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拓展视野 超越自我.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421104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拓展视野 超越自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拓展视野 超越自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拓展视野 超越自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拓展视野 超越自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拓展视野 超越自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如 东 县 马 塘 中 学 2002 年 第 4 期 (总 第 8 期 )拓展视野 超越自我 康 敏 打造质量品牌,创建苏中名校,必须大面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其最终目的和意义是打破捆绑学生心智的锁链,给他们以自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挖掘潜能,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兴趣爱好、高层次人生追求的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在这里教师肩负着历史重任。教育教学是一门追求科学的艺术,没有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就不能以轻松的教学艺术去追求好的教学效果,只能选择加重学生也加重自己负担的方法来维持教学,片面强调拼时间、拼体力、拼消耗、拼资源,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必须与科

2、研结伴,把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在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通过观察与调查、分析与综合、实验与探索,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一名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本着这样的思路,我校教学科研简报又与各位老师见面了,我们以最快捷的方式让我们的老师了解教育科研动态,拓展知识视野,参与教育科研,喜结教科成果。提起教育科研,总让人联想到严肃、艰难、枯燥、玄奥,总让人联想到理念、学术、专著、专家以及各种各样的研究机构,似乎教育研究是一件十分庄重而神圣的大事,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眼里,仿佛一定要等到饱学之后,才具备研究的资格,这样教科研成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且敬而远之的事情。其实,带

3、着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踏进教育科研的门槛,你就会发现科研其实特简单。发自内心的喜爱,是搞好教育科研的前提;不停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是搞好教育科研的关键;选择和确定富有特色的课题,是搞好教育科研的保证。平常而鲜活的教学实践,蕴涵着鲜明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繁忙的工作之中记一点工作的酸甜苦辣,写一些教学的成败得失,把你的实践心得写下来,把课堂的感受写下来,把难忘的教学案例写下来,这样从研究教学案例到切磋教育心得,写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不定时的进行理性升华,这个过程就是教育科研。实践这个过程,我们的教学生涯就会变得崇高而神圣。教师是富有挑战性的职业,它使我们领略了教书育人的自豪和幸福,尝

4、到走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无穷乐趣,品味到教学生涯的成功和欢乐,体会到为人师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深入到火热的教学实践中去感受教育教学艺术,去思考和提升教育理念,做一个合着时代节拍的新型教师。学界新论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围绕问题展开教学一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就是未解的疑惑或矛盾,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一个没有问题的人不可能会打破现状、超越常规。所以今天的教育开始注重和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的一种清醒、自觉并伴之以强烈的困惑、疑惑、想要去探究的内心状态。根据问题的来源,可以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自己的问题。

5、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学中只有教师的“独白”而几乎没有学生的声音,没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 。在教学中,最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不是听课,不是考试,而是课堂里的对话通常由教师的提问引发的对话。因此,旨在培养学生智能的教学应该重新构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并形成相关的策略。然而仔细审视课堂里的问题,不难发现,大量的问题并不能够真正引发学生的思维,只是为问而问,为启发而启发,表面上课堂热热闹闹,其实体现出的正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浮躁,教师的提问过多过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是“真问题” 。真问题就不是那种每个学生都知道答案的问题,不是

6、那种只有唯一标准答案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激起学生思维中的矛盾和对立,才能够体现出追问和启发的精神,也才能够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二问答对话问题“对话式教学”只是为学生主动学习打开了半扇窗户,并没有为学生真正进入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有用的教学策略可能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围绕问题展开教学”实际上更多强调的也正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教育参考2002.78)杏坛论语教育:呼唤个性的张扬无个性即无人才。 “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独创的精神”是未来一代生存的基本素质。教育不需要“克隆” ,学校不能成为生物工厂,靠生产出一批又一批无个性、无特长的“标准件”学生过日子。世纪是

7、创新世纪,是尊重个性、张扬个性的世纪。个性孕育了创新,创新展示了个性。美国著名学者 JW 斯基认为:个性化教育将成为 21 世纪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个性发展教育需要以教师个性为基础,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 ”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就是有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人一定是有价值的人,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高度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学生的潜能是气体你给其多大空间,也就有多大的体积;学生的个性是晶体他们各有自己独特而美丽的晶型,强迫他们按照你的意志去塑形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学生身心是液体压力过大,他便会从你意想不

8、到的地方撑破容器。每一个孩子都有能力学习,他们对学习有着天生的兴趣,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有时,教育并不是要我们去在学生身上“建设”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不去伤害他们,教育已经成功了大半。重视个性、尊重个性是发展个性的第一步。完美的个性不存在勉强,放任自流和横加干预都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江苏教育研究2002.7.)教学平台教 后 感 记 什 么上过一节课,应随时精心总结教后感,并记在教案后。一要记本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将本节课成功的关键记下,作为以后讲同类型课的借鉴。再教时记好“再教心得” ,作为三教、四教备课上课的借鉴。二要记学生中好的思维

9、方法有时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会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汲取营养,用于再教时启迪学生的思维。三要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错例记下错例,用于以错为戒、以错促思,以增强再教时的针对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四要记教学中的明显不足对一节成功的课,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对一节失败的课我们也要认真总结,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找准症结所在,确定弥补的有效途径。避免“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课相似”的程序式现象。总之,教师在每教一课之后,都要写一个“有感则长,无感则短”的教后感,这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 (人民教育2002.9.)论文写作

10、需“五多”只有多实践,才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那种不想参与较长时间的实践,甚至不想参与实践,只想通过“看书学习”的方式写出有价值的经验性教育论文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只有多学习,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经验来源于实践,但有了实践却不一定能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有价值的经验来源于非同一般的深层次的实践。必须深入地学习,掌握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要进行较长时间的“一般性”的实践与研究,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运用于实践。应注意通过阅读报刊等方式,大范围了解他人在这方面创造的经验,并有选择地运用其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没有这方面了解,就难免会出现“辛辛苦苦创造的经验,竟是人皆知的常识”或是“早已被淘

11、汰的笑料”等问题。只有多思考,才能产生顿悟,出现飞跃。教育工作的实践,是无数人参与的伟大实践。谁要从自己的实践中创造出不同凡响的经验来,谁就必须具备一般教育工作者所少有的特殊品质。勤思考便是特殊品质之一。只有多筛选,才能不落俗套,引入注目。要选取自己特别的东西。这里的所谓特别想说的东西,主要是指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想起来就会令自已兴奋与自豪而且特别想与别人交流的观点及证明这些观点的材料。很显然,只有这些自己特别想说的东西才可能是有价值的东西。那些连自己都觉得似是而非的东西,肯定是不会有什么价值的。既然是自己特别想说的东西,写起来也就一定有话可说。如果想让论文能够发表,就要顾及刊物的

12、定位和读者的口味,就要有所不为,而尽情挥洒、充分显示的结果,很可能是屡投不中,黯然神伤。 (中小学管理2002.8.)教苑文萃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初探发挥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参与作用:在学生选题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启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从自己身边的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以确定恰当的课题;在实施中,指导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对学生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建议,保证学生研究按照正确的轨道进行。做好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管理工作:活动前要了解学生的活动计划并作相应的安全论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活动计划提出建议,使活动计划尽量周密: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自主管理,要求小组认真填写各种活动

13、记录、个人要写活动的体会和感想,从而达到监控学生学习过程的目的;活动后应进行检查活动记录及每个学生活动成果。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划分不同的等级或打不同的分数;在选题、实施过程和结题三个阶段,设置不同的评价量表;采取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中小学教学研究2002.1.)中小学学案导学模式初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优化课堂教学。学案导学是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师生凭借学习方案、导学提纲,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准备定向,激学引欲;借助学案,尝试自学;暴露问题

14、,合作解决;总结突破,探究规律;分层练习,差异发展。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充分体现学与教双主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变模糊面向全体为清晰面向有疑问的学生;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真正把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教师要特别关注优生和学习困难生;要加强合作和学习组织建设;要注意利用情感保障学路;注意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要不断提高素质,才能胜任“导师”的角色。(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高中阶段实施“超市式”教育的构想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作者提出了“超市

15、式”教育的构想:变教师向学生灌输、传授各科知识,为学生自由选择、向老师索取知识。当学生的学习像超市购物一样心情轻松、目标明确、选择、主动索取,教育会从此走向一个新天地。“超市式”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开放式课堂,教室像图书馆永远向学生开放而没有什么限制。按科目设班。如生物教室、物理教室等。允许“无序学习”与“弹性学习” 。前者为教学内容,由师生共同制订,不完全依教材按部就班;后者指允许学生对学科有偏重。建立公共信息室。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站查询或访问教师设计的某一堂课的网页设计等。全日制开放实验室。建立丰富多彩的活动室。建立学习、心理辅导室。公开考试。除期终考试之外,平时的测试与训练,题目通过校园网络对学生公开,由学生自我检测,教师主要通过课堂答问以及课后辅导了解学生。必要的宏观调控与纪律的约束。总而言之,“超市式”教育在于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式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发展他们的兴趣。因此,他的主观能动性将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学生还可从教师那儿得到更多个别指导。可以说,在“超市式”教育体制下,每个人都得到尊重,每个人都可以成材。 (教书育人20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