y:theelusiveroleofischemia.JNeurosurg,1991,75:685-693.4TengLZ,PuPY,XueQC,eta1.Correlationsbetweentherela
13、tedCTfeaturesofperitumoraledemaandthepathologyofmeningiomas.ChinJNervMentDis,1996.22:206.208.滕良珠,浦佩玉,薛庆澄,等.脑膜瘤和瘤周脑水肿的 CT 表现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6,22:206-208.5JonathanW.GrahamM.Managementofsevelheadinju.ContemporaryNettrosurgery,1996,18:1-3.6FeiZ,ZhangX,YiSY,eta1.CerebralbloodflowandbrainTXA2andP
14、GI2levelsinarodentmodelofdiffusebraininjurywithsecondaryinsults.ChinJNeurosurg.1998,14:16-18.费舟,章翔,易声禹,等.二次脑创伤后大鼠皮层脑血流及前列腺素变化及血红蛋白液的作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16.18.7XuLX,WuLP,ZhangHM,eta1.Basicresearchonimprovementofhypoxiawithhypemxicsolution.ChinPlarmacoBulle,2002,18:560-562.徐礼鲜,吴利平,张惠马,等.高氧液提高乏氧血氧含量及相关基础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18:56(I-562.8SunYH.Findnewsendingoxygenwayandreleasehypooxyinjury.NailMedJChina.2004,1:79-82.孙永华.开辟新的氧输送渠道预防和减轻缺氧性损伤.中华医学杂志,2004,1:79-82.(收稿日期:2003-10-30)(供稿编辑: 刘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